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3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7-09-01
  • 热度:8583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美国日本史巨擘安德鲁·戈登代表性著作,了解日本的非凡巨著】
  安德鲁·戈登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及赖肖尔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有着“当今美国日本史研究巨擘”的美誉。在这本奠定其大众影响力的经典通史中,他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日本史研究成果,完整解析了近200年的现代日本历史。全面彻底的研究、冷静客观的思考、精辟中肯的论述、亲切友好的文风……使《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远胜同题材其他作品,与赫伯特·比克斯的《昭和天皇:裕仁与近代日本的形成》、约翰·道尔的《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并立,成为美国主流读者群“理解当代日本不可回避的重要著作”。
  【从德川幕府到福岛核危机,全景式展现日本200年现代史】
  从19世纪初的德川幕府到2011年的福岛核危机,这部史诗般的历史著作全景式展现了日本200年的现代化历程,囊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艺术、外交事务,以及几乎所有能想到的日本社会其他层面的重大趋势。增订版更紧贴日本社会脉动,对旧版内容进一步扩充,加入了后小泉时代、修宪争论、雷曼事件、“3·11”灾难及其后续影响等重要事件。
  【兼具深度与广度,一部全面且深入理解日本的“百科全书”】
  本书兼具深度与广度,涵盖甚广,有类百科全书。在恢弘叙事的架构之下,详论200年中现代日本的政治发展、经济演化、社会变革、教育体制、生活方式、思想风潮等各个面向,是一部极其全面且深入的通史论著,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日本文明入门书。对于帮助我们理解现代日本发展脉络、理清东亚近代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描绘出一个活生生的现代日本】
  一改学术研究和历史著述的刻板面孔,本书重视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亦力图更多地再现普通人的生活,描摹出日本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天皇、武士、军人、神官、学者、农民……各方势力纠缠,或联合或对抗,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走向现代化,共同走过这200年动荡壮阔的历史,他们如何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阅读本书,我们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众多独创观点,打破看待日本的固有观念】
  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安德鲁·戈登在吸收学界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若干新观点:独创“帝国民主主义”一词以概括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政治状况,指出效忠天皇思想压倒民主理念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病因;进一步发展“跨战争”概念,强调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一个连续的社会发展阶段,反对以“二战”结束和美军占领为历史断代界限。另外,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他将现代日本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跳脱中日视角,美国学者眼中的现代日本史】
  将一本由美国学者撰写的日本史译成中文有什么意义?作为中国读者,我们或许更熟悉日本学者、大陆或台湾学者笔下的日本史,而作为拥有第三方视角的“旁观者”,安德鲁·戈登揭示出了许多容易被我们固有立场遮蔽的部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国人未能撰写一本周全的现代日本史之前,译介、阅读这样的一本翻译著作,亦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代日本史经典入门读物,新版再次升级】
  自2003年初版以来,本书已成为欧美近百所高校的核心教科书,并持续修订,成为检验日本史研究进展的黄金标准,更被译成中文、日文和韩文等近20种语言,颇具全球性影响力。
  中文修订版译自英文第3版,一直讲到2011年的“3·11”大地震及其后果,特别增加卡通、漫画及爱情旅馆等等主题,集中呈现近年来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全新成果。
  【译文典雅准确、流畅优美,中文修订版隆重推出】
  本书由台湾日本史研究学者李朝津翻译,译文典雅、准确、流畅,堪称“信达雅”的典范。中文修订版依照英文第3版全面增改,历时1年余逐字译校、审校,并经作者和译者亲自审定,由中信出版集团旗下新思文化以全新面貌重磅推出。
内容简介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近200年现代化历程、了解日本现代历史的通识读物,作者在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梳理了日本现代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恢宏叙述的同时,也细致反映了日本不同阶层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是一本全新解读现代日本史的通俗历史佳作。
  最近200年,中日历史相互交织,关联甚大。而日本被称为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除了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及后来的抗日战争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对日本历史,尤其是日本内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了解甚少。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邦,未来的岁月里依然会在政治和经济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本人民过去200年的现代化经验是个令人惊叹的故事。《现代日本史》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11年“3·11”大地震,是一部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200年近代化历程的通史著作。
  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安德鲁·戈登在吸收学界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自己的独到解读。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作者将日本近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全景式的手法,描摹日本人在近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天皇、武士、军人、神官、学者、农民……各方势力纠缠,或联合或对抗,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走向近代化,共同走过这200年动荡壮阔的历史,他们如何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阅读本书,读者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作者简介
  【美】安德鲁•戈登 (Andrew Gordon)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现代日本史研究专家,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及赖肖尔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日本的政治史和社会史。
  著述、编写及翻译有多部重要著作,2003年出版的《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已成为欧美高校的核心教科书,并持续修订,成为检验学术研究进展的黄金标准,被译成中文、日文和韩文等近20种语言。他的另一本专著《战前日本的劳工与帝国民主》(Labor and Imperial Democracy in Prewar Japan)荣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他的新著《制造消费者:现代日本的缝纫机》(Fabricating Consumers: The Sewing Machine in Modern Japan)已于近期出版。
  【译者简介】
  李朝津
  早年就读于台湾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东洋史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北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门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日关系史。
目录
表、图表
增订版作者序
增订版译者序
第一版译者序
序言(英文第三版)
绪论:历史长河的绵延烙印
第一部分 德川政权的危机
第一章 德川体制
第二章 德川幕府社会及经济的转变
第三章 德川晚期的思想世界
第四章 德川幕府的覆亡
第二部分 近代革命:从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 (1868—1905)
第五章 武士革命
第六章 明治初期的参与和抗争
第七章 明治初期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第八章 帝国与国内秩序
第三部分 日本帝国的兴衰
第九章 “一战”后的经济与社会
第十章 两次大战期间的日本帝国与民主
第十一章 经济大恐慌及其回应
第十二章 战时日本
第十三章 美国占领下的日本:新出发点及延续的旧结构
第四部分 战后与当代的日本,1952—2012
第十四章 战后经济及社会的转变
第十五章 高度成长时代的政治斗争及其调解
第十六章 两极化世界中的全球大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第十七章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1989—2008
第十八章 震荡、灾难及其后续:2008年以来的日本
附:记忆东日本大地震
附录 1885—2014年日本历届总理大臣(首相)
参考书目
媒体评论
  戈登的题材所描述的包括社会的动荡不安、生活的多样化以及全球的联系。这些处于不同层次的挣扎过程在日本社会锐变中显露无遗,本书都撮要地描绘了出来。
  ——【约翰·道尔(JohnW.Dower,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历史学教授、《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作者)】
  戈登在这本书中讲述的日本现代史,没有任何历史成见或是陈词滥调,并尽可能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日本历史的崭新论述。这本书并非教条式或武断式的。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日本现代史无可置疑的扛鼎之作。
  ——【洛丽·瓦特(LoriWatt,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历史系主任)】
  安德鲁·戈登有着杰出的头脑和优美的文笔,本书论述精辟,文辞流丽。他令人信服地把日本史放在全球史的舞台上做考察。想了解近代世界史,就必须理解日本过往的历史。
  ——【诺埃尔·威尔逊(NoellWilson,密西西比大学历史学副教授)】
  《现代日本史》至今仍是了解日本现代历史的无以伦比的入门书。本书实现了非凡学术性、阅读快感和适当篇幅的完美结合。与本书原有内容一样,新增的最后一章文字精彩,引人入胜。而且,这大大增加了本书的价值,不但为我们讲述了尽可能靠近当下的历史,也同样指明了我们前方可能遇见的未来。
  ——【肖恩·金(SeanKim,马萨诸塞大学亚洲研究所教授)】
  《现代日本史》是当前有关日本现代史和日本帝国的通识读本。作为日本劳工史研究的领军人物,戈登从日本民众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细节,尤其描绘了在日本工业革命及其后时期,工人等非精英阶层所深陷的艰难处境、面临的机遇,以及他们的奋起反抗。
  ——【乔治·谢兰德(GeorgeKallander,雪城大学历史学副教授)】
  安德鲁·戈登的《现代日本史》,是自《菊与刀》之后关于日本的首屈一指的杰作。
  ——【宫本熊二(原日本驻华大使,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会长)】
  本书作者未囿于从美国看日本的立场,涵盖德川时代日本之“现代性”、“多样性”及“关联性”,描绘了日本社会在世界史中之独特性,跳脱传统刻板印象与迷思。……本书广度、深度并重,深具世界观,值得细读。
  ——【徐兴庆(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教授)】
  本书是迄今同类体裁中无人能出其右的作品,作者戈登对过去二百年日本的历史,做了丰富详尽及引人入胜的分析。
  ——【《日本时报》(TheJapanTimes)】
前言
  序言
  面对现代世界急剧的变迁,日本人民在过去200多年的经验是个令人赞叹的故事。而本书以此为重点,开始于德川幕府统治的后期
  1800年前后,终结于21世纪初的日本。
  这200多年间,正是现代世界史无前例的蜕变期。现代世界的出发点在1800年左右,这一时间点开创了世界史不平凡的阶段,亦象征日本巨大变化的初期,然而两者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英国的工业革命急遽地改变全球经济及军事力量的现况,法国及其他地方的政治革命催生出现代民族国家及民族主义,不但推动连串的新观念的产生,为人类社会争取正义及机会,而且为全世界发展出各种全新的统治形式。本书第一部分便是检讨上述各种全球性变迁如何汇聚于日本,与
  此同时,日本德川幕府统治亦面临不断高涨的政治及社会危机。
  在第二部分,本书转为关注日本的近代革命及19 世纪末的惊人变迁。这一时期历史通称为“明治时代”,“明治”为睦仁天皇在1868年即位时所用的年号。在明治一朝,日本迅速由半殖民地变为帝国主义强权的一员,其成就令人吃惊。第三部分则叙述日本的帝国主义时代,始于日本一跃成为全球强国之一,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生灵涂炭的体验以及占领时期。最后一部分则探讨当代日本的战后历史,以及今天日本人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当然这亦是世界各地问题的一部分。
  【各种主题的相互关联性与现代体验】
  本书的英文题目其实反映出两个重要的主题:现代性及关联性。通常这类书籍会题名为“日本现代史”(Modern Japanese History),如此一来,整个写作重心便会以日本为主,强调其日本特性,也就是说向读者诉说一段以“日本”为中心的历史,只不过它是发生在我们称为“现代”的这一段时间而已。本书则题名为“现代日本史”(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目的是把重心由日本性转移至现代性,因此它是要诉说一段“现代”的独特历史,只不过发生在一个名为“日本”的地方而已。
  换言之,日本现代史是世界现代史的一部分,两者无法分割开来。亦出于这个理由,本书不能不以关联性作为其主题。事实上,海外对日本一直有深远影响,它包括思想、事件、物质以及资源,无所不包。当然日本对其他地方亦有其影响,两者相互交流的结果有时是正面的,有时则是负面的。无论如何,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日本人民与其他地方的人民有不少共同分享的东西。当我在以后各章中谈及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各个领域时,这个主题会更为清楚。
  德川政权的危机当然有它的内在因素,但国际环境的变化确实加速了德川统治的崩溃。一群新一代的领导人谱写出一个国家建设的剧目,反映出他们理解了欧美诸国军事及经济力量兴起的缘由。在反对及争论之下,他们所走的道路有一定的曲折迂回,但其现代化工程的确有很大影响。从他们的时代开始,日本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民族国家的特质成为其现代史的核心主题,而本书讨论的重点则是其重组政治生活的斗争过程。这些矛盾所涉及的观念与制度都是现代世界政治生活的焦点:宪法与国会、君主与民主、两性权利、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及军人的角色,等等,不一而足。本书一方面重视统治者
  执行的政策,另一方面亦关注一般大众的政治行动,这对各个政策也有影响。
  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19世纪及20世纪资本主义在日本的冒升是现代化的一个有关面貌。本书会讨论政府及私人的角色,还有工作人员与管理层的互动。日本与其他地方一样,其社会关系十分复杂,社会阶级之间、两性在职场及家庭之间、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这些关系都是复杂且有重大影响力的。要求和谐相处的呼声不时发出,有时有效,但冲突依然是常态,而且颇为严重,本书会特别注意这方面。
  现代世界史的第三个面貌是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冲突后所唤起的国家意识。日本在亚洲及全球所扮演过的角色十分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它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日本曾于20世纪前期在国际上带来深重灾难。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原是个无独立性的半殖民地,为西方列强掌控。但到1905年,这个新国家却成为殖民强国,与西方
  列强平起平坐。在20世纪30年代及40年代,日本转而进行帝国扩张,并发动战争,要在整个亚洲建立霸权,结果以失败收场。自此,日本在全球政治上成为一个和平而消极的国家。日本、亚洲及西方这三者的关系不但变动不休,而且至今仍难有定论,这也是以后章节的重要焦点。
  在现代历史的整个脉络中,关联性的另一面是多元性。任何地方的历史在宽广的世界史中都自有其独特性,日本亦不例外。如果关联性及全球互动为日本现代史的核心主题,无可否认日本人民的思想及行为也有其独特性。本书固然强调日本与其他地方分享共有的现代经验,但亦会指出日本与众不同的一些经验。举例来说,德川时代武士统治阶层的特性,无疑会塑造19世纪末现代化运动的形态。日本现代史的另一个特征便是国家强有力的角色,政府一直要求掌控社会及经济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混乱,社会阶级关系和两性关系均包括在内。政府的行动有时会触发意想不到的结果,其重要性亦不容忽视。
  承认日本现代史的种种独特性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学者和学生不要用只此一家、与众不同甚至异国情调的眼光来看待日本历史。这种错觉的存在,部分原因是日本人自身孜孜不倦地要界定何谓“日本性”,并希望能藏之名山,传之万代。他们的做法有时近乎执着。至少从19世纪到今天,这种情况仍然存在,因此日本人这种对界定“日本”的热衷,成为本书在讨论精英及大众文化时的一个重要主题。本书会指出很多所谓的“日本传统”只不过是现代世界中所创造的神话而已,部分“日本传统”被视为进步的绊脚石,部分则成为日本的典型,并向世界展示。正如美国人一直要寻求一种独特的“美国式生活形态”(今后亦会继续下去),并誓言负保护之责,而法国人、中国人以至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类,其实亦同样会宣称他们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并要努力保卫之。因此在整个日本现代史中,要找出一种“日本性”,并要保卫它,这种深沉的热心到今天仍然存 在,并非稀奇之事。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德川体制
  日本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年代,不过在近代之前的200年,日本却是史无前例的安定,史称这一历史时期为“德川时代”。德川武家一族于1600年至1868年统治日本,但后世给予它的评价却因时而异。德川的统治建立于苛酷的法律基础之上,其目的是严格限制社会不同阶层及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据说统治官员遵奉的座右铭是:“百姓就像芝麻油一样,你愈用力榨,它就出得愈多。”与此同时,德川统治时代是个太平盛世,农村生产发达,商业繁盛,城市生气勃勃。17世纪90年代,一个观察入微的欧洲人写道:“日本各藩的交通要道每天熙来攘往,在每年的某些时日里,其拥挤程度有如欧洲稠密城市的街道一般。”
  在整个德川时代,一方面,法律多如牛毛,处处规范;另一方面,其治下人民虽间或粗鲁不文,但却积极进取,因此日本在这一时期产生极大变化。这些变化虽然重要,但却无助于德川体制顺利过渡至近代,因此到19世纪,幕府要应对许多严峻的难题:无所事事的武士产生身份认同危机,固有制度及思想无法应对内外交迫的压力。面对社会日益紧张的气氛,抗争活动不断;统治者则坚决维护既有秩序,最终难逃崩溃的命运。德川幕府于日本近代化起步之际垮台,要了解当时所面临的无法预估的困难,则必须回顾德川社会体制的源起及各种问题出现的过程。
  一、统一天下
  终德川一代,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兵甲不兴,这与前面的战国时代大相径庭。战国时代可追溯至1467—1477年京都应仁之乱。京都建于794年,为历代天皇的居所,是一个寺院及豪宅密布的美丽城市,却毁于应仁战火中。其后百年间战祸频仍,号为大名的地方武人招揽数以千计的武士争霸,互相争夺土地及人民,控制商旅。
  战争虽然为该时代的主轴,但不能说此百年完全乏善可陈:商业仍然兴盛,国际性商港相继出现,而且实行高度自治管理;一些佛教信徒亦组成一向宗,不受大名管辖。
  在16世纪70年代至1600年,相继出现三个卓越但不留情面的统治者,他们建立起一个垂教后世的政治秩序,使日本人在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能享有250余年的太平日子。在此新制度中,部分大名与武士中的顶尖分子仍可以保留其政治统治地位,但其性质则发生大幅度改变,经济及文化生活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号称开统一日本先河的是织田信长(1534—1582)。他出身尾张藩,作为一个位于名古屋地区附近的大名,原来力量并不大。1555年他开始以残暴手段扩张其势力,首先对付境内的佛教力量,断绝各佛寺的粮食,屠杀数以千计的僧人,焚毁许多图书馆及寺庙。1580年,他征服一向宗,它是佛教的一支,亦是当时最有力量的寺院势力之一。1582年当织田信长被其下属谋杀时,日本已有1 /3的土地为其所统一。
  由于时人对织田信长又敬又畏,故史家对信长的评价向来颇为负面,称其“冷酷无情”,是“一个残忍且麻木不仁的禽兽”,甚至称其为“日本阿提拉”。但织田信长并非只是一介屠夫,他所创设的政治制度均为后继者沿用,为德川时期的和平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地方村落,只要能纳税,信长都容许它们有较大的自治权力。由于他建立了税收官僚体制,其下属武士便不能直接向村落征税。收税官员把所收税项部分分配给武士,部分上缴给信长。与此同时,织田信长亦将中下级武士与其领地分隔,意在收回各武士的田地“所有权”;不过他会按照各中下级武士原有领地的大小及产量,实际发给他们俸禄。借此人地分离政策,信长成功拥有调动臣属的权力。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