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极简人类史: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43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极简人类史: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4-01
  • 热度:925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1、《极简人类史》描绘了一幅人类历史演变进程的全景图,在这本书中,我们可能看不到秦始皇、凯撒大帝这样的历史细节,但是却能看清楚人类历史从无到有的发展轨迹。

  2、《极简人类史》连接科学与人文,讲述了大爆炸、星系的演变、生命的出现、文明的变迁,这种覆盖天文学、生物学、历史学……的知识大融合,带来了一种审视人类历史的全新方式。

  3、《极简人类史》不仅是看清人类世界的快捷途径,更能满足我们对生命、地球和宇宙等宏观问题的好奇心。它从“复杂性不断提升”、“集体知识”、“人类独特的适应机制”等视角解读了人类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

  4、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是“大历史”国际领军人物,他开创的“大历史”获得许多历史学大家的认可,威廉·麦克尼尔甚至将他的理论与达尔文、牛顿的成就相提并论。他还改变了比尔·盖茨“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比尔·盖茨自称是他的“忠实粉丝”,并斥资1000万美元为他打造“大历史”公开课,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历史认知变革。

  5、美国500所中学的热门历史课程,青年教师优先推荐的教学参考手册,更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人类简史。《极简人类史》是大卫·克里斯蒂安写给大众的特别的一部人类简史,也是他的“大历史”观的核心提炼。

  6、《极简人类史》从宇宙演化的视角思考人类共同的命运,它试图回答,宇宙从哪里来?人类世界从哪来?“我”从哪里来?这种从“过去“看懂“未来”的视野,有助于我们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在动荡不安的互联世界,提升历史大格局意识。

  7、为了更好地理解“极简人类史”,书中增加了精美彩插,并且特别设计了3类版块:

  A、“思想实验”——宏大问题简单讲。“人类如何看待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什么使我们与众不同?”“你可以想象未来吗?”这类问题能够激发对历史的多重想象,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B、“小贴士”——列举大历史背后的小细节。假如你想深入了解“全球网络的形成”,可以根据“地中海贸易模式”的提示,拓展更多知识节点的阅读。

  C、“时间线”——用大事年表勾勒大历史图景,建立大历史的数据模型。

  这种新奇有趣的内文设计,将给你带来美观、精致的阅读体验,点燃你追求知识和智慧的火焰。

  8、文末彩蛋,2分钟了解《极简人类史》。

  比尔·盖茨推荐:“我鼓励你们不妨一试”。



内容简介
  《极简人类史》(This Fleeting World: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是一部视野宏大、脉络清晰的人类简史。它讲述现代智人近10万年的发展轨迹,以宇宙大爆炸为起点,在138亿年宇宙演化的壮阔背景下,俯瞰人类历史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构建一幅关于人类历史的大图景。
  《极简人类史》从宇宙大爆炸、星系演变、生命进化,讲到早期社会的诞生、农业文明的出现、现代社会与文明危机。全书共4个篇章,在不到10万字的篇幅里,清晰地勾勒出每一阶段的发展框架:
  第1章,“前传:开端之前”,讲述在宇宙演化进程中,人类是如何诞生的,以及现代智人是如何出现的;
  第2章,“开端:采集狩猎时代”,讲述现代智人如何从生物圈中脱颖而出,建立人类社会;第3章,“加速:农耕时代”,讲述农业文明的扩散,以及分散在各地的社群如何建立起相似的生活方式;
  第4章,“我们的世界:近现代”,讲述更高级的工业文明的诞生,及其如何一次次将我们推到文明危机的边缘。
  通过这4个章节,《极简人类史》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壮阔的历史大图景,帮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清,人类历史从哪里来,以及人类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这本书用一个大比例尺看待人类历史,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接一个了无生趣的事实”,而是富有逻辑、互动连接的人类共同的故事。
作者简介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历史学者,他开创了以“宇宙大爆炸”为开端的“大历史”(Big History)。他将人类历史置于宇宙演化的宏大背景之下,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俯瞰人类历史发展全貌。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曾将他的理论与牛顿、达尔文的成就相提并论。他的代表性著作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即将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Maps of Time:An Introduction to Big History);《极简人类史: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This Fleeting World: 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
  克里斯蒂安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非凡成就,他的“大历史”观还改变了许多人看待历史的方式。比尔·盖茨在看到他所讲述的“大历史”课程后,斥资1000万美元打造“大历史”公开课,影响了美澳荷韩英等数十个国家的年轻读者。克里斯蒂安曾通过TED、达沃斯论坛等,向人们介绍大历史,他的TED演讲名为《18分钟人类史》(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
目录
赞誉推荐
致中国读者
中文版推荐序
序言
1 前传 开端之前
2 开端 采集狩猎时代
研究采集狩猎时代
人类历史的开端
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
采集狩猎时代的重大变革
世界历史中的采集狩猎时代
3 加速 农耕时代
农业的起源
总体特点和长期趋势
城市出现之前的农业社会 公元前8000—前3000年
最早的城市和国家 公元前3000—前500年
农业、城市与帝国 公元前500—1000年
现代革命前夕的农业社会 1000—1750
世界史中的农耕时代
4 我们的世界 近现代
近现代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解释现代革命
工业革命 1750—1914
20世纪危机 1914—1945
现代历史 1945年至今
人类的结局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媒体评论

  我喜欢学习新事物,那是一种奇妙的旅程。但你还不知道我是怎样看待世界的全景的,也正是那一览众山小的视野才是振奋人心的。“大历史”正是一门这样的课程,它把所有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它使用时间线、系统的理解方式与历史视角,把所有相关的事物汇集在一个大框架之下。这正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门特有的课程,我鼓励你们不妨一试。
  ——“微软之父” 比尔·盖茨

  《极简人类史》是一部视野宏大的人类简史,它在短小精悍的篇幅内,清晰地勾勒出现代智人10万年以来的发展轨迹,将人类历史置于宇宙史的恢弘背景下,反思人类过去的生存法则,追问人类未来的发展之道。这本书为我们认清人类世界,提供了一种超凡的视野,书中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句,引领我们发现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恺撒一句名言,总结了征战高卢的10年峥嵘往事:我来、我见、我征服!现在,大卫·克里斯蒂安用同样卓绝的见识,在不到10万字的篇幅里,勾勒出人类25万年的发展进程。他比恺撒更能高谈阔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集体学习能力如何促进技能的提升,并且促进人口、财富、实力的增长。要想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中认清自己,《极简人类史》就是一个快速、便捷、令人服膺的途径!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全球史奠基人 威廉·麦克尼尔

  大卫·克里斯蒂安…… 在搜集数据、高效处理数据以及思路清晰地写作方面,拥有独特的天赋。他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历史,语言富有感染力,但又不至于引起读者的不满。读者们大可放心地依靠他,获得敏锐且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充满反思意味而又极其简要的历史概观。
  ——世界史知名学者,菲利普·费尔南多- 阿梅斯托 ( Felipe Fernández-Armesto )

  通过将人类历史置于自然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系统化思考,大卫·克里斯蒂安形成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独特历史观。这本《极简人类史》对其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清楚的论述,对历史学家和普通大众均有借鉴意义。
  ——全球史知名学者,杰里·本特利 ( Jerry H. Bentley )

  好的“ 大历史”就是简单明了的小册子。大卫·克里斯蒂安的这本小书,很好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对极简“ 大历史”的需求。我认为本书好的地方,就是它并非面面俱到地讲述历史事实。《极简人类史》充满了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优雅语句,鼓励学生从“ 大历史”的视角重新看待自己所接受的教育,鼓励他们在已经存在了25 万年,并且越来越成为一体的人类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世界史知名学者,威廉·埃弗德尔 (William Everdell)

  大卫·克里斯蒂安是“ 大历史”领域的哥白尼。他的思路大气恢宏,理念缜密严谨,其力量足以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以往所有从小范围、短时段层面讲述的历史。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特里·伯克 ( Terry Burke )

  《极简人类史》为读者提供了世界历史的“ 大图景”:大到远远超过近几千年的历史,却又简单得让普通读者都感觉轻松易懂。阅读克里斯蒂安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因为他能将历史讲得平易近人,而且又不会忽略其中微妙复杂的细节和偶然性因素。
  ——美国大学委员会世界历史课程顾问,比尔·思特里克兰 ( Bill Strickland )

  本书专为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而设计,易于课堂阅读所用,是不可多得的课堂资源。
  ——青年支持者之声 (Voice of Youth Advocates )

  本书就像一种精美的艺术,剔除了所有的冗余,将历史剥离到本质的核心成分,展示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演变中不为人知的共性部分。大卫·克里斯蒂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念框架,这个框架将互相割裂的人类历史碎片,汇聚成一个有意义的统一整体。《极简人类史》有力地回应了人类历史毫无联系、碎片化的后现代观点,它揭示了看似杂乱无序的人类历史,其背后所隐藏的目的和意义。
  ——伟谷州立大学,克雷格·本杰明 ( Craig Benjamin )

前言
  中文版推荐序
  读者手中的这本小书是“大历史”创始人大卫·克里斯蒂安的一部力作。其实,严格地说,这本书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大历史”(big history),而仅是“大历史”比较晚近的一个瞬间有关人类的历史,故名《极简人类史》。据说,克氏撰写这种“一册在手、粗觉寰球凉热”的小书,是受到了霍金《时间简史》和麦克尼尔父子《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的启发。
  “大历史”有两个主要的叙事线索。其一是有悖于“熵增原理”的“复杂度不断提升”(increasing complexity),即从“大爆炸”肇始的恒星、新的化学元素、行星、生命,直至当今全球社会的越来越复杂的事物,如何在宇宙中“涌现”(emergent)的过程,其原理是复杂物必须不断从周围的环境中摄取能量,方能维持稳态平衡的存续。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的人口翻番所需时间的急速缩减即一显例,即采集狩猎时代人口翻一番需要8000年至9000年,农耕时代是1400年,而到了现代社会则是每隔85年翻一番。这一方面说明人类从外界摄取能量的能力不断提升,而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当今时代的可持续危机。其二是“集体知识”(collective learning),即人类具有某种“非常精确、有效地分享信息的能力,其结果是在个体习得知识的同时,知识能够被存储到群体和整个物种的集体记忆之中,从而实现世代的累积”。在克氏看来,这正是人类有别于任何其他物种,能够脱颖而出、主宰整个地球并实现上述“复杂度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而此二者结合到一起,便成就了本书以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宏大叙事,即采集狩猎时代、农耕时代和以工业革命为主要特征的近现代,却“忽视……宗教作为变革媒介的作用”。
  此外,克氏还有一个颇难割舍的说法,即“大历史”是一部“现代创世神话”(modern creation myth),欲收“神话”定位、规范、引领之功效,但克氏又有些游移不定,所以在其《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中“现代创世神话”之后加了个问号。克氏在本书中的解释是:几乎人类的每个社会都有一套自己的解释宇宙起源的故事,这些创世故事——对那些相信它的人来说并非“神话”——试图为所有生命赋予意义,这些意义通常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文化来源。也就是说“大历史”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创世神话”。
  但这毕竟是“无神”的“神话”,并无力为生命赋予意义。物理学家史蒂芬·温伯格在《宇宙最初三分钟》一书中曾言:“宇宙越是为人所理解,便显得愈发没有意义。”1或参考一下爱因斯坦的观点:“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2这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言的,也正说明宇宙中人类的意义是人类自身创造出来的,是人自身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或多个意义系统。而作为其中之一的中华意义系统,在笔者看来,就是“知、爱、律、序”的演绎,即知天、爱人、循律、履序。
  而这一意义系统的核心就在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有研究发现:中华文明自远古便是仿照日月星辰的“天”的制式建构的,3孔子将人的政治归为“天意”之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其实并非仅仅是个比喻,而荀子之“天行有常”、“曲适不伤”(《荀子·天论》),则说明中国古人尊天崇人自然观的高尚智慧,老子《道德经》更明确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的基本主张。这些构成后世“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亦可谓中国传统“大历史”观的思想根基,所以才有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学境界;至张载,则有知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普世情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其由此衍生而来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甚至至今仍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可谓“中国的大历史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史学对“大历史”的独特贡献。4
  当今全球化时代,整个人类正遭遇一系列史无前例的重大危机,能源枯竭、环境恶化、气候变暖、人口压力、贫富差距加大等,正考验着人类可持续生存的智慧和勇气。大问题呼唤大视野,对史学家亦如是。好在如今,“在历史书写的多个领域,大又回来了。”5不同文明和传统的人们相互学习、砥砺创新,也是“集体知识”的一种表现吧。
  是为序。
  孙岳,2016年3月于北京
  Steven Weinberg,The First Three Minutes:A Modern View of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2nd ed.(New York:Basic Books,1993),p.154.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载许良英、赵中立、张宜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979年10月第一版,第43页。
  John C.Didier,In and Outside the Square:The Sky and the Power of Belief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 World,c.4500 BC – AD 200,3 vols.(Philadelphia,P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9); David W.Pankenier,Astrology and Cosmology in Early China:Conforming Earth to Heaven(Cambridge a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王长久:《寻根“中国”:中国人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可参阅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国文化》1991年第4期,第93-96页。
  Jo Guldi and David Armitage,The History Manifesto(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p.86.
精彩书摘
  在人类历史以外,还存在一个更大的范畴,即地球史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本章“前传”正是希望在这个更大的范畴之内,讲述人类过去的历史——这也正是“大历史”研究的范畴。正如我们需要用世界历史,来帮助我们理解特定区域的历史一样,我们也需要一个更大的背景,来帮助我们看清人类历史在地球史乃至宇宙史中的位置。如果我们要进行超越人类自身历史的思考,我们就需要“大历史”。
  20世纪中叶以前,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没有历史,它始终存在着。但我们有理由对此假设持怀疑态度。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找出证据,发现大多数遥远的星系一直在离我们远去。这些证据表明宇宙可能一直在膨胀。如果宇宙在膨胀,则证明它过去一定小得多,而且在遥远过去的某一个时间点,它可能被压缩在一个极其微小的空间内——甚至比一个原子还要小。
  20世纪中叶,大部分天文学家积累了足够的证据,证实上述猜测正是以前发生过的事实。我们发现,人类并非唯一拥有历史的创造物。地球有自己的历史,整个宇宙也有自己的历史。自20世纪中叶以来,我们开始能够讲述这段历史,并将人类历史视为一部更宏大、更科学的“创世史”的一部分。本章人类史“前传”希望以21世纪的知识视野,向大家提供这部大历史的概览。(几乎人类的每个社会都有一套自己的解释宇宙起源的故事,这些创世故事——对那些相信它的人来说并非“神话”——试图为所有生命赋予意义,这些意义通常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文化来源。)
  宇宙出现在大约138亿年前,源于宇宙学家所说的“大爆炸”。这是所有历史日期的开端,我们对大爆炸之前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在此之前是否存在时间、空间甚至虚无,我们缺少任何与此有关的信息或是理论;这也正是创世故事开始的时候。但是其实,从宇宙出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便能够讲述一个符合现代科学基本理念的创世故事——这个故事建立在大量且仍在不断增加的证据之上。
  当宇宙刚刚出现时,它极其微小,很可能比一个原子都小。然而,在其内部蕴含着组成宇宙所需的所有物质和能量。此时的宇宙温度极高,(几乎无法用数字衡量!)以至于物质、能量、粒子、空间和时间全都混杂在一起。随后,在巨大能量的作用下,宇宙发生急剧膨胀,其速度可能比光速还要快。在暴胀过程中,宇宙逐渐冷却。正如蒸汽最终会凝结成水一样,宇宙在冷却过程中,也会经历一系列不同的“阶段变化”。从宇宙诞生的第一秒开始,各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就出现了,包括引力(一种将万物拉拢聚合的力量)与电磁力(一种促使异性电荷相吸,同性电荷相斥的力量)。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夸克此时也出现了。然而诞生初始的宇宙变化剧烈,大部分粒子一出现就消失,转化成宇宙中的纯能量。
  下一秒,宇宙暴胀的速度慢了下来。此时的宇宙已经出现了我们今天熟知的各种物质,包括质子和电子(组成原子的基本成分)以及至少四种基本形式的能量。这时的宇宙仍比太阳中心还要炽热,充斥着“等离子体”,这是一种由能量和带电粒子组成的杂乱的混合。大约38万年后,宇宙开始经历另一个“阶段变化”。此时的宇宙温度继续下降,使得带正电的质子能够捕获带负电的电子,形成最早的原子。原子呈电中性,于是突然之间,物质不再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在今天所谓的宇宙背景辐射中,我们仍可以探测到宇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释放的能量。宇宙背景辐射可以对老式电视机产生静电干扰,它的存在是上述故事真实可靠的最有力证据之一。
  在这个阶段,物质的存在形式都极其简单。大多数物质都由自由移动的氢原子和氦原子组成。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而氦原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电子组成。历经千百万年,早期宇宙就是由这种氢原子和氦原子构成的大片星云组成的。那时的宇宙没有星体,唯一将其点亮的是穿行其中的巨大能量。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