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NLP原理与教练式领导力》[3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NLP原理与教练式领导力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01
  • 热度:9084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新一代人才的创新领导法则:面对新一代人才,企业管理者只有掌握更贴近人心、更具创新思维的领导法则,才能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实现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在这方面,NLP原理与教练技术疑是一套非常高效的工具组合。
  《NLP原理与教练式领导力》作者总结十几年中近10000小时的教练咨询实践经验,将NLP原理、教练技术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开发出了自己独创的“教练登山模型”。《NLP原理与教练式领导力》这本书中,针对管理实践中的冲突管理、绩效管理、战略变革管理等核心问题,作者利用NLP原理和教练技术分析工具,分别给出了自己独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作者简介
  徐斌博士,教授。曾任职外企、国企、民企高管及独立董事的三栖企业管理专家。现为全国首位人才学系主任,中国人力资源教学与实践研究会企业协会理事,中国人才测评学会常务理事。
  徐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中西人才发展教练技术-实践的比较研究,已出版《全脑思维》《心理识别教练》《教练式领导力》《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12本领导力著作,并在15所顶级大学兼任EMBA教授。
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一部分 教练的理论
第一章 教练的本质
第二章 NLP 理论与教练理论
第三章 教练的能力素质
第二部分 教练登山模型
第四章 教练登山型概论
第五章 教练登山模型的山顶——战略聚焦
第六章 教练登山模型的山腰——建立关系
第七章 教练登山模型的山脚——内心动力
第八章 教练登山模型与企业创新发展
第三部分 教练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九章 教练在冲突管理中的应用
第十章 教练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教练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教练在决策中的应用
附录 教练登山模型工具指南
后记
参考献
前言
  前言
  如果想有小的改变,就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想有大的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思维。
  ——斯蒂文·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
  教练式领导力的奇迹
  教练,是一个引领人们从思维到行为转变的过程。
  也许在你的工作与生活中也曾遇到过类似于以下场景的对话。
  丈夫下班回到家,妻子已经做好了晚饭。见到丈夫直接进了卧室,妻子便问他:“你吃饭吗?我做了……”丈夫两个字便把妻子的话噎了回去:“不吃!”
  从结果来看,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沟通。也许这只是偶然,但如果这样的结果在你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说明你一直在重复旧的做事方法。换一种方式会产生什么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依旧是刚才的情景,妻子刚忍不住要问上面的话,但她下意识地停顿了3秒钟,脑中迅速回想了一下丈夫进门时的面部表情,发现他一脸的愁容。于是妻子决定当面与丈夫交流一下,她走进卧室问:“今天怎么了,有什么不顺心的吗?”丈夫回答道:“哎,又被老板骂了,三天两头找我碴,还能不能让我安心地工作?”妻子点点头说:“经常被指责确实让人很心烦。”丈夫感觉得到了妻子的理解,他接着说:“关键他总针对我,其他同事也犯错,他怎么就不说。”“老板总是针对你,让你感到不公平是吗?”妻子问道,丈夫点点头。
  到这里我们发现,借助细致的观察、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展现同理心的倾听,本来失败的对话有了新的生机。
  妻子继续问丈夫:“既然老板经常指责你,那你仍然待在这家公司的原因是什么呢?”丈夫听到这个问题愣了一下,他思索了一下说:“即便是有一些不公正,公司的品牌还是很好的,公司将来也很有发展。”妻子感觉丈夫还有话要说,她接着问:“你现在还在考虑什么呢?”丈夫说:“其实老板还是很器重我的,他知道我想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就,他可能正是看到我有发展的潜力才批评我的吧,本质上说老板是想让我成长速度更快一点。”妻子点了点头,丈夫将低垂的头抬了起来,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坚定和自信,他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到这里你应该有所感悟了,妻子就丈夫的工作、追求进行了巧妙的结构化提问,改变了对方的思考方向,达到了念转乾坤的效果,不仅让丈夫跳出被批评这件事,跳出了负面情绪,还引导他思考出潜意识认为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理解了老板的真实意图。结构化的提问就是一个引导奇迹发生的进程,卓越的对话进程是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生理学家、哲学家对无数优秀人才成功实践的总结提炼,可以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来形容它。
  对任何一件事来说,我们关注的是促成有效结果的转化过程。教练式领导力的有效引领模式同样来源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创新和发展,成功的教练进程会促动“三赢”的结果。本书的使命是与你分享更多科学的教练进程,接纳和欣赏自己、他人及团队在事业、生活之中的新思维,告别无效的方式方法,养成好习惯,从而改变自我,影响他人及社会。这样,你将从完美的进程中收获更多的信任、机会和智慧。
  用教练催化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我有着丰富的外资、国企、民企、大学的实战经历,深谙美国、英国、德国等世界知名教练认证体系之道。作为国家首个人才学系的创系主任,本人一直有一个愿望:站在人才开发的高度,提倡通过教练进程对中国企业家最关注的两大成果——创新和发展,提供全过程的支持。由此我萌生在原作《教练式领导力》的基础之上,撰写《NLP原理与教练式领导力》的想法。本人10余年的教练研究与实践,和所领导的团队近10000小时的案例分享于总体,对国际教练技术最新成果的吸纳,为本书完整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形成了独特的NLP原理与教练式领导力模式——教练登山模型。在为上百家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提供教练式领导力辅导的过程中,这一模式为领导团队发展,实现可持续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应用路径。
  目前有关教练理论的书籍日渐增多,但真正基于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原理和领导力理论的教练经典著作并不多。本书根据NLP理论选取和设计教练模型;关注冲突、战略、绩效和决策四个模块的领导力理论,针对领导者面临的新挑战,提出组合式教练模型。这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教练式领导者是指那些能够应用教练理念技术、发挥教练特质的领导者。高层领导者都应该有教练特质(Whitmore,1992)。我们已经知道,教练能释放他人的潜能,使他们呈现最佳绩效表现,那么作为一名教练式领导者,我们同样可以帮助员工学习与发展。转变成教练式领导者需要拥有更乐观的态度,要能够提出强有力的问题,提高员工的觉察力、责任感和自信心,唤醒他们还在沉睡中的潜能,达到实现目标的新高度。
  谁会从本书中受益
  本书适合各层级领导者、组织教练、教练研究人士和领导力理论的学习者。
  对于希望借助教练技术突破领导力瓶颈的领导者,本书有四个章节的内容涉及到教练在管理中的实践。德鲁克认为:“管理从本质上讲不是科学,而是人的哲学。”如其所述,领导者在面临企业内部矛盾冲突、战略定位、绩效管理和决策等有挑战的工作事项时,应下意识地从思考“事的哲学”转向思考“人的哲学”。这种思考的转变可能有多种途径,而在本书中我们强调运用教练的智慧,帮助领导者实现人本管理、成果导向的愿景目标。
  针对已经成为或正在努力成为专职企业教练的朋友,本书中不仅有基于NLP理论提出的多元化、流程化、可视化的教练模型工具,还有详实的基础理论介绍,对教练的本原进行了剖析,可以让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本书同样适合教练技术的研究者,书中对教练的起源、发展和学科基础进行了综述,相信能帮助研究者厘清教练这一新兴领域的脉络和研究动向,从而共同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
  最后,本书适合所有在职场中热爱学习并渴望成长的人士,以及所有潜力大、有提升意愿的人学习使用,我们希望NLP原理与教练式领导力能给你带来更高的事业和生活品质。
  教练体系的升级
  本书是《教练式领导力》的姊妹篇。读过《教练式领导力》的朋友都知道,那是一本注重NLP理论的教练著作。如果将成熟的教练技术体系比作拳法,那么《教练式领导力》的内容就好比马步,是一切拳法的基础。
  随着企业结构日益优化,教练咨询市场也在变得更加成熟,企业正在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问题,这迫使者教练和客户去寻找多元化、流程化、可视化的教练工具。从《教练式领导力》提出的PDL体系到本书提出的以登山为隐喻的教练登山模型,我共收到来自1000 多位经理人的反馈,在反复与专家及使用者对模型体系的适用对象、内在逻辑、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后,我认为登山的过程既简单又全面地概括了教练的进程(见图1),因此这是我们针对教练式领导者进行的模型升级。它是一个提倡模块化、组合式创新的教练体系,通过教练工具的模块化分类、搭配、组合为教练式领导者提供针对具体问题需求的教练套路。
  图1 教练登山模型示意图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教练的理论,教练登山模型,教练在管理中的应用(见书中附赠的彩页)。像附赠彩页这样的学习引导图在书中还有很多,旨在通过图形化、可视化的方法帮助读者加深对书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并拓展思考广度。
  关注教练技术应用的人可以将重点放在本书第二部分,从而掌握教练登山模型。研究教练理论的人可以将重点放在本书第一部分,了解教练的原理。同时,第三部分也适合研究者进行深入阅读,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对领导理论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为读者提供了研究教练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其中两个章节已经作为独立论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并获得了很好的学术反响。
  致谢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众多人的支持与付出,在这里向所有给过我们帮助的人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前院长杨河清教授从思想层面带来启迪,感谢冯喜良院长、童玉芬副院长对本书的大力支持。感谢李洁、张彤、何华、于翠霞、鲁华章、马飞鹏、孙晓榕、张朝凤、徐桂琳、冯缘、于渤、龚守江、吕红盛、吴良平、张金刚、刘畅、李媛媛、彭慧、王明珠、宫月梅、韩旭、单刚、叶之庭、范艳文、何建春、林大雍、宫晴、晨曦、孙慧超、马琳、高红英、乐宁、孙伟华、赵俭、叶先平、钟城浩、魏子波、施洋、杨智慧、刘一娇、孟欣、高岩等教练专家及合作伙伴参与篇章结构探讨工作。感谢我的教练式领导力导师史密斯博士、NASA的科学家查理老师、PAUL博士、曾亮老师等在搭建教练系统知识与实践方面给予的支持;魏婕为本书撰写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张帆负责本书第十一章的撰写,李若晨为本书模型进行平面设计,郑玉立、洪双、鲁媛源、李昶、丁雪峰、王泽一、杨尚、李智健、姜曦、晏耀华、王丽莉、崔晓琰、云鹏对书中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石丹阳、王梦怡、徐天骁、吕梁、葛淑敏、孙喆、高博、李多、金淑娴、王德晓、丛雪、邵丹对书中文字进行了润色与校对。还要感谢国土资源部人力中心杜新波主任从人才胜任素质角度提供的指导。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学专家王通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剑锋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陈晶主任和苏慕寒老师、海淀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的张铁民和姚望南主任为我们搭建了高管教练实施的舞台。
  注 释
精彩书摘
  内容摘要
  要想了解教练的本质,必须回答“教练是什么?”“教练不是什么?”“教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基础问题。国际教练联盟(ICF)、欧洲教练学院、美国和英国等教练认证体系对这三个问题做出了不同层次的标准解释。然而很多介绍教练的书籍并没有重视对教练本质的系统梳理,只是摘录或罗列要点。这导致读者在学习教练时不但不能产生个人的思考,甚至有时无法明确教练到底是什么。
  本章将用最精简的笔墨引领你学习如下知识。
  ● 从四个方面对有代表性的教练定义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揭示教练的内涵。
  ● 快速厘清教练与其他职业的区别,并从辩证的角度提出教练与其他职业的发展变化。
  ● 通过三位教练理论奠基人的思想和理论了解教练的起源,并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了解教练的发展。
  教练的定义
  我们从教练的对象、教练的关注点、教练使用的方法、教练的效果等方面对国际教练联盟和诸位大师对教练的定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首先让我们来看几个权威的教练定义。
  三个权威定义
  国际教练联盟从教练使用的方法及效果方面对教练进行了定义:教练是创造性、挑战性地激发人们的热情,使其潜能实现最大化的发挥,其目标是使个人生活、职业发展更具成效。
  添•高威(Timothy Gallwey)从教练使用的方法及效果方面对教练进行定义:教练是指在一个非压力的环境下,利用一系列非指令性的问题来帮助当事人分析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的行为,而非给予直接的建议与指导。添•高威提出了教练的等式——“绩效=潜能-干扰”,也更直观地解释了潜能和心智模式对教练效果的影响。
  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从时间、空间、人间等维度,对教练关注的要点进行定义:教练是一个自我发展的独特过程,通过进行有力的提问,关注未来,与一个客户或团队建立同盟关系,是寻找以问题解决为焦点的行动步骤,而不是采取给建议的工作方式。
  你更愿意用哪个或综合哪几个定义作为你自己对教练的定义?
  我认为,教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你已经写好了一个不错的教练定义,接下来,让我们从不同维度对教练定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四个维度定义教练
  在教练服务的对象方面,埃里克森国际学院院长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提出,教练不仅使客户或团队受益,而且对于教练本人也能起到自我发展的作用。
  在教练使用的方法方面,几乎所有的定义都提到教练式的提问,添•高威将教练提出的问题定义为非指令性的。国际教练联盟认为教练式的提问是创造性、挑战性的。添•高威和玛丽莲博士从反面强调,教练不提供建议。国际教练联盟则并未在其定义中强调建议方式的使用,而只是在其为教练从业者订立的道德准则(Code of Ethics)中提到教练不向客户提供具有误导性的建议。
  在教练的关注点方面,Paul Jeong博士和玛丽莲博士强调教练在一条时间线上关注的是未来,关注未来代表目标导向,关注过去代表问题导向,这一点成为了有力区分教练与其他角色的标志。在问题与解决方案上,添•高威认为教练帮助客户分析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玛丽莲博士也在教练的艺术与科学教练体系中提出教练以问题解决为焦点。以问题解决为焦点与时间线上的问题导向(关注过去)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前者说的是解决问题而非提供方案,后者是从过去或问题本身寻找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资源。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