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经典国学合集(套装共18册)》[52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经典国学合集(套装共18册)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01
  • 热度:8396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 读国学经典,领悟人生智慧与处世之道
  ★ 多位国学大师出品,值得珍藏的国学经典
  ★ 殿堂级大师的国学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 一书在手,让你尽览国学全貌;一卷在手,让你轻松掌握儒家思想精华。
内容简介
  国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传承、流变,其内容已是如渊如海、博大精深,且已内化为国人的精神底色。百年前西学东渐,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冲突、交融中,中国传统文化既体现了其深厚的底蕴,也显示了其与时俱变的强大生命力。国学,已经成为现代人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
  《经典国学合集》(套装共18册)萃取国学之精华,包括国学典籍、佛学、儒学、艺术等等,遴选了胡适、南怀瑾、王国维等国学大师的经典著作,帮助读者轻松领略国学之美,掌握国学之精髓,是真正的经典,人人都能受益。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曾长期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广东新会人,著名学者、政治家。
  李叔同(1880-1942),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辜鸿铭(1857-1928):近代著名翻译家、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汪震,现代学者,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研究颇深,专攻哲学、伦理学等。
目录
版权信息
经典常谈
写在前面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国学大纲
写在前面
凡例
再版自序
初版序
壹 什么是国学
贰 经学
叁 史学
肆 哲学
伍 自然科学
陆 文学
柒 文章之派别
捌 文字学
玖 清代学术史
胡适谈读书与做人
胡适谈读书与做人
谈读书
谈做人
辜鸿铭讲论语
英译《论语》序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北大国学课
前言
第一章 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第二章 儒——“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的儒家思想
第三章 禅——佛法要义、释义人生的佛学思想
第四章 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要义
第五章 法——以法为教的法家思想
第六章 兵——上兵伐谋、居安思危的兵家谋略
第七章 医——从生命真谛中看中医的高度
第八章 易——大易思维中的周易智慧
第九章 礼——仁义礼智信背后的国学含义
第十章 食——饮食文化中蕴涵的国学智慧
北大国学讲座
Chapter 1 国学略说
Chapter 2 经学与哲学
Chapter 3文学与史学
给大家看的国学常识
[代序]为什么要读国学
经典常谈
说儒
说佛
艺海泛舟
大学·大师·大时代
序言 大学之光照耀过去与未来
第一部分 名师高徒
第二部分 大学之大
主要参考书目精选百种
胡适讲国学
前言
第一章 胡适谈儒学:修仁以为己任
第二章 胡适谈道学:道法自然可行也
第三章 胡适谈佛学:心有净土,随遇而安
第四章 胡适谈墨学:兼爱以自爱为先
第五章 胡适谈文学:文章需言之有物
第六章 胡适谈史学:应大胆假说,小心求证
第七章 胡适谈哲学:有用性是真理性的标准
第八章 胡适谈教育:读书应于不疑处有疑
王国维讲国学
前言
第一章 王国维谈美学: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
第二章 王国维谈史学: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
第三章 王国维谈哲学:可爱不可信,可信不可爱
第四章 王国维谈文学: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
第五章 王国维谈经学:学无新旧,无中西
第六章 王国维谈戏曲:戏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第七章 王国维谈考据: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
第八章 王国维谈教育:怎样培养“完全之人物”
陈寅恪讲国学
前言
第一章 陈寅恪谈史学:他年清史求忠迹,一吊前朝万寿山
第二章 陈寅恪谈儒学:精深博奥的天理人事之学
第三章 陈寅恪谈哲学:必以精神之学问为根基
第四章 陈寅恪谈修养:人生是一场学无止境的修行
第五章 陈寅恪谈文学: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
第六章 陈寅恪谈考据: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
第七章 陈寅恪谈佛学:吸收外来学说,不忘本民族地位
梁启超讲国学
前言
第一章 梁启超谈史学: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
第二章 梁启超谈文学:急难风义今人少,伤世文章古恨多
第三章 梁启超谈儒学: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第四章 梁启超谈修养:淡看风云,毁誉不动
第五章 梁启超谈佛学:静而能虑,定能生慧
第六章 梁启超谈法学: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第七章 梁启超谈伦理:独立精神之道德法律与风俗习惯
第八章 梁启超谈教育:教育之成效在将来,不在当下
南怀瑾讲国学
前言
第一章 南怀瑾谈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二章 南怀瑾谈儒学:爱人,知礼,守信,儒之道
第三章 南怀瑾谈哲学:刚柔者立本,变通者趣时
第四章 南怀瑾谈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第五章 南怀瑾谈教育: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言之无物
第六章 南怀瑾谈文学: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心灵史
第七章 南怀瑾谈佛学:在娑婆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信仰
青少年国学课
前言
第一章 立身篇:有志者,事竟成
第二章 敬事篇:貌思恭,事思敬
第三章 诚信篇:立于诚,成于信
第四章 谦让篇:成由谦,败由奢
第五章 仁爱篇:爱人者,人恒爱
第六章 道义篇:行以道,仗以义
第七章 省己篇:省乎己,迁于善
第八章 勤俭篇:精于勤,荒于嬉
第九章 勇毅篇:勇无惧,毅乃久
第十章 练达篇:练于阻,达于道
第十一章 明礼篇:不学礼,无以立
第十二章 好学篇:人不学,不知道
十三经入门
序 十三经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章 玄妙而神秘的《周易》
第二章 上古祖先的声音《尚书》
第三章 来自远古的理想《周礼》
第四章 从大同之治看《礼记》
第五章 贯穿生死的人生《仪礼》
第六章 教人温柔敦厚的《诗经》
第七章 重人事轻天命的《左传》
第八章 向往大一统的《公羊传》
第九章 以民为本的《谷梁传》
第十章 儒学的精华和源头《论语》
第十一章 以孝治天下的《孝经》
第十二章 解读先人之语的《尔雅》
第十三章 坚信人性本善的《孟子》
词学十讲
写在前面
第一讲 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
第二讲 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
第三讲 选调和选韵
第四讲 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
第五讲 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
第六讲 论对偶
第七讲 论结构
第八讲 论四声阴阳
第九讲 论比兴
第十讲 论欣赏和创作
附录一 四声的辨别和练习
附录二 谈谈词的艺术特征
附录三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国学十二道
前言
第一章 孔子:为人之道
第二章 老子:处世之道
第三章 庄子:养性之道
第四章 孟子:君臣之道
第五章 荀子:学习之道
第六章 孙子:韬略之道
第七章 管子:富国之道
第八章 韩非子:统驭之道
第九章 鬼谷子:权谋之道
第十章 《大学》:修身之道
第十一章 《易经》:天地之道
第十二章 佛家:生死之道
四书五经入门
前 言
第一章 《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第二章 《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三章《孟子》:性本善,施仁政,民贵君轻
第四章 《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第五章 《尚书》:明仁君治民,明贤臣事君
第六章 《礼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第七章 《周易》: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第八章 《春秋》:必尊以经而后读之,须怀以诚敬之心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