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地理学与生活》[57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地理学与生活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7-04-01
  • 热度:8564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经典之作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获得者领衔编著。
  全面覆盖 依照学科体系的脉络进行编排,系统介绍山海变迁、气候演化、全球资源、多样文化、经济形势、城市规划、区域传统及人与自然等精彩内容。
  精美插图 450余幅全彩图片,收录详实数据、跨时代摄影照片、代表性理论模型,辅以深入浅出的专业解读。
  翻 译 北京大学教授倾力合译,悉心勘校,引领读者窥探地理学的奥秘,从大千世界细入生活百态。
内容简介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最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与人合著多本地理学教科书和两本地图模式分析专著。任《地理分析杂志》(Journal of Geographical Analysis)联合主编和《地理分析》(Geographical Analysis)与《区域科学论文集》(Papersin Regional Science)编委多年,圣迭戈州立大学伯奇地理研究所所长。2002 年,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
  朱迪丝·格蒂斯(Judith Getis),获密歇根大学学士、硕士学位。她和丈夫阿瑟·格蒂斯是美国中学地理学计划的原作者之一。
  杰尔姆·D.费尔曼(Jerome D. Fellmann),获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除了在韦恩州立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任客座教授外,主要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职。教学与科研兴趣主要集中在人文地理领域,特别是城市与经济地理,以及地理文献和地理教育等方面。
  译者简介
  黄润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教学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要译著有《重新发现地理学》《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和《美国环境科学百科全书》等。
  韩慕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和地震地质方面的研究。参编专著和辞书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
  孙颖,199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任讲师。曾参与翻译《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等著作。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地理学是什么?
1.2 学科的发展
1.3 地理学的若干核心概念
1.4 地理学的论题与标准
1.5 本书的结构
第2章 地图
2.1 地理学的工具:地图
2.2 在球体上定点
2.3 地图投影
2.4 比例尺
2.5 地图的类型
2.6 遥感
2.7 地理信息系统
第一篇 地球科学传统
第3章 自然地理学:地貌
3.1 地球物质
3.2 地质年代
3.3 大陆运动
3.4 构造力
3.5 均夷作用
3.6 地貌区
第4章 自然地理学:天气与气候
4.1 大气温度
4.2 气压与风
4.3 洋流
4.4 大气层中的水分
4.5 气候、土壤与植被
4.6 气候区
4.7 气候变化
第5章 自然资源地理
5.1 资源术语
5.2 能源资源与工业化
5.3 非再生能源
5.4 可再生能源
5.5 土地资源
5.6 资源管理
第二篇 文化-环境传统
第6章 人口地理学
6.1 人口增长
6.2 关于人口的一些定义
6.3 人口转型
6.4 人口方程
6.5 世界人口分布
6.6 人口密度
6.7 人口数据与人口预测
6.8 人口控制
6.9 人口前景
第7章 文化地理学
7.1 文化的组成
7.2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7.3 文化的子系统
7.4 文化变迁
7.5 文化多样性
7.6 语言
7.7 宗教
7.8 族群
7.9 性别与文化
7.10 多样性的其他方面
第8章 空间相互作用
8.1 空间相互作用的定义
8.2 距离与空间相互作用
8.3 相互作用的障碍
8.4 空间相互作用与新发明
8.5 个人活动空间
8.6 扩散与新发明
8.7 空间相互作用与技术
8.8 迁移
8.9 全球化
第9章 政治地理学
9.1 国家政治制度
9.2 国家间合作
9.3 地方性与地区性政治组织
第三篇 区位传统
第10章 经济地理学
10.1 经济活动和经济体的分类
10.2 初级活动:农业
10.3 其他初级活动
10.4 初级产品贸易
10.5 第二产业活动:制造业
10.6 第三产业和超第三产业
10.7 世界贸易中的服务业
第11章 城市地理学
11.1 城市化的世界
11.2 城市的起源及演变
11.3 经济基础
11.4 城市职能
11.5 城市体系
11.6 城市的内部
11.7 世界城市的多样性
第12章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12.1 生态系统
12.2 对水的影响
12.3 对空气和气候的影响
12.4 对地貌的影响
12.5 对动植物的影响
12.6 固体废物处理
第四篇 区域分析传统
第13章 区域概念
13.1 区域的性质
13.2 本章结构
13.3 地球科学传统中的区域
13.4 文化-环境传统中的区域
13.5 区位传统中的区域
附录:地图投影
重要词汇
译后记
出版后记
媒体评论
  《地理学与生活》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这恰好体现了人地关系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内涵。
  ——郑度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前理事长

  地理知识是当代人必备的一种重要竞争能力,然而地理学浩如烟海,如何简捷地得其要领呢?《地理学与生活》为此打开了一扇“芝麻之门”。
  ——蔡运龙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前主任

  地理学是研究世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学科,只有对这两种环境有所了解,世界上的人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共享幸福。《地理学与生活》既是一本优秀教科书,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值得一读。
  ——王恩涌教授,北京大学地理系前主任
前言
  前言
  在电影《梦幻之地》(Field of Dreams)中,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所扮演的角色要在他位于艾奥瓦州的玉米地里建造一个棒球场。激励他建造这个球场的信念,就是“竖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1975年,当我们第一次想到要着手编写《地理学与生活》一书的时候,同样的愿望也在鼓舞着我们。那时美国和加拿大没有几所大学的地理系为学生开设这样一门通论课——就是试图使学生全面了解本学科的课程。相反,大多数地理系分别开设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或文化地理学的课程。
  我们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只修一门大学地理学课程,只有一本地理学教科书,于是想编写一本涵盖地理学家所研究各种专题的课本。当然,我们的愿望是使本书能够令人信服并能满足很多地理系开设本学科总论性入门课程的需要,现在梦想已经成真。
  途径
  我们的目的是精确而清晰地讲授地理学的基本性质、它所面临的知识上的挑战,以及各分支学科之间逻辑上的相互联系。即使学生们不再进一步学习地理学课程,我们也感到十分宽慰。因为他们业已接触到本学科丰富而广博的内容,并且作为一个有教养的成年人为了完成当前和未来的任务而掌握了新的洞察力与理解力。有些学生可能有机会而且有兴趣进一步选修地理学课程。我们认为,本书会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与研究范围,强调地理学一元化的主题,并为进一步在感兴趣的领域学习打下基础。
  全书内容围绕本学科四大研究传统安排。第1章向学生介绍在长期以来的地理学思想与著作中形成的四个系统性的传统:地球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传统和区域分析传统。本书四篇中每一篇都集中论述这些地理学观点的一个方面。前三篇中每一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每个分支学科都归入其所属的传统中。例如,气象气候学研究归入地球科学传统部分;人口地理学归入文化-环境传统之内;城市地理学被包括在区位观点中。而区域分析传统——区域地理传统——则单独成为最后一章,相互参照前述三种传统和主题,并对三者进行综合。第1章(第22页)对本书结构提出了较全面的阐述。
  当然,由于每个传统都有许多重点和主题,我们为一个论题安排的任务可能并不适合每个读者。有些分支学科在逻辑上可能归附于不止一个公认的传统。书中每一部分前的简介都给出了我们对各章安排的理由。
  一本好的教科书的组织必须有足够的灵活性,使教师能适应该课程的课时与主题的限制。虽然本书按一个短学期或长学期设计,但如果教师将它用作某些专题的入门读物,或者用作补充读物和课堂计划的补充,那么本书也可用作全年的地理学导论。
  此外,本书各章相对独立,无须按顺序讲授。各“传统”的安排可以酌情减少,各章也可重新安排,以适应教师首选的或者认为学生最有兴趣的重点和顺序。课程的形式应该完全反映教师和课本共同的贡献,而不仅只是遵从课本的指示。
  本版的变化
  虽然我们保留了前几版的框架,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我们还是修改、增补和删除了一些资料。
  ? 当前的事件总是要求对事实和分析进行修正,还可能提出对迄今被忽视的话题的讨论。如果不述及本书上一版出版以后出现的三大自然灾害,第11版就挂一漏万了。这些灾害是: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大海啸;2005年8月29日新奥尔良及邻近地区因卡特里娜飓风登陆造成的大破坏;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7.6级地震。本书每个新版也会更新较平凡的事态,例如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变化和人口增减在空间格局上的变化。为了精确和通用起见,本书每张图表均经检查,必要时予以更换、更新或修改。
  ? 技术上、社会上、经济上、政治上以及环境结构和环境联系方面的变化,同样要求对过去的材料进行修正。本版新增或修订的话题包括“燃油经济性与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第5章)、“美国-墨西哥非法越境移民”(第8章“破碎的边界”)、“外部采购和境外业务”(第10章),以及“电子垃圾”(第12章)等。
  ? 我们总是依靠之前版本读者提供的建议,提醒我们注意地理学各领域新的侧重点或研究成果。我们力图体现他们想法的努力,不仅反映在几乎对每一章内容的简单修改或增补上,而且还反映在更重大的修订上。例如,第2章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处理;第7章的新专栏“是地理条件注定的吗?”;第10章对全国性与区域性经济发展理论和各阶段评述等部分。
  此外,对以下两章内容进行了重要修改:
  ? 第1章从东南亚海啸的讨论开始,包括对“地理学是什么”的修改,并增加了“地理学的重要性”一节。
  ? 对第11章做了重大重组与修订。本章原有大部分材料被删除。新内容包括“城市的起源及演变”“市区的功能”,以及“经规划建造的城市”等。本章还有两个专栏:“中心地理论”和“加拿大的城市”。
  致谢
  许多书评人通过他们的评论与建议,使《地理学与生活》各版本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改进。虽然我们无法做到遵从每项有益的建议,也不能采纳每份有用的观测资料,但是我们对所有这一切都满怀感激地给予了慎重考虑。除了对原先版本列出的提供帮助的各位表示谢意外,我们要特别感谢下列提供富有思想性建议的各位。
  密苏里州州立西北大学的杰夫·布拉德利(Jeff Bradley),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查尔斯·E.巴顿(Charles E.Button),阿克伦大学的莫·克劳德赫莱(Moe Chowdhury),西自由州立学院的布莱恩·L.克劳福德(Brian L.Crawford),康涅狄格大学的埃伦·克罗姆利(Ellen Cromley),南卡罗来纳大学的卡尔·达尔曼(Carl Dahlman),东肯塔基大学的布鲁斯·戴维斯(Bruce Davis),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詹妮弗·格贝莱因(Jennifer Gebelein),布朗克斯社区学院的戴夫·戈登(Dave Gordon),伊利诺伊东北大学的丹尼斯·格拉门诺斯(Dennis Grammenos),中阿肯色大学的布鲁克斯·格林(Brooks Green),东卡罗来纳大学的罗德尼·D.杰克逊(Rodney D.Jackson),埃姆斯社区学院的迈克尔·L.凯尔希(Michael L.Kelsey),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奇科分校的盖伊·金(Guy King),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彼得·凯埃姆(Peter Kyem),北得克萨斯大学的唐纳德·莱昂斯(Donald Lyons),东北州立大学的约翰·米尔鲍尔(John Milbauer),南伊利诺伊大学的弗朗西斯·欧迪墨赫(Francis Odemerho),盖茨堡学院的莫妮卡·V.奥格拉(Monica V.Ogra),州立莫尔黑德大学的史蒂文·帕坎斯基(Steven Parkansky),盖茨堡学院的卢瑟福·V.普拉特(Rutherford V.Platt),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南茜·雪莉(Nancy Shirley),肯特州立大学的李·斯托克斯(Lee Stocks),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埃里克·S.韦斯特(Eric S.West),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约翰·B.莱特(John B.Wright),阿肯色州立大学的佩姬·莱特(Peggy Wright),南伊利诺伊大学爱德华兹维里分校的周斌(Bin Zhou)。
  我们满怀感激之情鸣谢上述各位和许多未能提及的人的帮助和奉献,并明确表示本书内容的取舍与读者可能发现的书中对事实解释的任何错误均与他们无关。
  我们要特别感谢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的劳伦·斯科特(Lauren Scott)、艾琳·巴克利(Aileen Buckley)、梅丽塔·肯尼迪(Melita Kennedy)、谢恩·克拉克(Shane Clark)和贾森·威利森(Jason Willison),他们认真负责地审阅了第2章和附录。十分感谢他们经深思熟虑的评论、修正和建议。
  最后,我们深深感谢和钦佩出版社“出书团队”的努力,他们共同指引着本版的完成。在此对他们高度的职业精神、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
  阿瑟·格蒂斯
  朱迪丝·格蒂斯
  杰尔姆·D.费尔曼
  原文one-quarter 和one-semester,相应于美国学制中3个月的短学期和6个月的长学期。——译注
精彩书摘
  变化中的景观:蚕食着华盛顿州普尔曼农田的新住宅。(? Ryan McVay / Getty Images)
  2004年的圣诞节,泰国的海滨就像那个季节的每一天一样,天气炎热、潮湿,但是海水温暖而清新。普吉岛——东南亚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充满了前来游泳、潜水、休闲和品尝泰国香辣美食的游客(图1.1)。在旅游酒店后方,员工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他们提供的优质服务使海滩社区成为了迷人的乐园。这些旅游者和员工,就像世界上其他大多数人一样,不知道第二天——12月26日的清晨,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近海海底的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一条1300千米长的断裂和15米的位移,进而引发破纪录的9.2级大地震。
  地震持续了大约10分钟,并且迅速使大约1000千米之外的普吉岛产生震感。虽然地震引起了大量的怪异现象,却没有造成直接破坏。而早起去享受清凉的晨间海风,或者准备迎接新一天的人们则继续着他们的活动。
  与此同时,海底断裂处上部的海水猛然下落,产生的冲击波形成了高达10米的海啸波,以每小时700千米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横扫印度洋,并在大约1小时后袭击了普吉岛。海水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以一系列波浪的形式涌上海滩,并继续向陆地推进了大约1.6千米,席卷了沿途的一切。成千上万人被淹死,普吉岛满目疮痍。
  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和印度沿海,以及数小时后的非洲东海岸也经历了同样的遭遇。这些区域中的大部分都人口稠密。虽然没有精确的数字,但估计最终的死亡人数高达30万人,重建需要数十亿美元。这次40年来最大的地震和有记录以来破坏性最大的海啸,造成了程度难以形容的自然和人类灾害。
  新闻报道往往将这些灾害归为“自然灾害”。但是地震和海啸对人类的破坏性结果并不单是由于自然。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人类没有在印度洋投资建立海啸预警系统——而在太平洋早就建立了这样的系统。据报道,泰国气象委员会在获悉地震之后曾做了一个“人性化”的决定,“出于对旅游业的关照”而不发布可能发生的海啸预警。有些科学家争论说,对泰国和印度红树林沼泽的大量砍伐增加了海啸的破坏作用。虽然地震和由此引发的海啸确实是自然事件,但是这些事件的可怕后果表明,人类的决策能对自然界的极端事件产生影响。发生在环境的背景下,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会产生不可预见的和灾难性的环境后果。对于人类与环境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地理学中永恒的课题。
  许多人从“地理学”一词只是联想到事物位处何处。例如,缅甸和乌拉圭等国家、廷巴克图(现名通布图)或阿拉木图等城市,或者石油或铁矿等自然资源,它们都位处何方?有些人以自己知道哪些河流最长,哪些山脉最高,哪些荒漠最大而自鸣得意。这些关于世界的实际知识是有价值的,它可以让我们把当前的事件放在应有的空间位置。当我们听说土耳其的一次地震,或者在某处的一次袭击时,我们至少能够想象它们发生在什么地方。然而,知道它们为什么发生在那里则重要得多。
  地理学要远比地名和位置丰富得多。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变化的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事物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如何不同和为何不同的学科。更进一步说,地理学是研究所观察到的空间格局是如何随着时间而逐渐形成的学科。正如知道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和位置,并不能使一个人会做心脏外科手术一样,知道事物的位置,只是走向了解事物为什么会在那里,以及是哪些事件和过程决定或改变了它们分布的第一步。为什么地震通常发生在土耳其,而不是发生在俄罗斯?为什么山地在美国东部是浑圆的,而在美国西部是高峻而崎岖的?为什么讲法语的人在加拿大集中在魁北克省,而不是加拿大其他地区?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地理学家集中注意力于人类的相互作用和社会群体彼此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寻求了解自然与文化的空间格局“怎样”和“为什么”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且持续发生变化。因为地理学家既研究自然环境,也研究人类对这种环境的利用。地理学家对于影响一个地方的各种力量,以及这些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敏感的。例如,为了解释巴西人为什么每年燃烧大片热带雨林,地理学家们利用了以下方面的知识:亚马孙河流域的气候与土壤,人口压力,失地现象,巴西农村对更多农业区的需要,国家外债状况,中纬度地区市场对于木材、牛肉和大豆的需要,以及巴西经济发展的目标。为了了解焚烧森林的环境后果,在其他方面还需要了解以下的知识:地球上氧和碳的平衡,焚烧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率,酸雨,臭氧层损耗,以及砍伐森林、土壤侵蚀和洪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