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日本右翼势力与东北亚国际关系》[48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日本右翼势力与东北亚国际关系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8-01
  • 热度:9219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日本右翼势力与东北亚国际关系》以大量第一手史料披露了战后各个历史时期日本右翼运动的时代背景、运动方向、攻击矛头、手段策略等,揭示了右翼运动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变数,分析了东北亚国家及地区应对日本右翼运动的态度、方法和策略等。同时指出,右翼是日本社会的特殊产物,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右翼势力不会灭绝。为了有效地降低日本右翼的影响力,应该认识到日本决策层的政治倾向与美国因素是右翼运动的风向标;主张以理性的思维和策略的应对去了解日本,认识右翼;同时还要认识和支持日本社会的正义力量。这样,才有可能掌握减弱右翼影响力的利器。
作者简介
  王希亮,1946年生,原籍山东省黄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从事东北地方史和中日关系史的研究,1991年受国家教委公派赴日本,在日本学习、研究、工作多年,回国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个人出版专著15部,其中有《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政治统治》、《东北土匪秘录》、《吴佩孚传》、《孝杜将军传》、《日本不是天堂》、《日本来的马贼》等,译著有《二战时期的战略轰炸》,二人合著有《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日本右翼研究》,其他合著、译著多部。并在国外杂志以及《光明日报》、《日本学刊》、《抗日战争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国家刊物和省级刊物发表过百余篇论文、译文等,多次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承担中、日、韩三国学者合编教科书辅助教材的课题以及部分国家、省级课题。
目录
序章 日本右翼运动的源流
第一节 从“民权主义”到“国权主义”
第二节 右翼势力在侵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日本右翼运动的林林总总
第一章 美国占领时期的右翼势力与反共排华活动
第一节 冷战形成,美国对日占领方针的转换
第二节 反共右翼团体的抬头
第三节 旧金山条约与右翼的复苏
第四节 右翼势力的反苏反华浪潮与中苏两国的对日政策
第二章 新安保体制及右翼势力促进运动,东北亚冷战格局的僵持
第一节 新安保体制出台的国际国内背景
第二节 新安保体制的确立与右翼促进运动
第三节 安保斗争后右翼势力的恐怖活动
第四节 韩日谈判与制造朝鲜半岛“危机”
第五节 岸政权时期的中日关系及右翼的作用力
第三章 “反YP体制运动”、“昭和维新运动”及其影响
第一节 新右翼登场及“反YP体制运动”
第二节 1970年代右翼的“昭和维新运动”
第三节 右翼对《韩日基本条约》及领土争端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中国对日政策的演变与佐藤内阁敌视中国的政策
第四章 新保守主义时代的右翼及其影响
第一节 中曾根内阁的新保守主义
第二节 新保守主义时代右翼运动的新动向
第三节 中日恢复邦交后的蜜月期与第一次波折
第五章 1990年代知识界右翼团体的出现及其影响
第一节 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及右倾化趋势
第二节 知识界右翼团体的形成及其活跃
第三节 “正论派言论人”的出场及其谬说
第四节 知识界右翼与上层社会及传统右翼的关系
第六章 围绕历史问题右翼运动的攻击矛头及其影响
第一节 第三次攻击教科书逆流
第二节 知识界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罪行的谬论
第三节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风波及右翼势力的催动
第七章 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及右翼的作用力
第一节 为“大东亚战争”正名的战争观和历史观
第二节 战争遗留问题与民间被害诉讼
第三节 “中国威胁论”与日本“价值观外交”
第四节 围绕台湾与领土纠纷问题的右翼论调及其行动
第五节 借题发挥和制造矛盾,右翼的仇共反华活动
第六节 日本政权更迭与中日关系展望
结语 日本右翼问题的思考
一 日本政治的总体保守化和右倾化趋势
二 右翼同执政当局、政党、宗教的关系
三 日本右翼的社会地位及其作用
四 日本右翼与东北亚国际关系
五 几点思考
精彩书摘
  从1945年8月末起,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兼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的身份率领美国军队对日本进行了为期近7年的占领。9月22日,美国政府正式颁布了《美国初期对日方针》。11月3日,美国总参谋部(JCS)也向麦克阿瑟发出关于日本占领和管理的《基本指令》。两项指令的基本内容是:第一,确实使日本不再成为对美国的威胁及对世界和平安全的威胁(概括为“非军事化”);第二,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且有责任的政府,必须支持美国的目的,尊重他国的权利,遵守联合国宪章的理想和原则(概括为“民主化”)。按照美国当局的指令,联合国军总司令部(以下简称GHQ)先后颁布了《关于撤销限制政治、民事、宗教自由的备忘录》(即“人权指令”)、《五大改革指令》、《禁止政府对国家神道(神社神道)保证、支援、保全、监督及弘布之备忘录》(即“神道指令”)等一系列推动民主化的法令、法规。1946年1月1日,昭和天皇又发布了《人间宣言》,表示“朕与尔等国民利害同在,休戚相关,朕与尔等国民之间的纽带始终依据相互敬爱与信赖,并非神话传说中的把天皇视为现人神,因此日本国民优秀于他民族,具有支配世界和他民族命运的虚构的观念”。
  1946年1月4日,GHQ向日本政府下发了“解除军国主义者公职,解散超国家主义(团体)”的第一号指令,以及《关于解散特定政党、政治结社及政治团体之件》。内中规定:(1)《波茨坦公告》指出,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2)为履行此项《波茨坦公告》,命令日本政府对下列一切人等免除公职或官职:①积极倡导军国主义的国家主义及侵略的分子;②一切极端的国家主义团体、暴力主义团体、秘密爱国团体及其相关联团体的骨干分子;③在大政翼赞会、翼赞政治会及大日本政治会中活跃的骨干分子。另外,指令和备忘录的附件中还具体划定了“极端的国家主义团体、暴力主义团体、秘密爱国团体及其相关联团体的骨干分子”的范围,具体指:①这些团体的创立者、高级干部和理事;②占据要职者;③刊行物和机关报刊的编辑者;④自发捐赠多额款项者。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