书籍详情
《给孩子的宋词》[22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给孩子的宋词

  •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01
  • 热度:9019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诗言志,词缘情,高远的志向固然让人心生敬佩,然而真挚的情感似乎更能打动人,宋词就具有这样的生命特质。
  今天的孩子亦可以通过读宋词,体验古典文学之美,了解两宋的生活面貌以及历史沧桑。这里有文人士大夫的精致生活,有志士高洁的情怀,有词人的失落与迷茫,更多的是那些美得让人窒息的句子。
  本书《给孩子的宋词》是以宋词为纲,每篇讲解一首宋词,以生动有趣的背景故事来解读宋词,了解宋词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全方位再现两宋风貌,展示有关两宋、有关宋词、有关词人的不朽风采,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经典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周慕白,青年学者,专注于唐宋诗史研究,出版作品有《唐朝诗人那些事儿》《词解苏轼》等。
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北宋·峥嵘
虞美人
浪淘沙
相见欢
破阵子
望江南
乌夜啼
望海潮
玉蝴蝶
鹤冲天
雨铃霖
蝶恋花
八声甘州
少年游
渔家傲·秋思
苏幕遮·怀旧
浣溪沙
鹊踏枝
破阵子
玉楼春·春恨
浣溪沙
鹧鸪天
蝶恋花
采桑子
诉衷情
踏莎行
生查子·元夕
桂枝香·金陵怀古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水调歌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临江仙·夜归临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蝶恋花·春景
定风波
蝶恋花·密州上元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定风波
鹧鸪天
临江仙
卜算子
鹊桥仙
踏莎行·郴州旅舍
浣溪沙
望海潮·洛阳怀古
水龙吟
南渡·低吟
青玉案
鹧鸪天
兰陵王·柳
蝶恋花·早行
如梦令
如梦令
减字木兰花
醉花阴
一剪梅
声声慢
武陵春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满江红
小重山
南宋·浅唱
卜算子·咏梅
谢池春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钗头凤
六州歌头
青玉案·元夕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风入松
莺啼序
一剪梅·舟过吴江
参考文献
前言
  前言
  唐诗和宋词,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耀眼的两颗明珠,千百年来光芒万丈,被称为“双绝”。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是大唐盛世鼎盛繁荣的缩影,也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正如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杰出诗人在诗歌史上流光溢彩,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
  而宋代是词的时代。当唐诗的创作达到最顶峰,新的文学载体必然应运而生,这就是“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宋词是对唐诗的继承——词的起源,与唐代五七言诗关系密切。后来随着燕乐的兴起,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文学。再随着两宋文化经济的高度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词的地位日渐提高,从最初的娱乐性质,一跃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平民都喜闻乐见的主流文学形式,备受世人的推崇。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理应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必读经典,而这本书便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宋词读物。
  当孩子们读宋词时,其实是在读些什么呢?
  一读两宋历史。
  任何文学作品,都无法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便是所谓的“自古文史不分家”。
  读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的是那段南唐灭亡、北宋统一的历史;读柳永“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读的是北宋都市发达,经济繁荣;读欧阳修“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读的是宋代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读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的是北宋新旧党派之争,一代大文豪苏轼沉冤“乌台诗案”;读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读的是靖康之变的千古国耻;读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读的是南宋末年,国家倾灭于蒙古铁蹄之下的时光流转、风雨飘零……
  可以说,宋词架构了宋史,用另一种语言讲述着那三百多年的繁华与落寞,或大气磅礴,或娓娓道来,或凄凉婉转。
  二读古典美学。
  所谓中国古典美学,其最大特色在于对“意境”的追求。而宋词之美,在于韵味悠长,回味无穷,令人心醉心动,心神驰往,这正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最独特的典型代表。
  宋词之美,在于它的“雅俗共赏”——既可通俗好听,婉转清雅,流传于市井,又可抒情言志,激情豪迈,堪登大雅之堂;宋词之美,又在于它的“音律之美”——词本是一种音乐文学,其律动,其节奏,都自有一番韵味;宋词之美,还在于它的“视觉之美”——词人妙手生花,笔墨挥洒间,便将画面渲染得美不胜收,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岂止美过千言万语。
  王国维更是用宋词来形容人生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可见宋词之美,最美在于它的意境,这正契合了中国古典美学对于“意境”的追求。
  三读世事人生。
  “人生无常”,出自佛教的“三法印”,意思是说世界万法皆变幻无常,而人的一生亦是如此,福祸相依,总是充满着变数与未知。
  苏轼一生起起伏伏,既有身居高位的时候,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磨难,而他“富贵不淫、贫贱不怨”,从未放弃自我。他在困难中蜕变、升华,成长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东坡。正是那些磨砺,成就了苏东坡这样一位千古奇才。
  读宋词,不仅是读词,更是读词人——苏轼、柳永、辛弃疾、陆游、李清照……他们每一位都历经坎坷。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千年后的我们,人生不只有高潮,也有低谷,唯有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乐观豁达的态度,才能无畏地活出精彩的一生!
  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读宋词,都应该接受宋词的熏陶和洗礼。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而迷人的古典美学,还有深刻的人文精神,这些文化精髓,都不应该被新时代所抛弃。
  因此,特将此书送给每一个孩子。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化,理应被新一代热爱和传承。
  周慕白
  2017年7月
精彩书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我如何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那精雕细刻的栏杆,那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经衰老。要问我心中到底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向东流。
  公元975年,宋军兵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违命侯”。宋太宗即位后,改封陇西郡公。
  尽管衣食无忧,但李煜的心情终究是郁闷的。他没有自由,不得随便出入,不比以前自己当皇帝,可以任性,可以为所欲为。
  自从投降之后,李煜的心情一天都没有好过,远离江南的美景,远离自己的故国,来到这饮食习俗都不太一样的汴梁,并且时刻被监视着。
  天天都在想念自己的家乡,时刻都在怀念自己曾经的风花雪月。
  他又时常悔恨,悔恨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才导致国破家亡。
  李煜就在这种痛苦与悔恨中苟活着,日日垂泪,夜夜叹息。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据史料记载,在这一年的七月,南唐旧臣徐铉奉宋太宗之命前往探视李煜。李煜见到这位故国老臣,回想起了故国往事,不禁哀叹道:“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认为他有回归故土想要卷土重来的志向。
  没过几天,到了农历七月七日,也就是七夕,这一天是李煜的生日。李煜在府中大宴宾客,并叫乐工们唱自己刚填的一首词,这首词就是后世引以为绝唱的《虞美人》。
  宋太宗听闻这首词之后,大为恼火:好呀李煜,你想怎么样,还想着复国是不是?于是赵光义起了杀心。随后,他命自己的弟弟赐了一壶御酒拿给李煜,以作为生日之贺。
  既然是皇帝所赐,李煜自然不敢怠慢,当场饮下。片刻之间,李煜就开始浑身抽搐,头脚缩在了一起,表情极其痛苦。原来赵光义在那酒中下了剧毒,是用中药马钱子做成的,学名“牵机药”。一代词帝就此一命呜呼,终年四十二岁。这首《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
  要说李煜的情商,倒是蛮高的,只是他政治智商,那也是忒低了。都当了阶下之囚,还不知道谨慎。看那后主刘禅,司马昭问他:“安乐公,颇思蜀否?”他竟没心没肺地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才是保命的做法。而李煜仍在思恋故土,仍在懊悔不已,这必然会引起赵光义的怀疑与不满,最终惹火烧身。
  小周后作为他后半生的挚爱,在李煜死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他而去。
  李煜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但他仍旧得到了大周后和小周后两位女子全部的爱,也算是平生的一点安慰吧!史料上还记述说,李煜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李煜虽死,可是作为一代词帝,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可以说是完成了文学赋予他的使命。关于这一点,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得很好,他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可谓是一语道破了李煜对宋词的巨大影响。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