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政治军事必读书(6册装)》[3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中国政治军事必读书(6册装)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9-09-24
  • 热度:9097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邓小平实录》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倾力创作,在体例上按时间顺序编排,共分四卷十编,每一编又分为历程、交往、珍闻三个部分,从多角度翔实地记述了邓小平从出生、成长到参加革命、参与和领导国家建设的各个时期的经历,全面再现了一代伟人光辉而曲折的一生。
  本书收录了邓小平的秘书、同事、战友等身边人的一手资料,真实还原了领袖人物之间的交往、关系,以及重大事件的策划、发生始末,深度披露了邓小平在历次战争、革命、运动中起落的真相,全景式描述了邓小平的改革心路与实践历程,以及中国建设、外交大战略的形成。
  本卷为*卷,讲述了1904—1945年邓小平出生成长、赴法留学、参加红军、进行长征、奔赴抗日战场、出任太行分局书记、领导根据地建设等经历,同时记录了邓小平与*、周恩来、彭德怀、刘伯承、卓琳、邓发等人的交往与真情,以及邓小平*次远洋、用南瓜瓤看病、血战梅花圩、巧斗阎锡山、做红娘等逸闻趣事。
目录
版权信息
总目录
邓小平实录1:1904—1945(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第一编 早年岁月(1904-1927)
历程
交往
珍闻
第二编 红军时期(1927-1937)
历程
交往
珍闻
第三编 立马太行(1937-1945)
历程
交往
珍闻
邓小平实录2:1945—1966(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第四编 逐鹿中原(1945-1949)
历程
交往
珍闻
第五编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
历程
交往
珍闻
第六编 十年总书记(1956-1966)
历程
交往
珍闻
邓小平实录3:1966-1982(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第七编 十年危难(1966—1976)
历程
“文化大革命”的前三年
在新建县的日子里
阐述“三个世界”理论
四届人大
旧地重游
山西大寨之行
1975年的整顿
“天安门事件”
交往
公正评价,告慰忠魂——与刘少奇
肝胆相照,共解国难——与叶剑英
“尊重邓主席的命令”——与王震
“我愿拜邓小平为师”——与陶铸
唯一没有鼓掌的人——与萧劲光
我们完成了任务——与张廷发
“公明党算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与竹入义胜
“天塌下来有你们大个子顶着”——与科尔
珍闻
从鹰潭北上
治理漓江
参观毛泽东旧居
患难见真情
第八编 拨乱反正(1976—1982)
历程
与“两个凡是”的斗争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大转折关头
恢复高考
平反冤假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立
出访日本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过程
“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农村改革
关注三峡工程
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视察新疆
金融改革
住房制度改革
交往
揭开海军历史新一页——与叶飞
知人知心——与班禅
应该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与丁肇中
为什么不叫黄昆搞本行——与黄昆
知名已久——与金庸
“你1972年的中国之行是明智的、勇敢的”——与尼克松
多次会见的外国朋友——与基辛格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与哈默
“我总算通过了考试”——与法拉奇
珍闻
“你的书写得很好”
救戏
请北京市委处理“人艺”问题
军队指挥自动化
武器要更新
访美花絮——此文节选自唐龙彬的回忆
“我也是代表团的成员”
开放414招待所
“要考虑天津的发展方向”
参观兵马俑
“二汽生产好,管理也不错”
一句名言的由来
邓小平实录4:1982-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第九编 总设计师(1982—1989)
历程
政治体制改革
中共十二大
中央顾问委员会
下苏杭
台湾问题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
国庆35周年庆典
十二届三中全会
“863”计划
十二届六中全会
对外政策的“两个转变”
百万大裁军
中共十三大
中苏关系正常化
交往
人间重晚晴——与谭启龙
支持“荣老板”——与荣毅仁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与霍英东
关心“宁波帮”——与包玉刚
“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与陈景润
不忘老朋友的生日——与爱泼斯坦
谢谢你们——与吴健雄等
“我知道你比较了解中国”——与布什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与华莱士
“我们要把好的时期记住,坏的时期忘掉”——与胡萨克
“我们非常关注非洲的发展和繁荣”——与穆塞韦尼
“我很高兴结交你这位年轻的朋友”——与拉吉夫·甘地
“两个德国必须统一,中国同样必须统一”——与施密特
珍闻
中国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三个面向”
“万里有同心,一年一会面”
作出“严打”决策
厦门之行
为北京饭店题写店名
《双猫图》的来历
关心南京中山植物园
“路子要走得宽一些”
“漓江的水变清了”
“我回到家了!”
“看看你们的开发区”
接见话务员
谈话中的幽默
第十编 晚年情怀(1989—1997)
历程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确立
开发浦东
南方谈话
“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
最后一次视察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交往
高手之间的较量——与聂卫平
“用桥牌来训练脑筋”——与杨小燕
唇齿相依,不忘老朋友——与金日成
珍闻
离开领导岗位(1)
最后一次会见“正规记者”(2)
“亚运会建筑搞得好”
逛一逛京城
和睦的家庭
晚年的日常生活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在大海中永生
编后记
说明
浴血荣光
序言
第一章 选择
1.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2.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3.共产党成立初期为何遭到各界质疑
4.“南陈北李”缺席中共“一大”的史因
5.中共“一大”代表的命运折射党的艰难
6.陈独秀为何没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7.陈独秀为何无法走出独立自主道路(上)
8.陈独秀为何无法走出独立自主道路(下)
9.李立三和他的“立三路线”为何失败
10.主张“斩首”理论的李立三如何脱离中国革命现实
11.毛泽东的艰难选择
第二章 探索
12.毛泽东如何步步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1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上)
14.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下)
15.军阀白崇禧因何为红军闪开一条路
16.白色政权之间的斗争与分裂
第三章 枪杆子
17.解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18.蒋介石教会毛泽东认识“枪杆子”
19.孙中山是否曾选定蒋介石作为接班人
20.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助国民党确立建党模式
21.鲍罗廷如何将蒋介石推上国民党权力的巅峰
22.“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如何排挤共产党人
第四章 火种
23.南昌起义背后的偶然与必然
24.南昌起义中朱德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上)
25.南昌起义中朱德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下)
26.周恩来如何总结南昌起义的经验与教训
27.朱德同志如何保存革命火种
28.对朱德同志的一些认识,包括一些非议
第五章 真人
29.周恩来的历史自觉在革命中的作用
30.周恩来与毛泽东改变中国命运的谈话
31.周恩来巧解博古心结,毛泽东获真正领导权
32.毛、周、朱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万幸
33.蒋介石的大不幸是与毛泽东同时代
34.一代伟人予后人留下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第六章 严酷的筛选
35.叛徒与奸细让中国革命无比艰辛
36.中国革命对共产党人严酷的筛选
37.红军第一叛将龚楚的人生悲喜剧
38.红军叛将龚楚如何度过落魄余生
39.张国焘相对毛泽东的“巨大优势”
40.中共缔造者与叛变者张国焘的人生丑剧
41.毛泽东作好了去与苏联接近的地方求生存的准备
42.陕北根据地最终是怎么选定的
第七章 狂飙突进
43.蒋介石的救命恩人陈赓为何弃蒋而去
44.陈昌浩如何从一名留苏学生成长为一代将领
45.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为何由年轻人创造
46.首个入党的黄埔学生为何要首个退党
47.宋希濂倒行逆施的一生
48.骁勇善战美髯公王尔琢为何命丧叛徒枪下
49.“飞将军”黄公略的传奇一生
50.能守的伍中豪与能攻的林彪
51.红军著名将领彭德怀:大勇之中有大智
52.著名将领彭德怀如何展现英雄本色
53.朝鲜作战“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54.战将林彪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产物(上)
55.战将林彪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产物(下)
56.精谋善战枭将林彪经历过怎样的失败
57.林彪对自己的作战特点怎样总结
58.青年红军将领寻淮洲的人生传奇
59.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因何牺牲
60.刘畴西率领的红十军团为何遭遇重挫
61.令国民党将领闻风丧胆的“无名师长”胡天桃
62.王开湘如何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
63.左权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铸就不朽辉煌
64.智勇双全的红军将领彭雪枫
第八章 洪流
65.“牛兰夫妇案”引出李德身份之谜(上)
66.情报要员叛变,中共主要领导人死里逃生
67.“牛兰夫妇案”引出李德身份之谜(下)
68.送款员如何曲折变身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上)
69.送款员如何曲折变身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下)
70.共产国际代表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如何从神变回人
71.博古助推奥托·布劳恩变身李德
72.李德就是博古的“钟馗”
73.李德该不该成为红军失败的替罪羊
74.红军“洋教头”李德为何出力不讨好
75.中央在上海的电台被破获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什么
76.共产国际为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了什么
77.共产国际为何急于与中国共产党恢复联系
78.唯一一个死后由毛泽东亲自扶棺送灵的人
79.李立三是一位电报密码专家
80.历史上的李立三到底功过几何
第九章 激荡
8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为何处于生死攸关时刻
82.毛泽东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83.毛泽东如何探索开创“中国式革命道路”
84.“东北汉奸之父”如何策动九一八事变
85.土肥原贤二拉汉奸,拉不动北洋派,却拉动了民国派
86.宋哲元如何最终坚定抗日决心
87.土肥原贤二如何为日本侵华作准备
88.脱亚入欧理论如何影响近代中国
89.中国近代史的灾难和革命几乎都与日本有关
90.日本侵略扩张道路显露的民族特性
第十章 新生
91.长征对目标的选择不是一个神灵般的预言
92.国民党无疑有好故事,但共产党的故事肯定更好
93.中国革命,从全球化进程开始
94.面对侵略,中印选择抵抗革命道路为何有别
95.日本选择脱亚入欧,区别中国抵抗运动
96.中华民族近代最缺胜利,共产党为何能胜利
97.中国共产党历经严峻考验最终赢得革命胜利
98.新民主主义革命带给中华民族彻底新生
朝鲜战争:尘封六十年的内幕
第一章 战争的全面爆发
1 复杂的局势
2 战火开始燃起
3 美军赴朝参战
4 仁川登陆战
第二章 中国介入这场战争
1 金日成的求援
2 焦虑的斯大林
3 中国积极备战
4 彭德怀担任总司令
第三章 “这是一场中国式的葬礼”
1 美军越过三八线
2 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
3 志愿军的抵达
4 出国第一仗
5 云山战役
6 黄草岭阻击战
7 引起巨大反响
第四章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
1 参谋长联席会议
2 回家过圣诞节
3 联合国军大溃退
4 杨根思坚守高地牺牲
5 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
6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第五章 “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部队”
1 原子弹的威胁
2 最惨重的败仗
3 第三次战役
4 李奇微临危受命
5 志愿军乘胜追击
6 空军参与作战
第六章 全面战争,还是有限战争
1 先停火后谈判
2 与金日成的会谈
3 横城反击战
4 麦克阿瑟被解职
第七章 “汉城面临第二次危机”
1 范佛里特的到来
2 第五次战役
3 汉城第二次危机
4 零敲牛皮糖战术
第八章 和谈序曲
1 停战前奏
2 初次谈判中断
3 夏季攻势
4 秋季攻势
5 停战谈判恢复
6 陆、空协同作战
第九章 全面较量
1 李奇微的绞杀战
2 大空战
3 “绞杀战”失败
4 坑道之战
第十章 全线出击
1 “甄别”战俘
2 恐怖的巨济岛
3 全线反击
4 邱少云烈火中壮烈牺牲
第十一章 无法挽回面子的“摊牌”
1 “摊牌作战”计划
2 金化攻势
3 黄继光舍身炸碉堡
4 坑道战阶段
5 上甘岭战役结束
第十二章 最后一击
1 艾森豪威尔汉城视察
2 美国的“核王牌”
3 志愿军的突袭
4 停战前夕
第十三章 为和平而来,又为和平而去
1 朝鲜停战
2 中朝人民结深厚情谊
3 志愿军凯旋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