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科学大爆炸:无法抗拒的物理之美系列(套装全3册)》[2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科学大爆炸:无法抗拒的物理之美系列(套装全3册)

  •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 热度:8519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目录
版权信息
什么是科学
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章 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两种基本用法
科学:夷之长技
科学:来自日本的西方词汇
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小结
第二章 西方科学溯源:希腊理性科学
Science的辞源及其演变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自由的学术:希腊科学的非实用性与演绎特征
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自然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小结
第三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科学形态
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第四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求力意志: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世界图景化:自然数学化与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第五章 西方另类科学传统:博物学
什么是博物学
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兴衰
博物学的当代意义
重建科学谱系
第六章 传统中国的科学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结语
七堂极简物理课
关于作者
写给中国读者的话
自序
第一课 最美的理论
第二课 量子
第三课 宇宙的构造
第四课 粒子
第五课 空间的颗粒
第六课 概率、时间和黑洞的热
尾声 我们
译者简介
给孩子讲量子力学
第1讲 量子世界是什么样的
第2讲 物质为何能保持稳定
第3讲 量子力学有什么用
第4讲 量子计算机和人类大脑
实验一 光的干涉
实验二 激光打气球1
实验三 激光打气球2
实验四 测量普朗克常数
后记
精彩书摘
  要真正理解“科学”,我们需要进入西方的语境,因为“科学”本来就来自西方,是西方人所特有的东西。
  “科学”在今天是一个国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词汇,但它的含义却相当模糊。在不同的语境下,它指称非常不一样的东西。大体说来,在现代汉语的日常用法中,它有两种基本用法。一种用法是指某种社会事业,指一个人群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这个人群就是科学家或者科技工作者,这项事业就是“科学”。中国目前实行“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这里的“科”字,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意思是说,要依靠科学技术专家以及他们所从事的科学技术事业来振兴国家。
  另一种用法是指某种价值判断。“科学”经常指对的、正确的、真的、合理的、有道理的、好的、高级的。比如,我们说“你这样做不科学”,是说这样做不对、不正确、不应该。我们说“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要合理化,不能主观蛮干。我们讲“科学发展观”,是指某种合理均衡的发展观,纠正那种唯GDP主义、竭泽而渔、导致两极分化的发展观。
  简而言之,对于“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第一种用法回答说“科学就是科学家们做的事情”,第二种用法回答说“科学是好东西”。
  为什么“科学家们做的事情”就是“好东西”呢?为什么指称某种事业的用语同时拥有某种正面价值判断功能呢?这是因为这项事业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正面印象。要讲清楚这件事情,需要回到中国现代史的大背景中来。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李泽厚语)。所谓“救亡”,是说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受西方列强欺凌,中国人随时面临亡国灭种之危机,因此,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富强成为中国现代史的重大主题。所谓“启蒙”是说,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告别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需要引入,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民主的政治体制需要建立,人的现代化是“启蒙”的核心内容。就“救亡”而言,人们很快就找到了西方的“科学”。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仍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据英国著名经济史家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1926-2010)的研究,182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32.9%,这一优势直到1895年才被美国超过。麦迪森的数据测算存在一些争议,但即使将这些争议考虑在内,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在西方与中国交手的头半个世纪,中国一直是一个经济强国。然而,这样一个经济强国为何总是败于列强之手呢?原因在于,中国的军事不行,国富而兵不强。兵不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军事制度落后,另一个则是军事技术落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马上意识到了后者,认识到西方的“坚船利炮”是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而“坚船利炮”的背后是强大的工业以及现代化的科学与技术体系。所以,从1861年开始,清政府中的开明势力在全国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社会改良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林则徐在1842年的一封信中谈到西人之所以战胜的原因是兵器先进:“彼之大炮远及十里以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之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魏源于1844年出版《海国图志》,书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正式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且把夷之长技规定为“船坚炮利”以及军队建设管理之技。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