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南怀瑾佛学大系合集(全12册)》[5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南怀瑾佛学大系合集(全12册)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25
  • 热度:8716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本套装包括《金刚经说什么》《禅宗与道家》《中国佛教发展史略》《禅海蠡测》《禅话》《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学佛者的基本信念》《药师经的济世观》《如何修证佛法》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金刚经说什么
出版说明
前言
再版说明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实相般若
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眷属般若
无坚不摧
鸠摩罗什和武则天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佛这样说
那个时候
舍卫国的讲堂
千二百五十人
世间与大千世界
吃饭穿衣
乞士生活威仪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善现须菩提
如来 菩萨
六祖和《金刚经》
善护念
寻愁觅恨
金刚眼和发心
无权威无主宰
此心如何住
止住的持名念佛
百千三昧的定境
三步曲
如何住和无所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一切众生
谭子《化书》
有色无色的众生
有想无想的众生
鸿福 清福
罗汉的涅槃
佛的涅槃
四相和我的观念
三轮体空布施
快乐痛苦皆无住
转化十二类生
说三十二品偈颂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第一等和次等
无所住
不住色
不住声香味
内触妙乐的菩萨
雁过长空
功德和福德
东方佛西方佛
阿育王的沙子
周利盘陀伽的扫帚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非相和空
法报化 体相用
莲花生
身相的执著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文喜和文殊
烧佛像的和尚
五百年后
善行 功德 智慧
净信和无所住
真非真
何处是岸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得什么说什么
程度的差别
入世出世平等
圣贤之别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一切佛与《金刚经》
佛法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见思惑
谁不瞋 谁不痴慢疑
话说再来人
不来行吗
三界的天人
解结去惑
初果的罗汉
迦叶起舞 毕陵慢心
二果三果作什么
罗汉的前途
世上的第一名
小偷与越狱的人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心空及第归
庄严佛土在哪里
打火机
因师而瞎的眼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不可数的福
受持四句偈
资粮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放《金刚经》的地方
《金刚经》放在何处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再说大智慧
黄山谷与晦堂
黄山谷与黄龙死心悟新
微尘外色尘内色尘
你我的三十二相
夹山大师
夹山见船子
大的功德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解悟 喜极而泣
信心清净
希有的功德
谁是五百年后希有人
为什么我不是我
如何见佛
难得的人
什么是忍辱
忍辱的榜样
达摩与苏格拉底
忍辱的功夫
无所住的心
如何布施
佛怎么说话
无实亦无虚
无量无边的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最难的布施
老人的救生圈
信心不逆的福报
如来说给谁
你喜欢小法吗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被轻贱的前因后果
诚敬努力的人
不可思议的果报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发什么愿
然灯佛所得什么
然灯佛为什么授记
一切都是佛法
什么都没有的菩萨
无我的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眼者心之机
天眼是什么
慧眼 法眼 佛眼
无量数的宇宙世界
无数量的心
你的心
永远得不到的心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福德不可得
无人希罕的福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大丈夫相
世上的肉身菩萨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什么都没说
迦叶笑了
须菩提与佛对答
顽石点头为什么
众生与佛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一指禅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修一切善法
南山高北山低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修资粮
受持读诵
真教化的功德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有教无类
自己的解脱
无我以后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见佛与观佛
声色与邪道
转轮圣王
十地菩萨与转轮圣王
悬崖撒手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三界六道之外
断灭见
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爱布施的菩萨
一切法无我
定与忍
张拙的故事
有求就有住吗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无来亦无去
如来的境界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碎为微尘之后
什么是合相
第八识和种性
心念如暴流
真空如何生妙有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见不是见
知即无明本
如是知见
我们自己的法相
我要过去你过来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应化非真
内圣外王菩提心
学佛的懒人
离经的四句偈
梦幻中如如不动
总结论
后记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禅宗与道家
出版说明
举办宗教哲学专题讲演的旨趣(代序)
前言
禅宗与佛学
一、佛学与中国文化的因缘
二、佛学内容简介
(一)印度文化的背景
(二)印度上古的形势与国情
(三)释迦出家成道对于人类世界的贡献
(四)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三、禅宗概要
(一)有关禅宗的史迹
(二)初唐以前禅宗开展的影响
(三)唐初禅宗兴盛的大势
(四)研究禅宗的几个锁钥
(五)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六)禅宗与理学的关系
(七)禅宗与中国文学
四、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文化教育的精神
(一)佛教原始制度的简介
(二)禅宗丛林制度的由来
道家与道教
一、道家学术思想与黄老、老庄的渊源
(一)道家与黄老
(二)道家与老庄
二、隐士思想与道家
(一)上古历史传说上的反证
(二)孔子与隐士的思想
(三)隐士与历史政治的关系
三、方士的学术与道家
(一)有关原始自然科学
(二)有关阴阳家演变为人文科学
(三)有关理论物理科学
四、关于道家方士学术思想的渊源
(一)上古传统文化与周代的道术
(二)战国时期北方齐鲁燕宋的文化背景
(三)战国时期南方楚国的文化思想
五、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的内容
(一)道家与道教的天人宇宙说
(二)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
六、汉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
(一)丹经鼻祖的作者魏伯阳
(二)方士医学与易象数合流的炼气养生术的丹道
七、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
(一)老子
(二)庄子
(三)战国时期阴阳家与方士的声势
(四)秦汉之际燕齐方士与神仙的思想渊源
八、道教
(一)汉末道教形成的因缘
(二)魏晋以后的道家与道教
九、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禅与道概论》后语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出版说明
引言
第一章 佛教与印度固有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印度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各派哲学的兴起
结论
第二章 教主释迦牟尼佛的事迹
第一节 释迦的家世
第二节 出家与悟道
第三节 教化创建的情形
结论
第三章 中国佛教的传播
第一节 佛教初传的情形
第二节 佛教的鼎盛时期
结论
第四章 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
第一节 清代以来佛教的衰败
第二节 清末民初佛教的复兴运动
结论
第五章 世界各国的佛教
第一节 亚洲的佛教
第二节 欧美的佛教
结论
附录: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禅海蠡测
出版说明
初版自序
二版自序
禅宗之演变
印度原来情形
中国初期情形
唐宋间之发展
元明清之趋向
与中国文化因缘
对佛教之功绩
禅宗之宗旨
公案语录
机锋转语
证悟知解
祖师禅与如来禅——三关与顿渐——闭关与打七
祖师禅与如来禅
三关与顿渐
闭关与打七
宗师授受
参话头
神通妙用
幻境相似神通之错误
正定所发之通明
生死之间
中阴身略述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了生脱死之简说
临命终时
中阴身缘起
生死决疑
了生脱死
醒与梦
禅宗与教理
由教入禅
禅须通教
禅宗与禅定
禅定之学
禅宗与禅定之间
禅宗与净土
净土究竟论
禅宗究竟论
禅净双修调和论
禅宗与密宗
西藏佛学渊源
西藏佛法之崛起
西藏后期佛法及派系
西藏之显教
西藏之密法
藏密之特点
显密优劣之商榷
禅宗与丹道
周秦时代之道家
汉晋南北朝之道教
唐宋元明清情形
道教之经籍
丹道之类别
佛道优劣之辨
禅宗与理学
理学之先声
北宋理学之崛起
佛化儒家之踪迹
禅宗与理学之渊源
理学与禅宗之异同
佛道儒化之教
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
心法与力学
心法与声音
心法与光
心法与电磁
心理与生理
佛法与西洋哲学
希腊哲学初期心物之诤
希腊盛时心物之诤
希腊末期哲学
希腊哲学合论
欧洲中世纪哲学
阿拉伯哲学
近代哲学之变革及影响
西洋哲学之批判
修定与参禅法要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定慧影像
参禅指月

禅海蠡测剩语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禅话
出版说明
话头——答叔、珍两位质疑的信
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
对我是谁人不识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为求真理而出家的少年学僧——神光
神光的断臂
达摩禅
了不可得安心法
禅宗开始有了衣法的传承
达摩所传的禅宗一悟便了吗
达摩禅的二入与四行
五度中毒 只屦西归
南北朝时代之中国禅与达摩禅
北魏齐梁之间佛学与佛教发展的大势
齐梁之间中国的大乘禅
中国大乘禅的初期大师
南朝的奇人奇事——中国维摩禅大师傅大士
平实身世
照影顿悟
被诬入狱
舍己为人
名动朝野
帝廷论义
撒手还源
附:有关傅大士的传记资料
还珠留书记
禅宗三祖其人其事
从禅宗四祖的传记中追寻三祖的踪迹
向居士与僧璨的形影
关于向居士与神光大师的短简名书
僧璨大师的时代和历史
《信心铭》的价值
达摩禅与二、三祖的疑案
二祖慧可与三祖僧璨
二祖晚年的混俗问题
有关二祖传记的疑案
中国佛教原始的禅与禅宗四祖的风格
南北朝至隋唐间禅道的发展与影响
汉末有关习禅的初期发展史料
东晋以后有关习禅的史料与论评
禅宗四祖道信的笃实禅风
轻生死重去就的道信大师的风格
五祖弘忍大师
破头山上的栽松老道
平凡的神奇充满了初唐以前的禅门
隋唐以后盛传的三生再世之说
道信大师与弘忍大师的授受祖位与其他
懒融其人
隋唐间达摩禅的分布
破头山与牛头山
赚得百鸟衔花的懒融
善恶一心都可怕
在山的悟对和出山的行为
法融一系的禅心与文佛
诗境与禅语
吹布毛的启发
老难为善
至圣独照的隽语
法融一系的禅心与文佛索引表
马祖不是妈祖
一段民间传说的插曲
马大师活用了教学法
一颗大明珠
猎到一个弓箭手
不离本行的猎手
又是一颗明珠
唐宋间与湖南有关的禅宗大德
南宗禅在唐初的茁壮
南行禅道落在江湖
奠基南宗的两大柱石
行思禅师
初唐时期的文化大势
唐初中国佛学的茁壮
一砖头打出来的宗师
附录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楞严大义今释
出版说明
叙言
凡例
楞严大义指要
经题之标示
本经之缘起
七处征心与八还辨见
《楞严》之宇宙观与人生观
根尘解脱与二十五位圆通
教理行果
楞严大义今释
第一章 心性本体论
问题的开始
心灵存在七点认识的辨别
认为心在身内的辨别
认为心在身外的辨别
认为心在生理神经根里的辨别
认为心在见明见暗的作用上之辨别
认为能思维的是心之辨别
认为心在中间之辨别
认为无著即是心之辨别
真心与妄心体性的辨认
心性自体的指认
内守幽闲是心理现状
能见不是眼见
客尘为烦恼的成因
第二章 宇宙心物认识论
宇宙万有自性本体的认识
心物一元的自性本体之说明
自性和物理现象界的八种分析
客观的物理世界与自性能见的主观无二无别
自性本体超越自然与因缘和合
个别际遇与共同遭遇的原因
第三章 心理与生理现状为自性功能发生的互变
心理与生理的五阴作用经验的分析
心理与生理的六根作用(五官与意识)经验的分析
身心与外界作用(十二处)经验的分析
身心与外界之间(十八界)经验的分析
第四章 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同为自性功能的显现
地水火风空五大种性的剖视
心意识精神领域的透视
物理世间物质的形成
众生世界生命的成因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
个人解脱成佛与群体的关系
自性真心证悟的法则与原理
解脱宇宙时空与物理世间束缚的法则与原理
精神与物理世界所缠缚的苦恼
时间与空间
修证自性的法则与原理
修证自性解脱的总纲
二十五位实地修持实验方法的自述
第六章 修习佛法的程序与方法
学佛修行入门的基本戒行
修学佛法进度程序的指示
五十五位修行的圣位和境界的含义
地狱天堂的有无与人生精神心理的因果关系
十种仙道与天人间精神心理的关系
天堂地狱的原理
第七章 修习佛法定慧中的错误和歧路
性空正觉的基本认识
色阴区宇——生理与心理互变范畴的魔境
受阴区宇——感觉变幻范畴的魔境
想阴区宇——想念中精神幻觉范畴的魔境
行阴区宇——心理生理的本能活动与对宇宙心物认识的偏差
识阴区宇——唯识境界中所生的偏差
解脱五阴和直指明心见性的结论
楞严法要串珠
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
跋楞严大义今释
后记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楞伽大义今释
出版说明

自叙
凡例
楞伽经大乘性宗顿教四十一法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一
问题的开始
大慧大士所提出问题里的问题
什么是识
识的现象
现识与分别事识的互相因果关系
如何恢复真识
其他学派与宗教理论的批判
一般哲学宗教思想的偏差
离心意识、证取心物同体的如来实相
心理状态为形成五法的根源
心意识生起作用的境界现象
离心意识的修行重实证
如何才能觉悟自心
成佛次第之道
心物有无二见之辨
虚空与形色的分析
顿渐法门的指示
法报化佛的三身内义
两种声闻的境界
常不思议与第一义的境界
生死与涅槃唯一心量
五乘种性的分类
无佛种性的一阐提之说
五法三自性
人无我和法无我
诽谤正法的原因
空、无生、不二、离自性相等的涵义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二
如来藏有定相和实体吗
大乘道的修行方法
意生身的境界
心理状态的分析
言语理论的真实性
关于哲学和逻辑学的几个问题:同异、真假、虚实、有无、存在和不存在的辨正
禅的类别
什么是涅槃的真义
如来神力和正修菩萨道的关系
缘起性空的理论实际
理论言语是根据什么
一切言语理论的原始
万有现象就是唯心现量的境界
三乘种性的基本原因
种性的定义
幻有的现象和定义
自性无生的真谛
自性的定义
如幻的涵义
名辞章句的文字理则
佛为什么只说出世法
宇宙万法无主宰非自然的道理
四种罗汉的果位境界
两种智觉的境界
菩萨境界
形而上的心物同体观
色尘物理形成世界的真谛
身心的五阴原理
外道学派四种涅槃的辨别
八识的互相关系和心王的能所因缘
一般思想心理的原则分类及其真义
如何是佛法的真义和一乘道的道理
真正的佛法不是偏重在出世的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三
意生身的分类和原理
五种无间重罪的反辞巧譬
如何是佛境界的知觉
佛为什么说生前的因果事迹
佛证得什么道和说的什么法
有和无两种错误见地的分析
宗通和说通
心理意识妄想的原因和唯心的辨别
言语和语意
识与智的差别
世间缘起的空见
束缚与解脱都自一心
自性空有之辨
什么是智慧的实相
宗通和说通的意义
世间理论辩证和文词的观点
内学和外道的辨别
如何是究竟涅槃和各种外道不同的见解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四
证得如来和身心内外的关系
真理的究竟归属是什么
言语文字和真理
佛法和外道的基本异同
一切法无自性但觉自心现量
关于诸法无常的分辨
三界唯心心外无法
大小乘入灭尽定的差别境界
大乘菩萨道十地境界的真义
如来是否常住
佛法是否常存
唯识的精义
四禅的灭尽定
详说“五法”等名相的内义
三世诸佛的有无
佛与恒河沙的譬喻
生死的边际何在
刹那空和八识的现象
六度的差别目的
关于佛的存在和佛法与唯识的几个怀疑问题
素食的理由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贯珠解
八识规矩颂法相表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圆觉经略说
出版说明
前言
缘起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大经之真伪
佛陀多罗传
佛经翻译在中国
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
第二章 普贤菩萨
第三章 普眼菩萨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
第五章 弥勒菩萨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第八章 辨音菩萨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
第十章 普觉菩萨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定慧初修
出版说明
修止观与参话头法要
戒学
定学
慧学
修定与参禅法要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定慧影像
参禅指月
禅净双修调和论
净土修法入门
净土三经的高下
禅、唯识、净土
观想和念佛
大道废有仁义
禅观研讲
静坐姿势——七支坐法
静坐的基本认识
修证与方法
六妙法门
六妙法门止观的认识与实践
念身法门的基本认识
般若正观略讲
从普贤行入三摩地
尽无尽法门 汝等当学
《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
如何了苦?首重观想
照见五蕴皆空
小乘佛法如何禅修
般若就是无上咒
色与空的问题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教你一个咒子
空里谈空 都是空话
五蕴一空 依性起修
无量法门誓愿学
观与照是同是别
般若正修事理一定圆融
学佛从有寻有伺开始
境风吹识浪 自有定盘心
轻轻从心头起观
讲个禅宗故事
苦由我来 有我就有若
四大并没有障碍你
多受一分罪 多消一分业
善念恶念都不沾
生死本空 有何可怕
见性解脱 能所双泯
自度自度 快快自度
观音法门略讲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
一心皈命 净土法门
几人念佛得到了一心不乱
与《药师经》合并参究
念佛是全心全意的想念
举一则念佛的笑话
临终时为何不能念佛
自欺、欺人、被人欺
心头只挂着这一念
穷极呼天 痛极呼父母
“顽空定”的念佛法
但持正念 莫问黑烟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出版说明
上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
下篇:心闻洞十方,当然获圆通
附录一:普贤菩萨的行愿及修行法门
附录二:诸佛菩萨的行愿
附录三:发大心文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药师经的济世观
出版说明
前言
再版说明
讲经缘起
太虚法师注解《药师经》
通俗却不易懂的《药师经》
从《法华经》了解《药师经》
佛是大医王
参透化城之喻
能医众生病的法师
烧戒疤的由来
燃身供佛
天下由来轻两臂
现代化的讲经方式
佛说《药师经》的地方与听众
文殊菩萨请法
燃身供养的真义
东方净土为何呈现青琉璃色
念经有无功德
被十种业障缠缚
极善思惟
学佛修行的目的何在
好远好远的东方
佛的十个名号
发愿是成佛之因
发愿谈何容易
自身光明照耀世界
内外明彻
受用无尽
改邪归正
没有发愿不能成佛
修清净梵行
认识戒律
念佛的心态
色身下劣诸根不具
东方人为何多灾多难
众病逼切贫苦无依
拜佛心理
转女成男
如何跳出魔网解脱缠缚
念佛能解除灾难吗
文天祥修大光明法
饮食男女的问题
声色歌舞让你玩个够
东方净土
药师佛的正法宝藏是什么
善恶难辨
什么是布施
缺信根多聚财
钝刀割肉的布施
悭贪不止累积病情
功名富贵最迷人
悭贪积聚
悭贪的果报
以苦为师
宿命通
赞叹施者
内布施外布施
持戒
有了正见才能讲戒律
众生与生俱来的傲慢
增上慢
嫌谤正法
邪见与正见
邪见的果报与药师佛的威力
与佛作对的提婆达多
舍恶行善
行到有功即是德
学佛注重在行
悭贪
嫉妒
自赞毁他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果报
至心皈依
解脱后要不要修行
人性坏的一面
好喜乖离更相斗讼
十恶业
画符念咒
魇魅之学
蛊与咒
佛教的称谓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感应
受持八分斋戒
何谓不坐高广大床
过午不食
吃的问题
绝食
八关斋戒与六斋日
如何往生
天堂在哪里
生天的道理
学佛对鬼神也要恭敬
善根退失福报享尽
转轮圣王
转生人间好果报
众病消除
炉火纯青
药师佛的修法
大藏治病药
菩萨五明
伸腿瞪眼丸
持咒禁忌
万里晴空的境界
古代人如何刷牙
如何供佛
如何受持此经
如何修药师法
消灾免难
念佛功德难解了
什么叫至心受持
不生疑惑
阿难多闻强记
因地菩萨
药师如来功德说不尽
救脱大菩萨
临终境界
死而复活
脚底心为何是红的
供养比丘僧
礼拜行道
天灾国难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寿终正寝
九种横死
无疾而终
灯的涵义
十二神幡的涵义
佛法重孝道
五逆之罪
因果报应非常快
君臣制度与社会秩序
十二药叉神将的奥秘
药师佛的手印
吉祥圆满
校后记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如何修证佛法
出版说明
编者的话
再版说明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十五讲
第十六讲
第十七讲
第十八讲
第十九讲
第二十讲
第二十一讲
第二十二讲
第二十三讲
第二十四讲
第二十五讲
第二十六讲
第二十七讲
第二十八讲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