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古代骗局故事:杜骗新书》[27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古代骗局故事:杜骗新书

  • 出版时间:中文
  • 热度:9266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杜骗新书》为明代张应俞所著,似小说而非章回体,以故事形式描绘晚明社会形形色色的骗局。每一篇都是文言小品文,文风清丽,笔法生动!书中将骗术归纳为24种,如拐带骗,法术骗,丢包骗,诈哄骗等等,可以直接对应于现在的拍花子,街头棋局,捡皮包分钱,手机短信诈骗等。古往今来,骗局看起来多种多样看起来花样繁出。然而当你脱去骗局各色各样的外衣,将这些骗局的核心思想与套路拎出来,就会发现全都一样。看完本书,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加强受骗意识。
目录
版权信息
假马脱缎
先寄银而后拐逃
明骗贩猪
遇里长反脱茶壶
乘闹明窃店中布
诈称偷鹅脱青布
借他人屋脱客布
诈匠修换钱桌厨
丢包于路行脱换
成锭假银换真银
道士船中换转金
诈学道书报好梦
诈无常烧牒捕人
诈以帚柄耍轿夫
巷门口诈买脱布
哄饮嫖害其身名
哄友犯奸谋其田
累算友财倾其家
激友讼奸以败家
狡牙脱纸以女偿
贫牙脱蜡还旧债
危言激人引再赌
装公子套妓脱赌
好赌反落人术中
诈称公子盗商银
炫耀衣妆启盗心
商伙财反丧财
傲气致讼伤财命
轿抬童生入僻路
高抬重价反失利
公子租屋劫寡妇
诈脱货物劫当铺
京城店中响马贼
私打印记占铺陈
膏药贴眼抢元宝
石灰撒眼以抢银
大解被棍白曰抢
船载家人行李逃
买铜物被艄谋死
带镜船中引谋害
行李误挑往别船
脚夫挑走起船货
伪装道士骗盐使
陈全遗计嫖名妓
设假元宝骗乡农
冒州接着漂白皛
入闻官言而出骗
故拟重罪释犯人
吏呵罪囚以分责人
妇嫁淘街而害命
媒赚春元娶命妇
异省娶妾惹讼祸
青蛙露出谋娶情
用银反买焙纸妇
和尚剪绢调佃妇
地理寄妇脱好种
奸人婢致盗失银
奸牙人女被脱骗
哄婶成奸骗油肉
佃妇卖奸脱主田
三妇骗脱三匹马
尼姑撒珠以诱奸
刺眼刖脚陷残疾
太监烹人服精髓
诈面进银于学道
诈封银以砖换去
空屋封银套人抢
诈秋风客以揽骗
银寄店主被窃逃
和尚认牝牛为母
服孩儿丹诈辟谷
信僧哄惑几染祸
僧似伽蓝诈化疏
诈称先知骗绢服
深地炼丹置长符
信炼丹贻害一家
炼丹难脱投毒药
和尚诈照形谋反
妖术托梦劫其家
摩脸贼拐带幼童
父寻子而自落嫖
精彩书摘
  江西有陈姓庆名者,常贩马往南京承恩寺前三山街卖。时有一匹银合好马,价约值四十金。忽有一棍,擎好伞,穿色衣,翩然而来,伫立瞻顾,不忍舍去。遂问曰:“此马价卖几许?”庆曰:“四十两。”棍曰:“我买,但要归家作契对银。”庆问:“何住?”棍曰:“居洪武门。”棍遂骑银合马往,庆亦骑马随后。
  行至半途,棍见一缎铺,即下马,放伞于酒坊边,嘱庆曰:“代看住,待我买缎几匹,少顷与你同归。”庆忖:“此人想是富翁,马谅买得成矣。”棍入缎铺,故意与之争价。待缎客以不识价责之,遂佯曰:“我把与一相知者看,即来还价何如?”缎客曰:“有此好物,凭伊与人看,但不可远去。”棍曰:“我有马与伙在,更何虑乎?”将缎拿过手,出门便逃去。缎客见马与伙尚在,心中安然。庆待至午,杳不见来,意必棍徒也。遂舍其伞,骑银合马,又牵一马回店。缎客忙奔前,扯住庆曰:“你伙拿吾缎去,你将焉往?”庆曰:“何人是我伙?”缎客曰:“适间与你同骑马来者。你何佯推?定要问你取。”庆曰:“那人不知何方鬼,只是问我买马,令我同到他家接银,故与之同来矣。他说在你店买缎,少顷与我同去。我待久不见来,故骑自马回店。你何得妄缠我乎?”缎客曰:“若不是你伙,何叫你看伞与马?我因见你与马在,始以缎与他。你何通同装套脱我缎去?”二人争辩不服,扭在应天府理论。缎客以前情直告。庆诉曰:“庆籍江西,贩马为主,常在三山街翁春店发卖,何尝作棍?缘遇一人,问我买马,必要到他家还银,是以同行。彼中途下马,在他店拿缎逃去,我亦不知,怎说我是棍之伙?”府尹曰:“不必言,拘店家来问,即见明白。”其店家曰:“庆常贩马,安歇吾家,乃老实本分人也。”缎客曰:“既是老实人,缘何代那棍看伞与马?此我明白听见,况他应诺。”庆曰:“叫我看伞,多因为他买马故也,岂与之同伙?”府尹曰:“那人去,伞亦拿去否?”缎客曰:“未曾拿去。”府尹曰:“此真是棍了。欲脱你缎,故托买马,以陈庆为质。以他人之马,赚你之缎,是假道灭虢术也。此你自遭骗,何可罪庆?”各逐出免供。
  吾观作棍亦多术矣。言买马,非买马,实欲假马作罨,为脱缎之术。故先以色服章身,令人信其为真豪富;既而伫立相马,令人信其为真作家;迨入缎铺,诳言有马与伙,令人信其为真实言;至脱缎而走,以一伞贻庆,与缎客争讼:此皆以巧术愚弄人也。若非府尹明察,断其为假道灭虢,则行人得牛,不几邑人之灾乎?虽然庆未至混迹于缧绁,缎客已被鬼迷于白昼矣。小人之计甚诡,君子之防宜密。庶棍术虽多,亦不能愚弄我也。
  通州有姓苏名广者,同一子贩松江梭布往福建卖。布银入手,回至半途,遇一人姓纪名胜,自称同府异县,乡语相同,亦在福建卖布而归。胜乃雏家,途中认广为亲乡里,见广财本更多,乃以己银贰拾馀两寄藏于苏广箱内。一路小心代劳,浑如同伴。
  后至日久,胜见利而生奸。一夜,佯称泻病,连起开门出去数次。不知广乃老客也,见其开门往返,疑彼有诈谋;且其来历不明,“彼虽有银贰拾馀两寄我箱内,今夜似有歹意。”乘其出,即潜起来,将己银与纪胜银并实落衣物另藏别包袱,置在己身边;仍以旧衣被包数片砖石放在原箱内,佯作熟睡。胜察广父子都睡去,将广银箱夤夜挑走。广在床听胜动静,出门不归,曰:“此果棍也,非我险遭此脱逃矣。”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