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佛教史(第2卷)》[4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中国佛教史(第2卷)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85-11-01
  • 热度:8772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史(第2卷)》内容简介:本卷介绍了包括西晋、十六国、东晋的汉族及北方其他各族的佛教。第一章介绍西晋佛教;第二章介绍十六国佛教,以后赵、前秦、后秦为主;第三章介绍东晋佛教。本卷重点介绍了般若学说,佛图澄、释道安等人的活动、思想,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西晋的佛教
第一节 西晋的社会和佛教
第二节 西晋的佛经翻译(一)
第三节 西晋的佛经翻译(二)
第四节 竺法护译籍剖析
第五节 佛教《般若经》思想与玄学
第二章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方社会和佛教
第一节 后赵政权和佛图澄
第二节 释道安
第三节 佛图澄、释道安的弟子及其传教活动
第四节 六家七宗
第五节 鸠摩罗什及其译经
第六节 早期佛教基本经典《阿含经》的传译
第七节 鸠摩罗什所译佛教典籍的中心思想
第八节 《法华经》剖析
第九节 鸠摩罗什的门徒和僧叡、僧肇
第三章 东晋时期南方的佛教
第一节 东晋社会与佛教
第二节 东晋士族奉佛的代表——孙绰、郗超
第三节 比丘尼僧团的建立和东晋南方的寺院
第四节 法显西行求法与《佛国记》
第五节 慧远的活动和庐山僧团
第六节 慧远的佛教思想体系
附录一:西晋、东晋十六国译经目录
附录二:历代佛教经录所载西晋、东晋十六国时期译经卷数
附录三 :中国佛教史大事年表(西晋、东晋十六国)
索引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精彩书摘
  曹魏实行压制豪强地主阶级的政策,遭到长期享有政治特权的豪强地主阶级的反抗。魏文帝曹丕实行了“九品中正”选拔官员的办法,虽对豪强地主有所让步,但仍不能满足豪强地主阶级的要求。在豪强地主阶级的支持下,司马氏以政变的方式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晋王朝,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即晋武帝。晋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之乱以后出现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国家又归于统一。
  西晋王朝是一个更能代表豪强地主阶级利益的政府,它取消了屯田制,制定了包括按官僚品级分配土地数额的占田制。事实上,地主阶级占有的土地根本不受任何限制。
  西晋政权虽已建立,但当时的门阀地主阶级势力已极为强大,他们之间争权夺利,不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他们认为分散割据的局面对他们更有利。经历了东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政治局面,是民族矛盾和门阀士族阶级专政的结果。
  扶翼司马氏上台的门阀士族都是世代王侯,占据中央和地方的高位,拥有大量田地和佃客,极端贪婪、残忍,骄奢淫佚,糜烂腐化。太傅何曾“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其子何劭“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司徒王戎“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太仆石崇在任荆州刺史时以劫掠商客致富,有别馆在河南金谷,“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世说新语·品藻篇》注引《金谷诗叙》)。官僚贵族竟尚豪侈,传说武帝之舅王恺与石崇斗富,“恺以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王恺以武帝所赐二尺珊瑚示崇,崇用铁如意击碎,取出自己所藏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石崇置酒请客,有女伎吹笛失声韵,便殴杀之,“令美人行酒,”客饮不尽,斩美人。西晋朝廷之内,士族门阀之间,为争权夺利,长期进行残酷的倾轧斗争。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