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如何运营成功的智库》[4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如何运营成功的智库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1-01
  • 热度:8228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 给所有智库从业者和决策者的行动指南,手把手教你打造一个成功的智库!

  关于智库应该如何运作,从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本书就为你提供一套系统的行动指南——解读智库运作的五大战略性问题,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智库。

  ● 浸淫智库十余年的国际ding级智库quan威重磅力作,集结众多知名智库的成功经验!

  本书作者是在国际排名前前列的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前副总裁,也是移民政策研究所的总裁,对智库的运作有极为丰富的经验。而且,他还采访了众多知名智库的运作者和研究院,将其成功经验一网打尽。

  ●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所中心主任徐以骅专业翻译和解读!苇草智酷创始合作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何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中国智库发展报告》《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于今,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主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简·哈曼等人联袂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如何运营成功的智库》是美国知名智库负责人运营智库经验的精华集结。作为具有运营智库丰富经验的美国顶尖智库的领导人,安德鲁·西雷为撰写此书还对美国数十家智库及其相关负责人和专家进行了访谈,并在本书中采纳了其中不少智库的实际经验,从而使本书成为凝聚包括作者在内的智库运营者心得和贴士的智库实用手册。
  · 《如何运营成功的智库》还是一部研究智库战略规划重要性作品。安德鲁·西雷提出了成功运作智库的五大战略性问题,即智库要取得什么目标、智库如何才能作出独特贡献、谁是智库的关键受众及如何影响他们、智库需要哪些资源及如何拓展资源,以及如何评估智库的影响力并鉴往知来。通过对这五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分析,本书详尽地展现了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智库。
作者简介
  [美]安德鲁·西雷(Andrew Selee)
  ·国际知名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前副总裁,移民政策研究所总裁,浸淫智库领域十余年,是智库运营领域当之无愧的顶级权威。
  ·他曾在许多智库工作,例如,作为创所所长在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建立了墨西哥研究所,曾在卡内基基金会担任研究员,在墨西哥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社区发展和移民项目工作等,对各类智库的运作都了然于心。
  ·除了智库领域的权威,他还是一位知名学者,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在《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休斯敦纪事报》等媒体发表过大量的文章,并被各大媒体广泛引用讨论。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译者序 智库:大国背后的第四种力量
智库缩写对照表
导论 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智库?
设立清晰目标,是战略的重中之重
智库如何影响公共政策
决定智库成败的5个战略性问题
01 智库要取得什么目标?——找到组织的核心使命
明确组织的动机和目标
设定成果导向型目标
设定目标前自问4个问题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战略规划
02 智库如何才能做出特殊贡献?——找到组织擅长之事与政策需求的交叉点
以4种独特方式关注议题
在恰当的时刻介入政策周期
促进公共对话
提出对议题的原创性分析
3种途径开发新的政策思想
建立可持续的倡议
03 谁是智库的关键受众及如何影响他们?——找到将组织的产出送达受众的有效途径
确定目标受众
针对受众制定不同的外联战略
找到“卖点”,建立有效沟通
使用社交媒体等新外联工具
04 智库需要哪些资源及如何拓展资源?——找到4种可靠资源来实现宏大目标
吸引多元化的财力资源
开发和培养人力资源
无形资源:建立伙伴关系并提升品牌形象
05 如何评估智库的影响力并鉴往知来?——找到成败的原因,不断调整目标和战略
测量并量化投入与产出
对成果进行定性评估
建立反馈机制
后记
注释
延伸阅读
媒体评论
  从思想到行动,是现代智库运营的核心。作为国际知名智库的quan威专家,作者以丰富、鲜活的案例和睿智的洞察力,深度解析了成功智库的运营方略,是一本难得的实战教科书。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
  
  中国智库未来发展中的核心能力是判断力,要能识别哪些问题对中国重要,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伪问题,真问题又从哪个角度切入z好。本书是对美国智库运营经验的总结,虽然中国智库z后可能与国际上的所有智库都不一样,但本书提供的经验依然对国内的智库从业人员极有帮助。
  ——何帆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古语有云,“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战略谋划对包括智库在内的任何机构和事业的成败之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中外智库的生存环境和运作理念虽有较大差异,但战略先行或对智库战略的需求甚至是依赖却是共通的。《如何运营成功的智库》一书尽管并非智库成功的良方秘笈,但不失为了解智库战略的简明手册,无论是对智库运营者还是研究者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专业读物。
  ——于今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中国智库发展报告》《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辑

  政策领域充斥着想要被听到的声音,但很少有组织能成功获得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并形成公共辩论中的一些观点。而这本书就告诉读者,一个想要影响公共政策的组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规划。
  ——简·哈曼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主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好的思想和政策制定之间的鸿沟已经困扰华盛顿太久了,而这本简洁却有见地的作品,架起了连接这两者的桥梁,为智库跨过这道鸿沟绘制了步骤详尽的路线图。无论你是学者、立法者、政策研究者还是政府工作人员,只要你想把好的思想转变为好的政策,本书都会指引你走上正确的道路。
  ——巴里·杰克逊
  美国众议院院长前白宫办公室主任

  本书不是一本处方集,而是一个思考的工具。它提供了一套行动准则,分析了很多案例,能够激发读者创造性地思考智库怎样才能对公共问题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所有在公共政策领域工作的人,都在为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极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而苦苦挣扎,这本简短、引人入胜的书恰恰为他们提供了方法。在当今充满挑战的公共政策环境下,关于如何成功地领导一个政策研究组织,本书提供了大量的事实和观点。
  ——《科学与公共政策》

  这本书有趣且极富洞察力,它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可以帮助智库运作者更好地管理组织,以及更好地将组织的成果传达给目标受众。无论是对智库运营者,还是对越来越复杂的学者组织来说,本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唐·阿贝尔森
  西安大略大学教授

  本书是一本关于智库如何取得影响力的战略指南,是所有智囊团队成员的必读书目,无论是政府的、非政府组织的、学术的还是公司的。
  ——詹姆斯·考斯特
  美国民主党政治人物,曾任美国众议院议员和俄亥俄州州长

  对于那些希望智库在公共政策领域发挥真正作用的董事和自助者来说,本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了一系列成果导向型的战略。
  ——威廉·休利特和弗洛拉·休利特
  休利特基金会前主席

  作者在本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来帮助智库改进战略规划、产出和影响力。在一个高度竞争和信息庞杂的世界,智库和其他知识型组织必须在人员配置、研究和参与度等方面做出战略选择,而本书就提供了有效的管理策略来应对这些复杂的挑战和选择。
  ——詹姆斯·麦克甘
  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主任
前言
  智库:大国背后的第四种力量
  全球智库发展现状
  尽管智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和“四君子”,但被称为“政府外脑”、“思想和创新的催化剂”和“大国背后的第四种力量”的现代智库,则分别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国家。冷战结束以来,由于社会多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决策过程和环境的公开化和民主化,以及国情和世情的瞬息万变和日益复杂化,各国政府在制定内外政策时,更加倚重包括智库在内的“外脑”、“智囊”和“专家”。于是,智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各国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左膀右臂,而卓有声誉的智库更是成为区域和全球性大国的标配。
  根据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组编写、2019年1月13日在全球200多个城市同步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8》,2018年全球共有智库8162家,其中欧洲有2219家(占总数的27.2%)、北美洲有1971家(24.1%)、亚洲有1829家(22.4%)、中南美洲有1023家(12.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有612家(7.5%)、中东和北非有507家(6.2%)。按国别论,2018年拥有智库的数量z多的前10个国家依次为美国(1871家)、印度(509家)、中国(507家)、英国(321家)、阿根廷(227家)、德国(218家)、俄国(215家)、法国(213家)、日本(128家)、意大利(114家)。
  就智库的质量而言,在全球十大顶尖智库中,美国就占了5家,包括在顶尖智库榜单中位居第一的布鲁金斯学会。智库评估类似于大学排名,因评估主体和标准不同而有程度不等的差异,甚至连智库的界定标准和计数也相去甚远。例如,据我国有关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仅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智库类机构就已超过300家,总数则远远超过《全球智库报告2018》的统计数。不过,目前绝大多数智库研究和评估报告均表明,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美国的智库都是雄冠全球的。
  智库的大量涌现和快速发展带动了智库衍生产品的开发,“智库市场”“智谷”“智库街”“智库产业”“智库外交”等应运而生,而关于智库的研究著述也层出不穷,其中美国的智库研究、智库专家和智库产品均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不过,近年来,美国以外的其他地方,尤其是发展中大国,如中国和印度,无论是智库建设还是智库研究都日新月异,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老牌智库强国形成了赶超态势。
  中国智库发展现状
  就中国而言,尽管“思想库”和“智库”两词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才被正式引入国内,但目前智库已取得长足发展。智力资源被视为民族和国家z宝贵的战略资源,而作为智力资源机构性载体的智库则被视为推进政府科学和民主决策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这在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系列重要论述,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及2015年11月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体现顶层设计理念的纲领性文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在这一智库建设或智库热不断升温的背景下,我国的智库研究也按下了快进键。
  如笔者所在研究中心的联系单位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从2009年始就出版《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中国智库发展报告》等中国智库系列研究刊物和报告,并在智库经济、智库产业集群园区等理论与实践领域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近年来,国内关于我国智库的各类研究报告就不下数十种,五花八门的排名评比层出不穷,各种学术研讨会更是不胜枚举,中国本土“智库学”呼之欲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智库跳跃式发展的趋势。据我们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从1996年z早出现“智库”一词的期刊文章到2019年1月,以“智库”一词为题或作为关键词的期刊和报刊文章共达8329篇,这还没有计入那些题目和关键词虽非涉智库,但内容却与智库有关的文章,以及那些中国知网数据库未收入的为数可观的期刊和著作类学术成果。智库研究显然已成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一个炙手可热的议题。
  本书的三大战略性意义
  对已经相当拥挤的智库研究领域,出版社组织翻译《如何运营成功的智库》一书的意义何在?照本书作者在书中引用的话来说,智库就像世界级运动员一样,需要扬长避短,这就意味着智库“要找到一个空无一船的‘蓝海’,而不是在充斥着竞争对手的‘红海’中与它们一争高下”。而智库研究要做出贡献,同样需要找到独特的视角、理论、路径、策略、议题和个案。
  那么,《如何运营成功的智库》是如何在智库研究领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呢?首先,本书是美国重要智库负责人运营智库经验的结集。本书作者安德鲁·西雷1991年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后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马里兰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威尔逊中心工作长达17年之久,先后担任该中心墨西哥研究所创所所长、国际学者中心副总裁以及威尔逊中心执行副总裁,并于2017年8月出任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移民政策研究所总裁,是美国声名卓著的研究美墨关系的学者。
  作为具有运营智库丰富经验的美国顶尖智库的领导人,为了撰写本书,作者还对美国数十家智库及其相关负责人和专家进行了访谈,并采纳了其中不少智库的实际经验,从而使本书成为凝聚包括作者在内的智库运营者心得和贴士的智库实用手册。这些具有“实战性”的智库知识不仅使美国的智库运营者和相关人士能够从中受益,其探讨的关于智库的种种问题也能引起世界各国智库运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关注和共鸣,当然对研究美国智库如何运作的中国智库运营者和研如究者亦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其次,本书是一本研究智库战略规划重要性的论著。在本书的导论中,作者就提出了智库运营或者说作为智库成功基本要素的5个战略性问题,即智库要取得什么目标、智库如何才能做出特殊贡献、谁是智库的关键受众及如何影响他们、智库需要哪些资源及如何拓展资源,以及如何评估智库的影响力并鉴往知来,而这5个战略性问题或规划也贯穿于一个典型政策周期,即建构理念和议题、提供政策选择以及形塑政策三个阶段的始终。
  不过,尽管作者在书中一再强调智库战略的不可或缺性,但他也承认上述智库的“五步战略规划”并非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线性演进,而且智库取得政策成果也并不取决于智库的战略规划,而是往往受制于“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甚至要碰“运气”,其中“战略至多不过是有助于优化资源利用情况,并带来更大的成功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书的主要论点。尽管如此,本书作者对智库战略规划重要性的说辞以及结合具体个案的演示,也对世界各地的智库尤其是新兴智库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于目前我国智库建设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的普遍倾向,也具有某种警示作用。
  z后,本书是一部基于实际经验的简明扼要的智库专著。目前关于智库的大部头理论专著和个案研究为数较多,但简明实用的论著却寥寥无几。本书英文正文只有区区95页,有关论述显然不可能充分展开、面面俱到,其所论及的大部分智库战略,均可见于工商管理类著作,因此它并不以理论创新见长。但本书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高度浓缩、要言不烦,使读者一书在手,费时不多就能了解美国智库战略规划过程的大概。故这部篇幅不长的著作一经出版,便颇受好评,被誉为“引人入胜的智库建设实用指南”,并且使本书作者跻身于美国为数不多的一线智库研究专家行列。
  总之,将《如何运营成功的智库》一书介绍给我国读者不仅有价值而且相当及时,希望能对我国的智库建设尤其是智库长期战略规划的制定有所助益。本书的中译由笔者和罗辉博士共同完成。具体分工是:笔者负责翻译导论、第1章、第2章及后记,罗辉博士负责翻译第3章、第4章和第5章,z后由笔者统稿。本书中译本编辑王青青女士对译稿做了细致的编辑工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当然,本书翻译如有错谬,责任在于笔者。
  徐以骅
  2019年3月3日于上海西郊寓所
精彩书摘
  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智库?
  由发展经济学家南希·伯索尔(Nancy Birdsall)创建的CGD 已经决定,该智库需要为医治可预防的疾病做些事,例如研制某些疫苗,但是,如果单靠市场的力量来研究和生产,这些疫苗很可能根本无法顺利完成。在考察了若干选项后,CGD 的工作人员选定了一个试点计划来医治肺炎球菌疾病,如肺炎、脑膜炎和其他相关疾病,这些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全球上百万儿童的生命,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贫穷落后地区的孩子。
  在CGD 非常驻研究员、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amer)和高级研究员鲁思·莱文(Ruth Levine)的领导下,CGD 于2003 年组建了一个名叫“为疫苗找市场”的工作团队,来考察是否有可能提前获得某种市场承诺,主要是承诺一旦疫苗研制成功便由政府购买的某种前期协议,以此来刺激私人部门对疫苗的研究。
  通过与众多了解公共卫生项目和医药业的国际机构和个人密切合作,CGD 的工作团队围绕一个具体案例提出了一项激励疫苗研究、创新的计划。计划报告书提出了该计划的基本理念和概念,包括一份可以构成具有约束性采购协议的法律基础的协议范本。由于该团队的努力,一个由各国政府(其中有些已经参与了研究过程)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组成的联盟得以产生。该联盟承诺,如果肺炎球菌疫苗研制成功,它将投入至少15亿美元用于购买这种疫苗。该承诺转而又引发了一轮私人投资,他们对疫苗进行进一步的研发与改进,使其能适应低收入国家的需要。
  2010 年,肺炎球菌疫苗研制成功,并开始在世界各国配发。1 CGD 通过保证必要的研究、取得利益相关方的购买协议等具体方式来推进肺炎球菌疫苗的研制,于是,这个曾让人向往却也被认为好高骛远的想法才终于变成了现实。
  在过去的20 多年里,美国自由派智库CBPP 这一与CGD 完全不同的组织,在推动所得税抵免议案(EITC)在全美其中25 个州获得批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CBPP 致力于提供可用于支持扶贫政策的数据,并且建立了一个由各州组织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使CBPP 能够进行研究并推动落实那些帮助贫困家庭的新政策理念。主管CBPP 各州联盟项目的尼克·约翰逊(Nick Johnson)注意到,因为这个网络的存在,州一级的组织得以互相协调并与CBPP 进行协调,而这又使CBPP 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的工作实现了巨大的进步,并因此提升了所有参与者的影响力。
  尼克·约翰逊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CBPP 良好的“研究信誉”、对研究结果“清晰且有说服力的传达”,以及在自身的经济计划与成功倡导政策变化的能力之间找到某个结合点。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所得税抵免议案还只是一个初步设想,现在却已扩展至半个美国,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CBPP 支持下的这一广泛且高度整合的组织网络。
  几个街区之外, 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制定了一个全然不同的目标。鉴于新成立的美国国土安全部(DHS)还处于初创阶段,传统基金会决定帮助小布什探索如何规划和加强该部。于是,传统基金会聘请了前陆军中校、拥有政府学博士学位的詹姆斯·杰伊·卡拉法诺(James Jay Carafano)来主持这项工作。
  在此后的几年内,卡拉法诺密切介入DHS 各个方面的工作。他为DHS 的雇员提供建议和专业知识、建立公共论坛、主持国会吹风会、准备政策文件以及接受难以计数的媒体采访。通过这些方式,卡拉法诺影响着DHS 的发展方向。传统基金会很早就意识到DHS 需要战略性指引,于是利用自身与共和党议员及小布什政府官员的联系,以及赢得上述两方人士尊重的专业知识,为自己在这个内阁部的发展过程中创建了一个角色。在DHS 的起步阶段,卡拉法诺的工作为它打上了有力的印记。
  与此同时,主管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以下简称“威尔逊中心”)ECSP 达15 年之久的杰夫·达贝科(Geoff Dabelko),则谋求通过不同路径来影响政策辩论。
  ECSP 设立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旨在弥合环境组织与安全quan力建制之间的分歧。后者越来越担心环境威胁对全球稳定的影响,于是,ECSP 便不知疲倦地努力把这两个独立且互相猜忌的政策共同体联合在一起,让它们分享彼此的理念并共同提出新范式,来应对正在出现的威胁。不久之后,这项工作逐渐扩展到健康和人口问题领域,以及这些问题与环境忧虑和安全威胁的相关性上。
  人们在ECSP 论坛上提出的思想,已经呈现在各国领导人的国家环境安全情报评估里,托马斯·弗里德曼(Tomas L. Friedman)的畅销书《世界又热又平又挤》(Hot, Flat,and Crowded )中,以及数十场政府、国会和国际组织的高层会议上。一开始,ECSP 的工作人员只是撰写一份书面报告,但在2007 年,他们创设了“新安全比特”博客(New Security Beat blog)。该博客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环保人士、人口统计学者、公共卫生从业者以及安全专家的参照点。虽然有些妥协,但它确实把意想不到的各种团体联系到了一起。通常情况下,很多问题会受限于学科和专业眼界而无法得到充分讨论,但这一“虚拟会场”恰恰为其提供了平台,引发了许多新颖且通常具有开创性的讨论,而且,它还帮助建立了一个集安全、卫生和环境问题于一体的新的研究领域。
  上述四个智库都认为思想有强大的力量,可以通过创新和其他有意义的方式来形塑公共政策,而且它们都致力于确保自己所做的努力能对所应对的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除了产生影响的要求外,这四个智库还都具有某种取得影响力的策略。它们之所以能成功实现既定目标,是因为对自身所要进行的变革有清晰的认识,并通过吸引关键目标受众和运用所需的资源,发现了能令它们产生独特影响的一系列行动方法。此外,这四个智库都有内部反馈系统, 使它们可以评估自身行动并及时做出调整以应对新的挑战——这使它们即使是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与时俱进。
  本书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1.智库如何制定系统的策略,以成功获取影响力;
  2.智库如何学习专业知识,以使其在公共思想和决策领域产生尽可能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