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44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01
  • 热度:8873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天文历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国古代天文历法非常发达,很多发明和创造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文化和观念里仍然渗透着古代天文历法的影响。本书的作者是已故古代天文历法研究领域权wei专家张汝舟先生的弟子,是目前国内本领域屈指可数的几位权wei专家之一。本书是他给学生讲课的记录,详细解说古代天文历法的知识,语言通俗易懂;并附有许多有用的图表,便于读者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本书不但对正确理解古籍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和纪时记载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作为了解天文历法知识的基础读物和范本。
作者简介
  张闻玉,1941年生,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79—1981年问学于张汝舟先生,1985年—1986年在吉林大学向金景芳先生学《易》,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古代天文历法论集》《西周王年论稿》《铜器历日研究》《逸周书全译》《历史年代与历术推演》《古音学基础》《夏商周三代纪年》。
目录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新版序

前言
第一讲 为什么要了解古天文历法
一、时间与天文历法
二、天文与历法
三、天文常识
四、历的种类
五、古天文学与星占
六、古代天文学在阅读古籍中的作用
七、怎样学好古天文历法
第二讲 纪时系统
一、纪年法
二、纪月法
三、纪日法
四、纪时法
第三讲 观象授时
一、地平方位
二、三垣二十八宿
三、《尧典》及四仲中星
四、《礼记·月令》的昏旦中星
五、北极与北斗
六、分野
七、五星运行
八、《诗·七月》的用历
九、观象授时要籍对照表
第四讲 二十四节气
一、先民定时令
二、土圭测景
三、冬至点的测定
四、岁差
五、节气的产生
六、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七、节气的分类
八、节气的应用
九、杂节气
十、七十二候
十一、四季的划分
十二、平气与定气
第五讲 四分历的编制
一、产生四分历的条件
二、《次度》及其意义
三、四分历产生的年代
四、四分历的数据
五、《历术甲子篇》的编制
六、入蔀年的推算
七、实际天象的推算
八、古代历法的置闰
九、殷历朔闰中气表
第六讲 四分历的应用
一、应用四分历的原则
二、失闰与失朔
三、甲寅元与乙卯元的关系
四、元光历谱之研究
五、疑年的答案及其他
第七讲 历法上的几个问题
一、太初改历
二、八十一分法
三、关于刘歆的三统历
四、后汉四分历
五、古历辨惑
六、岁星纪年
七、关于“月相四分”的讨论
附录
西周金文“初吉”之研究
再谈金文之“初吉”
再谈吴虎鼎
簋及穆王年代
伯吕父的王年
关于成钟
关于士山盘
穆天子西征年月日考证——周穆王西游三千年祭
从观象授时到四分历法——张汝舟与古代天文历法学说
附表一 观象授时要籍对照表
附表二 殷历朔闰中气表
附表三 术语表
主要征引书目
后记
前言
  前言
  1984年6月,应南京大学中文系及程千帆教授、王气中教授之邀,给南大中文系与南京师大中文系部分研究生讲了一个月(每周四次)古代天文历法,目的是让青年同志们通释古籍中可能遇到的有关问题。当时,只准备了一些粗略的材料。
  我在那次讲授的“开场白”中用了一副对联表述当时的心境:“班门弄斧,诚惶诚恐;大树遮阴,无虑无忧。”因为南京这地方,尤其是南京大学,乃藏龙卧虎之地。南大本校有天文学系,有研究古历的专家。南京有中国最高水平的紫金山天文台,台内有古历专家组。我区区无名,地处边荒,来南京讲古天文,岂不是关公面前舞大刀?自然该诚惶诚恐了。好在众望所归的几位老先生,程先生、王先生、徐复先生、管雄先生以及过世的洪诚先生,都是我的师辈,他们与先师张汝舟先生或先后同学于中央大学文学系,或共事于大江南北,我在南大演讲他的古天文学有如游子归家,是大树底下乘荫凉了,确有无虑无忧的感受。为了驱散我的惶恐,讲课时索性将题目也改作“张汝舟古天文历法”。
  讲授之后,大家反映还好,以为有实用价值。9月秋凉才想到在此基础上写一个讲稿。1985年5月,受湖南师大中文系及宋祚胤教授邀请,赴长沙讲学一月,大体就以此为本。后来,又重新整理,算是有了一个雏形。
  古历法问题,新疆师范大学饶尚宽兄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有《古历论稿》若干文字为证。我在各地讲授时直接引用了他的许多材料。
  还应当说明,在天文部分,我采用了郑文光先生的不少观点,他在《中国天文学源流》中有很多精辟的见解,给我不少启发。读者是不难从中看到痕迹的。
  第四讲《二十四节气》,我直接引用了冯秀藻、欧阳海两位专家《廿四节气》中的若干材料。因为是讲稿,要顾及知识的系统性,缺了这一部分就显得不完整。我未能与两位老先生取得联系,愧疚不已。
  稿子整理出来了。只能说,在先师张汝舟先生的导引下,我从前辈学人如陈遵妫、席泽宗诸先生的文字中,大体掌握了古代天文历法这门学问的基础知识,然后薪尽火传,希望被称为“绝学”的古代天文历法代有传人,而我自己的深入研究才刚刚起步。不过,我会切切实实地努力。
  承王气中教授亲切关怀,以八十余岁高龄为这本书稿写了序文,褒美之辞就算是对先师张汝舟先生的深切怀念吧!
精彩书摘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先民出于农事需要,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随着文明的进化,这些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必然反映到记载古代文化的书籍典册之中,遗留于后世。出土的殷商时代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宿名称和日食、月食记载。《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国语》《左传》《吕氏春秋》《礼记》《尔雅》《淮南子》等书更有大量的详略不同的星宿记载和天象叙述。《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更是古天文学的专门之作。文史工作者随时接触古代典籍,势必常与古代天文历法打交道。如果对此一知半解或不甚了了,很难谈得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是一般爱好文史的青年,有一定的古天文学知识,对阅读古书也是大有帮助的。
  常识告诉我们,一切与古代典籍有关的学科,无不与时间的记载,也就是古代天文历法有关。清人汪日桢说:“读史而考及于月日干支,小事也,然亦难事也。欲知月日,必求朔闰;欲求朔闰,必明推步……盖其事甚小,为之则难。不知推步者,欲为之而不能为;知推步者,能为之而不屑为也。”(见《历代长术辑要》载《二十四史月日考序目》)可见,古人深知“推步”的重要和“推步”的甘苦。白寿彝教授也指出:“关于时间的记载,是历史记载必要的构成部分,年代学的研究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人民日报》,1980年12月30日)
  当今的现状是,有关古天文之学众说纷纭,头绪繁杂,令人不知从何下手,欲读不能。一般著述往往博大疏浅,叙史而已,或者演算繁难,玄秘莫测,“不把金针度与人”。读者终书,竟无法找到打开古天文历法大门的钥匙,未免望之兴叹,视为畏途。此篇以基本的天文常识入手,依据本师张汝舟先生星历观点,深入浅出,意欲将古籍中需要涉及的古天文学问题,逐一展开讨论,希望能对校读古籍有所助益,且能由一般文史工作者自行独立推演年月日时,掌握一套基本的“推步”技术,为深入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