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3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01
  • 热度:9159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美国,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只是另一个悲欣交集的平凡人间。
内容简介
  作者以犀利而有人文温度的笔触记录了13位华裔移民到美国之后真实的工作、生活状态,访谈对象涵盖了教师、医生、工程师、公司经营者、艺术家等人群。
  在长达数十年的移民岁月中,他们在美国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都经历了挣扎、破碎和重塑,对美国社会、文化及其价值观念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体悟,也为我们拼凑出一个完整、真实的美国社会版图:“美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和我们此时生活的此地一样,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奋斗,才能建立新的生活,并寻找到它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
  林世钰,福建省屏南县人,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国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文学学士和法律硕士学位。从事过公务员、记者等职业。2004年任中国首都女记者协会理事,并被评为“优秀女记者”。2013年起旅居美国,为中国媒体撰写专栏,微观美国法律、教育、社会制度等。同时在新泽西州博根郡某中文学校教授中文。2016年起加盟美国GCTV全球华视,任执行总监。
目录
序 一苇杭之
序 用非批判性方式客观呈现移民生活
自序 嘿,姐们儿,恭喜你,终于成人才了!
徐蕾:我在美国学会了enjoy
(一)两手空空来美国
(二)学会“enjoy”
(三)美国的价值观很多元化
(四)对女儿的美式教育
顾敏:喜欢跳舞的房产经纪
(一)赴美学习
(二)房产经纪不好做
(三)美国是孩子的天堂
(四)融入美国其实并不难
黄曦:荣登美国名人录的中国『铁人』
(一)感恩节,携夫人投奔未谋面的导师
(二)中国“铁人”
(三)美国学术圈不是想像的那样干净
(四)融入美国社会的方法:keep busy
刘强:京剧丑角的美丽人生
(一)出国时,只会“banana”和“water”
(二)身份“黑”了,6年没回国
(三)来之不易的家庭团聚
(四)突破自己
李炳臣:从半导体专家到餐馆老板
(一)刚来美国半年瘦10斤
(二)开了8家餐馆
(三)体验美国法律之细
(四)美国:天道酬勤
Lucy Liu:在美国教中文
(一) “Kids”难倒了我
(二)变着法儿让学生喜欢中文
(三)在美国当老师并不轻松
(四)美国不是天堂
刘勇:在美国,每个人都是主流
(一)带着科大人的出国“标配”赴美
(二)美国大学学术抄袭很少
(三)每个人都是主流
Jenny Lu:狂风暴雨分娩出满天晚霞
(一)“笨鸟先飞”
(二)婚姻变数
(三)执业“三步曲”
(四)在美国当医生
Kent Zhou:一 旦认定方向,上帝都会帮助你
(一)从热门的IT到艰难的商科路
(二)30岁,开办培训公司
(三)如果你是萝卜,要尽量去了解白菜
钟智齐:维修火车的『女汉子』
(一)初到北美,工作连滚带爬
(二)美国“国企”花钱很抠门
(三)给美国打85分
(四)美国教育注重品格培养
刘汉英:在华尔街传讲『道德经』
(一)美国情结
(二)在华尔街讲《道德经》
(三)在美国,天上不会掉馅饼
Lily Yip:把美国乒乓球带上巅峰
(一)出国时球拍都没带
(二)“美国乒乓球第一家庭”
(三)从未后悔自己走过的路
王小萍:人生从50岁开始
(一)50岁赴美,一切从零开始
(二)我的波兰学生Leon
(三)50多岁开始学英文
(四)美国是个比较简单的社会
后记
前言
  序 一苇杭之
  世钰终于下定决心去美国了。
  走之前我们聊过多次,她似乎有过留下的期许,但更有离开的决毅。这种游离主要缘于她在自己的事业和相夫教女之间,产生过些许犹豫。远离家国,对许多人来说毕竟不算个小事儿。但客观现实一旦明晰,主观选择也就不是问题了。关键是,她明白了原来的生活并不是她所要的,她理想的生活是: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不用看谁脸色,可以穿上宽松的亚麻长裙,戴上叮叮当当的耳坠,挎上硕大的手工布包,在愿意停留的地方随意停留。这才是她期许的方式。
  在家园与他国之间,看似遥远的距离,其实只是心理的距离,“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于是在一年多前,她潇洒地一挥手,似借一苇而越洋,漂去了彼岸。期间她回国几次,好像我们只见过一次,就在她家附近的一个素食馆,东拉西扯,聊些什么不记得了,但反正她没告诉我,除了相夫教女,她还做些什么,我竟然也没问。
  元旦前她忽然发来许多采访手稿,并告诉我这是她一年多来在美国采访的各界人士,准备结集出版。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一年多来她没闲着,延续了她在国内的职业,走过了许多地方,结交了许多朋友,码下了许多文字。这是她自我充实的方式,也是她自我实现的方式,丰富着并多彩着,好象很随意很简单,“一苇杭之”,收获了这一本书。看完这些文字,心里不禁赞叹:挺好的!
  说实话,这些文字背后的故事各有精彩,但我关注出国后的世钰,甚于这些文字本身。
  同事多年,比较了解她的个性。早些年,青春勃发的她不乏四溢的激情,无数次为民请命,冒着危险去采访血与泪的案件、事件,生命中是满满的新闻理想与济世情怀。但与现实的冲突多了,她内心里倒似乎愈加沉静下来,磨炼出一股迥异于前的风情。近些年她自由而散淡、抒情又素馨,从福建大山走出来的女子,就像来自福建的水仙一样,一钵清水养出了简约幽雅的气质,做事做人没有太多的纠结。我倒觉得,这才是本真的她!
  一年多来经常关注她的朋友圈,知道她东跑西走,在美国大街小巷转悠着,发些他国风物、异乡美景,以为她相夫教女之外,就游走着、茶咖着了。没想到,她一直在续写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在这些采访中了。我觉得这些故事,是她寻找美国、认识美国的过程,其实也是她重识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一年多的时间,她采访着、经历着、思考着,从她的手札能明显感觉到,她应该是有所得、有所觉了,她透彻地明了了“此心安处是吾乡”,内心更加澄明疏阔。因觉而得,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人生体验么?
  说到底,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无论是何种选择、通达何处,都只是在一路上感受着而已。大部分人喜甜厌苦,通达的人顺甜顺苦,觉悟的人无甜无苦!对于已经可以随遇而安的世钰来说,她应该是无异国、无他乡了吧?忽然想起了十年前送给朋友小石头的一首诗,首句是“欲渡彼岸无此岸”,我想世钰也许会有同感?因为她的“一苇杭之”,应该是无往无返的,在人生的体验上,她大约达到了自由的境地。
  所以真诚地祈愿她:身处无常世界,心里觉得大自在、大吉祥!
  东方涂钦
  (诗人,艺术家)
  2016年1月6日
精彩书摘
  履历:1974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9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日语系,先后在江苏省常熟市纺织品外贸公司、上海毅石律师事务所工作。1999年陪读赴美,在Detriot Wayne University取得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在Sybase, Federal Home Loan Bank工作。育有二女,现居住在新泽西州Glenridge。采访时间:2015年2月13日,3月6日采访地点:新泽西州Secaucu图书馆、哈蒙湾公寓
  ◇“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美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梦,它代表着物质的高度发达和精神的高度文明。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对未来满怀梦想,但到美国要做什么,真的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具体的想法。”
  来美国居然已经15年了,有时想起来觉得只是一瞬间。
  我依然记得自己1999年来美国的情景。当时是3月,天气很冷,我是在底特律登陆的。从机场到校园的路上,只见路旁白雪皑皑,灰不溜秋的房子无声矗立着,街边有一两个黑人蒙头飘过,感觉挺恐怖的。到了Wayne University校园,见到和我年龄相当的学生,我的心才算踏实了一些。
  当时我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姑娘,25岁,no money,no skills,no friends,英语也不行。除了先我一年来的老公,手里的F2签证和两个行李箱,真的是两手空空。
  站在冬季萧瑟的校园里,我一片茫然,不知所如。
  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美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梦,它代表着物质的高度发达和精神的高度文明。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对未来满怀梦想,但到美国要做什么,真的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具体的想法。
  出国之前,我在国内工作了四年。我本科是西安交通大学,专业是日语,1995年大学毕业时,轻而易举在老家找了一个外贸公司,当日语翻译。当时这家外贸公司效益非常好,在当地仅次于海关。在日语翻译少而又少的小城,临时翻译收入是一天一百元,一个月下来是三千多元。在常熟那个人均收入千把元的小城,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