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2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5-04-01
  • 热度:8556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从国际大背景看,拥有现代化作战力量的大国、强国,都把先发制人作为他们的手段。而中国是世界上为数甚少的宣布不以先发制人作为军事思想的。太空每年经过中国上空的卫星,包括军事侦查卫星、遥感卫星等达九千多次,这给我们提出一个更加复杂艰巨的国家安全任务。

  北约主要的对手是华约、是苏联。后来华约解散了,北约依然存在,它对付苏联。接着苏联解体了,全世界的人都以为北约存在一个基本的理由没有了。实际上北约用这么多年实践向我们证明,哪怕苏联解散了,北约依然以俄罗斯为对手。

  东北亚地区,是全世界经济活动密集、产生新财富集中的区域,同时又是军事对峙、包括冷战思维严重的区域。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中国、韩国、日本,发挥了经济发展的带头作用。冷战思维是谁在主导?是美国。

  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时候有两个目标,一是清除伊拉克开发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来经过对伊拉克的实质占领,发现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个目标没有了;第二个是在伊拉克树立一个中东的民主样板,结果伊拉克成为中东的暴力样板。
内容简介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世界,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高层智囊金一南犀利开讲,首度解析打开世界之锁的中国钥匙。通过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藉此重点提出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地位与态度的思考。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共分九大篇,分别为“中国篇”、“美国篇”、“俄罗斯篇”、“北约篇”、“中东·北非篇”“东北亚篇”“外太空篇”“核武篇”“杂篇”,海陆空立体全方位将世界大格局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
  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新近出版的著作《苦难辉煌》被评价为“一部以全新的战略视野全方位描述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著作”,引发较大社会反响,2010年4月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同年,当选为“2010中华文化人物”。2011年,《苦难辉煌》获出版界很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2012年,《浴血荣光》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

目录
序言
国际政治跷跷板,中国有态度(中国篇)
1.国际政治跷跷板,我们有态度
2.中国国防特色
3.空军建设向来直面挑战
4.中国海军今非昔比
5.大军区设置,已不能满足我们的安全需求
6.朝鲜战争的影响
7.中国首次在境内成立国际组织
8.从完全禁飞,到低空开放
9.军人素质的高低,涉及军队最根本的问题
10.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南海起风云
11.钓鱼岛事件
12.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障碍
13.中美军事关系,损害易,建立难
14.冷静看待中俄关系
衰退的无奈,霸权的代价(美国篇)
1.标榜新闻自由的美国,媒体成为军方替罪羊
2.美国冷战思维永不退潮
3.让白宫头疼不已的五角大楼
4.海外基地维持美军全球霸权
5.脱离伊、阿战争,美国“重返亚洲”
6.美国单边主义被迫终结
7.美国利用救灾,控制海地
8.维基解密,美国外交间谍化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篇)
1.出兵格鲁吉亚,俄罗斯大国地位崛起
2.从独联体看大国政治的要害
3.俄罗斯有尚武传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4.北约、欧盟东扩,俄罗斯受挤压
谁在这里玩火?(东北亚篇)
1.美国屡施手段,意图搞乱东北亚
2.朝鲜半岛的战争疑云
3.谁在朝鲜半岛玩火?
4.美日军事同盟,两者各怀鬼胎
5.日本妄图推翻“二战”遗产
永不休止的枪声(中东·北非篇)
1.伊拉克:一块难啃的肥肉
2.阿富汗:帝国的坟墓
3.利比亚:从国内矛盾到国际矛盾
4.叙利亚:代理人的战争
5.巴以冲突:生存地的战争
6.以色列的未来危机
7.伊朗的战争疑云
8.应对埃及乱局,显示美国以利益优先
9.中东乱象:巴勒斯坦建国的时机
10.反恐与本·拉登之死
附1:也门,基地组织的主要活动地
附2:恐怖手段首创者
附3:印度应对恐怖活动乏力
附4:俄罗斯的车臣反恐经验
附5:洛克比空难,美英起争端
附6:“6·29”反劫机事件
下一个对手还有谁?(北约篇)
1.北约不解散的理由
2.东欧小国傍大款
3.北约的“假想敌”
4.北约力邀俄罗斯重返阿富汗
5.法国重返北约开始扮演狐狸
6.法俄结盟,打破北约对俄限制
7.挑拨中印关系,北约向南亚扩张
人类发展的噩梦(核武篇)
1.从核潜艇相撞,看核武对人类安全的威胁
2.美国建立“无核世界”,另有企图
3.美俄养虎为患,印核不可控制
4.日美核密约与日本“无核三原则”
5.美国部署反导,中俄被迫反弹
6.福岛核事故
7.战略威慑力:反导与突破反导
离地1000公里外的安全威胁(外太空篇)
1.美俄卫星相撞引发的太空安全问题
2.中美欧俄四大导航系统
3.北斗系统比航天飞机更重要
4.空天飞机对国际安全的巨大威胁
杂篇
1.不甘寂寞的澳大利亚
2.泰国与柬埔寨的边境冲突
3.越南那些事
4.联合国维和行动
5.从黑鹰坠落看索马里问题
6.从马岛冲突看能源战
7.论网络战
8.谈军事软实力
9.关于战略思维的思索
10.苦难辉煌
前言
  序言
  想来想去,以亲历的一件事作为本书序言,可能更为合适。
  2000年赴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最后的课目是危机处理。当时科索沃战争结束不久,英方设想的危机背景是:在科索沃非军事区塞族一侧巡逻的三名塞族士兵被杀、一名军官失踪,危机就此开始。科索沃游击队、南联盟军队、欧盟、北约、美国、俄罗斯分别卷入,就此展开博弈与对抗。英国人认为德国人危机处理做得最好,专门请了两个德国博士——老史密斯和小史密斯——专程从波恩飞来,主持这场危机推演。
  老史密斯博士决定,由我扮演美国总统,带领四名军官组成美国决策当局:
  巴林的萨尔曼·阿尔科利法中校扮演美国国防部长;
  约旦的加萨·侯赛因·阿沃德中校扮演美国国务卿;
  波兰的亚瑟·罗斯比基中校扮演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阿根廷的马赛洛·罗萨兹·加罗奇中校扮演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其他军官分别扮演北约、欧盟、欧安会、俄罗斯、南联盟、科索沃游击队,全班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30名军官,每人都分派了角色。
  分配完毕,花白胡子的老史密斯从眼镜片后面露出一丝狡黠的目光:现在各人考虑5分钟,如果对担任的角色不满意,5分钟后提出来,可以调换。
  老史密斯刚说完,小史密斯便开始看表计时。
  我不满意。让中国军人扮演美国总统,似有意刁难。危机处理课又是学业结束的考核课,万一演砸,损失不小,一定要调换。
  5分钟过后,我没有要求调换。想起入伍后自己的座右铭:做难事必有所得。总做轻车熟路的事,做闭着眼睛都能做的事,永远都是重复。就是要干难事,干没有干过的事,那是挑战,不论成功与失败,都有提高。美国总统我从未扮演过,不信这事干不了!
  事后想来,这正是老史密斯的高明之处:给人时间,让人熟虑。
  危机对抗进行了4天半。各方确定基本立场,设立达成目标,规定目标层次,筹划手段运用,争取媒体舆论,开展决策对抗……大家很快进入角色,一个比一个卖劲,从早餐开始后到晚上就寝前都在穿插作业,疲惫与兴奋交织,都想争取优势,都想获得主导。
  英国人设置、德国人主持的这场危机推演,最初设想是欧洲主导,所以欧盟、欧安会的班子配备阵容强大。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这些欧洲人知道谁在主导。对抗开始前提交的“美国决策立场底案”中,我特别写上这么一段:In fact Kosovo conflict has proved who is the unique super power in the Europe and in the world(科索沃冲突证明谁是欧洲和世界独一无二的强权)。之后率领“美国小组”在对抗中采取两个“反常规”强硬行动:一是以军事力量介入巴尔干;二是着力推动科索沃独立。
  至今记得当我以“美国总统”身份提出“推翻南联盟政府,策动科索沃独立”的时候,扮演美军参联会主席的波兰罗斯比基中校,因为吃惊眼睛瞪得溜圆:“这怎么行!南联盟是主权国家,美国有过承诺!”扮演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阿根廷加罗奇中校也高声说:“科索沃怎么能独立?联合国有决议,保证南联盟领土完整。”还说“美国肯定不会这么干,否则是把联合国往垃圾桶里扔”。我问他俩:政策是不是人制定的?他们说是。我说:那么好,它也能被人改变;主导了科索沃独立,不但可以推翻南联盟政府、排斥俄罗斯势力,而且可以挤压欧盟的发展空间,阻止欧安会取代北约,美国一举多得。听了这些,“参联会主席”罗斯比基中校不再说话,“驻联合国大使”加罗奇中校还不甘心,扮演美国国务卿的约旦侯赛因中校上来一句:“好了,别争了,金是老板,听他的。”争论结束。后来加罗奇中校以“驻联合国大使”身份面孔涨红地在众人面前宣布“美国”的决定时,会场轰的一声,博弈各方一片哗然。
  4天半危机推演结束后讲评。老史密斯博士说,从危机初始各个小组提供的利益目标清单看,最终达成最多利益的不是欧洲,不是科索沃独立派别,而是美国,“美国小组”把美国的欧洲政策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的三个最低目标(掌控科索沃局势、扶植科索沃独立力量、削弱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影响)全部达成,三个最高目标(推翻南联盟政府、实现科索沃独立、北约向巴尔干半岛扩展)达成一个半,获得危机推演最高分。老史密斯末了对我幽默地说了一句:金,你们的决策“very America,extremely America”(非常美国、极端美国),也许你忘记自己的国籍了?全场大笑之中,推演进程的主要协调人小史密斯博士讲评细节:演习中的两个关键点,由“美国”态度两次关键性转变形成,一次是以军事力量干预巴尔干;第二次是支持科索沃独立,使危机方向两次发生重大转变,朝向有利于美国、不利于南联盟和俄罗斯,也不是很有利于欧洲的方向发展,让人不愉快地单方面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他最后说,坦率讲这不是我们原来设想的方向,其他地方推演也没有出现这样的结局,但这里“事态”的一系列意外发展,对我们准确判断未来的确很有启示。小史密斯闪着蓝蓝的眼睛盯着我,以一句话结束他的讲评:“Colonel Jin,you are super power,you know every thing.”(金上校,你们是超级大国,你们什么事都知道。)
  这件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它已经过去10多年。我与小组里的阿尔科利法中校(“美国国防部长”)、侯赛因中校(“美国国务卿”)、罗斯比基中校(“美军参联会主席”)、加罗奇中校(“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分手后,再无联系。我们毕业刚刚4个月——2000年9月,南联盟米洛舍维奇政府倒台。2003年,南联盟解体。2006年,米洛舍维奇死在海牙羁留中心牢房中。2008年,科索沃在美、欧支持下“独立”。
  看着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国际格局,今天波兰的罗斯比基和阿根廷的加罗奇若是回忆起2000年与扮演“美国总统”的中国军官那场争吵,一定会哑然失笑。他们当年绝对不相信的事情,8年时间内一件一件变为了现实。
  当年临别时,小史密斯对我说,他从未到过中国,危机推演让他很想了解中国。十几年过去,不知道他来了没有,只知道2013年斯诺登披露:美国对德国监控与对中国的监控是同样的级别。那是老史密斯和小史密斯的家乡。这个消息让我对他们又增加了几分亲近感。今天德国日益成为欧盟的核心,美国深感不安。看来史密斯们需要准备更多更新的危机推演了。
  用这段难忘经历作为自己这本时势评论书籍的序言,只想说明三点:
  第一,东方的传统,中国的祖先,潜移默化中赋予我们思维的习性;
  第二,1840年以来的民族救亡,成为中国人世界性思维的坚实基础;
  第三,1949年开始的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世界性思维的强劲动力。
  这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出发点。
  金一南
  2015年2月26日于海南
精彩书摘
  从国际大背景看,拥有现代化作战力量的大国、强国,都把先发制人作为它们的手段。而中国是世界上为数甚少的宣布不以先发制人作为军事思想的国家。
  现在中国的安全态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入侵中国、肢解中国的力量基本上不存在了。
  太空每年经过中国上空的卫星,包括军事侦察卫星、遥感卫星等达9000多次,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加复杂艰巨的国家安全任务。
  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一直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而且没有引起过其他国家的争议。
  钓鱼岛只有3.6平方公里,日本如果占有了它,却可以从中国划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国际政治就像一个跷跷板一样。2005年的时候,美国在欧洲的跷跷板翘得是很高的,当然包括它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还有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一系列的颜色革命频频得手。尤其在所谓的乌克兰橙色革命达到顶峰的时候,还包括什么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什么革命,全部都成功了。对俄罗斯的挤压,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态势,那时候美俄关系跌到谷底。
  当时俄罗斯的总统普京讲过,说我们必须不得不关注这个狼先生——他把美国称为狼先生,“我们必须得关注这个狼先生的动向,它对俄罗斯生存空间的挤压必须得关注”。
  那么随后跷跷板塌了下来,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在阿富汗尽量低姿态,和俄罗斯签署第三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这一系列的动作,是为什么呢?把这个跷跷板低下来,是为了让东方这个跷跷板翘起来,就是所谓的重返亚洲。
  这是美国在做的一种所谓的全球平衡,从这个全球平衡里面能够看出来,美国的力量是有限的。它现在已经不能够东西方同时出手了,所以在东方着力的时候,它在西方,在欧洲只能和俄罗斯关系缓和,这点很明显。
  俄罗斯方面对美国的这些行动也感到很宽慰,包括俄罗斯的一些评论讲,奥巴马上台之后采取了一系列迎合莫斯科的重大举措,这些重大举措是什么呢?包括从伊拉克的撤军,包括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回暖,包括战略武器的削减。俄罗斯方面认为这是奥巴马上台之后的一系列迎合莫斯科的重大战略举措。
  毫无疑问,美俄关系取得一些进展,但是这个进展是在之前关系恶化的情况之下的进展。说是进展,倒不如说是国际政治跷跷板始终在不断变化。
  美俄签署第三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北约和俄罗斯关系缓和,而且还假惺惺地提出了所谓俄罗斯加入北约的要求。我说的假惺惺,不是说俄罗斯,俄罗斯是真诚地要求加入北约,北约却是假惺惺地欢迎俄罗斯加入的。
  当时很多人担心俄罗斯加入北约之后,北约东扩到中国的边境。其实我本人对这个毫不担心,我觉得俄罗斯最好加入北约,然后北约成为一个大杂烩,内耗就能把北约自己耗垮了。
  就像我们经常讲恐龙是怎么毁灭的?就因为身躯太大了,气候变化,地球表面不能供应那么多的食物,最后它只有消亡。北约也是这样,东扩很好,扩吧,把俄罗斯都扩进去,北约就变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头恐龙。最后这头恐龙由于自己的扩张,脑袋太小,身躯太大,需要的东西太多,最终的道路也就是灭绝。
  从这些方面看,所谓“俄罗斯转投北约,由对抗转而合作”,像这种论调起码要加个“表面上”——俄罗斯与北约表面上从对抗转向合作。千万不要把表面当实质,不要把一两句好话、一两个好听的条约就当作两大战略集团的融合,没有这样的可能。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