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第2版)》[53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第2版)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1-01
  • 热度:8928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第2版)为风景园林及相关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共分绪论、上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概论)、中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下篇(风景园林建筑实例),全书共16章。本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城乡规划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涵盖了建筑基础知识、城乡规划基础知识、风景园林史、建筑史、风景园林建筑表现、风景园林建筑空间设计、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风景园林建筑技术设计、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实例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同时,本版教材中还更新了部分风景园林建筑实例,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第2版)适合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环境艺术及相关设计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感兴趣人员的自学教材以及相关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毛靓,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建筑教研室主任,风景园林系建筑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2年以来,一直从事景观建筑设计及理论、生态建筑技术、城市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主讲课程有:《建筑概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风景园林建筑与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结构与构造》等。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绪 论
1.1 风景园林
1.1.1 园林
1.1.2 景观
1.1.3 风景
1.1.4 风景园林专业
1.2 建筑
1.3 风景园林建筑
1.4 建筑与风景园林建筑
1.5 如何学习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1.5.1 注重建筑修养的培养
1.5.2 注重正确工作作风和构思习惯的培养
1.5.3 学会观摩与交流
1.5.4 注意进度安排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上篇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概论
第2章 风景园林建筑概述
2.1 建筑的含义
2.2 建筑的分类
2.2.1 按使用性质
2.2.2 按建筑层数
2.2.3 按结构材料
2.3 建筑的组成
2.3.1 基础
2.3.2 墙和柱
2.3.3 楼地层
2.3.4 楼梯
2.3.5 屋顶
第3章 风景园林建筑的特性
3.1 风景园林建筑的功能性
3.1.1 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
3.1.2 人的生理要求
3.1.3 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3.2 风景园林建筑的空间性
3.3 风景园林建筑的技术性
3.3.1 建筑结构
3.3.2 建筑材料
3.3.3 建筑施工
3.4 风景园林建筑的艺术性
3.4.1 比例
3.4.2 尺度
3.4.3 对比
3.4.4 韵律
3.4.5 均衡
3.4.6 稳定
第4章 风景园林建筑的发展
4.1 中国风景园林及建筑的发展
4.1.1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发展
4.1.2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
4.1.3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4.1.4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建筑的特征
4.1.5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建筑的特性
4.2 世界风景园林发展
4.2.1 日本古代园林
4.2.2 西方传统风景园林
4.3 中外风景园林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5章 风景园林建筑与城乡规划
5.1 城乡规划概述
5.1.1 城乡规划相关概念
5.1.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5.1.3 现代城乡规划的理论
5.2 城乡规划编制有关内容
5.2.1 编制城乡规划的相关技术文件
5.2.2 城乡规划用地的分类与标准
5.2.3 城市(镇)总体规划
5.2.4 详细规划
5.2.5 城乡规划的术语解释
第6章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特点
6.1 认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6.1.1 建筑设计的职责范围
6.1.2 建筑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6.1.3 建筑设计的方法
6.2 明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任务
6.2.1 设计要求的分析
6.2.2 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
6.2.3 经济技术因素分析
6.2.4 相关资料的调研与搜集
6.3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构思阶段
6.3.1 设计立意
6.3.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构思
6.3.3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多方案比较
6.4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完善阶段
6.4.1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方案的调整
6.4.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方案的深入
6.5 风景园林建筑方案设计的表达
6.5.1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推敲性表现
6.5.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展示性表现
6.5.3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文字性表达
中篇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第7章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初步
7.1 风景园林建筑线条图表达
7.1.1 线条图的工具使用和作图要领
7.1.2 运笔和线条
7.1.3 字体写法简介
7.2 风景园林建筑水墨图表达
7.2.1 工具和辅助工作
7.2.2 运笔和渲染方法
7.2.3 光影分析和光影变化的渲染
7.2.4 水墨渲染
7.2.5 水墨渲染常见病例
7.3 风景园林建筑钢笔徒手画表达
7.3.1 钢笔画的特点
7.3.2 钢笔线条的表现力
7.3.3 钢笔徒手画的几种不同表达
7.4 风景园林建筑水彩渲染图表达
7.4.1 色彩的基本知识
7.4.2 水彩渲染的工具和材料
7.4.3 水彩渲染的作画
7.4.4 水彩渲染图的局部渲染
7.4.5 水彩渲染中常见毛病
7.5 彩色铅笔表现
7.5.1 彩色铅笔表现的特点
7.5.2 彩色铅笔表现的工具与材料
7.5.3 彩色铅笔的作画
7.6 马克笔表现
7.6.1 马克笔表现的特点
7.6.2 马克笔的工具与材料
7.6.3 马克笔的作画
7.7 风景园林建筑模型制作
第8章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主要程序
8.1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内容和程序
8.1.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8.1.2 初步设计阶段
8.1.3 技术设计阶段
8.1.4 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
8.2 建筑设计的依据
8.2.1 人体尺寸及其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8.2.2 家具、设备所需要的空间
8.2.3 自然与环境
8.2.4 材料与施工技术
8.2.5 有关法规、标准
第9章 风景园林建筑空间设计
9.1 建筑空间
9.1.1 建筑的主角——空间
9.1.2 建筑空间的构成
9.1.3 建筑空间的分类
9.1.4 建筑空间的相关要素
9.1.5 建筑空间的影响因素
9.1.6 建筑空间创造的思想和原则
9.1.7 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9.2 建筑空间的创造
9.2.1 内部空间处理
9.2.2 外部空间处理
9.3 风景园林建筑空间的创造
9.3.1 风景园林建筑空间的创造原则
9.3.2 风景园林建筑空间的创造技巧
9.3.3 风景园林建筑空间的组织形式
第10章 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
10.1 风景园林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影响因素
10.1.1 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的关系
10.1.2 材料、结构和施工对建筑造型的制约
10.1.3 建筑规划与环境对建筑造型的影响
10.1.4 建筑标准与经济因素
10.1.5 精神与审美
10.2 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的内容
10.2.1 建筑设计与结构造型设计
10.2.2 建筑造型与功能
10.2.3 建筑造型与空间组合
10.2.4 建筑造型与尺度
10.2.5 光与色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10.2.6 材质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10.2.7 建筑造型与细部设计
10.3 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的一般规律与手法
10.3.1 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的一般规律
10.3.2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手法
第11章 风景园林建筑技术设计
11.1 概述
11.1.1 建筑技术设计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
11.1.2 建筑物的组成、作用与要求
11.1.3 影响建筑技术设计的因素及其设计原则
11.2 建筑结构
11.3 建筑材料
11.3.1 建筑材料的分类
11.3.2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1.4 建筑保温、防热与节能
11.4.1 建筑保温
11.4.2 建筑防热
11.4.3 建筑节能
11.5 建筑隔声
11.5.1 噪声的危害与传播
11.5.2 围护构件隔声途径
11.6 建筑防震
11.6.1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11.6.2 建筑防震设计要点
第12章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
12.1 场地设计的概念
12.1.1 概念
12.1.2 构成要素
12.1.3 场地的类型
12.1.4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的概念
12.2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12.2.1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的内容
12.2.2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的特点
12.3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12.3.1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的原则
12.3.2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的依据
12.4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的主要程序及阶段
12.4.1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的主要程序
12.4.2 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的阶段
下篇 风景园林建筑实例
第13章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建筑
13.1 亭
13.1.1 功能
13.1.2 类型
13.1.3 特点
13.1.4 实例
13.2 廊
13.2.1 功能
13.2.2 基本类型
13.2.3 实例
13.3 榭
13.3.1 苏州拙政园芙蓉榭
13.3.2 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
13.4 桥
13.4.1 功能
13.4.2 基本类型
13.4.3 特点
13.4.4 实例
13.5 舫
13.5.1 北京颐和园石舫
13.5.2 苏州拙政园香洲
13.6 斋
13.7 厅与堂
13.7.1 苏州拙政园远香堂
13.7.2 北京恭王府萃锦园蝠厅
13.8 楼与阁
13.8.1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
13.8.2 苏州拙政园浮翠阁
13.9 馆与轩
13.9.1 北京颐和园听鹂馆
13.9.2 苏州网师园竹外一枝轩
第14章 外国传统风景园林建筑
14.1 日本传统风景园林建筑
14.1.1 日本京都桂离宫
14.1.2 日本京都修学院离宫
14.2 西方传统风景园林建筑实例
14.2.1 意大利传统风景园林建筑
14.2.2 法国传统风景园林建筑
14.2.3 英国传统风景园林建筑
第15章 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建筑
15.1 中国近代风景园林建筑(1840~1949年)
15.1.1 广州越秀公园
15.1.2 南京中山陵
15.1.3 浙江叶家花园
15.2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建筑(1949~1978年)
15.2.1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5.2.2 哈尔滨斯大林公园
15.2.3 上海鲁迅公园
15.3 中国当代风景园林建筑(1978年以后)
15.3.1 长春净月潭风景区观景塔
15.3.2 福建长乐海螺塔
15.3.3 武夷山风景区风景园林建筑
15.3.4 山东青岛平度现河公园
15.3.5 福建漳浦西湖公园
15.3.6 上海松江方塔园
15.3.7 桂林七星岩月牙楼
15.3.8 桂林芦笛岩景区游船码头
15.3.9 上海世博会滕头馆
15.3.10 广东岐江公园
15.3.11 北京昌平柿子林会所
15.3.12 丽江玉湖完小学校
第16章 外国现代风景园林建筑
16.1 外国现代风景园林建筑(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6.1.1 西班牙居尔公园
16.1.2 德国爱因斯坦天文台
16.1.3 荷兰乌德勒支住宅
16.1.4 德国包豪斯教师住宅
16.1.5 法国萨伏伊别墅
16.1.6 美国流水别墅
16.1.7 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16.1.8 芬兰玛丽亚别墅
16.2 外国当代风景园林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16.2.1 美国西塔里埃森
16.2.2 意大利喷泉广场
16.2.3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16.2.4 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
16.2.5 日本水之教堂
16.2.6 日本美秀美术馆
16.2.7 澳大利亚凯恩斯植物园游客中心
16.2.8 新客里多尼亚让·马里·吉巴乌文化中心
本书思考与练习
参 考 文 献
前言
  前言
  自2010年本教材出版以来,风景园林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风景园林学科体系日趋完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和拓展。为了适应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和新要求,结合当前新的发展形势,本教材在课程内容方面做了较大的修改,及时补充了最新的行业发展所需的内容,增加了城乡规划方面的基本知识,使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力求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风景园林建筑知识。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第2版)主要涵盖了建筑基础知识、城乡规划基础知识、风景园林史、建筑史、风景园林建筑表现、风景园林建筑空间设计、风景园林建筑技术设计、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同时,教材中还更新了部分风景园林建筑实例,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材共分绪论、上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概论)、中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下篇(风景园林建筑实例)。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第2版)力图建构风景园林建筑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即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理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建筑技术,并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任务,达到风景园林建筑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以满足目前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参考用书,并兼顾相关从业人员培训的需求。
  本书第1、4、7章由毛靓编写;第2、8、11、16章由任君华编写; 第3、9章由杨雪编写;第5章由刘洁编写;第6、12章由邵卓峰编写;第10章由刘洁、邵卓峰编写;第13、14章由毕迎春编写;第15章由杨雪、毕迎春编写。
  全书由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田大方教授负责审阅,并对书稿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欠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和提高。
  编者
  2018年7月于哈尔滨
  第一版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风景园林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对人居环境意识的提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适时提出,风景园林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科学与艺术的高度和谐,即现代语境中的“天人合一”;风景园林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与文化遗产,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室外人居环境。
  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发展,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重要,所涵盖的学科范围也日趋明确,即风景园林资源保护与利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建设与管理三个方面。同时,风景园林建筑及其相关理论在风景园林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逐渐突出。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强化风景园林建筑的主干课程地位,完善课程体系,对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风景园林建筑”是风景园林及景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同时,又是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艺、林学、文学艺术等自然与人文科学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型课程。按学科门类划分,风景园林建筑应属于建筑学范畴,但从风景园林建筑的形成、发展的过程、设计手法、施工技术及艺术特点等方面与建筑设计又有所区别。
  本教材是风景园林建筑系列中的一本,针对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及景观类专业在风景园林建筑教学方面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与实践有所脱节等具体实际情况,本书对传统“园林建筑”课程内容进行了丰富、充实和提高,补充了关于风景园林建筑发展、风景园林建筑表现、风景园林建筑技术设计、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同时,教材中还整理了古今中外较有影响的风景园林建筑实例,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材分绪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概论(上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篇)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实例(下篇)等,共计16章内容。
  本教材力图构建风景园林建筑学的完整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即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理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建筑技术,并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任务,达到风景园林建筑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满足目前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参考用书需求,并兼顾相关从业人员培训的需求。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和提高。
  编者
  2010年1月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