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5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6-01
  • 热度:9086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讲述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一个非天才人物却开创了天才所不能完成的伟业;通过罗马开国皇帝一生,可以了解到天才恺撒的理想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在《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之后,33岁的屋大维岁退出沙场,他带领罗马帝国进入一个稳定和平发展的时期,在另一个战场开疆辟土。


  创业容易守业难。《罗马人的故事6》正式进入罗马帝政时代,奥古斯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对于罗马帝国这首超级战舰的发展意义非同寻常,值得现代人深思。


  作为恺撒指定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和恺撒有着相同的目标,但是手段却和恺撒完全不同。他如何维护大帝国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罗马人的故事》一扫历史类读物的枯燥,故事性趣味性杂呈,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奥古斯都屋大维不可错过。
内容简介
  自“恺撒时代”之后的公元前29年,供奉战神的神殿终于关上,象征罗马脱离战乱状态。屋大维开始运用卓越的政治手腕,宣布回归共和政体,受赠“奥古斯都”的尊称,确立由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并存的“罗马和平”。这一卷的主人翁——奥古斯都并没有像苏拉那样大放异彩,痛快淋漓;也不像恺撒那样性情愉悦外放,令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然而从33岁退出沙场,到77岁迎接死亡的这段漫长岁月中,深谋远虑的奥古斯都一直在另一个战场努力不懈。天才之后的凡人继承者,如何完成了天才没有实现的目标,这就是书中所讲的故事。
  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一个非天才人物却开创了天才所不能完成的伟业;通过罗马开国皇帝一生,可以了解到天才恺撒的理想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创业容易守业难。此书正式进入罗马帝政时代,奥古斯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对于罗马帝国这首超级战舰的发展意义非同寻常,值得现代人深思。作为恺撒指定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和恺撒有着相同的目标,但是手段却和恺撒完全不同。他如何维护大帝国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作者简介
  盐野七生,日本最受男性欢迎的女作家。1937年生于日本,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深感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一住至今,终生研究罗马史。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英雄梦,而唯有昔日罗马能让人一圆夙梦。

  提起写罗马的作家,首推盐野七生。盐野七生自1992年开始,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她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历时十五年,至2006年完成这部时空纵深长达一千多年的罗马史。《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丛书的出版后,斩获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引起日本、韩国商界、政、学界巨大震荡,日韩企业界领袖及政府高层都曾与她有过多次高端对谈。
目录
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金币故事
铜币故事
银币故事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
给中国读者的序
致读者
第一章 奥古斯都统治前期
年轻的最高统治者
削减军备
人口普查
建造陵墓
信息公开
元老院的“裁员”
恢复共和宣言
“奥古斯都”
形象作战
作家眼中的奥古斯都
建立“内阁”
行省统治的基本方针
“安全保障”
重整西方领地
“国税局”的创立
“幸运的阿拉伯”
护民官特权
货币改革
选举改革
罗马时代的“通报侍从”
对血缘的执著
粮食储备
重整东方领地
犹太问题
帕提亚问题
埃及
返回首都
第二章 奥古斯都统治中期
“少子化对策”
宗教
阿尔卑斯
多瑙河
和平祭坛
军事改革
综合战略
禁卫军团
税制改革
阿格里帕
梅塞纳斯
日耳曼民族
行政改革
杜路苏斯之死
提比略的引退
第三章 奥古斯都统治后期
祖父奥古斯都
女儿的丑闻
“国父”
东方问题
提比略的回归
叛乱
家门不幸
诗人奥维德
“森林是日耳曼人的母亲”
奥古斯都的离世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一、第一手史料——古人所著的史书、文学作品等
二、第二手史料——后世学者所著的历史书籍或研究论文
媒体评论
  在古罗马从共和制进入到帝制的阶段里,恺撒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成为现实。而我们后人则从罗马之后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并伴随着法律而创造的一段和平、安定历史中,目睹了恺撒理想的实现。

  ——《读卖新闻》

  

  罗马 “宽容”的治世基本方针,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对手的无条件“大赦”或者“接受”,而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当处理和对手的“差异”时,认真考虑这种“差异”究竟是什么。

  通过与对方的不断沟通、对话来了解为什么自己会和对手产生这样的差异。

  自己不仅从对方的“差异”中学习到新的东西,还试图为超越这种“差异”找到双方的共同点。

  ——《日本经济新闻》
前言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
  这是一部煌煌15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15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地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的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2000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我们这条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做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和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做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对于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一点浅见,算是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2011年8月8日
精彩书摘
  公元前31年9月,在希腊西岸发生的亚克兴角海战中,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联合军败北于屋大维军团。逃往埃及的两位战败者,在第二年,即公元前30年8月,一位伏剑自刎,一位毒蛇噬身自尽。
  公元前29年,为欢迎屋大维胜利归来,罗马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仪式持续了三天,整个罗马为之疯狂。人们感谢天神保佑,击败了外敌埃及,而同样身为罗马人的安东尼的名字,此刻已无人再提及。
  每一位罗马人甚至孩子都明白,这次的凯旋仪式宣告了长年内战的结束,战争期间始终敞开的供奉战神雅努斯的神殿大门,终于关闭了。以维吉尔、贺拉斯等为首,对时代的潮流变迁格外敏感的诗人们,也为罗马重返和平讴歌吟唱,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这时的屋大维即将迎来34岁的生日。
  凯旋仪式结束后的同年9月,屋大维宣布,将在古罗马广场为养父“神君恺撒”建立一座神殿;同时,元老院会场也将依照恺撒生前的计划,紧邻恺撒广场而建。(现在看到的会场遗址,因后人改建,位置稍有偏离。)此外,屋大维还决定,在帕拉蒂尼山上,建造一座阿波罗神殿。除了上述的计划,以复仇之神马尔斯神殿为中心的奥古斯都广场当时已在建设中。
  建造马尔斯神殿,是因为在公元前42年,与布鲁图对决的腓立比会战的前夜,屋大维曾发誓,如果打赢此仗,将建造一座神殿献给马尔斯神。而阿波罗神殿的建造,则是在屋大维与安东尼的亚克兴角海战时,他对阿波罗神许下的诺言。
  虽然阿波罗神殿坐落在高级住宅区的帕拉蒂尼山上,一般平民鲜有光顾,它之所以没有沦落成一处冷清孤高的圣地,是因为与诗神阿波罗形象非常吻合的国立图书馆恰好在神殿的边上。图书馆内藏有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籍,当时的罗马共有两座国立图书馆,另一所建在恺撒广场。
  罗马人重视公共事业,对基础建设(infrastructure)更不会敷衍了事。顺便提一下,英文的infra原本是拉丁文,“之下”“之中”的意思。相对英文的structure,拉丁文有structura(构造)这个词。由此可见,社会资本的概念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存在。
  罗马人深知社会资本或者说社会基础的重要性,同样也非常了解维护整修的重要。屋大维成为最高统治者之后,立刻展开了基础建设的维修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程,是全面改建了罗马以北的两条主干道之一的弗拉米尼亚大道,他个人承担了这项庞大工程的全部费用。
  向诸神表达感激之情;以胜利之名行公共事业回馈于民,作为盛大凯旋仪式的享誉者,凯旋将军有义务和责任执行上述这些传统的罗马公共事业。
  不过,公元前29年,当时的屋大维不仅仅是一位凯旋将军,而且正如公元前82年的苏拉、公元前46年的恺撒一样,他也是位独一无二的绝对统治者。
  正如当年苏拉手中握有败北的马略(Gaius Marius)派党羽的黑名单,恺撒在击败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后,获取了庞培在罗马的余党及其同情者的来往书信;同样,屋大维也掌握着安东尼一方所有人的情报。不过,三个人处理的方式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