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星座和《易经》》[47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星座和《易经》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01
  • 热度:8900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星座文化,实际上只是西方星占学的一个分支。星座、占星术在传播过程中都产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文化。而易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尤其需要我们重视和体会的就是,在星座文化和易经中都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和思维。姚建明,1960年6月生于河北保定。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国家天文台工作7年,主要从事天体测量地球自传方面的研究。现在浙江海洋大学任教。舟山市优秀科普工作者、优秀科普作家,出版各类图书十几本。舟山电视台科学顾问,舟山市图书馆外聘讲师,多次在图书馆以及大中小学讲座天文、地球方面的知识。酷爱天文学,愿意终生从事科学普及工作,尤其喜爱为广大青少年介绍天文地球知识。
作者简介
  姚建明,1960年6月生于河北保定。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国家天文台工作7年,主要从事天体测量地球自传方面的研究。现在浙江海洋大学任教。舟山市优秀科普工作者、优秀科普作家,出版各类图书十几本。舟山电视台科学顾问,舟山市图书馆外聘讲师,多次在图书馆以及大中小学讲座天文、地球方面的知识。酷爱天文学,愿意终生从事科学普及工作,尤其喜爱为广大青少年介绍天文地球知识。
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丛书总序
前言
第1章 星座
1.1 星座是属于“牧羊人、国王还是历法”
1.1.1 来自于原始的联想
1.1.2 巴比伦国王和宰相的“阴谋”
1.1.3 历法
1.1.4 “黄道十二星座”是符号象征
1.2 星座按属性分类
1.2.1 阴阳属性的星座二分法
1.2.2 季节属性的星座三分法
1.2.3 物质属性的星座四分法
1.2.4 星座的另类分法
1.3 星座是一种娱乐性的符号文化
1.3.1 星座的社会认同度
1.3.2 特殊群体
1.3.3 星座文化存在的理由
第2章 《易经》
2.1 四书五经是中华文明的基础
2.1.1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2.1.2 “四书五经”
2.1.3 《黄帝内经》
2.2 《易经》是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
2.2.1 《易经》的“三观”
2.2.2 《易经》的起源和发展
2.2.3 《易经》与天文
2.3 《易经》是怎样用来算命的
2.3.1 《易经》“算命”方法
2.3.2 《易经》会对你说什么
2.3.3 《易经》的“人道”
第3章 信仰
3.1 信仰是天人合一的原始信念
3.1.1 图腾
3.1.2 人类需要信念的支撑
3.2 信仰的存在
3.2.1 人类信仰的进程
3.2.2 中国人有信仰
3.2.3 信仰是一种认知
参考文献
前言
  前言
  自从2003年在学校里为学生开设《天文知识基础》的公选课以来,我认识到星座知识一直是很受关注的。实际上,最早开课时,我的教学计划里是不存在关于“星座”和“外星人(UFO)”的内容的。为什么没有?因为我不相信!
  如果你相信星座,那你可以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全世界最新的人口统计是70亿人左右,黄道星座有十二个,两个数除一下,每个星座差不多有6亿人!闭上眼睛想一下——全世界那么多的人和你一样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适合做一样的工作、适合交一样的朋友?
  再说外星人。霍金先生说得对,别去找什么外星人(UFO)了,人类找到他们的那一天,就是人类的灭亡之日!为什么?他们从最近距离来也要4.3光年,也就是光速飞船也要4.3年才能飞到地球来,那他们的能力和技术该高出人类多少倍?
  可我的学生说:老师您是不相信的,可许多学生还是半信半疑呀。如果您能说服大家都不相信,那您就是我们最敬佩的老师。好吧,为了这一光荣的称号,我开始为学生们讲“星座”,讲“外星人”。这本书里讲“星座”,目的当然也是让大家明白,他们只是兴趣,只是娱乐。我接触的那些学生们实际上也是这样说的:玩玩而已,符合自己就信,不符合就说——这不科学!
  那《易经》科学吗?算命有什么道理吗?这个我们最好是从文化层面和古人们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去考虑、去认识。我们说科学所研究的就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以及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认识呢?当然要去实践。
  《易经》最早产生于人类的远古时代,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手段和方法极其有限,这一点从《易经》本身的演进过程也能看得出来。最早是“伏羲画卦”,怎么画的?照着天地的模式;然后是众多“大神”解卦;最后是孔夫子按照儒家的哲学思想写出《十翼》来全面地阐述《易经》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人类认识世界从直观到主观再到客观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易经》是一个人类科学地认识世界的过程,起码算是一个“定性的”认识过程。
  人类认识的不断演进,最突出的事例就是“图腾”。“图腾”是各民族的“崇拜物”,图腾物实际上都是人类的希冀之物,是把人类的劳动成果理想化、无限扩大化。植物的图腾比如葫芦的多籽、动物的图腾比如龙的行走如飞等,都含有人类的希望在其中。
  总之,相对于宇宙、相对于大自然,人类还是渺小的。以前我们还曾讲“人定胜天”,得到教训之后,现在提倡“人和大自然的融合”。那么,渺小的我们,有没有什么强大的地方呢?当然有,那就是信念,坚持不懈的信念就是“信仰”。
精彩书摘
  第3章 信仰
  星座也好、易经也罢,都反映出人类对自我存在的不确信。就像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他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许多情况下都是依赖于自我的“本能”。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多处理所面临困难的方法和手段。但是,不要忘了,即使是再好的方法和手段,你也要熟知它的“使用说明书”。很多人或是搞不太懂,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认真去读那各种各样的“使用说明书”,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处理问题还是与我们的祖先一样——依赖于“本能”。而人类本能在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信仰”和“信仰文化”。也就是说,我们可能还是在人生的大多时间里,把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托付给了“上帝”。
  “本能”作为词语解释为:“某一动物中各成员都具有的典型的、刻板的、受到一组特殊刺激便会按一种固定模式行动的行为模式。”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的本能有许多。
  食物、性是人类最基本层次的本能。孟子云:“食、色,性也。”
  厌恶、好奇心、荣誉感(道德)、复仇、独立,属于个人兼顾社会的层面,也是出于本能。
  社会声望、秩序、社会交往、公民权、家庭,就应该算是结合人类精神和肉体的最高层面的本能。
  看来“本能”是无所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