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美国世纪结束了吗》[44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美国世纪结束了吗

  • 出版社: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2016-08-01
  • 热度:8950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软实力之父”、亚太事务专家、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约瑟夫·奈继《软实力》之后全新力作!作者亲撰中文版序,强调中美关系是21世纪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希望两国消除误解,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未来国际政治格局变化莫测,美国目前仍居世界霸主地位,其是否会在下个世纪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21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将会发生何种变化?美国能否保住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中国和平崛起是否会导致美国世纪的终结?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美国世纪结束了吗?》集约瑟夫·奈二十年研究成果之精华,通俗直白且极具震撼力地解答21世纪备受瞩目的国际问题。

  ★澳大利亚前总理 陆克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缉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郑秉文;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张国祚;前世界银行行长 罗伯特B.佐利克;英国前外交大臣 大卫.米利班德;德国前驻美大使 沃尔夫冈.伊申格尔;前哈佛大学校长 劳伦斯.萨默斯;福特、老布什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意大利前总理 马里奥.蒙蒂;《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作者 阿米塔夫.阿查亚;《时代周刊》书评人 布赖恩.沃尔什 鼎力推荐

  《时代周刊》、《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环球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赫芬顿邮报》》《参考消息》推荐阅读

  ★英文版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一出FT中文网、环球网、财新网、凤凰评论、新浪、网易、搜狐等国内外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历时一年,中文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正式上市。

内容简介

  约瑟夫·奈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研究结果,针对近年来有关美国衰落的讨论,以及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否会导致美国衰落的问题,详尽探讨了其对于“美国世纪结束了吗?”这一话题的看法。从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软实力三者出发,分析了美国及其竞争对手之间的现状和优劣势,同时从相对衰落和绝对衰落两方面探讨美国是否会像罗马那样绝对衰落。最后,通过对未来的展望,认为在复杂的全球格局和难以预料的权力变迁中,未来任然充满多种可能。

作者简介

  约瑟夫·奈,

  “软实力之父”,美国知名政治学家,亚太事务专家,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先后受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77年步入政坛,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全国情报委员会主席和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后来重回哈佛大学,曾任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现为哈佛大学杰出贡献教授。??

  提出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直接促进了国际关系研究的自由国际主义(理想主义)的复兴,催生了新自由主义

  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被称为“软实力之父”

  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较大的学者之一。

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赞誉
中文版序
献词
第一章 美国世纪的创建
美国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美国霸权的神话
半霸权
第二章 美国在衰落吗?
历史的经验教训
第三章 挑战者和相对衰落
欧洲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巴西
第四章 中国的崛起
经济实力
军事实力
软实力
中国的战略与美国的反应
美国的反应
第五章 绝对衰落:美国会像罗马一样吗?
社会与文化
经济
政治体制
本章结语
第六章 权力转移和全球化的复杂性
非比寻常的复杂性
2030年的世界
信息革命和权力扩散
第七章 结论
净实力评估和均势
策略选择
结语
延伸阅读
致谢
译后记
媒体评论

  美国衰落的不可逆转不再是既定的。约瑟夫.奈令人信服的分析表明国际秩序的未来以及美国和中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由国内和国外的核心政策来决定,而不是由那些压倒性、决定性、历史性的力量来决定,虽然这些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力量的自然维度、深度和持久度。如同约瑟夫.奈所断言,国家历史是一个更具动态的过程。

  ——陆克文 澳大利亚前总理

  作为软实力之父和美国政治科学家的领头人物,奈清楚地了解地缘政治学。在新书《美国世纪结束了吗?》里,他强调美国地缘政治的优势仍在,且依然坚挺,远没到落幕之时。

  ——《时代周刊》

  约瑟夫.奈教授是集学术功底、政治经验和个人修养于一身的知名美国学者。他在《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一书中简明扼要地写道,在一个大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世界上,美国远没有衰落,而中国可以和平崛起。对于关心当代国际政治的读者,尤其是身处其中并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士来说,书中的观点和哲理发人深省,表达方式和分析框架可资借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缉思

  当《美国世纪结束了吗?》的标题映入你的眼帘,作为国民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的公民,你肯定会立即联想到“中国世纪开始了吗?”,进而眼前会立即闪现“美国衰落”和“中国崛起”这两个中文报刊日益频繁出现的词汇。那么,“美国世纪”和“中国世纪”的定义、由来、内涵是什么?“中国世纪”能否取代“美国世纪”?何时取代?如何取代?“修昔底德陷阱”能出现吗?何时出现?如何出现?作为有幸在第一时间拜读了世界知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教授的大作《美国世纪结束了吗?》的读者,我强烈将眼前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因为它回答了上述所有问题。你如果不想被媒体误导,就试着翻开第一页开始阅读吧!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郑秉文

  《美国世纪结束了吗?》实际上是约瑟夫.奈对美国是否走向衰落的回答。如何深刻认识美国,对中美两国都是大事,因为中美关系是21世纪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的现实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和对立;约瑟夫.奈说:“恐惧和傲慢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信任,将使任何大国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避免的争议和分歧的掌控更加困难。”但是,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美国?恐怕不能简单地沿用冷战思维:非恐怖,就傲慢。兼听则明。要多听听中国学者怎么看,也要听听美国学者怎么看。约瑟夫.奈就是值得听一听的美国一派学者的代表性人物。所以《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一书值得一读。

  ——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张国祚

  学术和政治迷们阅读这本《美国世纪结束了吗?》可能轻而易举,但是这本书通俗易懂,普通读者同样也会发现它的迷人和深刻之处。约瑟夫.奈关于所谓美国地位下降辩论的贡献,不管是对专家学者还是对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赫芬顿邮报》

前言
  中文版序
  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如果掌控不当,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冲突,从而扰乱世界政治秩序,就像一个世纪前发生在英国和崛起的德国之间的冲突一样。掌控得当,不仅能避免冲突,而且两个国家都可以从合作中获益,来共同处理像货币稳定、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传染病、网络犯罪这样的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的跨国挑战。
  中国和美国应共同努力生产全球性公共产品,不仅他们能从中受益,而且其他国家也能从中受益。这种合作最大的威胁是对两国之间实力关系的某种误解。当中国认为美国正在衰落,某些中国媒体对更为强硬的政策诉求在美国引起了恐慌。恐惧和傲慢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信任,将使任何大国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避免的争议和分歧的掌控更加困难。然而,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没有对对方构成现实威胁。与竞争相比,双方都将从合作中获益更多。
  中美双方都能准确地理解美国实力的作用,这对从正和角度(positive sum perspective)来对待上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消除那些可能会使两国关系难以掌控的误解。
  幸运的是,这本书受到了欢迎和好评,伦敦《经济学人》周刊将其中的论述称为“雄辩”。我希望我的中国读者们将从下述视角来看这本书——这不是在吹嘘美国的实力,而是提供了一种学术分析,它允许我们进一步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其重点是在正和(positive sum)方面。
  展望未来,一些悲观主义者们预测因为中国的日益强大,并力求从西太平洋将美国赶出去,冲突即将发生。一些分析家们也认为,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冲突必然会发生。他们认为,美国应该现在就采取行动,以遏制“中国的威胁”。
  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合适的美国政策应该是接受中国崛起,并在现实主义和交流融合之间找到平衡。当克林顿政府第一次考虑如何回应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崛起时,一些批评者们呼吁在中国变得太强大之前采取遏制政策。出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们拒绝了这样的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欢迎中国的崛起。正如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所做的那样,让数亿人摆脱贫困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这符合我们的人道主义原则和经济利益,所以经济关系可以是正和的。
  其次,因为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希望(现在仍然希望)与美国和中国同时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结成一个反中国联盟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政策会不必要地导致美国在未来与中国为敌。正如当我在担任负责东亚事务的国防部部长助理时常说的那样,如果你把中国当作一个敌人,你一定会得到一个敌人。为什么要抛弃一个良性未来的可能呢?
  相反,美国选择了一个可以被称为“融合与保障”的政策。中国被接纳进世界贸易组织,同时重启美日安保条约以确保中国不致于欺负日本。如果一个崛起的中国向四周展示它的力量,那就会驱使邻国寻求平衡它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只有中国才能遏制中国。
  这是评估中国和美国相对力量的一个关键点。正如阎学通就关于中国如何打败美国的话题曾写道:“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为了建立友好的国际环境,中国需要发展比美国更有质量的军事外交关系。没有哪个主要国家能和世界每个国家都保持友好,因此中美之间竞争的焦点就是看谁有更多高质量的朋友。”就政治结盟而言,《经济学人》估计,在全世界150个最大的国家里,近一百个国家向美国倾斜,21个国家持敌对态度。但软实力或吸引力的竞争是值得欢迎的。
  2011年,美国宣布了向亚洲——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实施再平衡的战略。一些中国人认为奥巴马政府对亚洲的“再平衡”政策就是某种形式的遏制。然而,与冷战时期不同,那时美国与苏联几乎没有任何贸易或社会接触,而现在美国与中国有大量的贸易,还有超过27.5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上大学。这当然不是历史学家和分析家们所理解的遏制术语。与遏制相比,塑造对中国的决策环境是对美国战略的一个更为准确的描述。
  一些分析家们认为中国是一个修正主义国家,当其实力增强时,会急于推翻既定的国际秩序。但中国并不像20世纪的纳粹德国或苏联那样,是一个完全成熟的修正主义者。中国关注它自己的声誉。当中国创建并加入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促进符合其要求的区域组织的发展时,中国已经从现有的国际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其他许多国际机构中获益良多。其他国家和机构也在帮助塑造环境,鼓励负责任的行为。当布什政府的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欢迎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时,他暗示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接受。
  此外,科技和社会的变化为全球议程增加了一些重要的跨国问题,如气候变化、传染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和网络犯罪。这些问题并不代表国家之间的实力转换,而是实力正在从政府手中向外扩散。应对这些全球性的威胁,就需要增强包括中国、欧洲、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内的政府间合作。
  与英国在一个世纪以前相比,美国有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它与一个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而中国将比德国有更多的时间从中获益。如果美国继续避免以遏制作为其战略,而中国接受美国在西太平洋存在的合法性,这将为两国创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提供机会。
  美国和中国是否能抓住机遇,发展出这样的关系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人为的错误和误判总是有可能的,但做出正确的选择,冲突就并非不可避免。
  我希望本书可以有助于这样的良性结果。
  约瑟夫·奈
精彩书摘
  美国世纪结束了吗?
  许多人似乎这么认为。
  近年来的民意调查显示,在22个被调查国家中的15个国家里,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中国将取代或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的领导力量。2014年的一次皮尤调查发现只有28%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独占鳌头”。相比之下,2011年的数据是38%。不过,这也许正像马克·吐温的那句调侃名言:“关于我死亡的报道已经被大大夸大了。”
  当美国于18世纪独立之后,英国政治家霍勒斯·沃波尔感叹地说过,英国已经被降低到撒丁岛的地位了。事实上,英国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的转型前夜,而工业革命后,英国在下个世纪依然是全球强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经济学家问到,如果大英帝国持续了两个世纪,为什么“我们只过了五十年左右就走下坡路了?”在苏联解体,留下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前夕,很多畅销书将美国的情况与菲利普二世后衰败的西班牙相比。当美国成为单极世界中超级大国之后,一位位居前沿的政治学家曾预言它会很快走到尽头。有了这些警示的先例,我们在试图回答本书书名所提出的问题时需要保持谨慎。
  美国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首先,必须搞清楚我们所说的“美国世纪”意味着什么。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一个可能的日期是在19世纪末,当时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当20世纪开始时,美国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近四分之一,这种状况持续直至二战前夕。因为那场战争摧毁了所有的主要经济体,同时却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实力,这使得美国在战后初期几乎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
  渐渐地,随着其他经济体的复苏和增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异常份额恢复到了战前大约四分之一的水平,这部分归功于美国政策的结果,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然而这种“回归正常”即意味着1945年至1970年时期美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份额的下降,从而产生了美国衰落的认知。
  如果以成为最大经济体的国家来定义的话,美国世纪大致与20世纪吻合,在20世纪中叶达到优秀,并在其后十年左右结束,因为分析家们预计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使用“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进行调整后,世界银行的一个下属机构认为中国已经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方面超过了美国。还有一种以中美货币的交换率来衡量经济的预测表明中国将在十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要看到美国世纪的结束呢?
  不一定。权力是通过影响他人而得到想要结果的能力,有三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强制手段(大棒),恩惠(胡萝卜),吸引或说服。大棒和胡萝卜都是硬实力的形式,吸引和说服被称为软实力。这些方面的实力都是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只以单一的经济力量来定义美国世纪。
  例如,当美国在19世纪末成为最大的经济体时,它并没有被视为全球力量平衡中的一个主要成员。直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和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资源以后,情况才有所改观。此外,即使一个国家拥有大国的资源,但它的资源转换能力可能很差,正如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所证明的那样,它是最大的经济体,却伴之以一项孤立政策。所以,当中国在总的经济规模上超过美国时,如果我们考虑经济、军事和软实力这三个维度,我们将不会自然而然地见证美国世纪的结束。此外,我们将在下面看到,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只是经济实力的一个方面。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