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领导力必修课:动员团队解决难题》[4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领导力必修课:动员团队解决难题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9-12-09
  • 热度:8657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自己解决问题是英雄,命令下属解决问题是老板,动员团队解决难题才是领袖。华为、万科、新东方、西贝莜面村、中国移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践行的领导力法则。
内容简介
  领导力不是你当什么。不管你是总裁、总经理,还是校长、院长,都不说明你有领导力。领导力不是你有什么。不管你有什么品质,有什么技能,或者有什么文凭,同样不说明你有领导力。
作者简介
  享有国际声誉的领导力专家,哈佛商学院领导力论坛唯一邀请过的中国学者。北京大学博士、硕士、学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硕士,正道领导力中心创始人、首席顾问。曾担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〇一位全职教学教授(用中英文为MBA、EDP、MA等项目讲授领导力与管理学课程)、《世界经理人》杂志总编辑、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副主任及企业高管等职位。出版有《领导力:解决挑战性难题》《极简管理学》《领导力十律》《管理十律》等多部领导力与管理学著作。英文著作Conversations on Leadership于2010年由著名出版公司Wiley出版,著名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为之作序,赞扬「刘澜为领导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目录
前言
本书知识结构图
导论 准备,进行十项修炼
第一讲 领导力不是当领导
第二讲 运用五种领导力策略
第三讲 十项修炼,十句口诀
第一模块 首先,承担集体责任
第四讲 承担责任说“我来”
第五讲 权力是领导力的工具
第六讲 千变万化说“我来”
第七讲 左手领导,右手管理
第八讲 注意,这是变革性难题!
第九讲 当心,希特勒给了假药
第十讲 “我不知道”的四种用法
第二模块 然后,动员你的团队
第十一讲 交易在先,变革在后
第十二讲 他是危险品,还是明星?
第十三讲 领导力中最重要的四个字
第十四讲 领导力故事的三个维度
第十五讲 一面镜子,四种故事
第十六讲 “讲”故事还有三个大招
第十七讲 伟大的领导者当老师
第十八讲 “我教你”的五个层次
第三模块 现在,发现解决方案
第十九讲 决策思考:高层次、宽框架
第二十讲 系统思考:问第二种“为什么”
第二十一讲 整合思考:问“为什么不”
第二十二讲 隐喻思考:发现、探索、整合
第二十三讲 不犯大错必然平庸
第二十四讲 失败了?六个理由恭喜你失败!
第二十五讲 打造从失败中学习的组织
第二十六讲 反思=思+再思
第二十七讲 有效反思包括四大要素
第二十八讲 三个层次,问“我要改变什么”
第四模块 最后,变革你自己
第二十九讲 认识自己,发现三环交叉处
第三十讲 成为自己,解决三大冲突
第三十一讲 领导力求真,求善,求美,求难
致谢
附录 刘澜领导力课程的学员反馈
前言
  前言
  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好多年前,我在北京一所大学的商学院做领导力的演讲。有一个MBA学员站起来提问,他说:“我对当领导不感兴趣,我该怎么办?”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领导力不是当领导。
  (一)对领导力的头号误解
  关于领导力,有各种各样的误解。而把“领导力”和“当领导”混为一谈,可以说是对领导力的头号误解。不只我一个人这么认为。
  马克斯维尔本来是个牧师,后来成为美国非常有影响的领导力大师。他说:“如果我必须界定人们对领导力的头号误解的话,那就是认为领导力只是来自拥有一个职位或者头衔。”我再引用两个学院派领导力学者的观点。伦敦商学院学者戈菲和琼斯指出:“这种根深蒂固的错误概念,即占据组织高级职位的人才是领导者,破坏了我们理解和教授领导力的能力。它蒙蔽了领导力的真实本质。”
  这样的误解造成了很多危害。比如,那个MBA学员就误解了领导力,有可能就错过领导力这个美好的事物。领导力不是人生的奢侈品,而是必需品。缺乏领导力不仅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影响其应该承担的公共责任,而且会影响其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承担私人责任。
  (二)解决难题才是领导力
  那么,领导力的真实本质是什么?
  我对领导力的定义是八个字:动员团队解决难题。这本书的所有内容,就是围绕这八个字展开。抓住了这八个字,就抓住了领导力的核心。
  领导力是动员团队解决难题。这个定义有两个要点。
  领导力定义的第一个要点是:解决难题才是领导力。
  在个人生活和组织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解决两种问题。一种是维持性问题,另一种是变革性问题。
  维持性问题有可能很复杂,但是答案可以从已有的知识中发现。安装一台复杂的设备,加急完成一份大额订单的生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维持性问题。
  变革性问题有可能很复杂,比如把一家创业企业变成世界500强;也可能看起来很简单,比如一个以前不运动的人如何坚持每天跑步。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都是在于变革,在于问题的主人公需要我们学习新的行为。
  维持性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复杂性,变革性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不确定性。维持性问题的难点在于“正确地做事情”,变革性问题的难点在于“做正确的事情”。这两种问题相比,变革性问题才是难题。从现在开始,我把变革性问题称为变革性难题,简称难题。
  解决维持性问题,是为了维持运转。解决变革性难题,是为了改变现状。不管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人,要想持续成功,都需要同时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精彩书摘
  第二十二讲:隐喻思考——发现、探索、整合
  第四种深思模式是隐喻思考,就是用隐藏起来的比喻来思考。
  隐喻思考与前三种深思模式有一个重要区别。决策思考、系统思考、整合思考,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在用,而且就算有人教也很难学会。但是,每个人都在用隐喻思考。
  尽管每个人都在用,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在用。既然他们用得不自觉,也就用得不够好。大多数时候,不是他们在用隐喻,而是隐喻在用他们。
  有一本革命性的学术名著,叫做《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一个语言学家和一个哲学家合著的。他们说,我们依赖隐喻而生存。如果延伸开来,就是我们依赖隐喻而管理,我们依赖隐喻而领导。领导者需要把隐喻思考用好。而用好隐喻思考的一个关键,是发现组织的根隐喻。
  (一)比喻、隐喻、根隐喻
  根隐喻这个概念来自哲学家佩珀。比喻、隐喻、根隐喻,这是三个层层深入的概念。
  比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来理解另一个事物。比喻是人类理解事物的基本方式。一般是用形象、熟悉的事物,来帮助理解抽象、陌生的事物。“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就是一个比喻,用更形象的火来帮助我们理解更抽象的热情。
  隐喻就是隐藏起来的、不太明显的比喻。你比较一下三种不同的说法:(1)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2)我的热情就是一把火;(3)我的热情在熊熊燃烧。这三种说法都是同一个比喻,但是越来越不明显。后面两种说法就可以称为隐喻。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语言的起源时,几乎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比喻,每个短语都是一个隐喻。”他这样说并不算很夸张。比如,你想一想这几个词:山头,山脚,山腰。这是我们经常用的词,它们全都是隐喻。而且这几个隐喻都是由同一个隐喻“山是人”延伸而来。山是人,所以有头、有脚、有腰。“山是人”就是这几个词背后的根隐喻。
  如果从一个隐喻可以引申出来一系列的隐喻,那么这个隐喻就是这些隐喻的根隐喻。这个隐喻是根,其他的隐喻是枝干甚至树叶。学习隐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枝叶背后的那个根隐喻。
  (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发现根隐喻的重要性。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依赖隐喻进行的。比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影响了很多家长。你有没有想过,这句话背后的根隐喻是什么?
  这句话里的隐喻不难发现,用起跑线来比喻童年。但是只看到这个隐喻的话,你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我们需要发现根隐喻,才能发现这句话真正的逻辑问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