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AP物理1&2》[2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AP物理1&2

  • 出版社:北京新东方大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8-01-01
  • 热度:8380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据美国大学理事会的年度报告,申请名校的学生向大学招生办提供了平均4-5门AP成绩,而AP成绩在所有录取因素中以80.3%的影响力居一位。因此,在SAT和TOEFL成绩的基础上,AP成绩成了步入名校竞争的新项目。随着中国学生留学大潮的涌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出国攻读大学课程,参加AP考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申请成功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免昂贵的大学学费。
本书采用中英文结合的形式,搭建了易于理解的AP物理1&2知识体系,全面覆盖了AP物理1&2考点;内容紧扣大纲考点和近年来真题:每章讲解中穿插习题,每章末附有章节练习,难度与真题相同,即可作为上课教材也适合学生自学备考。
内容简介
  AP物理课程是AP考试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物理1、物理2和物理C。书中所有的AP物理1&2知识点均用中英文结合讲解,每章后的练习与真题的形式相同,学生可在考前进行自测和实战演练。
  《AP物理1&2》是国内优秀的中英文结合的AP物理1&2教材。在研究了物理1&2的知识体系及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本书搭建了较易于中国学生理解和接受的AP物理1&2知识体系,真正全面覆盖了AP物理1&2的考点。本书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为夺取AP物理1&2的高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希望考生通过本书的学习,全面、快速掌握AP物理1&2的知识体系,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成功实现自己的留学梦。
作者简介
  姜海涛:药剂学博士、工程师,多年教授AP、SATII、IB、A-level等英美高中、大学物理课程,兼具工程师清晰、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教师耐心、负责的授课理念,深受学生欢迎。  那路新:北京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北京新东方学校 AP 和 SATII项目负责人,专注于AP教学研究近十年,受邀作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AP项目全国教师培训主讲人,培训全国各分校教师;出版畅销书籍《AP化学》《AP物理1&2》,录制新东方在线AP系列视频课程。
目录
序言
Introduction of AP Physics 1&2 ExamAP物理 1&2考试简介
一、 新大纲改革分析
AP Physics 1 AP物理1
Chapter 1 Math Review数学基础
Chapter 2 Kinematics运动学
Chapter 3 Newton’s Laws牛顿定律
Chapter 4 Work, Energy and Power功、能和功率
Chapter 5 Linear Momentum线动量
Chapter 6 Curved and Rotational Motion曲线运动及转动
Chapter 7 Oscillation振动
Chapter 8 Electric Force and Fields电场和电场力
Chapter 9 Electric Potential and Capacitance电势和电容
Chapter 10 Direct Current Circuits直流电路
Chapter 11 Magnetic Forces and Fields磁场和磁场力
AP Physics 2 AP物理2
Chapter 12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电磁感应
Chapter 13 Waves 波
Chapter 14 Optics 光
Chapter 15 Thermal 热
Chapter 16 Modern Physics 现代物理
答案解析
附录
前言
  序言
  Advanced Placement Physics 1 and Physics 2(AP Physics 1&2)是由College Board(美国大学理事会)为北美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开设的一门大学预修课程,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成功地完成到大学的过渡,并顺利通过AP Physics 1&2考试,提前获得大学学分。AP Physics 1&2是中国的国际高中(国际部)就读学生选考最多的一门考试,同时也是美国大学中认可度最高的AP学科之一。
  学习AP Physics 1&2,对锻炼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巨大帮助。但是,由于很多国际学校(国际部)实施的是选课制度,一些就读于这些学校的学生很早就放弃了物理相关课程的学习,这对学生个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此外,我们熟悉的SAT II考试中的物理部分,大部分考点和AP Physics 1&2考试重合,只是AP课程会把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得更加详细。因此,对AP Physics 1&2的系统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轻松通过SAT II物理考试。
  本教材内容以AP Physics 1&2考试应考为目的,基于“AP考纲范围”及“真题内容”编写,所以超出AP考试要求的知识点并未列出。本书采用的表达均以国际通用的英文表述为准,与国内高考导向的物理考试大纲以及相关高中教材中的表述有一定差异,请考生们知悉。
  例如,AP英文教材重力用Fw表示,很少用国内高考教材使用的G表示;英文教材为了区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分别用Fstatic和Fkinetic表示,而不是统一使用Ff表示摩檫力。AP英文教材中不会只用简单的字母F表示力,而是添加下标区分不同性质的力,如FN表示法向力(NORMAL FORCE的缩写),FT表示绳子的张力(TENSION的缩写),很多物理量的缩写都是英文中约定俗成的习惯。
  类似的例子还有:中文教材习惯用EK表示动能,在英文教材中则用K表示动能。此外,一些常温下物理量取值也存在一些小差异,例如:在国内高考物理教材中,空气中的音速为344m/s,而在英文教材中这一物理量为343m/s,维基百科中标注的空气中音速也为343m/s。
  本教材均以AP考试大纲和英文国际通用表述为准,也希望准备去北美留学的同学们可以顺利地将自己在国内学习的物理知识体系与AP国际课程对接。本书的物理量表述方式也和“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中的物理科目考试(GRE Subject Physics)大纲表述基本一致,同学们以后也可以进一步无缝对接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知识体系。
  AP Physics 1&2是为北美高中生设计的大学课程,虽然知识面很广,但是课程和考试设置科学合理。在系统的学习准备后,高分通过考试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AP Physics1&2课程设置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它的知识构成上,课程涵盖基础物理的全部知识点且难度适中,便于中学生快速掌握。以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在新东方接受30~50小时左右的课程再加上适当的习题练习,考生很容易取得5分的理想成绩。
  但是我们不建议自学AP课程,不是因为它太难、学不会,而是希望同学们在我们的帮助下,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修得尽量多的AP科目。本书编写目的是为了让国内学生应对AP Physics1&2考试,同时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那些无法来北京新东方学校学习的同学们通过考试并取得5分的成绩。
  那路新
精彩书摘
  想要在AP物理1&2考试中获得满分,仅仅掌握物理知识是不够的,解题中还会涉及到许多数学运算问题,所以同学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数学知识。本章介绍了一些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数学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表示方法:a×10的n次幂的形式。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计数法。102=100,103=1000,104=10000,105=100000,……,10n=1……
  计算方法:102×103=105;107×10-3=104;2×103×3.5×104=7×107,(8×104)/(2×10-2)=4×106
  一、勾股定理(pyhagorean theorem)
  a2+b2=c2
  二、三角函数(trig function)
  sinA= opposite(对边)/hypotenuse(斜边)=a/c=O/H;
  cosA=adjacent(邻边)/hypotenuse(斜边)=b/c=A/H;
  tanA=opposite(对边)/adjacent(邻边) =a/b=O/H;
  sinA= cosB;
  sin30°= cos60°=1/2=0.5;
  cos30°= sin60°=√3/2≈0.87;
  tan30°=1/√3≈0.58;
  tan60°=√3≈1.73
  sin45°=cos45°=1/√2≈0.71;
  tan45°=1
  一、矢量定义
  矢量:既有大小(magnitude)又有方向(direction)的物理量。例如:力(force)、速度(velocity)、位移(displacement)。
  标量(scalar):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概念的量。如:距离(distance)、质量(mass)、能量(energy)、温度(temperature)、速率(speed)。
  二、矢量运算
  1. 矢量相加
  矢量相加原则又称三角形原则或称头尾原则(tip-to-tail)。
  A+B就是将A的头和B的尾相连,矢量和为A的尾部与B的头部相连,B+A就是将B的头和A的尾相连,和为B的尾部与A的头部相连。
  矢量运算加法交换定律(commutative law for addition):A-B=B+A(前提两个矢量必须相连且方向和数量不变)
  2. 标量和矢量相乘
  标量和矢量相乘结果仍为矢量,只是改变矢量的大小而不改变矢量的方向。
  3. 矢量相减
  A-B=A+(B),矢量相减不符合互换原则。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