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生命系列: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新版)》[2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生命系列: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新版)

  •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3-27
  • 热度:8542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我们为什么会衰老?我们为什么疼痛?我们为什么会呕吐?
  这是近50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里写的很重要的一本书……关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这样对创伤和疾病作出反应的有说服力的探索。大多数人都知道达尔文学说,但是现在,在一个新的考察进化论和医学的领域里,尼斯和威廉斯博士指出疾病的许多方面不过是演化过程的副作用。事实上,人类和他们的敌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之间不断的战争——确实是一场进化史中的军备竞赛。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是生命系列其中之一,读这本书总能发出“啊,居然是这样?”“太神奇,20年前的预测成真了!”的惊叹,读完抑制不住想要推荐给更多人。强烈推荐给医学工作者、关心孩子健康的父母们阅读。
  2018年新版的全新设计了版式、封面,提升了阅读体验,让读科普不再艰难。


  特别说明:购买此电子书,无赠品,敬请谅解。

内容简介
  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发烧、发炎?孕妇的“晨吐”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许多人小时候不爱吃青菜,长大之后就爱吃了?焦虑、抑郁和精神疾病这么糟糕,自然选择为什么留下了它们?
  演化理论是人类理解自然规律的重大突破。人是演化的产物,人类健康的方方面面自然也遵循演化规律。主流生物医学探究疾病的生理过程、分子机制,进而对症下药、精准治疗。在本书中,作者主张从演化的视角审视人体、疾病、衰老等健康议题,别开生面,旁征博引,启发思考,对广大普通读者及专业人士都不无裨益。
  “没有演化之光,医学的一切问题都无法得到理解。”读过本书,相信你看待人体与疾病的眼光会有所不同,对演化理论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简介
  乔治·C. 威廉姆斯: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前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生物学教授。由于其对演化生物学的卓越贡献,1999年与E.迈尔、J.M.史密斯荣膺“克拉福德奖”。道金斯称其为“美国*受尊敬的演化生物学家之一”。
  伦道夫·M. 尼斯:医生、演化生物学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演化与医学中心主任。
  译者简介
  易凡:1946年入湘雅医学院学习,现已退休,原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学报副编审。
  禹宽平:大学教师,遗传学专业。
  校者简介
  傅贺: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现在佐治亚大学海洋科学系从事微观海洋学研究。之前译有《消失的微生物》。
  叶凯雄:康奈尔大学营养学博士,现在康奈尔大学生物统计和计算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人类演化、饮食适应和个性化营养。
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再版序 一个坠落苹果的两面:极端智慧与极致想象
致中国读者
前言
中文修订版序言
第1章 疾病之谜
近因解释与演化解释
疾病的演化解释
几点澄清
第2章 自然选择产生的演化
自然选择只有利于“基因”,而不是种群
亲属选择
自然选择是怎样进行的?
如何检验演化假说
适应主义者的工作程序
第3章 感染病的体征和症状
发热以对抗感染
限铁机制
攻防策略
卫生
皮肤
疼痛和不适
驱逐
攻击入侵者
损伤和修复
病原体入侵宿主的防御系统
攻击宿主的防御机制
病原体的其他适应行为
疾病的功能
第4章 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
演化的过去与现在
耐受抗生素的细菌
毒力的短期演化
免疫反应的代价与收益
尔虞我诈
新的环境因素
第5章 受伤
避免受伤
学习和理解
修复创伤
烧伤和冻伤
辐射
器官再生
第6章 毒素:生生不息,无处不在
天然的和非天然的毒素
对抗天然毒素的防御机制
新的毒素
诱变剂和致畸物
第7章 基因与疾病:缺陷、脱轨以及妥协
基因的功能
罕见的基因引起疾病
常见的基因引起疾病
“法外基因”(outlaw genes)
遗传性脱轨(Genetic quirks):近视及其他
基因,并不可怕
第8章 衰老是青春的代价
衰老之谜
什么是衰老?
一架四轮马车
我们为什么会衰老?
衰老的机制
衰老的性别差异
医学上的含义
第9章 演化的历史遗产
其他功能不佳的设计
人类演化史的最后一段
石器时代的死亡
石器时代的生活
第10章 文明病
文明时代的营养不良
文明时代的营养过剩
成瘾
现代环境下的发育问题
现代环境产生的其他疾病
结论和建议
第11章 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E系统之谜
遗传性过敏症
最恼人的问题
第12章 癌症
问题
对策
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女性生殖器官的癌变
第13章 性与生育
为什么有性
性别的本质
性别之间的矛盾与合作
择偶偏好
欺骗性的交配策略
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学
性嫉妒
性功能障碍
妊娠
分娩
婴儿期
啼哭与频发性大哭
婴儿猝死综合征
断奶之后
第14章 精神病是病吗
情绪
焦虑
新的危险
悲伤和抑郁
缺乏依恋关系
虐待儿童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睡眠障碍
梦境
精神病学的未来
第15章 医学的演化
疾病原因概览
研究纲领
为什么姗姗来迟?
医学教育
临床意义
对公共政策的意义
对个人的意义
注释
再版后记
媒体评论
  本书以演化的视野系统地观察医学领域,不仅为完善医学指明了方法,更对人类的处境提出了根本且新颖的洞见。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哈佛大学著名生物学家

  从“人是怎么生病的”到“人为什么生病”,在问题转换的过程中,本书为读者思考疾病问题提供了新的观念。
  ——皮特•卡拉莫(Peter D. Kramer),布朗大学医学院教授、精神科医生《倾听百优解》的作者
  演化医学的“圣经”在此,不容错过!——《细胞》杂志
前言
  前言
  1985年,本书的两位作者在一次会议上相遇,谈及了许多共同关心的话题。后来,参加这次会议的一些学者组建了人类行为与演化学会。
  尼斯是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科的医生。他一直为精神病学缺乏理论基础而感到苦恼,同时又对演化论思想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取得的突出进展十分感兴趣,于是他与密歇根大学的“演化和人类行为研究项目”取得了联系。与这个课题有关的许多同事得知他长期关注衰老的演化起源,就推荐了生物学家(本书另一位作者)乔治·威廉斯(George Williams)早在195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根据演化史观对衰老提出了解释,对尼斯很有启发。他猜想,焦虑或者精神分裂症可能也有类似的解释。随后的几年中,他与多位演化生物学家,尤其是与威廉斯,以及医学院的住院医师和教授们进行了许多讨论,发现用演化论的学说去观察、理解疾病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有实际应用价值。
  威廉斯的主要工作领域是海洋生态学和演化理论。他后来之所以对演化思想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兴趣,缘于1980年保尔·爱华德(Paul Ewald)在《理论生物学杂志》(Th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演化生物学与传染病症状和体征的治疗》(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Infectious Disease)。爱华德在文章中提出,演化论思想不仅对感染过程中的问题,而且对其他许多医学问题都有意义。威廉斯利用他演化遗传学方面的知识来解释遗传疾病发生的原理。此外,他早年也研究过衰老过程的演化问题。这些研究提示,关于老年的医学研究与演化理论有着深刻的关联。
  我们结识不久就达成了一个共识:演化生物学对于促进医学的进步有很大的潜力,我们有必要把这种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我们决定将我们的思考成果和某些明显的实例发表出来,抛砖引玉,以激发大家共同探讨,或阐明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1991年3月,我们又在《生物学季刊》(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发表了一篇题为《演化医学的黎明》(The Dawn of Darwinian Medicine)的文章,这得到医学界、演化领域和媒体界同仁广泛的赞赏。我们决定把这篇文章扩展成书,以期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
  本书的思想基础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它为生物体中所有的功能设计提供了理论解释。沿着这个思路,本书探讨的核心概念是“适应”(adaptation),包括:我们为了对抗病原体而产生的适应,病原为了对抗我们的这些适应而产生的适应,我们为了这些适应付出的代价,或称,“适应失调”(maladaptation),以及我们的机体设计与现代生活环境之间的适应失调,等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达尔文学说确实有助于医学的进步。我们逐渐认识到,演化医学涉及的不只是一些零星的观念,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展示出许多令人惊叹的进展。然而,必须强调,演化医学还处于初级阶段;科学家用演化思想来思考医学问题提出了一些假说,但这些并不是已经证实的结论,许多理论仍有争议,指导临床实践就更要慎之又慎。现在,我们只是尝试着把演化思想在医学中做一些运用,并非指导人们维护自身的健康,遑论治疗疾病。但这并不是说,演化医学只是不切实际的思辨。绝对不是!我们预期,对疾病演化根源的阐明将大大改善人类健康,只是这还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更细致的科学研究。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启发人们从新的角度去考虑疾病,去追究它们的历史根源,向医生多问几个问题,甚至与他们辩论一番,不过,也不要忽视他们的意见和忠告。
  做出上述申明之后,我们还有几点需要澄清。这本书不是否定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或者医疗实践,而是提议“如果我们把生物体的演化历史与目前已知的物理和化学机制一同加以考察,将会更加富有成果”。我们并非另立门户,试图取代现代医疗实践,我们的初衷是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补充某些被忽视的东西。我们反对把演化医学当作现代迷信去攻击某些正统观念。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提出政策建议,虽然我们相信书中的某些观念对卫生和环境部门的决策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本书更为通俗易懂,并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在保证内容准确性的同时,力图深入浅出,使那些在各自研究领域中已经开始思考这类问题的医生和科研人员都有所收获。我们知道,已经有不少医生被病人问到过这类问题,他们只能抱歉地说:他们的想法只是一些猜想,不是严肃的假说,不值得严肃考察。我们将尽力改变这种状况,并且希望书中提到的例子可以说服科学家,演化解释是合理的,值得接受科学的检验。此外,进行这些考察需要的办法比人们想象的更加简便,所得到的答案也更加明确。书中没有正式提出如何考察演化假说的系统指南,但是我们举了许多例子,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我们希望读者理解,与医学问题相关的演化论思想博大精深,这本简陋的小书只是一点概述。今天,医学已经是一个无比庞大的领域,任何人都只能掌握其中的一个分支,甚至像内科这种专业也正在迅速地分解为更加细致的专业,比如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我们十分清楚,在一本小书里讨论这样一个涉及面如此之广的课题,不免失之过简,甚至流于肤浅。我们希望这不至于引起严重的误导,同时希望专家们能够谅解我们的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考虑到对演化医学做一番全面的鸟瞰势在必行、意义重大,我们冒点风险是值得的。我们希望读者理解演化理论,借助它来观察身体的正常功能以及偶尔出现的失常功能,并从这种理解中体会到愉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精彩书摘
  第1章 疾病之谜
  我们的身体似乎设计得十分精巧,为什么还留下了许多弱点,害得我们要遭受疾病的痛苦?自然选择的演化过程既然能够塑造出像眼球、心脏、大脑这样精致灵巧的器官,为什么没有安排好措施预防近视、心肌梗死和阿尔茨海默症这类疾病?既然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攻击好几百万种异源蛋白,为什么人们还会得肺炎?既然DNA的双螺旋结构可靠地记录了一个成年人体内亿万个细胞的设计方案,当我们的手指受伤或者残废了,为什么不能重新长出一根手指来?还有,为什么我们不能活到200岁?
  现在,我们对于各种病症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但是面对“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这个大问题,却仍然感到难以作答。我们知道,高脂肪引起心脏病,晒太阳可引起皮肤癌,但是为什么我们仍然喜爱高脂食物,并对日光浴乐此不疲?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不能疏通堵塞了的血管,修复被阳光伤害了的皮肤?为什么日光灼伤会带来疼痛?事实上,为什么压根儿会有疼痛?经过了百万年的演化,为什么我们仍然容易遭受链球菌的感染?
  凡此种种难以解答的医学谜题,归结起来就是,在这样一个设计精密的人体机器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使人容易出毛病的弱点、瑕疵?从演化的角度来考察,这些近乎无解的天问就能变成一系列可以回答的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什么自然选择没有把那些使我们对疾病易感的基因清除掉?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那些能使我们完全抵抗损伤、促进修复、消灭衰老的基因?“自然选择不是万能的”这一简单的搪塞,总的说来并不正确。那么,我们要如何理解这些问题?在本书中,我们将力图表明: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精心安排的妥协方案。
  让我们来看看身体中最简单的构造吧,它的设计方案之高明,远在人类文明之上。以四肢的长骨为例,它的空心管状结构在重量最小、材料最节约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了最大的强度和弹性。它比同等重量的实心钢筋强度更高。有专门用途的骨骼又十分巧妙地设计成便于实现其功能的形状:在容易受伤的两端加厚,在受到肌肉杠杆作用力的地方长出表面突起予以加固,安排一些小沟为娇嫩的神经和血管留下通道。在需要加强的地方,它会增加自己的厚度。一旦骨折了,骨骼将沉积更多的骨痂,就连空心的内腔也用作新生血细胞的摇篮。
  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更加令人惊叹。试想一台人工肾,即使像冰箱那么大,也只能完成肾脏的一小部分功能。再看现在质量最好的人工心脏瓣膜,一般只能使用几年时间,而且每次打开或关闭都会挤碎一些红细胞,而天然的心脏瓣膜却能在一生中柔和地开合25亿次之多。或者再看看我们的大脑,它能把生活中经历的许多细节编码为记忆,在几十年之后依然可以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检索出来。人类文明还没有发明出运算速度这么快、记忆存储量这么大的计算机。
  身体还有精密灵巧的调节系统。以激素调节为例,它配合着生命活动的每一个侧面,从进食到繁殖。一层又一层的反馈回路,比任何现代化工厂的控制系统都要复杂。再看那感觉运动系统里错综复杂的线路板:影像落在视网膜上,每个视网膜细胞通过视神经向大脑的解码成像中心送出信号,成像,辨色,判断它的运动速度,访问记忆中枢,识别出这个影像是一条蛇。然后立即联络恐惧中枢以及决定行为的决策中枢,运动神经元立即牵动特定的肌肉群,手迅速挪开——这全部活动是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完成的。
  骨骼的解剖学、激素的生理学、神经系统的网络——我们的身体里有上千个完美得令人惊叹的设计方案。然而,也有不少地方似乎是无法原谅的疏忽。举例而言:把食物送到胃里的食管与把空气送到肺里的气管会在咽喉交叉。这种低劣的设计,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交通隐患”,每次我们吞咽的时候都必须把气管关闭,否则就会被呛到。再比如近视的问题:人群中25%的人带有近视基因,如果你碰巧是其中之一,你几乎肯定会得近视,只有当老虎近在咫尺的时候才认得出它们并开始逃跑(如果还来得及跑的话)。为什么这种基因没有在演化过程中被淘汰掉?再看动脉粥样硬化:一个庞大的血管网络系统,可以把所需要的血液分毫不差地分送到全身各个部分。然而,这个系统却会发生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壁上这样的问题,导致血流不畅、心肌梗死和中风。这就好像是奔驰汽车的设计师在设计油路时用的是喝汽水的吸管!
  我们的身体设计里当然还有不足之处。每个不足之处都成了医学上的难解之谜。为什么我们会有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当然是有益的,但是为什么对花粉免疫就有害?还有,为什么我们的免疫系统——我们身体里的“公安部门”——会“违规执法”,攻击我们自身的组织引起风湿热、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红斑狼疮以及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疾病?还有妊娠时的反应:孕妇怀胎,子宫里的胎儿急需营养,但此时母亲却因为恶心而吃不下东西,甚至还因为呕吐而把已经吃下去的东西吐了出来,真是费解!还有衰老与死亡这个人人无法幸免的终极谜题!
  甚至我们的行为和情绪也似乎是由一个喜欢恶作剧的上帝塑造的。为什么我们偏爱的食物往往都对身体有害,比如高脂肪和高糖,而不是营养又健康的蔬菜和粗粮?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已经太胖,还是控制不住食欲?在欲望面前,我们的意志力为什么显得如此孱弱?为什么男女在性生活中的反应是那么不同步,为什么没有设计成双方同时达到高潮?为什么我们之中有人总是焦虑不安,一生都在“为从未降临的灾难痛苦”(马克·吐温语)?最后,为什么幸福显得那么难以捉摸,快乐转瞬即逝?为什么实现一个目标之后感到的只是短暂的满足,而后怅然若失,永远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