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41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

  •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2-01
  • 热度:833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目录
第一章 先秦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
第二节 阅读教学
第三节 写作教学
第四节 口语教学
第五节 语文学习
第六节 语文考试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秦汉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
第二节 阅读教学
第三节 写作教学
第四节 语文学习
第五节 语文考试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
第二节 阅读教学
第三节 写作教学
第四节 语文学习
第五节 语文考试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隋唐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
第二节 阅读教学
第三节 写作教学
第四节 语文学习
第五节 语文考试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宋元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
第二节 阅读教学
第三节 写作教学
第四节 语文学习
第五节 语文考试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明清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
第二节 阅读教学
第三节 作文教学
第四节 语文学习
第五节 语文考试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近现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
第二节 阅读教学
第三节 写作教学
第四节 听说教学
第五节 语文学习
第六节 语文考试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当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
第二节 阅读教学
第三节 写作教学
第四节 听说教学
第五节 语文学习
第六节 语文考试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今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
第二节 阅读教学
第三节 写作教学
第四节 口语交际教学
第五节 语文学习
第六节 语文教学评价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后记
  《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是随着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语文教育硕士点、语文学科教学硕士点开设“中国语文教育史”这门专业课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而来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最早的硕士学位点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设点之初,“中国语文教育史”就作为该硕士点的一门必修课开设,最初的教材是王文彦老师的《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纲要》讲义,2006年1月由王文彦任主编、耿红卫等任副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一书得到远方出版社的支持并出版发行。我在给研究生上课时,主要使用的就是这本教材,我的博士论文专著《革故与鼎新——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作为配套教材使用。但是,由于这两部著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如没有思考与练习等),而是属于学术专著,作为研究生课外拓展阅读用书还可以,然而作为教学用书不是特别合适。更何况《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一书在内容编排方式上、材料史实上、语言措词上还存在不少问题。2008年,我曾设想独著一本比较科学而又便于系统学习的《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教材,但是由于教学工作、国培工作以及其他事务多的原因,未能如愿以偿。2011年6月,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决定出面主编这本《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历时一年半,最终完成定稿。
  在撰写书稿的过程中,我们参阅了王文彦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一书的部分资料,在此对相关章节的作者尤其是李艳叶、海锦霞、张颜勇、孙咏梅、连亚飞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蒋跃东做了一些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在此表示感谢!本教材有幸得到山东教育出版社蒋伟女士的垂青与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本教材还参考了国内大量的文献资料,尽量详细地注明并列出参考书目,在此向文献作者表示由衷的谢忱!
  本教材是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具体的撰写分工是耿红卫担任主编,主要负责序言、第四章隋唐语文教育、第七章近现代语文教育、后记的撰写和统稿工作;李霞负责第一章先秦语文教育的撰写;刘婷负责第二章秦汉语文教育的撰写;赵倩负责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语文教育的撰写;蔡春莹负责第五章宋元语文教育的撰写;李琳负责第六章明清语文教育的撰写;曹亚负责第八章当代语文教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的撰写;朱文娟负责第八章当代语文教育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的撰写;马雯雯负责第九章今代语文教育的撰写。
  在撰写书稿的过程中,我们参阅了王文彦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一书的部分资料,在此对相关章节的作者尤其是李艳叶、海锦霞、张颜勇、孙咏梅、连亚飞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教材有幸得到山东教育出版社蒋伟女士的垂青与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本教材还参考了国内大量的文献资料,尽量详细地注明并列出参考书目,在此向文献作者表示由衷的谢忱!
  本教材是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具体的撰写分工是耿红卫担任主编,主要负责序言、后记、第七章的撰写和统稿工作;李霞负责第一章先秦语文教育的撰写;刘婷负责第二章秦汉语文教育的撰写;赵倩负责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语文教育的撰写;蒋跃东负责第四章隋唐语文教育的撰写;蔡春莹负责第五章宋元语文教育的撰写;李琳负责第六章明清语文教育的撰写;曹亚负责第八章当代语文教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的撰写;朱文娟负责第八章当代语文教育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的撰写;马雯雯负责第九章今代语文教育的撰写。
  由于受研究视角、史料和研究者的水平所限,本教材难免有纰漏和不妥之处,竭诚希望同行专家、学者和教材使用者批评指正。
  耿红卫
  2013年4月20日
精彩书摘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没有专门设立“语文”一科。语文教育是一种集经学、哲学、史学、伦理学与语言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有时,甚至还与农业、手工业、自然科学等结合在一起。先秦时期(远古到公元前221年)经历了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几个时期,是中华民族由原始氏族社会发展为奴隶社会,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孕育和奠基时期。
  古代语文教育期包括言文教育期和古文教育期,其中从文字产生至奴隶社会中期以前为言文教育期,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结合劳动和生活进行言语和文字的传授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从奴隶社会中期至语文独立设科前为古文教育期。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经历着这样的转变,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不断丰富,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出现了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的新局面,开创了我国语文教育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先秦时期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原创性。文字的发明和学校的产生为这一时期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书面的历史记录,成为“有史”时期,在此之前是“史前”时期。有史以来,先秦的语文教育发展迅速,内容思想丰富,方法多元化,成为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特别是先秦时期的阅读教材如《诗经》、《楚辞》、《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等,成为后世永久性的不可替代的典范,对后世语文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认识汉字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明代《教学良规》中就明确指出“教小儿须先令其认识所读之书之字”,王筠在《教童子法》中也强调“蒙养之时,识字为先”。
  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声教讫于四海”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记录经验、传播知识的工具——文字。据《易经·系辞》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字的产生,有结绳、刻契、八卦、图画、图形符号等的演变,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就是由此总结出来的。象形图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又逐步简化,成为书契的象形文字。
  在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阶段,识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时期的识字教材主要有刻画符号、甲骨卜辞和《史籀篇》。
  刻画符号是符号记事的主要形式。新石器时代陶片上的刻画符号和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我国远古刻画符号记事的重要遗存,也是典型的萌芽形态的文字。
  甲骨文是刻画在龟甲兽骨上记载占卜祭祀活动的文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不少是占卜用的。它是祭祀天地、祷告鬼神的卜辞。这些卜辞是排列整齐的《干支表》,从甲子开始,十日一组。这种记日法,类似今天的日历卡。这种日历卡,经科学工作者研究,认为也是当时识字教学的一种教材。
  其成书时间,当与《礼记》、《管子》等所记“书同文”、“书同名”的时代相近。《汉书·艺文志》云:“《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可知该书为“史官教学童书”,属于识字教学读本一类。其编排体例大概是按意义间的关系编排而成,四字一句,两句一押韵,便于学童习诵。《史籀篇》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识字教学的启蒙读本,可把它看做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源头。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