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基于BIM的数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总体管理》[53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基于BIM的数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总体管理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8-01
  • 热度:982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实际工程的需要,详尽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BIM总体管理的实施思路和工作内容,并融入了北京、兰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BIM应用案例。
  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BIM应用的概述、基于BIM的数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体系、基于BIM的数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体管理、BIM总体组织与管理、BIM模型的创建及交付、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建设、BIM应用管理、数字化交付管理、总体管理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是一本深入、丰富、贴近实践的基于BIM的数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体管理书籍,可为城市轨道交通BIM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供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丁树奎,198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现任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先后主持了大秦铁路接触网专业设计、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总体设计及香港西铁、将军澳地铁供电咨询设计、地铁刚性接触网研究等大型项目。同时,在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方面也有显著的业绩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历任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院长,中铁电气化工程局副局长等职。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淮,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现任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曾先后主持、参与制定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修订)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等国家法规。历任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院长、董事长等职。担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勘察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目录
内容简介
编写委员会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BIM概述
1.2 数字城市轨道交通特点与BIM实施
1.2.1 数字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特点
1.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实施特殊性
1.3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3.1 中国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
1.3.2 轨道交通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
1.3.3 国内主要轨道交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1.3.4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软件
1.4 城市轨道交通的BIM应用现状分析
1.4.1 政策背景
1.4.2 应用现状
1.4.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BIM实施的问题与挑战
第2章 基于BIM的数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体系
2.1 体系构成要素
2.2 目标体系
2.2.1 各阶段应用价值目标
2.2.2 各参与方价值目标
2.3 组织体系
2.3.1 建设方工作
2.3.2 勘察方工作
2.3.3 设计方工作
2.3.4 施工方工作
2.3.5 监理方工作
2.3.6 其他参与方工作
2.4 模型创建、应用与管理体系
2.4.1 模型创建体系
2.4.2 模型应用体系
2.4.3 模型管理体系
2.5 软件工具与平台体系
2.5.1 模型创建及使用软件
2.5.2 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软件
2.6 资源保障体系
2.6.1 人员条件
2.6.2 硬件网络
2.6.3 管理环境
第3章 基于BIM的数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体管理
3.1 总体管理概述
3.1.1 总体管理模式的概念
3.1.2 总体管理模式的由来
3.1.3 总体管理模式的特点
3.2 总体管理的工作目标
3.3 总体管理的工作原则
3.4 总体管理单位的工作内容
第4章 BIM总体组织与管理
4.1 概述
4.2 组织机构
4.2.1 合同管理组
4.2.2 计划与进度管理组
4.2.3 BIM数据管理组
4.2.4 接口协调组
4.2.5 后勤保障组
4.3 BIM合同管理
4.3.1 各参建方BIM合同内容
4.3.2 合同制定与执行
4.3.3 合同注意事项
4.4 进度和质量管理
4.4.1 进度管理
4.4.2 质量管理
4.4.3 文件管理
4.4.4 例会制度
4.4.5 工作流程
4.5 BIM数据专项管理
4.5.1 基本规定
4.5.2 BIM数据分类
4.5.3 BIM数据命名
4.5.4 BIM数据格式
4.5.5 标准管理流程
4.5.6 BIM应用数据管理流程
4.5.7 版本管理与存档
第5章 BIM模型的创建及交付
5.1 BIM模型创建的基本要求
5.1.1 基本原则
5.1.2 坐标系和度量单位
5.1.3 模型元素信息
5.1.4 模型拆分原则
5.1.5 命名原则
5.1.6 模型配色
5.1.7 模型元素信息录入
5.1.8 模型自检
5.1.9 模型轻量化
5.2 可行性研究阶段
5.2.1 创建范围和细度要求
5.2.2 交付模型
5.3 初步设计阶段
5.3.1 创建范围和细度要求
5.3.2 交付模型
5.4 施工图设计阶段
5.4.1 创建范围和细度要求
5.4.2 交付模型
5.5 施工阶段
5.5.1 创建范围和细度要求
5.5.2 深化设计交付模型
5.5.3 施工过程交付模型
第6章 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建设
6.1 概述
6.2 BIM协同工作平台
6.2.1 建设目的
6.2.2 平台主要功能
6.2.3 使用案例
6.3 BIM数据集成平台
6.3.1 建设目的
6.3.2 平台主要功能
6.3.3 使用案例
6.4 BIM数据集成与设计管理平台
6.4.1 建设目标
6.4.2 平台功能
6.4.3 案例
6.5 BIM数据集成与施工管理平台
6.5.1 建设目标
6.5.2 平台主要功能
6.5.3 使用案例
第7章 BIM应用管理
7.1 可行性研究阶段
7.1.1 BIM应用管理目标
7.1.2 BIM应用内容和方法
7.1.3 BIM应用案例展示
7.2 初步设计阶段
7.2.1 BIM应用管理目标
7.2.2 BIM应用内容和方法
7.3 施工图设计阶段
7.3.1 BIM应用管理目标
7.3.2 BIM应用内容和方法
7.4 施工准备阶段
7.4.1 BIM应用管理目标
7.4.2 BIM应用管理内容
7.5 施工阶段
7.5.1 BIM应用管理目标
7.5.2 BIM应用管理内容
第8章 数字化交付管理
8.1 交付目标
8.2 交付内容及结构关系
8.2.1 基建文件
8.2.2 监理资料
8.2.3 施工资料
8.2.4 竣工图
8.2.5 构件模型
8.2.6 竣工验收模型
8.2.7 各项交付内容的结构关系
8.3 构件交付标准
8.3.1 构件分类与编码规则
8.3.2 构件模型的深度
8.3.3 构件模型的命名规则
8.3.4 构件模型的创建流程
8.3.5 构件校验
8.3.6 构件模型交付
8.4 工作分配
第9章 总体管理的发展趋势
9.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9.2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9.3 大数据分析与服务
参考文献
前言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对BIM技术的推广给予了大力支持。《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列入“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之一。2015年《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建筑业到2020年的BIM发展目标。《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关于重点工程的信息化方面,要求加快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推动各参建方共享多维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工程管理。在“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应用BIM进行建设,探索云计算、大数据、GIS等技术的应用。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大城市纷纷开展了城市轨道工程建设期的BIM应用研究,探索基于BIM的工程建设和交付的新模式,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BIM应用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然而,由于认知差异、发包模式限制、技术条件约束、标准体系缺乏等因素,各地轨道交通的BIM应用均在摸索前进,缺乏系统性的长远规划和有效组织,BIM应用的效果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建设单位期望在总体规划、组织模式、职责划分、应用内容、技术体系、交付要求等方面获得系统性指导。
精彩书摘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种大型的业务活动,由多个法人主体共同完成产品生产过程,兼具产品生产与项目管理的特点,因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极为繁多,大多数建设单位、特级施工企业与甲级设计院都采购十余个供应商的数十种管理系统,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系统。
  (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负责进度、成本、安全、质量风险等的管理。由于建设产品生产的复杂性,一个项目管理要素或一项建筑业务的项目管理也可能发展成为大型(指单个项目的软件售价在百万元以上)商业信息系统出售,如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信息系统等。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企业的生产、人力资源、行政、财务等的综合管理,一般以项目管理系统为其生产子系统的骨干。国内的此类系统一般来源于通用企业协同办公系统,是其建筑业分部的城市轨道交通分支,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适用性较弱,大多没有完全发挥价值,实践中往往只发挥了OA(办公自动化)功能。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设计企业管理系统缺少对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项目管理的针对性,而施工企业管理系统缺少现场技术信息来源,最终沦为文件级管理的广义协同办公系统。国内还有很多从建筑项目管理软件升级改造而来的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这类系统在建筑专业较强,却在企业资源管理、复杂企业管理流程处理、综合分析等方面较弱,应用效果不太理想。相对而言,设计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明显好于施工企业管理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是近年来我国建筑信息化的关键。
  (3)政府监管信息系统:很多地方政府开发或采购了招投标、质监、安监、建设管理等信息系统以加强政府监管的力度与效率,相当一部分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