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书法从入门到精通》[3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中国书法从入门到精通

  •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 热度:9441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书法常识,学会鉴赏书法作品,我们推出这本《中国书法从入门到精通》。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源流和基本特征,并以石刻、墨迹等历代书法杰作作为根据,细说中国书法的风格演变,详解历代书法大师的文化底蕴、艺术特色和书法技法。
  本书分为“中国书法五千年”“中国书法基础技法”两篇,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源流和基本特征,细说了中国书法的风格演变,详解了历代书法大师的艺术特征和书写技法,同时通过实例生动展示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书法技巧。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篇 中国书法五千年
从远古到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两宋时期
书法的复古时期
明时期
碑帖并行的清代书法
第二篇 中国书学基础技法
笔法
用墨法
字的基本结构
怎样写楷书
怎样写隶书
怎样写篆书
怎样写行书
怎样写草书
第三篇 中国书学基础知识
前言
  前言
  书法,即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书,原指作字记事的技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著于竹帛谓之书。”《释名·释书契》云:“书,庶也,纪庶物也;亦言著也,著之简纸永不灭也。”法,包括三要素:一、笔法,须正确执笔,掌握科学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墨法等;二、笔势,指妥当组织点画结构、分行布白、承接关系等;三、笔意,要在书写中表现出自然的情趣、人文的修养和高尚的人品。笔法、笔势属于书法技法范畴,笔意是书法的艺术精神。书法依附于文字而存在,后来书体渐多,技法日精,文字书写的点画结构,气韵风神,都要表达作者的性格、思想感情、趣味和素养等精神因素,于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书法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以笔为创作工具,是一门独特的线条造型艺术。中国书法,能在简练的线条造型中,表达人类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观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如同观赏优秀的绘画作品或雕塑、音乐、戏剧、舞蹈等作品一样,能使人联想起美好的生活,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欧阳修引用苏子美的话说:“窗明几净,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书法能给我们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还能开启我们的智慧,升华我们的情操。一支毛笔,界破了虚空,在纸上书写出千变万化的线条,可以呈现出万象之美。唐太宗曾经讲自己欣赏王羲之书法的体会:“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意思是,欣赏王羲之书法,百看不厌,不知疲倦。
  书法不是停留在技巧层面的艺术,它直接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书法是表现人的精神与万物哲理的艺术,它还可以表现社会与大自然蕴含的美的规律。书法表现美,蕴含一切美学特征,正所谓“备万物之情状”,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书法与居住文化、景观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钱币文化、民间礼仪习俗及绘画艺术、建筑艺术、舞蹈艺术、工艺美术等都密切相关。可以说,我们的美好生活是离不开书法艺术的,学习书法是很多热爱中国文化艺术的人的需要。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书法常识,学会鉴赏书法作品,我们推出这本《中国书法从入门到精通》。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源流和基本特征,并以石刻、墨迹等历代书法杰作作为根据,细说中国书法的风格演变,详解历代书法大师的文化底蕴、艺术特色和书法技法。
精彩书摘
  从远古到两汉
  闻名中外的甲骨文
  发现与研究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因病在药物“龙骨”上发现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科学文化价值。
  先秦时代的人习惯占卜,专职的贞人可以从龟甲或兽骨的裂纹上判定吉凶,然后记录在甲骨上。这种占卜的记录,也叫卜辞,因为是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便成了甲骨文。
  甲骨文多见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人不管多大的事,都要占卜,如祭祀、征伐、田猎、年成、疾病、旅行、天气、生育等各个方面,都要先求神鬼天命。甲骨文多是殷人占卜的遗物,所以它也叫占卜文字、甲骨卜辞、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墟文字、殷契。
  1933年,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按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方法、字形、书体等十个标准,将甲骨文分期为五个时期。这些标准中,与研究书法有关的包括:贞人,即书家;字形,即文字点画结构;以及书体,也就是书法体势和风格。
  甲骨文一般是刀刻的,或刻好后填朱,个别是用朱、墨所写而未刻。也就是说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或者先写后刻。甲骨文线条刚劲有力,有直线、曲线;单刀,或者双刀。往往是中粗端尖,点画起止仍用方圆方法,直画中略有曲意,线条点画丰富多彩。字形为长方,以对称、横竖、斜角线条居多,方圆曲直线条组合意味深长。
  特征及风格
  甲骨文的句子构成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差异不大,包括主、谓、宾,还有修饰语。《说文解字》中提出的“六书”,在甲骨文中就有体现。它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者属文字的构造规律,后两者则是文字的使用方法。
  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分期,总结为五个时期:第一是商王盘庚至武丁时期,风格最为突出,也最为精细。
  武丁是商诸王中最杰出的帝王,执政时国势旺盛。那时的甲骨文字契刻有力,手法粗放刚峻,大字雄浑粗犷,小字端庄俊秀。
  结构和布局
  甲骨刻辞,有的是契刻者先把字中的横竖笔画分类,再旋转骨片契刻,即先刻文辞中所有字的竖画,再旋转骨片90度,原来的横画也按上面的方法刻。武丁时的卜辞为了突出美观,刻完后,再涂上朱或黑色。这种契刻方法规范了甲骨文字的横竖笔画,也促使汉字慢慢形成方块布局。甲骨文中许多篇章的字与字、行与行的布局上都有大处着眼、构思缜密的特点。有横看成行,纵看成列的感觉,就像军阵,方正严谨,如《殷契卜辞》第165片的干支表。还有纵无行、横无列的,纵横交错,浑然一体。
  高古的商周金文
  金文的发现与研究
  金文是先秦时期铸刻于铜器上的文字。因为中国古代称铜为金,于是青铜器铭文叫作“金文”或“吉金”。
  西汉时就有青铜器出土,但发现和研究在北宋时才稍有成就。金文的研究兴盛于清代。近代学者对金文的研究更是集前代于大成。如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2卷,集中了所有可见的古今铜器铭文、唐兰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史征》等,在判定铜器分期、考释文字、研究古文字方面十分重要。
  商代青铜器金文
  最早的金文是商代早期青铜器上的族徽符号。一般铸于铜器腹内或颈部、底部,个别在肩处,最多铭文有数十字。
  学术界将商周金文也分成5个时期:依次为商代、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商代又包括两类,一是铸有文字的铜器,发现于商代中晚期;一是“图形文字”,是不可识的,多见于西周早、中期。容庚《金文编》附录里记有562种。商代有铭文的青铜器少但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安阳出土的后母戊鼎铭和后母辛鼎铭就是王室重器上的铭刻,字的气势雄浑、磅礴。
  ……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