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5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0-01
  • 热度:9262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1、 这是一段帝国陷入悲痛时期的历史:边民伺机而动,同胞兵刃相向罗马世界即将崩塌 多名皇帝死于非命,在一连串的考验下,罗马能否浴火重生?还是陷入混乱的分裂,告别昔日光辉?


   2、 危机并非总是不好的。纵观《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这一册,罗马的历史,也并非因为所有的事情发展顺利才兴旺,之后所有的事情发展不顺才衰退的,这能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启示。


   3、 要想克服“制度疲劳”的危机,依靠健全的常识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才是最好的办法,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健全的常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有很深的启发。


   4、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各种矛盾凸显,各种冲突加剧,故事性可读性冲突性立体呈现。
内容简介
   《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讲述了尼禄死后的故事,再也没有神君的血统可以继承庞大的罗马帝国。在纷乱的公元69年,军人掌握政权的动向,由军团推举三人先后称帝,日耳曼和犹太民族也趁机争取独立。内战的动荡和皇位的不确定,使罗马公民陷入疲乏,他们的热情不再,冷眼看待这即将崩解的世界。公元69-98年,这是一段塔西佗笔下充满苦恼与哀怨的时代。罗马帝国面临许多冲突-帝位的争夺、同袍兵刃相向、边民伺机而动,在这一连串的考验之下,罗马能否浴火重生?或是陷入混乱的分裂,告别昔日光辉?要想克服类似“制度疲劳”的这种危机,依靠健全的常识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才是最好的办法,罗马又一次迎来了符合时代要求的领导者。
作者简介

   盐野七生,日本最受男性欢迎的女作家。1937年生于日本,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深感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一住至今,终生研究罗马史。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英雄梦,而唯有昔日罗马能让人一圆夙梦。

   提起写罗马的作家,首推盐野七生。盐野七生自1992年开始,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她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历时十五年,至2006年完成这部时空纵深长达一千多年的罗马史。《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丛书的出版后,斩获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引起日本、韩国商界、政、学界巨大震荡,日韩企业界领袖及政府高层都曾与她有过多次高端对谈。

目录
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


银币故事
金币故事
金币故事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
给中国读者的序

第一章 皇帝加尔巴
尼禄的死给罗马人带来的问题
掌握人心的政策
副手人选
维特里乌斯称帝
加尔巴遇害
第二章 皇帝奥托
奥托其人
“莱茵河军团”对“多瑙河军团”
走向武力冲突
决战波河
第一次贝特里亚库姆战役
奥托自杀
第三章 皇帝维特里乌斯
对败者的处置
叙利亚总督穆奇阿努斯
埃及长官亚历山大
韦斯帕芗称帝
意大利本土的情势
帝国东方的情势
“多瑙河军团”
“第二次贝特里亚库姆战役”
维特里乌斯遇害
第四章 帝国的边境
行省兵的叛乱
尤里乌斯·奇维里斯
被围攻的罗马士兵
“高卢帝国”
罗马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
反攻开始
胜利与宽容
“莱茵河军团”重组
犹太问题
叛乱爆发
犹太人约瑟夫斯
犹太战争
预言
战争中断
战争重开
耶路撒冷陷落
第五章 皇帝韦斯帕芗
前往罗马
帝国的重建
韦斯帕芗其人
《皇帝法》
继承人问题
针对元老院的对策
人才录用
针对骑士阶级和平民的对策
犹太公主
圆形竞技场
财政重建
“面包与马戏”
教育与医疗
寻求财源
韦斯帕芗之死
第六章 皇帝提图斯
庞贝
现场证人
阵前指挥
提图斯之死
第七章 皇帝图密善
“记录抹杀刑”
图密善其人
何谓罗马皇帝
公共事业(一)
提高军饷
日耳曼长城
加利蒂人
内阁
司法
地方自治
公共事业(二)
举办夜间竞赛
不列颠
达西亚战争
反图密善的动向
幸运女神
和平协定
计量器
教育课程
恐怖政治
“Delator”
“终身财务官”
暗杀
第八章 皇帝涅尔瓦
过渡政权
图拉真登场
罗马的人事
附录
一位罗马诗人的生与死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一、原始资料(为方便读者查阅,也将翻译的著作列入)
二、日文资料
三、后世撰写的历史书、研究专著
媒体评论
   在古罗马从共和制进入到帝制的阶段里,恺撒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成为现实。而我们后人则从罗马之后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并伴随着法律而创造的一段和平、安定历史中,目睹了恺撒理想的实现。

   ——《读卖新闻》



   罗马 “宽容”的治世基本方针,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对手的无条件“大赦”或者“接受”,而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当处理和对手的“差异”时,认真考虑这种“差异”究竟是什么。

   通过与对方的不断沟通、对话来了解为什么自己会和对手产生这样的差异。自己不仅从对方的“差异”中学习到新的东西,还试图为超越这种“差异”找到双方的共同点。

   ——《日本经济新闻》



   如果说一定要给现在的年轻人推荐书,我想非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莫属。该书以详细的原典和丰富的史料为基础,在叙述历史的同时,加上了作者富有观察力的分析,堪称是精致、格调高雅、不落俗套的历史著作。书中将扩张罗马的英雄——恺撒的高卢战争,及名将汉尼拔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进行的布匿战争等场景描述地淋漓尽致。此外,该书的最大特色就是将一个意大利半岛小国成为世界强国并持续了1300年的辉煌历程描绘地栩栩如生。

   罗马虽是“帝国”,但仍是一个民主主义很强的国家。“重视人性、尊重他人”、“宽容接纳异民族、文化、宗教”、“维持家族?社会?国家秩序”这些价值观,都是后来“罗马统治下的和平”出现的理念,且至今并未褪色。

   作者就罗马政治体制内的紧张关系、有力却规模小的军力、依法治国方针、罗马街道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的经济政策及稳定的税制、举贤任能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分析。作者认为支持罗马繁荣最重要的是,国家意志、国家建设、帝王能力和公民等。

   ——日本九州经济产业局局长 橘高公久
前言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
  这是一部煌煌15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15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地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的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2000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我们这条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做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和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做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对于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一点浅见,算是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2011年8月8日
精彩书摘
  公元68年6月9日,皇帝尼禄驾崩。此前,由驻扎在西班牙的军团推举为皇帝的加尔巴率领军团进军罗马,元老院仅仅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承认加尔巴为“第一公民”,罗马市民也袖手旁观,抛弃了尼禄。穷途末路的尼禄无奈只能自刎身亡,死时年仅30岁。他失去了罗马帝国的两大主权者——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信任。既然是否具有“罗马公民权”是获得军团兵或近卫军士兵资格的首要条件,这些人也可谓是堂堂正正的“有权者”了。
  但是,虽然成功推翻了尼禄的统治,看起来元老院和市民对事态却没有充分的正确认识。他们似乎认为只要加尔巴代替尼禄成为皇帝,罗马帝国的统治就可以毫无障碍地延续。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到现代为止,人类想出并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甚至共产主义政体,但是最终也没有成功消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者分离的状态。虽然有很多人梦想过消除这种状态,但那只不过是乌托邦,与现实的人类社会经营是不相符的。
  这样一来,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政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分离一直延续下来。既然延续是既定事实,被统治者便向统治者提出了以下三个条件:
  在统治上的“正当性”、“权威”和“力量”。
  在奥古斯都创设的罗马帝政中,“正当性”指的是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认可,“权威”指的是与奥古斯都有血缘继承关系,“力量”指的是罗马帝国皇帝的两大职责——安全和粮食的保障,以及处理帝国经营上的各种事情所需的能力。虽然拥有“权威”,但是被认为缺乏“力量”而失去了“正当性”的事实决定了尼禄的命运。并且,尼禄之后的皇帝们也被要求必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在这一点上与尼禄之前的皇帝们没有任何不同。
  不仅如此,除“正当性”与“能力”之外,还必须创造出能够取代奥古斯都“血统”的别的“权威”,所以问题便更复杂了。
  首先,自称为帝的西班牙东北部的行省总督加尔巴根本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他得到并接受军团的推举是在公元68年的初夏,随之马上得知了尼禄自杀的消息。他在此时应该迅速前往罗马,进入帝国的首都罗马,确保自己皇帝的地位。元老院给予了认可,相当于罗马公民的近卫军团的士兵们也欢迎加尔巴的登基,因此可以说他具有了“正当性”。和奥古斯都没有血缘关系的加尔巴缺少这种“权威”,但说到“力量”,他自身便具备。如果可能的话应尽早入主罗马,展示自己不辱皇位的能力。过去被称为塔拉戈纳行省的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是他的任地,从总督官邸所在的塔拉戈(现在的塔拉戈纳)到罗马的外港奥斯提亚,如果顺风直行只需航行5天。就算担心海路不安全而选择陆路,绕过法国南部进入意大利到达罗马一个月也足够了。即使是在横跨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南部、被罗马人称为“海边的阿尔卑斯”的地区道路还没有充分建起的100多年以前,尤里乌斯•恺撒从罗马到达马赛也只用了12天,从马赛到西班牙北部山中的莱利达也只要17天。在罗马道路网络的建设工作有突破性进展的100年后,只要加尔巴有意加快步伐,从塔拉戈纳到罗马只是一次沿干线道路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