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48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01
  • 热度:9107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二十年的职场感悟浓缩成这本书


记载了从“职场小白”到世界500强高管的心路历程


更是一份从方法论到实际的践行报告




做事、为人、成自己


表现力、执行力、专注力、社交力、领导力、共情力、认知力、精进力、钝挫力


为你提供多维度的指导



内容简介
  拜互联网所赐,你每天都能接受大量的知识,教你思考、为人、处世。 然而,当年轻的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看到如此众多的路标时,你反而更加迷茫,因为你不知道,哪条会让你马失前蹄,哪条又使你柳暗花明。但是,你知道,一旦踏出去,就再也没有重来的可能…… 正如二十年前的我,站在十字路口,踌躇满志,而又茫无头绪。我多想穿越时空,对那个懵懂青年说,来,走这里,这是一条康庄大道;或者,拉住他,告诉他,那里不能去,全都是陷阱!可任凭我怎样呼唤,那个青年已经无法看见。但是,你却可以…… 我把二十年的职场感悟浓缩成这本书,不但记载了从“职场小白”到世界500强高管的心路历程,更是一份从方法论到实际的践行报告。 书中内容涉及做事、为人、成自己三大部分,又细化成表现力、执行力、专注力、社交力、领导力、共情力、认知力、精进力、钝挫力9个领域,为你提供多维度的指导,助你成为一名职场超级个体。
作者简介
  徐大维,公众号“良大师”创始人,知名培训顾问,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简书签约作者。
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部分 做事的技巧
导读
第1章 表现力
1.1 在这个年代表现力为何如此重要?
1.2 表现力的底层手法
1.3 让你迅速提升表达能力的5个套路
1.4  表现力提升之一:会说话的人,在职场上有多赚
1.5 表现力提升之二:掌握演讲五部曲,打造职场软实力
1.6 表现力提升之三:做商务报告,内容比形式重要100倍
第2章 执行力
2.1 什么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2.2 提高执行力之一:即刻行动
2.3 提高执行力之二:你再有雄心壮志,也要从小事做起
2.4 提高执行力之三:建立避错机制
第3章 专注力
3.1 专注力的重要性:为何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路径
3.2 打造专注力之一:深度工作
3.3 打造专注力之二:聚焦关键局部
3.4 如何打造专注力之三:对无效知识断舍离
第2部分 为人的艺术
导读
第4章 社交力
4.1 无论什么年代,社交力都很重要
4.2 关于社交的3个真相
4.3 建立成功社交关系的3个原则
4.4 社交的重要法则之一:注重分寸和尺度
4.5 社交的重要法则之二:做人需要有担当
4.6 社交的重要法则之三:过度热情无效?试试人情权
第5章 领导力
5.1 我所理解的领导力
5.2 向上领导之一:如何与领导相处
5.3 向上领导之二:绩效考核下的生存法则
5.4 向下领导之一:有人追随的管理者才叫领导
5.5 向下领导之二:一个好领导要对员工负责
第6章 共情力
6.1 什么是共情力?
6.2 提升共情力的方法之一:拉伸情感韧带的5个方法
6.3 提升共情力的方法之二:共情式的表达方法
6.4 提升共情力的方法之三:懂得换位思考,不让对方难堪
第3部分 成就最好的自己
导读
第7章 认知力
7.1 认知力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7.2 认知水平的3个层次
7.3 提升认知水平的方法之一:不要轻易下结论
7.4 提升认知水平的方法之二:懂得设立人生止损点
7.5 提升认知水平的方法之三:打造“精致思维”
7.6 提升认知水平的方法之四:打造数据化的思考模式
第8章 精进力
8.1 为什么要拥有精进力
8.2 提升精进力的方法之一:连早起都做不到的人,就别谈精进了
8.3 提升精进力的方法之二:注重隐性价值
8.4 提升精进力的方法之三:有效阅读
8.5 提升精进力的方法之四:进化的3个姿势
第9章 钝挫力
9.1 钝挫力才能使你强大
9.2 钝挫力的修炼方法之一:成为一根筋式的人
9.3 钝挫力的修炼方法之二:大多数人需要心灵“脱敏”
9.4 顿挫力的修炼方法之三:你需要一场平庸的胜利
9.5 请感谢你所受到的一切磨难
前言
  1.
  大概两年前,我告诉一位朋友,自己想写本书,他显然很惊讶,说道:
  “学习写作最少要一年,写文章积累也要一年,出版成书还要一年,前后最少要花费三年时间啊,可你现在已经40岁了。”
  我反问他:“如果我不去写,是不是就能年轻三岁?”
  他轻轻摇了摇头说:“不瞒你说,我也曾想写本书,可事实上真没你想得那么容易!”
  我说:“有多难啊?不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堆起来吗?三年内,我肯定能写出一本书!”
  说这话时,语气虽然铿锵有力,但其实心里挺虚。
  一个没有写作基础的人,去写完一本书并公开发行,这之间有多远的距离,我心里压根儿没有谱。
  但是今天,当您拿起这本书时,我终于可以缓口气,扬扬下巴说:
  “看,我做到了,而且提前了一年。”
  2.
  两年前,在简书上,我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一开始,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竟然写了几篇言情小说,现在看来,矫情的鸡皮疙瘩能掉一地,阅读量也就是两位数。
  后来和一位知名媒体人聊天,他说:
  “写什么言情小说,你在500强有16年的工作资历,守着这么一大块宝藏,为什么不挖掘?就写你经历的事,遇到的人,你的感悟及给别人的建议,这才能给读者带来价值。”
  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将方向聚焦在职场。
  而朋友的那段话,也让我受用至今。
  很多人用“我笔写我心”来主张写作初衷,我不反对这种自我抒发式的输出模式。
  但是,当文字作为思想的载体,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时,你必须要明白自己能给读者带来什么价值,否则和写日记又有什么区别呢?
  也许正是这样的坚持,才让我的文章开始受到众人的关注,写作不到一年,便收到简书的签约邀请,开公众号不足一年,粉丝便接近10万。
  而且,很多文章流传甚广,全网阅读量破千万……
  3.
  我不认为自己拥有写作天赋,也没觉得文笔优美到哪里。
  但是通过文字,讲叙了我曾经历的点滴往事,辅之我的解决方案以及感悟心得。
  由此孕育而生的一篇篇文章,仿佛散落的拼图碎片,无意之中凑成了一个职场生存的全景图,这也许就是带给职场人士的价值。
  这个全景图中,包含“做事”“为人”“成就自己”三大部分,延伸出精英职场人士应具备的九种能力,可以美其名曰“多维竞争力”。
  是的,以我的观察,职场竞争是多维的,并不是我们的臆想那样,拥有某个一剑封喉的绝招就可以走遍天下,恰恰相反,你需要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
  你不但需要做事犀利,还要为人得当,更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如此这般,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一名“超级个体”。
  4.
  工作过几年的人,常常会有一个困惑:道理我都懂,但是为何仍原地踏步多年?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那么我建议你读读这本书。
  我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MBA时,曾问组织行为学教授一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懂得那么多道理,仍然一事无成?”
  他回答我:“人文与自然科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后者只要证明了x+y=z,那么这个等式就恒久成立,再也无法推翻。
  但是在人文领域,即使证明了x+y=z,它也是受限制的,只有在A的环境中才能成立,如果变成B的环境,那么这个等式可能就不成立了。
  所以,很多人失败,并非不懂得x+y=z,而是不会识别A和B。”
  教授所说的A和B,按时髦的说法,可以称为“场景”。
  教授的意思是,理论局限于场景,你没见过那么多的场景,就无法洞悉理论的适用和边界。
  但问题是由于各种限制,你不可能去见识那么多场景,也就失去了一个印证理论的机会。
  鉴于此,本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提供场景。
  和其他职场类书籍不同,这本书不会刻板地讲一堆大道理,也不会干巴巴摆一堆套路,而是把真实的故事摆在你面前。
  每个场景虽然也匹配了解读和观点,但是你可以抛开这些束缚,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场景中,问问自己,如果是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每一个场景所带来的启发性,也许就是你突破自我、不断精进的垫脚石。
  5.
  如果你是一名职场新人,我更建议你读读此书。
  受互联网影响,你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信息,它们教你各种生存技巧。
  但当年轻的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看到如此众多的路标时,你反而更加迷茫。因为你不知道,哪条会让你马失前蹄,哪条又会让你柳暗花明。
  但你确定的是,一旦踏出后,就再也没有重来的可能……
  你的迷茫我懂,正如二十年前站在十字路口的我,踌躇满志而又茫无头绪。
  我多想穿越时空,对那个懵懂青年说:来,走这儿,这儿有山有水有路。
  或者喝止他:那里不能去!全是豺狼虎豹……
  可任凭我怎样呼唤,那个青年已经无法听见。
  但是,你却可以……
  因为那些路我已走过,我把16年的亲身丈量,浓缩成这本书。
  书中不但记载了从“职场小白”到500强高管的心路历程,更是一份从方法论到实际的践行报告。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本职场指南,当你迷茫时拿出来翻看,也许答案就在电光火石之间。
  6.
  能坚持写作两年,首先要感谢我的太太,她不仅是我的第一位读者,而且正是她对家庭的承担,才能让我安心写作。
  但在日常中我总无意识地忽略她的付出,四目相对时,又尴尬于说出“感谢”二字。
  今天借此机会,说声“感谢”,感谢你的携手相伴,感谢你的种种付出。
  此书得以出版,要感谢简书版权的毛晓秋经理,她在几万名简书作者中找到了我,并帮我梳理文章脉络,对接出版方,将我的出书梦变成了现实。
  也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刘洋编辑及其团队,他们认真负责,事无巨细,从文章的布局,到标题的拿捏,都给予我很专业的建议。
  当然还要感谢我公众号和简书上的读者们,正是他们的不离不弃,才成为支撑我写下去的动力,我也将用更优质的文章来回报大家的厚爱。
  最后,要感谢的是捧起这本书的你。
  我一直认为文字带有磁场,正是这种磁场把你我连接在了一起。
  此刻,周四的清晨,我坐在深圳某星巴克的室外。
  阳光投射在玻璃幕墙,被撕裂成各种光影,洒落在地上。
  我喝下一口馥芮白,敲下这段文字。
  斗转星移,当你看到这段文字时,也许是某个早晨的机场,或是某个下午的图书馆,又或是某个夜晚的床头……
  此时,文字已穿越了时间,让我们遇见;此时,文字已创造了一个平行空间,让我们交汇。
  所以,欢迎进入这个时空,虽然我花了两年来打造,但是无论你驻留多久,我都感谢你的陪伴。
  作者
  2018年11月29日于深圳
精彩书摘
  经常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到底是做事重要?还是做人重要?”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我做产品总监时,需要招聘一个初级产品经理,由于没有对经验的要求,因此应聘的人很多。我们决定在周一进行集体面试。
  前一天,也就是周日,我在公司加班赶报告。正沉浸着,却被荡来的一小阵高跟鞋声打断,空旷职场的那头,一个女孩,探头探脑,犹犹豫豫。
  我问了她,原来是明天来面试的人,想提前踩下点。这让我觉得她是一个挺认真的女孩。她得知我的身份,有点小激动,和我攀谈起来。
  她双手恭敬地递过简历,在我看的时候,迅速地把我凌乱的桌面整理了一下,倒掉烟灰缸里的残物,用纸巾从缸底中心螺旋式地擦拭。
  我夸她心细、认真,让她明天正常发挥即可。她很受用,屁颠屁颠地走了。
  第二天面试,那女孩表现得都非常好,但她最终还是没有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