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风格是一种基于传统书籍排印的形式。早于包豪斯风格,特点是常用衬线字体,对称居中布局,正文不分栏等。它不会很前卫,但也从不过时,不会有惊艳带来的侵犯性的瞬间美感,而是一种平静但连绵散发的、需持续关注才会察觉的累积性美感,也正因这种累积性,其随时间推移越久,味道会越浓。 古典风格,不同于传统的中世纪手抄本风格,也不是文艺复兴的人文风格,或是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装饰风格,但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这些偏手工作坊的传统风格,另一部分则是现代工业的审美。 1931年Eric Gill写了一本书An Essay on Typography(Fig.1),可以看作古典风格的发端。其中“Lettering”一节非常值得阅读,讨论了西文字母的演变历史、字母应用时的忌讳等。在创造上,人都有向好的心(Good Will),但向好的心并不能产出好的事物,设计师还需要好的品位(Good Sense)。 1.An Essay on Typography,Eric Gill著,Penguin Books,2013年版。此书有中文译本。排版必读经典。 2.An Essay on Typography,Eric Gill著,Penguin Books,2013年版,第32–33页。 古典风格的代表人物是大师Jan Tschichold,其认为“Perfect typography is more a science than art”,也正因其技术大于艺术,所以在排印中规则远远多于个人表现。Fig.3是其著作Treasury of Alphabets and Lettering,其中收录了从古至今的经典字体样本,介绍了高品位的排印规则。 比如使用大写字母时字间距必须人为调整,比如一个不包含开放字母(如A、J、L、P、T、V)的单词“HUNDRED”,字间距不能太紧,否则人眼看到的是所有字母的负空间,而非字母的轮廓,导致阅读体验差且不美观。比如大写的词间距,以刚好能放置一个同样字间距的大写“I”为佳。 比如大写字母的行间距,以等于字母高度为佳,也可以是字母高度的1.5倍或2倍。而且行间距不能小于词间距,否则词间距在横向上看上去像一个孔,影响阅读且不美观。 3.Treasury of Alphabets and Lettering,Jan Tschichold著,Van Nostrand Reinhold,1966年版。排版必读经典。 4.Treasury of Alphabets and Lettering,Jan Tschichold著,Van Nostrand Reinhold,1966年版,第30–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