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排版的风格》[52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排版的风格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01
  • 热度:8310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畅销书作者总结常见的排版风格,研究其网格系统,并延展出适合汉字的网格系统。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宏观的角度总结出排版的三大基本风格,古典风格、构成风格与国际风格,建立了一个风格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网格系统。
作者简介
  左佐原名左亚辉,著名字体设计师,致力于文字的设计与研究,在字体设计方面颇有建树。著有畅销书《设计师的自我修养》《治字百方》。
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古典风格
构成风格
国际风格
流行风格
西文网格
中文网格
前言
  序言
  Preface
  排版的技术与风格
  什么是排版(Typography)? Typeface、Lettering、Layout、Compsition? Modern Typography这本书中,认为当第一本字体排印手册(Type Specimen)出现的时候,现代排版就开始了。之前排版只是印刷技术中的一个环节,由印刷工人根据功能和经验完成。但有了排印手册后,美学开始介入,比如我们都知道标题要比正文大,这是功能的需要,但是到底大多少则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审美。
  所以排版有两个部分:基于功能的技术和基于审美的风格。功能技术部分有对错之分,比如“,”位于行首,并不会有损美观,而是有悖功能,是不符合规范的。这部分的应用有三种情况:正确使用排版的功能技术—专业;明知正确用法而故意非正确使用—实验;不知正确用法而错误使用—无知。
  对于以阅读体验为导向的长文书籍,一般会很在意功能技术上的对错;这些功能技术大部分是烦琐的成文规定。所以本书意不在此,而是更偏重排版的视觉风格。所谓风格可以说是一人创制、多人仿制形成的一股趋势,这“一人”必须著名且艺高。
  排版的逻辑线
  我们一般如何开始排版? 上设计网站搜关键词,找参考资料,借鉴套用最近流行的? 翻阅年鉴作品集,看到喜欢的借鉴套用? 分析图文,制作适合的网格,把图文放进去? 这些看似都是可行的方法,但都缺乏逻辑。
  为什么很多设计师看了大量的排版书籍或文章,还是觉得书架上缺一本排版书籍? 因为大部分书籍或文章是在传授零碎的排版经验,这种情况行距大一些,那种情况标题小一些,这个标点应该缩进,那个符号后要加空格等。当碰到命题排版时,大脑调取的都是随机出现的碎片,不稳定且混乱,没有确切的原由标准,不知从何着手,于是迫使自己再去看相关的知识来填充。其实真正缺的是逻辑,逻辑会产生标准,有了判断标准,混乱会被可预见的选择性所消除。
  回到开始的问题,如何开始排版? 首先要根据命题信息判断排版的风格,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流行来臆断。要了解排版有哪些风格,这些风格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品、代表人物、理论著作,如何形成、何时形成等。再根据风格进行更细致的选择,比如字体、网格等。最后再考虑标点、字距等排版功能技术的规定部分。在这个逻辑中,建立一个风格系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也是目前排版书籍所欠缺的。
  排版的风格系统
  本书即是从这个角度,把排版分为三大基本风格:古典风格、构成风格、国际风格,并分析其特点、演变、网格等。在风格代表人物的选择上,既要有此风格出色的作品,也要有此风格的理论著作。一个排版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理论专著的支撑,这也是成为基本风格的前提。同时理论专著除了内容,其本身的版式设计也是了解这个风格的绝好途径。三大基本风格之外的其他风格,都并未有系统的理论专著,而且几乎都衍生于三大基本风格。
  本书更像是排版奥义的目录,会对风格的产生、继承、演变做一个脉络分析,并对其经典专著的基本理论进行概括描述,感兴趣的读者,再去有选择地按图索骥,拓展阅读专著的详细内容,进入更细分风格的子宇宙。有了排版的逻辑线与风格系统,之前获得的零散的知识点就会各自归位,变得有条理、系统起来。难点在于大部分理论是英文著作,仅少数专著有中文译本,通读需要大量的连续时间。但这是分水岭,要么安定地研读,到达更高层级,要么永远汲汲于缺少的那一本排版书。
  排版的网格系统
  网格是很多设计师的关注点,关于网格的书籍也非常多,但仍有很多设计师感到困惑。难点在于:网格制作的着手点;制作过程中的数学关系;基本网格后的无限变化。本书会从这几点详细介绍网格系统。
  每种风格都有专属的网格语言,本书根据不同风格、中西文分别介绍网格的使用方法。随着网格制作的深入,数学关系看上去会变得复杂,一定不能中途放弃,一步步理清逻辑与原因,最后才能豁然贯通。
  左佐,北京,2018.10
精彩书摘
  古典风格是一种基于传统书籍排印的形式。早于包豪斯风格,特点是常用衬线字体,对称居中布局,正文不分栏等。它不会很前卫,但也从不过时,不会有惊艳带来的侵犯性的瞬间美感,而是一种平静但连绵散发的、需持续关注才会察觉的累积性美感,也正因这种累积性,其随时间推移越久,味道会越浓。
  古典风格,不同于传统的中世纪手抄本风格,也不是文艺复兴的人文风格,或是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装饰风格,但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这些偏手工作坊的传统风格,另一部分则是现代工业的审美。
  1931年Eric Gill写了一本书An Essay on Typography(Fig.1),可以看作古典风格的发端。其中“Lettering”一节非常值得阅读,讨论了西文字母的演变历史、字母应用时的忌讳等。在创造上,人都有向好的心(Good Will),但向好的心并不能产出好的事物,设计师还需要好的品位(Good Sense)。
  1.An Essay on Typography,Eric Gill著,Penguin Books,2013年版。此书有中文译本。排版必读经典。
  2.An Essay on Typography,Eric Gill著,Penguin Books,2013年版,第32–33页。
  古典风格的代表人物是大师Jan Tschichold,其认为“Perfect typography is more a science than art”,也正因其技术大于艺术,所以在排印中规则远远多于个人表现。Fig.3是其著作Treasury of Alphabets and Lettering,其中收录了从古至今的经典字体样本,介绍了高品位的排印规则。
  比如使用大写字母时字间距必须人为调整,比如一个不包含开放字母(如A、J、L、P、T、V)的单词“HUNDRED”,字间距不能太紧,否则人眼看到的是所有字母的负空间,而非字母的轮廓,导致阅读体验差且不美观。比如大写的词间距,以刚好能放置一个同样字间距的大写“I”为佳。
  比如大写字母的行间距,以等于字母高度为佳,也可以是字母高度的1.5倍或2倍。而且行间距不能小于词间距,否则词间距在横向上看上去像一个孔,影响阅读且不美观。
  3.Treasury of Alphabets and Lettering,Jan Tschichold著,Van Nostrand Reinhold,1966年版。排版必读经典。
  4.Treasury of Alphabets and Lettering,Jan Tschichold著,Van Nostrand Reinhold,1966年版,第30–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