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图说名著系列(金刚经+楞严经+孙子兵法+心经 套装共4册)》[4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图说名著系列(金刚经+楞严经+孙子兵法+心经 套装共4册)

  •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01
  • 热度:9513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图说金刚经》
  ★重要地位:《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殊胜的一部,超过一切宗教性,又包含一切宗教性,是上乘的佛经,奠定了禅宗一门的地位。在流传过程中,与儒教、道教相融合,成为国学中的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
  ★经典又现代:以流行千年的鸠摩罗什译本为原文,辅以通俗白话译文,并将经典原文要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内容翔实,便于全面了解、深刻感悟。
  ★易懂的版本:以精美的手绘插图、直观的图表形式解读经典,左文右图,图文并茂,便于理解。大字原文,便于诵读、抄写。
  ★版本经典:畅销百万册的图解经典系列。
  《图说楞严经》
  ★开悟佛经:佛教中有“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之说,中国知名度*高的佛经之一,被尊为“经中之王”,是正法的代表,无数人深受其影响,从中获得智慧启示。
  ★佛法百科:《楞严经》自古公认为“佛法百科全书”,含摄诸多深奥的佛法义理和修持法门,彰显了佛法大智慧,素来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
  ★诸宗共尊:《楞严经》内容丰富,义理深邃,历来被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海指南和禅正眼,因而受到佛教各个宗派的极力推崇,包括禅宗、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等。
  ★文笔优美:一部以情欲故事开篇的优美佛经,雅丽的文笔,流转的机锋,历代参禅者,文人墨客心目中*富文学价值的佛经。
  ★全经解读:以图说入佛经,清晰的视觉思维和图文的交织互补令读经化繁为简;秉承方便的传统,文字轻松洁简,你与佛法的沟通不再有障碍。
  《图说孙子兵法》
  多种手法解读,原文逐字解析,图说孙子兵法,让你无敌!
  ▊重读中国谋略经典
  《孙子兵法》作为影响世界的古代“第*兵书”,其充满智慧的谋略经典影响至今,本书忠于原著,但又比原著更通俗易懂、更好读,让你更轻松地读懂这部中国传统兵学的奠基之作。
  ▊图文结合,带来顺畅阅读体验
  贴近生活的语言解读,穿插上百幅相关图片,以图释意,一目了然,将《孙子兵法》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体系简单、清晰呈现在您面前。
  ▊理论与故事结合,趣味十足
  不堆砌艰深理论,将战争理论与现代案例相结合,形式生动活泼,阅读起来非常有趣。
  ▊古为今用,实用性强
  从中国到世界,从军事到商业,《孙子兵法》不仅是简单意义的战争著作,凡是有博弈的领域,都可以孙子那充满智慧的影子。本书将《孙子兵法》的理论与现代社会中种种现象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活学活用这些理论,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妙计”。
  《图说心经》
  ★佛经之宝:《心经》字数极少,含义极深、传奇多、影响大,佛教徒将其奉为圭臬,尊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
  ★全经解读:以现代手法图解玄奘译本,借鉴古哲大德的真知灼见,辅以通俗白话译文,逐字逐句讲解,内容翔实,可以让读者全面深刻地领悟《心经》的真谛!
  ★一读就懂:260字浓缩了600卷《大般若经》精华,以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解读经典,左文右图,图文并茂,让没有接触过佛经的读者也能了悟其中的智慧。
  ★心经的本质:让我们在面对困顿、挫折和焦虑的时候,提醒我们,回到当初,去摸清事物的本质,去悟透它,然后直面它。


  特别说明:购买此电子书,无赠品,敬请谅解。

内容简介
  《图说心经》
  《心经》在佛学界广为流传,是《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并被认为是600卷《大般若经》的心髓。260字的《心经》不但将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现了出来,还是治愈心病的经。佛经中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心就是指我们心中的烦恼。而《心经》就是要治我们的种种心,就叫人找到自心,认识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执,沐浴佛化,洗涤我们内心的垢秽,使人心平气静,进而拥有超脱的智慧,还我们本来清净的境界。因此,《心经》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找回自心的佛经。
  书中采用准确简洁的现代图解手法,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同娓娓道来的文字相得益彰,让人们在视觉上的享受中获得一次心灵的砺炼。
  《图说孙子兵法》
  以现代手法解读“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原著《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兵学的奠基之作,被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孙子兵法》产生的宏大背景,采用图解的方式,左文右图的独特编排,从战略谋划到军事后勤,从军事到商业,详细解构《孙子兵法》的全部军事思想观点。
  在解读经典的同时,本书增添了古今中外的案例,从战争到商业、生活,力求联系实际,指导当下工作和生活,旨在为心存理想而工作忙碌的人,提供一本好看、实用的《孙子兵法》适读本。
  《图说金刚经》
  本书以鸠摩罗什法师所译《金刚经》为原文,进行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通解,让你轻松理解千余年历久弥新的大智慧。作为国学经典,《金刚经》穷极宇宙,又关怀日常。文中将经文要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入浅出的演说,引发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给你能断一切执念的智慧。
  本书化繁为简,以通俗易懂的图解形式,将这部经典的要义呈现出来。文字贴切、引发共鸣,插图精美、呼应内文,图表直观、逻辑清晰,文字、插图、图表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营造愉快的阅读体验。即便佛学零基础,也能彻底理解这部经典的大智慧。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希望本书的出版,为您打开通往宁谧与欢喜的方便之门。
  《图说楞严经》
  ★版本经典:全系列畅销100万册典藏图书,2018年全新升级版。
  ★开悟佛经:佛教中有“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之说,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佛经之一,被尊为“经中之王”,是正法的代表,无数人深受其影响,从中获得智慧启示。
  ★佛法百科:《楞严经》自古公认为“佛法百科全书”,含摄诸多深奥的佛法义理和修持法门,彰显了佛法大智慧,素来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
  ★诸宗共尊:《楞严经》内容丰富,义理深邃,历来被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海指南和禅正眼,因而受到佛教各个宗派的极力推崇,包括禅宗、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等。
  ★文笔优美:一部以情欲故事开篇的优美佛经,雅丽的文笔,流转的机锋,历代参禅者,文人墨客心目中最富文学价值的佛经。
  ★全经解读:以图说入佛经,清晰的视觉思维和图文的交织互补令读经化繁为简;秉承方便的传统,文字轻松洁简,你与佛法的沟通不再有障碍。
作者简介
  原译:玄奘法师(602-664),是中国唐代旅行家、译经家和高僧,又称唐三藏。他与鸠摩罗什、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由于玄奘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译文流畅优美,且忠于原意。他所翻译的经、律、论三藏圣典精准,译经的数量繁多。
  编者:施青石,80后,重庆大足人,业余醉心研究佛教文化十余年,曾与人共同编撰佛教普及读物,后至北京从事媒体工作,吸取现代传播手法编著《图说金刚经》《图说心经》等著作。
  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原译:鸠摩罗什(344-413),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父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等论。
  编著:施青石,80后,重庆大足人,业余醉心研究佛教文化十余年,曾与人共同编撰佛教普及读物,后至北京从事媒体工作,吸取现代传播手法编著《图说金刚经》《图说心经》等著作。
  石见明,自小便热爱佛教文化,对大乘佛教文化研究甚深,他曾从事媒体工作,吸取现代传播手法,以图解形式编著《图说楞严经》。
目录
版权信息
图说楞严经
《楞严经》中的二十五圣悟道法门
最绚烂的佛经
第1章:
佛法正印:
走进《楞严经》的世界
成佛作祖之正印
《楞严经》与佛教
“拜经台”和“血渍经”的故事
《楞严经》与天台宗
中国古代的佛教译场
圆摄八宗的《楞严经》
《楞严经》对禅宗的影响
天台宗的五时八教权实图
《楞严经》中的净土法门
《楞严经》中的华严境界
《楞严经》对士大夫的影响
《楞严经》与其他佛经
唐代以来过百家
长水大师和《楞严经》的奇特因缘
憨山大师与《楞严经》
依《楞严经》而悟道的高僧
抱本参禅的玄沙师备禅师
生死自在的遇安禅师
禅净双修的楚石梵琦禅师
为参透《楞严》而云游的破山祖师
以苏轼兄弟为例
苏轼写在法云寺的钟铭
佛教历代祖师的推崇
“百丈清规”与“十部疏主”
明朝高僧与《楞严经》
民国佛门四大老与《楞严经》
两位大师与《楞严经》的因缘
《楞严经》真伪决断论
《楞严经》中的戒定慧三学
奉持《楞严经》的理由
研究《楞严经》的两种方法
《楞严经》持诵和修习的方法
智者大师的《观心诵经法》
读诵《楞严经》的方法
体现全书精华的二十个字
表现全经总纲的经题
“菩萨万行”的深义
病行 诸佛菩萨示现与众生同样的病患,借此以潜移默化。
房融在译经时担任什么职务
笔受《楞严经》的房融家世奉佛
惟则禅师对经宗分的五分法
体系完整严密的《楞严经》
第2章:
见道分:
《楞严经》的本心论
第一节:明心见性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阿罗汉和菩萨的区别
大阿罗汉“大”在哪里?
佛教的结夏安居制度
摩登伽女和阿难的欲海情天
摩登伽女和阿难的浪漫故事(一)
摩登伽女和阿难的浪漫故事(二)
世尊审问阿难出家的最初发心
九法界众生生死轮转的原因
我们的心到底在哪儿
心在哪里?你以什么为“心”?
心是思维意识吗?
众生不能脱离轮回和成佛的根本原因
攀缘心和妙明真心
“我思故我在”对吗
“认贼为子”的寓意
妄心和真心的区别
妙明真心与独头意识的区别
拨落见尘明见性
妙明真心与断灭见的区别
八还辨见
见性与“离四句,绝百非”
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
别业妄见的原因
第二节:四科七大相妄性真,本然周遍
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破妄显真的总义
五阴本如来藏
五阴的虚妄
会六入即如来藏
“菩提瞪发劳相”的六种表现
色尘生眼见,还是眼根生色相
六根六尘两虚妄
见闻、觉知的功能是怎么产生的
眼睛能看的功能从哪里来?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火从哪里来?
风从哪里来?
阿难尊者的悲心大愿
佛菩萨救度众生的大愿
第三节:《楞严经》对宇宙起源和生命真相的揭示
宇宙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
世界和生命的成因
中阴身投胎的现象
世界和生命的形成
成佛后会不会再变成有漏众生
诸佛如来是否还会再起无明而生万法
七大为何不会互相陵灭
虚空喻和日影俱现喻
佛对实相的详尽开示
一心圆彰三如来藏
富楼那最为彻底穷源的一问
根本无明的生起之谜
直斥耽着戏论,正劝勤修无漏
怖头狂走的比喻
第3章:
修道分:
首楞严大定的修持原理
第一节:圆通门佛法修持的入手处
初发菩提心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进入最上乘的门径
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一个原则
“澄浊入涅槃”的文义汇合表
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二个原则
六根功德优劣的比较
人为什么会有眼睛、鼻子等六根
六根根结形成的原因
六根互用的神奇实例
六根互用的神奇妙用
击钟引梦验证闻性不断灭
闻性不断灭的证明
让众生轮回或涅槃都在于六根
一篇三十六句的解脱颂
打结与解结的比喻
修证圆通的次第
第二节:修持方法二十五圣最初入手的圆通法门
六尘、六根、六识和七大的修持法门
二十五圆通法门
优波尼沙陀修不净观而悟道
省庵大师的不净观颂
香严童子因闻香气而悟道
闻香尝味的悟道心法
跋陀婆罗因为洗澡而悟道
跋陀婆罗和摩诃迦叶的悟道心法
周利槃特迦尊者观察呼吸而悟道
从眼根而悟道的阿那律陀尊者
毕陵伽婆蹉因毒刺伤足而悟道
从意根而悟道的须菩提尊者
普贤菩萨的耳识圆通法门
大行普贤愿王菩萨
观鼻端白的修持法门
因说法而成阿罗汉的富楼那
优波离尊者的戒律成就法门
专持戒律而成为阿罗汉
持地菩萨自平心地而悟道
乌刍瑟摩的火大圆通
月光童子修水观三昧而悟道
水观的禅修法门
虚空藏菩萨观察空大而悟道
观空大而成就的虚空藏菩萨门
识心圆明,入圆成实
弥勒菩萨与兜率内院
净土宗念佛法门的最佳开示
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
耳根法门精微的修证程序
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观音菩萨全相图
十四无畏对照表
三十二观音之外的观音形象
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文殊菩萨选中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
观世音菩萨修证解结次第
第三节:持戒和持咒:摄心修定的清净明诲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三无漏学与六度、止观的关系
断淫,断杀,断盗,断妄
断淫和断杀的比喻
断盗和断妄的比喻
坐道场修定慧的次第
楞严坛场图说明表
楞严坛场的象征体系
修习“楞严咒”带来广大殊胜的功德利益
“楞严咒”的内容
第4章:
证道分:
修证圣位的次第
无明熏真如成染法
无明与十二缘起
因妄想而有的众生轮回世界
妄想熏变的十二类生
菩萨为顿悟所做的准备
交光法师所列观音解结修证图表
由三种渐次进修而安立的圣位
《楞严经》中圣位的安立
十种菩萨行(一)
十种菩萨行(二)
《楞严经》与《华严经》圣位阶次对照表
第5章:
助道分:
七趣因果与五阴魔相
第一节:三界:七趣众生升堕的因果
为何一真法界会出现六道轮回
决定了人升堕的内分与外分
众生死后会投生到六道中的哪一道
情、想的分配与六道轮回
众生恶业所感召的地狱果报
地狱众生的悲惨景象
唐卡中的地狱景象
地藏王菩萨对地狱众生的拯救
地狱余业所感召的饿鬼道果报
饿鬼道众生的状况
偿还宿债而感召的畜生果报
畜生道众生的状况
佛法对人的心理的透视
人道众生的状况
人类的妄念与十种神仙
仙境的种类
三界之内最殊胜最尊贵的地方
四天王天中的四大天王
天人的福报与情爱
三界二十八天
兜率陀天—弥勒佛的净土
修正定以除尽杀、盗、淫三妄惑
阿修罗道众生的状况
第二节:五阴魔相端正发心,防治魔障
修行证果前会发生的现象
成佛前必然经过的道路
五阴魔相总表
色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色阴十境(一)
色阴十境(二)
色阴十境(三)
受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受阴区宇中的魔事(一)
受阴区宇中的魔事(二)
受阴区宇中的魔事(三)
受阴区宇中的魔事(四)
想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想阴区宇中的魔境(一)
想阴区宇中的魔境(二)
想阴区宇中的魔境(三、四)
想阴区宇中的魔境(五、六)
想阴区宇中的魔境(七、八)
想阴区宇中的魔境(九、十)
不入涅槃的罗汉
行阴禅境中的十种心魔
行阴区宇的境界
有十六相的错误认知
行阴区宇中产生的断见与常见
识阴境界中的十种偏差
识阴区宇的境界
识阴境界中发生的偏差(一)
识阴境界中发生的偏差(二)
二乘圣者的修行法
《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卷一
一、首楞严会
二、请菩提道
三、演究竟法
四、七处征心
五、乞奢摩路
六、二种根本
七、辨晰心目
八、十番显见
卷二
九、二种妄见
十、二事合明
十一、二种破解
十二、会通四科
十三、五阴
卷三
十四、六入
十六、十八界
十七、圆彰七大
十八、开悟妙心
十九、偈赞发愿
卷四
二十、历举疑端
二十一、宣说胜义
二十二、三相相续
二十三、相续通结
二十四、除疑解惑
二十五、性相参观
二十六、倾夺藏心
二十七、妙合藏心
二十八、藏心俱非
二十九、藏心俱即
三十、即非圆融
三十一、开释妄因
三十二、开释迷闷
三十三、求最上乘
三十四、二决定义
三十五、修断虚习
三十六 六根受用
三十七、脱黏尘妄
三十八、六根互用
三十九、根尘并销
四十、误疑断灭
四十一、击钟验常
四十二、引梦验常
卷五
四十三、结解同因 世尊说偈
四十四、绾巾六结
四十五、六解一亡
四十六、解结次第
四十七、圆通方便
四十八、六根圆通
四十九、五根圆通
五十、六识圆通
五十一、七大圆通
卷六
五十二、观音耳根
五十三、三十二应
五十四、明十四无畏
五十五、明四不思议
五十六、耳犯通结
五十七、法音自演
五十八、由文殊代当机撰 耳门为圆通根本
五十九、发心度众
六十、三无漏学
六十一、四种律仪
卷七
六十二、持戒发愿
六十三、建立道场
六十四、重请说咒
第一会
第二会
第三会
第四会
第五会
六十六、诸佛用咒
六十七、众生奉咒
六十八、会众密护
六十九、悬示修路
七十、二颠倒因
七十一、十二类生
卷八
七十二、三种渐次
七十三、干慧地
七十四、十信
七十五、十住
七十六、十行
七十七、十回向
七十八、四加行
七十九、十地
八十、等觉
八十一、妙觉
八十二、修证总结
八十三、说经名义
八十四、精研七趣
八十五、内分外分
八十六、临终现相
八十七、升堕根由
卷九
八十八、五阴魔障
卷十
八十九、五阴起灭
九十、五阴妄想
九十一、五阴边际
九十二、开示未学(经益分)
图说孙子兵法
第1章 关于《孙子兵法》
第一节 《孙子兵法》的影响
1 兵学鼻祖,一书多能 《孙子兵法》对世界的影响
2 兵法经营管理学派 《孙子兵法》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3 从东方到西方《孙子兵法》对世界军事的影响
4 文辞绚丽《孙子兵法》对后世语言的影响
第二节 简述《孙子兵法》
1 唯物论与辩证法《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孙子兵法》作者考
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
第四节 中国古代兵书撷英
武经七书 中国古代兵书之精华
第2章《孙子兵法》各篇详解
一、计篇
1 兵者,国之大事 战争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
2 经之以五事 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
3 兵行诡道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4 庙算 计划决定胜负
二、作战篇
1 用兵之害 战争对国家的损害
2 兵贵神速 作战宜速战速决
3 因粮于敌 用敌国物资补充自己
三、谋攻篇
1 不战而屈人之兵 作战的最高原则是不战而胜
2 上兵伐谋 以智谋取胜
3 以强击弱 最基本的攻战之法
攻战五法
4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作战的关键是要掌握信息
5 七战七捷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典范
《孙子兵法》中的攻战思想
四、形篇
1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胜
2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孙子的攻守原则
3 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实力决定胜负
五、势篇
1 势 势的概念及作用
2 以正合,以奇胜 军队的战术运用
3 求势、造势、任势 创造并且充分利用优势
4 以地势取胜 萨拉米斯海战
六、虚实篇
1 避实击虚 以“实”兵胜“虚”兵
2 平壤之战 众兵之实击寡兵之虚
3 长勺之战 以气势取胜
七、军争篇
1 军争 为胜而争
2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军争的方法
3 金鼓旌旗 指挥军队的两件法宝
4 四治 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八、九变篇
1 九变之术 战术运用要灵活多变
2 恃吾有以待 要做好备战工作
3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 将帅不知变通的五种危害
4 君命有所不受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九、行军篇
1 处军 行军扎营之法
2 贵阳贱阴 处军总原则
3 相敌 如何判断敌情
4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将帅的治军方法(一)
十 地形篇
1 六地 在六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原则
2 六过 将帅的治军方法(二)
3 爱而不娇 将帅的治军方法(三)
十一、九地篇
1 九地 九种地形及作战规律
2 齐勇若一,政之道也 将帅的治军方法(四)
3 死地则战 赫连勃勃死地求生
4 破釜沉舟 项羽力克秦军
十二、火攻篇
1 火攻有五 火攻的种类、方法和条件
2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孙子的慎战思想
十三、用间篇
1 先知者,必取于人 间谍的重要性
2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 五种间谍构建起的间谍网络
第3章 中国古代战争、战具大全
第一节 中国古代战争、战具发展过程概述
进化 中国古代战争、战具的演变
第二节 各种近战冷兵器
兵器知多少 兵器的分类
第三节 车战
古代战争的主要形式车战
第四节 骑兵战
车 战 驰骋两千年之久的战略力量
第五节 城垣攻防战
1 防御 城垣的功能
2 无坚不摧 种类繁多的攻城器具
第六节 水战
始自“余皇” 中国古代战船发展简史
第七节 火药及火器
1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火药在欧洲的传播
2 燃烧、爆炸、管状 火器的种类
第四章 商用《孙子兵法》
第一节 现代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1 智 以智谋事的素质
2 信 诚而有信的素质
3 仁 爱人悯物的素质
4 勇 乘势决胜的素质
5 严 威严肃众的素质
第二节 现代商场上的攻战谋略
1 五事 商战决胜的五种因素
2 知彼知己 进行商战的必要前提
3 庙算者胜 商业计划要周详
4 出其不意 商机无处不在
5 因粮于敌 利用别人的力量发展自己
6 十则围之 将竞争对手消灭于摇篮之中
7 死地则战 与竞争对手决战商场
8 不若则能避之 商战中的以退为进
9 因敌制胜 要做商场上的“变形金刚”
10 以迂为直 商战中切忌急功近利
11 先知地形 如何选择商店的位置
第三节 现代企业管理妙法
1 兵非益多 打造精干的、高效的职业团队
2 恩信使民 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3 赏罚分明 建立完备的企业赏罚制度
附录一 中国古代八大经典战事
附录一 中国古代八大军事家
附录一 中国古代八大名将
附录一 本书图版目录
图说心经
第一章 《心经》的由来与主旨
《心经》的起源260字来源初探
《心经》与《大般若经》二者之间什么关系
《心经》最早汉译本的译者鸠摩罗什
流传最广的汉译本玄奘法师与《心经》的因缘
《心经》的七个汉译本两个略本和五个广本
两种《心经》“广本”和“略本”的区别
《心经》般若思想的核心要义空
《心经》的精神明白并破除执着
《心经》的佛法道理因缘所生法
《心经》的人生观人生是苦
第二章 与《心经》相关的一些问题
《心经》说法盛会有哪些人参加
《心经》的说法地点佛陀与观自在菩萨在哪里开示
王舍城在佛教史上为什么如此重要
《心经》的听众三种对象
《心经》的性质是“经”还是“咒”
密教的般若佛母与心经女神是否同属一人
甚深禅定观修状态观自在菩萨说法
人们喜欢《心经》的原因字句简短,含义深远
《心经》的应用找回自己的心
《心经》的文字《大般若经》的精髓
《心经》流通分与一般经典有何不同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心经》咒语出自何处
《大般若经》的说法地四处
第三章 如何读懂《心经》
掌握关键佛法词汇体会《心经》世界
了解佛法词汇梵语原意解开《心经》经文真义
读略本,也要读广本更全面、正确地认识《心经》
掌握《心经》的修学次第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八个字的正确念法
般若等于智慧玄奘大师为何不直接翻译
《心经》浅解从字面上了解《心经》梗概
密教《般若心经》的修持法日日念,经常念
密教《般若心经》的数珠法随身使用,不染一切诸恶
密教《般若心经》的念诵法唱真言的规定
密教《般若心经》的供养法置神坛的标准
密教《般若心经》的抄写开发自我的妙法
第四章《心经》经文详解
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智慧已达自在之境观自在菩萨
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状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是空无实体照见五蕴皆空
利他、救世、利益众生度一切苦厄
智慧第一的佛弟子舍利子
色与空两者相互依存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物质现象为空,空也为物质现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理层面的四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一切法都是空性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佛的宇宙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空”无五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一切世间现象皆为空无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十二因缘也是空性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超越四谛无苦集灭道
去除对概念名相的执着无智亦无得
依据般若甚深智慧证得空性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不畏生死,自然没有任何恐怖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不合理的思想行为远离颠倒梦想
一切烦恼都已止息究竟涅槃
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三世诸佛
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前导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无法超越的完全正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赞叹般若有极大的力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般若波罗蜜多是伟大的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离苦得乐,达到涅槃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咒语与经文的分水岭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前往、到达揭谛揭谛
直接无任何媒介地证悟空性波罗揭谛
一起到彼岸去吧波罗僧揭谛
成就圆满的智慧菩提萨婆诃
第五章 读《心经》还需了解的佛法概念
法 一切事物,宇宙万有
佛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三宝 佛、法、僧
涅槃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境界
缘起 诸法由因缘而起
十二缘起 探求人生痛苦的根源
心性 心识本来所具的不变不改体性
无我 没有众生所执为实常的自我
无常 没有恒常的存在
因果相续 因因果果,没有间断
有漏皆苦 佛教对苦的缘起的解释
三界唯心 一切现象不离“心”
发菩提心 上求佛道,下度众生的誓愿
大乘 着重有利于大众的行为
五乘教法 佛教修行的五种教义体系
菩萨 将自己和众生一起解脱出来
四摄 摄引众生归向佛道的四个条件
八宗 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
附录一
藏文版《心经》与玄奘版《心经》咒语的差异
《心经》密教化的证据
不同根器运用三科的修行方法
鸠摩罗什《大品般若经》与玄奘《心经》比较分析表
附录二
1.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3.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石室本)
6.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7.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图说金刚经
第1章 悬论:叩响《金刚经》之门
经名的分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主要说什么 劝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修行成佛的下手处 解决“心”的问题
修行与圆满 《金刚经》中的人生观
佛眼中的红尘 《金刚经》与世俗世界
《金刚经》在中国 佛文化的重要流变
译经第一人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皇权的功德 帝王与《金刚经》
民间注疏的力量 深入中国文化
《金刚经》与禅宗 从六祖开悟到《坛经》现世
第2章 开场:导入说法的情境
从证信开始导入 说法缘起的情境线索
《金刚经》序曲 佛祖日常生活的平淡与庄严
佛陀身边的僧侣团队 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的集体修行
尊严与乞讨 佛家乞食制度
无言的般若 解析佛的教育手段
佛陀是个好榜样 从最平凡处入手
修行与入世 佛法不离世间
禅定的妙用 一念入定般若生
顿悟与渐修 修行佛法的两翼
第3章 成佛的必由之路 正知正见生正信
“解空”者点破玄机 须菩提的请法
成佛之心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小乘与大乘 度众生和度自己
意会与言传 问答之间的微妙
护住真心的第一步 度生离四相
众生解脱的不同境界 无余涅槃与有余涅槃
做菩萨的窍门 不住相布施
无限广大的布施福德 像“东方虚空”一样不可思量
求佛法与拜偶像 小议真佛不住于相
成佛的资粮 福慧双修一举得
第4章 一念生信心 通往般若的门槛
信佛须正信 真实的信心源于正确知见
人人都是未来佛 众生佛性平等
五个五百年 佛运消长的历史观
持戒与修福 生“实信”的基础
一念生清净心 信心与顿悟
大得无所得 般若性本空
不要迷信工具 不要迷信工具
圣贤之别 一切无为与因果
福德性本空 财施与法施的较量
般若与方便 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第5章 打破砂锅问到底 理解才能真信仰
小乘四圣果 修行当中的舍与得
须菩提的“果”位 离欲第一阿罗汉
庄严净土 心净才是真清净
清净才是道 心无所住而生清净
身如须弥山王 修果不住果
多少是多 福德的再次考量
持经即是求佛 《金刚经》的地位
“金刚”最如意 经名中的缘由
得意而忘名 名相非真相
法身与报身 如来的三十二相
慧眼识真经 第一稀有
清净是道 信心与功德
第一稀有之人 由六祖惠能说起
第一波罗蜜 般若最殊胜
功德再次较量 身布施与法布施
大乘不乐小法 伟大的菩萨事业
忍辱波罗蜜 坚定离相则能安忍
菩萨的境界 离一切相
如来的信誓 一定是真话
火种的力量 佛法复兴的希望
第6章 通达才能无漏 修行的真谛
菩萨的清净心 发心实无有法
最难舍离的“我” 大乘修行的主线
佛祖无所得 佛法无实无虚
真正的菩萨 一切圣贤通达无我
佛的“五眼神通” 佛眼悉知悉见
通达要通心 “心”的相对论
福报的因缘 无得才是得
如来从何而来 求佛不如求己
拈花示众的妙法 不说而说的法
佛法和修行的关系 登岸就弃船
第7章 实践证真知 证悟就是与真理结合
圣凡无差别 众生都有成佛的根基
不足为凭的身相 观佛与见性
不偏执一端 佛法不断不灭
不贪才是无量 菩萨修福不为己
何谓“如来” 真理无所来
超时空的“一合相” 微尘中见大千
从对佛法的理解谈起 佛的真实意图
六如的比喻 一切有为都无所得
大欢喜的结局 金刚法会圆满
附录1 元魏三藏菩提流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附录2 陈天竺三藏真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附录3 隋三藏笈多《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附录4 唐玄奘《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附录5 唐义净《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附录6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弥勒菩萨偈颂
附录7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
附录8 历代《金刚经》论、注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