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7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2-01
  • 热度:9301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师范生公共课教材、现代教育技术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师范生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教程。本教材以软件应用为中心来构建内容体系,分成"应用理论篇”、"软件应用篇”、"硬件应用篇”和"综合应用篇”四个部分。"应用理论篇”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技术趋向、理论基础精要和教学设计精要。"软件应用篇”侧重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素材的获取与处理技术,PPT课件制作技术,数字故事与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技术。"硬件应用篇”侧重现代教学媒体的系统构架、投影系统的操作技术、扩音系统的操作技术。"综合应用篇”关注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两个热点。
作者简介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现任职于重庆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负责重庆师高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曾主持过国家级精品课等。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应用理论篇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
第2章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3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4章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 软件应用篇
第5章 文本教学材料的获取与处理
第6章 图像教学材料的获取与处理
第7章 音频教学材料的获取与处理
第8章 视频教学材料的获取与处理
第9章 动画教学材料的获取与制作
第10章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获取、存储与共享
第11章 PPT课件制作基础
第12章 PPT课件制作原理
第13章 数字故事的设计与制作
第14章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第三部分 硬件应用篇
第15章 现代教学媒体
第四部分 综合应用篇
第16章 翻转课堂
第17章 智慧课堂
前言
  前言
  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教育内在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自从2000年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蓬勃发展,从早期的数字校园到当前的智慧校园,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迁。最显著的是教学媒体从教师控制的、单终端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白板演示环境发展成了师生平等控制的、多终端的交互式云环境。与此同时,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等实践形态也在发生重大变迁。尤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加速,知识半衰期锐减,人们通过敏捷、精准提取网络知识来支持决策和解决问题成为新常态,数字化生存成为新常态,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师生观等不断革新。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学习与教学的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未来教师,师范专业学生需要了解这种变化并且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准备。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潜件,其中,软件为现代教育核心技术。因此,本教材以软件应用为中心来构建内容体系,分成“应用理论篇”、“软件应用篇”、“硬件应用篇”和“综合应用篇”4个部分:“应用理论篇”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技术趋向、理论基础精要和教学设计精要;“软件应用篇”侧重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素材的获取与处理技术,PPT 课件制作技术,数字故事和微课设计与制作技术;“硬件应用篇”侧重现代教学媒体的系统构架、投影系统的操作技术、扩音系统的操作技术;“综合应用篇”关注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两个热点。其中,微课、数字故事、翻转课堂与智慧课堂是比较新的教学内容。
  为了突出应用,本教材还在相关章节中设计了若干实践项目,涵盖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本书主要针对师范专业学生编写,也可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或教学参考。
  梁兴连编写了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9章、第13章、第14章,汪崇渝编写了第5章、第10章,陈林编写了第6章、第8章、第11章、第15章,王泽钰编写了第7章,郭飞编写了第12章、第16章和第17章,全书由梁兴连统稿完成。
  感谢屈阳与杨兴花参与本教材的前期校对!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张贵芹等各位编辑的辛勤工作!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同行的专著、教材、论文,在此深表谢意!由于时间仓促,并且编者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0月25日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应用理论篇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
  学习目标
  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
  教育技术的主要形态;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学的联系与区别;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的价值;
  现代教育技术的热点与前沿。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1.1.1 教育技术的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提出了教育技术的重要定义,即“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一定义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 AECT94 定义来看,教育技术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体系。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促进学习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技术的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学习过程是指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资源是指学与教的资源。教育技术的范畴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1.1.2 教育技术的形态
  一般而言,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实物形态的技术(硬件)、虚拟形态的技术(软件)与智能形态的技术(潜件)。
  1.实物形态的技术
  实物形态的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质中的工具、手段,它包括黑板、粉笔、图书、实物等传统的教具和教材,也包括广播、电视机、计算机、网络、手机、平板电脑、视频展示台、投影、电子白板等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设施和设备。
  2.虚拟形态的技术
  虚拟形态的技术是指以数字形态或模拟形态存在的材料、程序或系统,它是软件,既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材料,也包括网页、课件、课程等多媒体和集成性材料,还包括学习内容管理、学习行为管理、阅读、发表、交互、传输等程序和系统。实物形态的技术和虚拟形态的技术往往是相互依存的。如计算机就是由硬件与软件构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