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植物组织培养 第二版》[5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植物组织培养 第二版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 热度:8470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植物组织培养》(第二版)包括概述和十一个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室的设计、建造及管理,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无菌操作技术,试管苗的驯化移栽,植物脱毒技术,花卉快速繁殖技术,蔬菜快速繁殖技术,果树快速繁殖技术,树木快速繁殖技术,药用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经营与管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独立完成组培室的设计与预算工作,组培苗的快速繁殖及脱毒,能够开发新的培养基配方,完成组培苗的推广与销售工作。同时,配有二维码数字资源,方便读者加深知识理解。
  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园艺、园林、设施农业、生物技术及应用、农学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组织培养苗木生产的企业员工培训用书,还可供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黄晓梅,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组织培养、发酵工程,长期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与科研经验。
目录
内容提要
《植物组织培养》(第二版) 编审人员
前言
概 述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与研究动态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途径和类型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项目一 植物组织培养室的设计、建造及管理
必 备 知 识
一、实验室的设计原则与总体要求
二、实验室的基本组成
三、主要用具及仪器设备
四、实验室的管理
课 后 作 业
工作任务
任务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规划设计与预算
项目二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必 备 知 识
一、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二、培养基的pH值
三、常用培养基的种类、配方及特点
四、培养基配方试验设计与筛选
五、培养基的配制和保存
课 后 作 业
工作任务
任务1 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保存
任务2 常用激素母液的配制与保存
任务3 MS固体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任务4 培养基配方的设计
项目三 无菌操作技术
必 备 知 识
一、外植体的选择
二、外植体的处理与灭菌
三、外植体接种
四、外植体培养
课 后 作 业
工作任务
任务1 初代培养
子任务1-1 离体根的初代培养
子任务1-2 马铃薯茎尖初代培养
子任务1-3 茎段初代培养
子任务1-4 离体叶的培养
子任务1-5 胚初代培养
子任务1-6 花药初代培养
任务2 继代培养
子任务2-1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
子任务2-2 瓶苗继代培养
任务3 生根培养
项目四 试管苗的驯化移栽
必 备 知 识
一、试管苗的特点
二、试管苗驯化移栽的目的
三、驯化移栽的设施与设备
四、驯化移栽
课 后 作 业
工作任务
任务 试管苗的驯化移栽
项目五 植物脱毒技术
必 备 知 识
一、植物病毒概述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三、植物脱毒的途径及机制
四、植物脱毒技术流程
五、植物脱毒苗的鉴定
六、脱毒苗的快速繁殖及保存
课 后 作 业
工作任务
任务1 植物茎尖脱毒
任务2 植物花药脱毒
项目六 花卉快速繁殖技术
任务1 蝴蝶兰的组培与快速繁殖
任务2 菊花的组织培养
任务3 非洲菊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4 大花蕙兰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5 卡特兰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6 文心兰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7 君子兰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8 花叶芋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9 矮牵牛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0 彩叶草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1 百合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2 观赏凤梨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3 香石竹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4 红掌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5 玫瑰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6 大岩桐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7 杜鹃花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8 彩色马蹄莲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9 鸟巢蕨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20 一品红的组培快速繁殖
项目七 蔬菜快速繁殖技术
任务1 马铃薯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2 大蒜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3 分蘖洋葱的组培快速繁殖
项目八 果树快速繁殖技术
任务1 软枣猕猴桃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2 蓝莓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3 树莓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4 蓝靛果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5 草莓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6 葡萄的组培快速繁殖
项目九 树木快速繁殖技术
任务1 平榛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2 毛白杨树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3 香樟的组培快速繁殖
项目十 药用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任务1 东北红豆杉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2 芦荟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3 驱蚊草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4 灯盏花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5 刺五加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6 半夏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7 罗汉果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8 甘草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9 桔梗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0 黄芩的组培快速繁殖
任务11 牛蒡的组培快速繁殖
项目十一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经营与管理
必 备 知 识
一、组培苗商品化工厂规划与设计
二、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设施及设备
三、工厂化生产规模与生产计划制订
四、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五、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措施
课 后 作 业
工作任务
任务1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厂房设计
任务2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计划的制订与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前言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已渗透到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成为生物工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植物快繁、植物脱毒、种质保存以及基因库建立等方面开辟了新途径。它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成为当今生物科学中的重点领域之一,尤其是快繁技术和无毒苗培育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及《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按照“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与岗位一体化,教学与生产一体化,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学生与员工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学习与研究一体化”。在多年深化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的基础上,由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
  本教材按照组培苗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为导向,重新序化了教学内容,构建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即完整的生产过程,实现了知识体系的重构。教材学习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紧密相结合,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教材包括概述和十一个项目:概述、项目一、项目二,由张瑜编写;项目三,由张爽编写;项目四,由黄晓梅编写;项目五,由张爽、张红梅编写;项目六至项目十,由黄晓梅、姜玉东编写;项目十一,由吕爽、李春艳编写。书中关键技术配有操作视频,与“素质拓展”一同以二维码形式呈现,可扫码观看了解。视频部分由黄晓梅、张瑜、张爽完成,“素质拓展”由蔡金完成。本书由黄晓梅统稿,陈秀玲审稿。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组培室的设计与预算工作、组培苗的快繁及脱毒,能够开发新的培养基配方、完成组培苗的推广与销售工作,同时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及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12月
精彩书摘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1.植物组织培养
  广义的植物组织培养就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及体细胞)、愈伤组织及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的环境里培养,使其再生形成完整的植株。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组织或器官进行培养,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组织培养也称离体培养。
  2.外植体
  从植物体上切取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的部分称外植体。
  3.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插到培养基上的过程称为接种。
  4.继代培养
  植物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培养基(或培养液)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的过程称为继代培养。
  5.植物细胞的分化
  所谓细胞分化,就是由于细胞的分工而导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6.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细胞分化使植物细胞成为结构和功能特征特异的成熟细胞,这些成熟细胞即使已经高度成熟和分化,也还有恢复到分生状态的能力。一个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组织状态或胚性细胞状态的过程就是细胞脱分化。
  7.愈伤组织
  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是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松散的细胞团称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细胞大而不规则,高度液泡化,没有次生细胞壁和胞间连丝。
  8.植物细胞的再分化
  细胞再分化是指脱分化后的分生细胞(愈伤组织)在特定的条件(离体培养)下,重新恢复细胞分化能力,并经历器官发生形成单极性的芽或根,或经历胚胎发生形成双极性的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物体,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再分化。
  9.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内任何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即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10.脱毒
  脱毒指去除植物体内病毒,获得无病毒植株。茎尖脱毒法,是利用病毒在植株体内分布不平衡的特点,在茎尖生长点处切取0.1~0.2mm,经组织培养、病毒鉴定,生产脱病毒植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