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梦幻与宿命》[22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梦幻与宿命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04
  • 热度:8901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谷臻小简·AI导读系列
  浓缩一本书最精华的10%,替你做好读书摘要,保留全书知识体系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
  当代中国文学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作为社会中心话语的表意形式,作为时代敏感和备受关注的领域,明确地蕴含着当代中国作家复杂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向往的全部痛苦与欢愉,追求与寄托。
目录
第一章 浪漫时代的精神向往
一、追随大众的乡村之恋
二、拒斥城市的道德理想
三、精神解放的示喻
四、暴力崇尚与意力叙事
五、群体精神的峰巅体验
第二章 “一体化”时代的精神矛盾
一、精神蜕变的自我苦斗
二、心灵孤旅:抒情在别处
三、“突围”欲望及迫力下的回归
第三章 延宕历史的精神重建
一、被追怀的精神传统
二、想象“人”的苍凉之美
三、反抗绝望:“自我”的复活
四、启蒙角色再定位
五、忏悔中的道义情怀
第四章 体验自由与精神跌落
一、闲适和静观
二、自弃与幻灭
三、粗陋的流行
四、体验自由和“精神圣战”
精彩书摘
  文学的大众化从文艺政策的角度看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但从文学的生产过程来看就要复杂得多。“五四”时期新文学所体现的个体的觉醒、观念的解放以及飘泊零余的人生感受显然是不行了,更不要说那些率直的性的苦闷、爱的需求或各种生的烦恼以及五花八门的各种“主义”了。文学的大众化要求作家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做人民忠实的代言人,但“人民”是个复合概念,“人民”无法要求作家为他们代什么“言”。于是,中心话语作为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者,便代表人民对作家提出了要求,要求作家在新的时代反映人民新的生活、新的风貌和符合这一时代要求的新道德。作家主体的个性特征在这一要求中被忽略了。
  延安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对秧歌剧的改造曾取得巨大的成功,《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刘顺清》等经典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和肯定,甚至几十年过后仍不时地出现于八九十年代的晚会舞台上。而以“新歌剧”命名的《白毛女》,更是以生命力的长久不衰而闻名于世。由此可见,富于观赏性的戏剧更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事实上,当代中国许多经典作品都是因为被搬上了银幕或舞台才为更多的人所熟知的。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它发表于1943年5月。1946年8月26日的《解放日报》发表了周扬的《论赵树理的创作》一文,文中盛赞《小二黑结婚》“是在讴歌新社会的胜利,讴歌农民的胜利,讴歌农民中开明、进步的因素对愚昧、落后、迷信等等因素的胜利,最后也最关重要,讴歌农民对恶霸势力的胜利”。周扬对《小二黑结婚》的肯定,首先是从文艺的功能性立场出发的。但是,如果我们细致地阅读作品文本,就会发现,作品固然表现了赵树理对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熟悉,另一方面也传达了作者对民众趣味追随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