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读《中国的历史》》[4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读《中国的历史》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01
  • 热度:8787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历时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倾情推出“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这套书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是一套严谨、专业、可读性很强的历史读本。国内一流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等为这套书作序推荐。本书主要收录了这些学者关于“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图书的推荐序,并增添了每本书的简要作品信息介绍,比如名家推荐、图书简介等。此书是理想国为读者免费推出的“好书推荐”免费电子版,旨在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与书相遇,了解理想国重磅好书。
作者简介
  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中国先秦史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目录
版权信息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作品信息
推荐序 中国远古时代的故事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作品信息
推荐序 “被记录”的“事实”到底是什么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作品信息
推荐序 有意义的文化启示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
作品信息
推荐序 一部值得中国读者阅读的三国史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作品信息
推荐序 来自异域的“他山之石”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作品信息
推荐序 隋唐时代的社会生活史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作品信息
推荐序 一部予人新颖印象的历史著述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作品信息
推荐序 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作品信息
推荐序 庐山之外看中国明清史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作品信息
推荐序 一段“复兴中华的尝试”的历史
精彩书摘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丛书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作品,原作均为日本中国史领域代表学者:宫本一夫、平势隆郎、鹤间和幸、金文京、川本芳昭、气贺泽保规、小岛毅、杉山正明、上田信、菊池秀明。每卷都是由这个历史时段*具代表性的学者撰写。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这套书从中方提出报价,日方不断审核出版资质,到找寻合适的翻译者、合适的推荐学者、翻译、编辑、制作地图、选配图片、地图送审、重大选题送审、排版调版、设计封面,几乎用掉了五年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译者,有的本人就是这个领域内的学者专家,比如第八卷的译者乌兰女士,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知名元史专家。
  书号:9787549533671
  著者:宫本一夫
  出版时间:2014.2
  定价:49.00元
  装帧:精装
  点击书名即可购买: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作者简介
  宫本一夫,1958年生于松江市。京都大学文学部毕业。京都大学文学研究院硕士、(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助教、爱媛大学教授。现任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专攻东亚考古学。主要研究东亚新石器时代至初期铁器时代的比较考古学及比较文明论。现正在中国开展关于水田农耕起源地及解明初期青铜器的共同研究。2003年获第十六届滨田青陵奖。
  译者简介
  吴菲,毕业于日本山口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语言文化专业,文学硕士。译作有《西域余闻》、《浮云》、《手锁心中》等。
  内容简介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识如他山之石,发人深省:“我们不能用以中原为中心的单一的发展规律和战国时代以后正式成形的中华的概念或者说是中国的概念来看待其后的中国史”。“以中华文明为主干的中国史观不过是着眼于一方的区域历史”,“中国的历史并不只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轴,北方青铜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轴”,(两条文化轴的)“接触地带才是生成新的社会体系的源泉所在”。种种表述,都颇富启发意义。
  您大概已注意到,这套达十卷之多的中国通史丛书,开卷的作者——日本九州大学的宫本一夫教授是位考古学家。这是本卷与其他各卷的一个显著的不同。另一个大不同是,其后九卷所叙述的历史跨度(从商代到中华民国),总计为三千多年,而本卷的内容远溯至一二百万年前,主体叙述则始于农业起源以来的距今约一万年前。
  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只有考古学家用他们的手铲,才能解读文字诞生前那悠久时代留下的无字地书,担负起“拉长”中国历史的任务,进而给我们讲出一部完整的中国史的开端——中国远古时代的故事。同时,可以显见的是,与后面其他各卷相比,考古学家的这种叙述还是粗线条的。这又引出了考古学的长处和不足的话题,也即:考古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以长时段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进程的宏观考察见长,而拙于对精确年代和具体历史事件的把握。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