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牡丹亭(插图版)》[52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牡丹亭(插图版)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63-04-01
  • 热度:9314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牡丹亭(插图版)》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内容简介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泰州学派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异趣。万历三年(1575),汤显祖刊印了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他在南京国子监游学,刊印了第二部诗集《雍藻》(佚)。作于万历五年至八年(1577—1580)的诗一百四十三首(题)和赋三篇、赞若干首编为(问棘邮草),曾受到诗人、曲家徐渭的热情称赞。从隆庆五年(1571)起,汤显祖接连四次往北京参加三年一度的进士试。后两次考试时,他已经颇有文名,受人瞩目,却因谢绝首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万历五年(1577)考试失利,他试作传奇《紫箫记》三十四出,全剧未完。  万历十一年,张居正逝世的次年,汤显祖才考中进士。次年秋,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两年后改任詹事府主簿。后升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一到南京,就卷入新旧两派朝臣的斗争,  以致他的未完成旧作《紫箫记》也被怀疑为讥刺朝政,遭到查禁。万历十五年,他把未完成的《紫箫记》改写成《紫钗记》。  万历十九年(1591),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对朝政作了猛烈的抨击,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回到临川。传奇《牡丹亭还魂记》在此时完成。万历二十八年完成《南柯记》,次年创作《邯郸记》。这时出世思想对他影响日深。《邯郸记》反映了封建大官僚从起家发迹直到死亡的历史,作者所否定的并不是人生一般。  万历三十四年,当汤显祖五十七岁时,他的《玉茗堂文集》在南京刊行。他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逝世。五年后,《玉茗堂集》问世,编刻草率,缺点不少。
目录
前言
作者题词
第一齣 标目
第二齣 言怀
第三齣 训女
第四齣 腐叹
第五齣 延师
第六齣 怅眺
第七齣 闺塾
第八齣 劝农
第九齣 肃苑
第十齣 惊梦
第十一齣 慈戒
第十二齣 寻梦
第十三齣 诀谒
第十四齣 写真
第十五齣 虏谍
第十六齣 诘病
第十七齣 道觋
第十八齣 诊祟
第十九齣 牝贼
第二十齣 闹殇
第二十一齣 谒遇
第二十二齣 旅寄
第二十三齣 冥判
第二十四齣 拾画
第二十五齣 忆女
第二十六齣 玩真
第二十七齣 魂游
第二十八齣 幽媾
第二十九齣 旁疑
第三十齣 欢挠
第三十一齣 缮备
第三十二齣 冥誓
第三十三齣 秘议
第三十四齣 诇药
第三十五齣 回生
第三十六齣 婚走
第三十七齣 骇变
第三十八齣 淮警
第三十九齣 如杭
第四十齣 仆侦
第四十一齣 耽试
第四十二齣 移镇
第四十三齣 御淮
第四十四齣 急难
第四十五齣 寇间
第四十六齣 折寇
第四十七齣 围释
第四十八齣 遇母
第四十九齣 淮泊
第五十齣 闹宴
第五十一齣 榜下
第五十二齣 索元
第五十三齣 硬拷
第五十四齣 闻喜
第五十五齣 圆驾
附录一 关于版本的说明
附录二 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
前言
  前言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齣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人们看到杜丽娘和春香,自然会想起她们两个世纪前的先驱者崔莺莺和红娘。红娘使《西厢记》全剧为之生色。没有她的鼓励,崔张的爱情不见得会有所发展;没有她的见义勇为,崔张不会有成功的希望。有这样一位红娘的存在,却说明了崔莺莺的软弱。在《牡丹亭》里,杜丽娘和春香的情形却恰恰与此相反。如果说游园前春香还有比杜丽娘大胆泼剌的一面,而杜丽娘的整个思想却远远超出春香之上。她是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主宰。因此,在“闹学”、“游园”之后,春香在戏曲中是愈来愈不受重视了,几乎只是偶然带上一笔而已。杜丽娘的反抗性超过崔莺莺,正如后出的林黛玉又超出她一样。
  “春香闹学”的反封建精神和杜丽娘的整个反封建精神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身份和地位只允许杜丽娘在内心和梦中、死后所实现的反抗,春香在平时就实行了。虽然杜丽娘想得更为深刻,在梦中、死后表现得更为彻底,然而在平时春香又究竟比她泼剌。汤显祖通过春香把反封建思想表达更加畅透明朗,但是这里并没有杜丽娘所真正缺少的东西,因为她早已成人长大了。
  汤显祖在《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把反封建的情和封建的理作为对立物而并提,这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批判。
  杜宝是封建统治者的所谓正派人物。在他看来封建礼教是天经地义的,他不相信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汤显祖没有把他写成“存天理,去人欲”的封建教条的单纯传声筒,在对他批判揭发的同时,也写出他疼爱儿女、清廉正直的性格。
  陈最良是非常可怜的小人物。三年一考,考了十五次还是一个秀才。几十年的“诗云”“子曰”使他对现实生活一窍不通。他是青春被科举制度所葬送,思想被封建教条所僵化的老学究的典型。他使人联想到后来《儒林外史》中的某些人物形象。他不是戏曲中的重要人物,作品没有详尽地描写这个人物随着情节发展而发展。
  胡判官是最独特的人物,和他同时出现的是阴森凄惨的地府。他和阳世的金州判、银府判、铜司判、铁院判一样贪赃枉法。胡判官对真正爱情的敌意也和阳世的封建统治者一样。他和惜玉怜香的花神正好是两个对立的形象。花神一口气举了三十九种鲜花,一一遭到判官的指摘。判官的迂腐和固执,也只有杜宝和陈最良可以和他相比。这座鬼哭神嚎的地府是现实的阳世衙门和封建社会的缩影。杜丽娘走上朝廷,发现它比阎王殿更为可怕。这些描写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纲常的反感和愤懑。从杜宝、陈最良、石道姑到胡判官,从阳世到阴间,这就是杜丽娘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在广阔的画面上对封建社会进行讽刺和批判,同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思想相结合,显示了《牡丹亭》的进步倾向性。
  《牡丹亭》还对当时政治提出直接的批评。安抚使杜宝对李全作乱无法对付,只有贿通李全妻才招降他。这使人联想到当时首相张居正竭力支持边将王崇古、吴兑、方逢时、郑洛等利用三娘子招降俺答的事件。
  《牡丹亭》里那些艳丽典雅的片段往往用来描写官场和官宦人家的生活。脍炙人口的《惊梦》《寻梦》,描写春日园林,使人如亲历其境,不自觉地以杜丽娘的心绪感受着周围的一切。依靠景色的烘托,汤显祖揭示出杜丽娘内心深处的秘密,而又无损于她的身份。同是对杜丽娘美貌的赞叹,出自柳梦梅之口的是诗一样的语言,而胡判官说的却是喜剧性的诗句。这都是出色地为创造典型而服务的。《牡丹亭》每一齣的结句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唐诗的现成句子而无不切合,有如出于作者自己笔下。对待细微末节,也如狮子搏兔,全力以赴。这可以看出作者对《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他的其他作品之上。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泰州学派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异趣。万历三年(1575),汤显祖刊印了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他在南京国子监游学,刊印了第二部诗集《雍藻》(佚)。作于万历五年至八年(1577—1580)的诗一百四十三首(题)和赋三篇、赞若干首编为《问棘邮草》,曾受到诗人、曲家徐渭的热情称赞。从隆庆五年(1571)起,汤显祖接连四次往北京参加三年一度的进士试。后两次考试时,他已经颇有文名,受人瞩目,却因谢绝首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万历五年(1577)考试失利,他试作传奇《紫箫记》三十四齣,全剧未完。
  万历十一年,张居正逝世的次年,汤显祖才考中进士。次年秋,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两年后改任詹事府主簿。后升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一到南京,就卷入新旧两派朝臣的斗争,以致他的未完成旧作《紫箫记》也被怀疑为讥刺朝政,遭到查禁。万历十五年,他把未完成的《紫箫记》改写成《紫钗记》。
  万历十九年(1591),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对朝政作了猛烈的抨击,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回到临川。传奇《牡丹亭还魂记》在此时完成。万历二十八年完成《南柯记》,次年创作《邯郸记》。这时出世思想对他影响日深。《邯郸记》反映了封建大官僚从起家发迹直到死亡的历史,作者所否定的并不是人生一般。
  万历三十四年,当汤显祖五十七岁时,他的《玉茗堂文集》在南京刊行。他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逝世。五年后,《玉茗堂集》问世,编刻草率,缺点不少。
  徐朔方
  一九九三年八月
精彩书摘
  标目——传奇的第一齣,照例说明:一、戏曲的创作缘起(如本齣〔蝶恋花〕);二、剧情梗概(如本齣〔汉宫春〕)。原称“家门引子”。
  【蝶恋花】(末上)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 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扬。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杜丽娘梦写丹青记。 陈教授说下梨花枪。
  柳秀才偷载回生女。 杜平章刁打状元郎。
  【真珠帘】(生上)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鹧鸪天〕“刮尽鲸鳌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凭依造化三分福,绍接诗书一脉香。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原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叹介)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喜的是今日成人长大,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只恨未遭时势,不免饥寒。赖有始祖柳州公,带下郭橐驼,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驼遗下一个驼孙,也跟随俺广州种树,相依过活。虽然如此,不是男儿结果之场。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因此改名梦梅,春卿为字。正是:“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