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颜勤礼碑》书法导学》[2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颜勤礼碑》书法导学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01
  • 热度:8948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采用颜体楷书做范字,找出特点,总结规律,使初学者容易掌握。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书写常识、运笔方法、基本笔画及变形偏旁部首的特点四部分。除具备影格的功能外,增加了如何把字写好的系统讲解内容,采用颜体楷书做范字,找出特点,总结规律,使初学者容易掌握。是中小学生的书法临摹范本、书法教师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郝玉书,襄垣县第三中学书法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注册教师,中级职称,从事书法教学38年,潜心研究书法。获得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书画室证书。
目录
版权信息
书法教师的口头禅

前言
一、书法知识
第1课 《颜勤礼碑》简介
第2课 颜体书法名家作品
第3课 学习书法的意义
第4课 好字(楷书)的标准
第5课 书写常识
第6课 运笔方法
第7课 《颜勤礼碑》点画的动力势能及形体美与动态美的体现
第8课 楷书的笔顺
二、基本笔画及变形
第9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右向点、长点、左点的写法
第10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仰点、露锋点、相向点的写法
第11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左右点、顺向点、八字点的写法
第12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上下点、横三点(一)、横三点(二)的写法
第13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横四点(一)、横四点(二)、聚四点的写法
第14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长横、短横、左右尖横的写法
第15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悬针竖、垂露竖、短粗竖的写法
第16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左长竖、短撇、长撇的写法
第17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直撇、竖撇、卷尾撇的写法
第18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横撇、长捺、弯头捺的写法
第19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反捺、短捺、侧捺的写法
第20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横捺、竖钩、横钩的写法
第21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斜钩、卧钩、竖弯钩的写法
第22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弯钩、横折竖钩、竖弯的写法
第23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横折弯钩、横折折折钩、横折斜钩的写法
第24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横撇弯钩、横折、竖折的写法
第25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撇折、横折折撇(一)、横折折撇(二)的写法
第26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竖横折钩、左右短折、角折的写法
第27课 基本笔画及变形:撇点、提、竖提的写法
三、笔画在应用中的变化规律
第28课 笔画在应用中的变化规律:横轻竖重、撇轻捺重、左轻右重
第29课 笔画在应用中的变化规律:长横中细、折角变化、钩端圆润
第30课 笔画在应用中的变化规律:多轻少重、主笔突出、同画求变
四、偏旁部首:字头的写法
第31课 偏旁部首:宝盖头、尚字头、文字头的写法
第32课 偏旁部首:秃宝盖、角字头、私字儿头的写法
第33课 偏旁部首:高字头、立字头、十字头的写法
第34课 偏旁部首:禾字头、木字头、人字头的写法
第35课 偏旁部首:春字头、佳字头、反文头的写法
第36课 偏旁部首:羊字头、草字头、竹字头的写法
第37课 偏旁部首:土字头、口字头、四字头的写法
第38课 偏旁部首:日字头、爪字头、白字头的写法
第39课 偏旁部首:臼字头、田字头、山字头的写法
五、偏旁部首:字底的写法
第40课 偏旁部首:言字底、豕字底、羊字底的写法
第41课 偏旁部首:土字底、大字底、廾字底的写法
第42课 偏旁部首:心字底、田字底、子字底的写法
第43课 偏旁部首:儿字底、女字底、走之儿底的写法
第44课 偏旁部首:竖心底、四点底、口字底的写法
第45课 偏旁部首:木字底、示字底、绞丝底的写法
第46课 偏旁部首:反文底、巾字底、建字底的写法
第47课 偏旁部首:日字底、皿字底、贝字底的写法
六、左偏旁的写法
第48课 左偏旁:口字旁、日字旁、月字旁的写法
第49课 左偏旁:单人旁、双人旁、提手旁的写法
第50课 左偏旁:木字旁、禾字旁、竖心旁的写法
第51课 左偏旁:左耳旁、示字旁、衣字旁的写法
第52课 左偏旁:贝字旁、言字旁、三点水的写法
第53课 左偏旁:金字旁、食字旁、女字旁的写法
第54课 左偏旁:弓字旁、绞丝旁、朝字旁的写法
第55课 左偏旁:王字旁、牛字旁、子字旁的写法
第56课 左偏旁:身字旁、方字旁、酉字旁的写法
第57课 左偏旁:马字旁、车字旁、辛字旁的写法
第58课 左偏旁:工字旁、提土旁、享字旁的写法
第59课 左偏旁:米字旁、羊字旁、耳字旁的写法
第60课 左偏旁:矛字旁、立字旁、矢字旁的写法
第61课 左偏旁:石字旁、田字旁、巾字旁的写法
第62课 左偏旁:角字旁、山字旁、足字旁的写法
第63课 左偏旁:歹字旁、青字旁、其字旁的写法
第64课 左偏旁:夕字旁、幺字旁、爿字旁的写法
七、右偏旁的写法
第65课 右偏旁:立刀旁、右耳旁、单耳旁的写法
第66课 右偏旁:口字旁、月字旁、斤字旁的写法
第67课 右偏旁:顺三撇、页字旁、佳字旁的写法
第68课 右偏旁:力字旁、反文旁、见字旁的写法
第69课 右偏旁:戈字旁、寸字旁、辛字旁的写法
八、包围部首的写法
第70课 包围部首:老字头、左字头、虎字头的写法
第71课 包围部首:厂字头、广字头、尸字头的写法
第72课 包围部首:同字框、几字框、戊字框的写法
第73课 包围部首:弋字旁、门字框、口字框的写法
九、独体字的特征
第74课 独体字的特征:横平
第75课 独体字的特征:竖正
第76课 独体字的特征:偏正、斜正
第77课 独体字的特征:心正、形正
第78课 独体字的特征:左右对称
第79课 独体字的特征:间隔均匀
第80课 独体字的特征:撇捺舒展
十、上下结构的特征
第81课 上下结构的特征:上下对正(一)
上下结构的特征:上下对正(二)
第82课 上下结构的特征:上短下长
第83课 上下结构的特征:下宽托上(一)
上下结构的特征:下宽托上(二)
第84课 上下结构的特征:中宽
第85课 上下结构的特征:下宽、上下宽
第86课 上下结构的特征:下分、中分、上下分
第87课 上下结构的特征:上分下合
第88课 上下结构的特征:上盖下
第89课 上下结构的特征:左右对称(一)
上下结构的特征:左右对称(二)
十一、左右结构的特征
第90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右穿插(一)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右穿插(二)
第91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互相挪让(一)
左右结构的特征:互相挪让(二)
左右结构的特征:互相挪让(三)
第92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分(一)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分(二)
第93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右分(一)
左右结构的特征:右分(二)
左右结构的特征:右分(三)
第94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窄右宽(一)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窄右宽(二)
第95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宽右窄、左短靠上(一)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短靠上(二)
第96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旁居中
第97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右短居中
第98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右短靠下
第99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右等高(一)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右等高(二)
第100课 左右结构的特征:左低右高、左高右低、中短靠上(左中右)
第101课 左中右结构的特征:左上右下、左中右等高
十二、包围结构的特征
第102课 包围结构的特征:左上包右下(一)
包围结构的特征:左上包右下(二)
第103课 包围结构的特征:右上包左下、左下包右上(一)
包围结构的特征:左下包右上(二)
第104课 包围结构的特征:三面包围(上包下)、三面包围(左包右)
第105课 包围结构的特征:三面包围(下包上)、全包围、双包围
十三、结体的基本规律
第106课 结体的基本规律:参差错落、主笔突出、粗细繁简
第107课 结体的基本规律:窄长劲直、宽短近方、堆积求异
第108课 结体的基本规律:重并求变、同旁异形、同字异形
十四、结体的特点
第109课 结体的特点:布白均匀、重心平稳、收放开合
第110课 结体的特点:穿插避让、疏密对比、俯仰向背
第111课 结体的特点:外拓丰满、疏密有度、字形偏长
第112课 结体的特点:外密中疏、重心上移、部位呼应
十五、作品
第113课 作品:条幅 中堂 对联 扇面
第114课 作品:横幅 横额 斗方
《〈颜勤礼碑〉书法导学》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精彩书摘
  一、编写意图
  为传承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艺术,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全国各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这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陶冶情操的好事,也是关系到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书法艺术不致失传,并发扬光大的大事。这样的好事和大事落实的如何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究其原因:目前摆在面前的有三个问题:(1)当下中小学书法专业教师严重短缺;(2)专门针对用毛笔写字零基础的中小学生的既系统又实用的书法教材实属短板。(3)适合书法进课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尚在探索之中。针对以上三方面问题特编此教材。
  二、七大特点
  (1)选《颜勤礼碑》的字作为范字。
  《颜勤礼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写的神道碑,是其成熟时期的代表力作。通篇气势磅礴、笔势开张、雄浑刚健、端庄凝重、内松外紧、形体饱满、法度严谨。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点画变化多端,动力势能龙盘虎踞;形态、动态美不可言。结字体态端庄豁达、雍容大度,遒劲豪宕、舒展开阔、疏密得当。
  “王羲之行书叫绝,颜真卿楷书盖世”。出于要学就学最好的考虑,选取按比例放大的《颜勤礼碑》全部文字,以其特点、规律归类后原汁原味地作为本教材的讲练范字是再好不过的。所以,本教材95%以上的范字均来自原碑帖,只有少数字(因碑中没有)来自颜体集字。
  (2)教学设计创新。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总体设计采用写文章时的“倒叙法”。先用多幅颜体书法大家的优秀作品引起学生兴趣,并借机讲清“为什么要学习书法”的道理和“好字的标准”。接着通过漫画配小诗的形式揭示书法之美与日常生活中美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书法之理后,神秘感荡然无存,并心甘情愿地为学习书法艺术而努力。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从用笔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起,最后回归到作品的创作上。整个教学过程的讲练,紧扣一个“理”字,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便于理解和记忆,极具实用性。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把每一页设计为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了教师的讲解方便,凡讲解内容都有图示加箭头指向标注。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每个图示内容都配有“小诗歌”、“顺口溜”或步骤提示。为了学生练习方便,每个构成范字的点画都画出了形成过程图,从图上可以清晰看出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传承之理。为了极具实用性,每节课设计一般为三个知识点后跟至少12个范字,令其具备大楷影格的功能。
  (4)教学实践,效果显著。
  本教材的编写前后经历了三年半时间,每编写一节教学内容都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几经反复,方才定稿。
  (5)浅显易懂,适应性广。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所站的高度与学生视角相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把难懂的知识比喻化,把难记的语言童趣化、诗歌化。由书法教学的特殊性决定,它适应于书法入门的中小学生以及一切书法爱好者。
  (6)字形大,内容全。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为了适合学生书法基本功的练习,所有范字均采用175px见方的大字。为了做到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全面、系统,本教材用集字增补了《颜勤礼碑》里短缺的偏旁和汉字。
  (7)讲练一体化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在《颜勤礼碑》中把与讲解内容相关的范字填在田字格中,再找出其共同特征,最后围绕特征重点讲解,做到了讲练一体化。让学生在明白所讲内容后去临摹范字,确保了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
  三、教学方法:
  (1)教师如何教?
  教师只需把每节课的讲解内容投影或画在黑板上,依照图中标注去讲解和示范就可以了。即使老师对书法不很专业,但只要爱好就能胜任。
  (2)学生如何学?
  学生如何学?简单地用十二字总结:“弄通道理,依照笔路,先摹后临”。其具体可分五步进行:
  (一)“双钩添墨”练习(9—30课)
  a取专用练习纸覆盖于影格之上,用铅笔沿字的墨缘进行双钩,并根据点画的形成过程画出行笔路线。
  b按“双钩”笔画和行笔路线书写,严格要求“三不准”。即:在行笔过程中不准中途停笔;墨迹不准超出或不达边缘;不准涂抹修描。
  (二)“单钩对临”练习(31—73课)
  a取专用练习纸覆盖于影格之上,用铅笔画出行笔路线。
  b依行笔路线对照范字书写。要求点画形态和粗细误差不得太大。
  (三)仿影练习(8—112课)
   取专用练习纸覆盖于影格之上,直接摹写。此练习可作为家庭作业,日摹一张。
  (四)“对临”练习(74—112课)
  (五)从作品开始进入“背临”和“意临”。
  四、追求目标
  学习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主要通过临摹高水平的优秀范字,不断提高对毛笔的控制能力、结构体势的理解能力和通篇章法的处理能力这一途径来实现的。临摹不仅是锤炼书法基本功的不二法门,也是不断提高书法水平的必由之路。这是历史上成功书法家所走过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