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推背图》(修订版)(述而作)pdf下载

解读《推背图》(修订版)(述而作)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解读《推背图》(修订版)(述而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本书从学术角度阐述了《推背图》如同《周易》以及它的标识——太极图一样,是由阴阳两个部分构成的,阴的一部分由符号、卦象、易术理论组成,阳的那一部分由谶曰和颂曰的文字描述组成。这阴阳两部分相辅相成的组合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是我们常说事物矛盾的两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只有将这阴阳两部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去理解和证明才能真正明白《推背图》的本意,以及易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术角度阐述了《推背图》如同《周易》以及它的标识——太极图一样,是由阴阳两个部分构成的,阴的一部分由符号、卦象、易术理论组成,阳的那一部分由谶曰和颂曰的文字描述组成。这阴阳两部分相辅相成的组合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是我们常说事物矛盾的两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只有将这阴阳两部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去理解和证明才能真正明白《推背图》的本意,以及易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作者简介
  钦彬,高级经济师,出生于山东的克拉玛依人,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理事,安泰炼化工程公司副总经理。198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93年7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讲师--1987年8月,副教授--1994年8月,教授--2002年8月,博士生导师--2003年4月。研究方向:法国社会史,欧洲史;法国农村变革与现代化
目录
文前彩插
序言
作品简介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简介
第一节 中国古人的自然哲学观
一 形象思维的中国古文化——《先天八卦》
二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中国古文化——《后天八卦》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中万事万物的归类
1.先天八卦代表的事物含义
2.后天八卦代表的事物含义
3.十天干代表的事物含义
4.十二地支代表的事物含义
5.子孙、妻财、官鬼、父母、兄弟、世、应,经过归类后所代表的事物含义
6.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六爻,经过归类后所代表的事物含义
第三节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事物具有自然关系的逻辑体系
一 十天干生旺死绝表(用形象与逻辑关系,拟人化编制的表格)
二 事物相生的逻辑关系
三 事物相克的逻辑关系
四 事物相泄的逻辑关系
五 事物相冲的逻辑关系
六 天干事物相合的逻辑关系
七 地支事物六合的逻辑关系
八 地支事物暗合的逻辑关系
九 地支事物六害的逻辑关系
十 地支事物三合的逻辑关系
十一 地支事物三会的逻辑关系
十二 地支事物三刑的逻辑关系
第四节 游魂卦与归魂卦、《连山易》与《归藏易》
一 游魂卦与归魂卦
二 《连山易》与《归藏易》
第二章 古代历法
第三章 键[乾]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第一象:甲子与键[乾]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二节 第二象:乙丑与狗[姤]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三节 第三象:丙寅与掾[遁]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四节 第四象:丁卯与妇[否]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五节 第五象:戊辰与观[观]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六节 第六象:己巳与剥[剥]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七节 第七象:庚午与溍[晋]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八节 第八象:辛未与大有[大有]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四章 习赣[坎]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第九象:壬申与习赣[坎]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二节 第十象:癸酉与节[节]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三节 第十一象:甲戌与屯[屯]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四节 第十二象:乙亥与既济[既济]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五节 第十三象:丙子与勒[革]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六节 第十四象:丁丑与丰[丰]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七节 第十五象:戊寅与明夷[明夷]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八节 第十六象:己卯与师[师]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五章 根[艮]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第十七象:庚辰与根[艮]
1 对谶的形象与逻辑分析
2 对颂曰的形象与逻辑分析
第二节 第十八象:辛巳与蘩[贲]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三节 第十九象:壬午与泰畜[大畜]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四节 第二十象:癸未与损[损]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五节 第二十一象:甲申与乖[睽]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六节 第二十二象:乙酉与礼[履]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七节 第二十三象:丙戌与中復[中孚]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八节 第二十四象:丁亥与渐[渐]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六章 辰[震]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第二十五象:戊子与辰[震]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二节 第二十六象:己丑与馀[豫]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三节 第二十七象:庚寅与解[解]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四节 第二十八象:辛卯与恒[恒]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五节 第二十九象:壬辰与登[升]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六节 第三十象:癸巳与井[井]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七节 第三十一象:甲午与泰过[大过]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八节 第三十二象:乙未与隋[随]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七章 筭[巽]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第三十三象:丙申与筭[巽]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二节 第三十四象:丁酉与少蓺[小畜]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三节 第三十五象:戊戌与家人[家人]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四节 第三十六象:己亥与益[益]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五节 第三十七象:庚子与无孟[无妄]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六节 第三十八象:辛丑与筮盍[噬嗑]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七节 第三十九象:壬寅与颐[颐]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八节 第四十象:癸卯与箇[蛊]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八章 罗[离]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第四十一象:甲辰与罗[离]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二节 第四十二象:乙巳与旅[旅]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三节 第四十三象:丙午与鼎[鼎]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四节 第四十四象:丁未与济[未济]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五节 第四十五象:戊申与蒙[蒙]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六节 第四十六象:己酉与涣[涣]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七节 第四十七象:庚戌与讼[讼]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八节 第四十八象:辛亥与同人[同人]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九章 川[坤]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第四十九象:壬子与川[坤]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二节 第五十象:癸丑与復[复]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三节 第五十一象:甲寅与林[临]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四节 第五十二象:乙卯与柰[泰]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五节 第五十三象:丙辰与泰壮[大壮]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六节 第五十四象:丁巳与夬[夬]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七节 第五十五象:戊午与襦[需]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八节 第五十六象:己未与比[比]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十章 夺[兑]宫四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第五十七象:庚申与夺[兑]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二节 第五十八象:辛酉与困[困]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三节 第五十九象:壬戌与卒[萃]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第四节 第六十象:癸亥与钦[咸]
1 对谶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 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在我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旷古盛世。相传李世民曾邀请当时在他手下为官的著名的天象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为其推算大唐的国运。袁天罡和李淳风就以推背的形式和《周易》的逻辑分析方法在现场作图画、谶曰及颂曰,为唐太宗演绎了著名的《推背图》。传说虽然唐太宗对其中有很多的不理解之处,也问他俩是何意,但袁天罡和李淳风则表示天机不可泄漏,予以婉言拒绝。
  《推背图》最早见于南宋《桯史》中,《桯史·艺祖禁谶书》指出:唐袁天罡与李淳风共作图谶,预言历代变革之事,至六十图,袁推李背止之,故名其图谶为《推背图》。宋太祖即位后,曾下令禁止过谶书,但因为此书已流传了数百年,在民间或有藏本,难以禁绝,便取起旧本,紊其次而杂书之。
  这件事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中也曾提到过:《推背图》,传李淳风作也,予尝于万都宪五溪处见之,杳难明验,因而告曰:“记忆宋禁谶书,犯者日众,(宋太祖)特以此书紊其次而杂书之,传数百本于人间,使传者懵其先后,不复可验,遂为弃之,此或是欤?”五溪曰:“得矣,可以告同类不观可也。”
  另外,《推背图》见载于正史《宋史·艺文志》(仁寿本《二十六史》)内。
  这样,根据《桯史》记载,我们就知道《推背图》有了两个传本,一为原本,一为赵匡胤紊乱其秩序的本子。今天我们看到的《推背图》是清乾隆年间的举人金圣叹评批的版本,原本仍保存于中国台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我们看到的没有什么出入。
  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我们现在看到的《推背图》,确实是曾经被人紊乱其秩序的本子,这与宋太祖赵匡胤所为的“特以此书紊其次而杂书之”就刚好对应上了。
  《推背图》中的六十象,原本就是根据中国历法中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组合成的六十甲子,对照中国龙文化中的易学理论,将后天八卦的排序与六十甲子一一对应,里面的谶曰诗句与颂曰诗句和图画中的画意,也全部用的是《周易》中的卦爻辞及六爻易数中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逻辑分析,是对封建帝王加强政治管理的一些建议。
  虽然谶曰诗句与颂曰诗句里的意思非常隐晦,令人难以理解,但从中我们仍可以看出,《推背图》与《周易》的写作手法恰恰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中国龙文化中阴与阳这两个最基本的,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哲学概念所构成,其中阴的一部分是由符号、卦象、纳甲和易术筮法理论组成的,阳的那一部分是由谶曰诗句和颂曰诗句所描述的哲学思想和理论组成的。
  笔者试着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利用筮法中的六爻易术结合古汉语知识,再将帛书《周易》和通行本《周易》与《推背图》加以对比,发现这样来解读《推背图》,反而对《推背图》有了一个更全新的认识。
  笔者发现《推背图》中体现的大唐盛世的管理思想,也完全是汲取了《周易》中最优秀的取自于宇宙大自然运行的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它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甚至老子的道家思想都有联系。所以笔者怀疑,唐太宗李世民在治理大唐时所使用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思想,与经他治理后而达到的“旷世盛唐”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辉煌景象,令世界各地的访客都惊羡的大唐长安的富庶、美丽和强盛,以及大唐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占据了实力中心的地位,这些是否与袁天罡和李淳风的《推背图》有关呢?
  在《推背图》中,袁天罡和李淳风用《周易》中取自于宇宙大自然运行的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利用中国易学中政治经济哲学的理论(或政治与经济的哲学关系理论)阐述了对国家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去做一代杰出的君王,并对国家内政和外交事务以及未来世界的格局都做了明确客观的分析,不仅有积极的建议,甚至还有极其隐晦的批评。
  可以肯定,《推背图》之所以用极其隐晦的语句表述,原因在于这是一部王者治国的宝典,系统地阐述了君王如何治国的理论,特别是对大唐的经济发展和如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方面的建议,即使在今天对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另外,《推背图》的这种写作方式对我们今天所有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是研究易学思想的人都会很有帮助,也能打开一个全新的思路。
  由于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对《推背图》的评价也是一样。由于笔者只是一位易学爱好者,水平还很有限,书中对《推背图》的逻辑分析和演绎论述观点,也只代表本人的一家之言,演绎方法和解读得准确与否,还有待于历史学家和易学研究专家来下最后的结论。语言描述欠准确及作品中的错误之处,还希望更多的读者、学者、专家给予批评和斧正。
  
精彩书摘
  《解读 推背图(修订版)》:
  袁李两位智者,借图画加谶,实际是在用比喻的方法,而且是非常谨慎、小心隐含地在向李世民述说:
  “皇上,宫中难道就像月亮上的官阙一样,那么寒冷而没有一点温暖吗?您说,为了宫中的王位,兄弟之间也可以没有手足之情吗?”
  “为了王位,兄弟之间把目标和能量都用到权力的竞争上去了,手足之情竟然都可以像在三尺之深的雪中行走一样。”
  “为了王位,兄弟之间都能刀枪相见,成为敌人,不惜彼此杀戮。这样的事,不是让所有的人都寒心吗?”
  “发生这样的事,最感到意外和哀叹的,就是您的父母亲。从做父母的角度出发,可是希望所有的弟兄们都能团结互助,一致对付外部的匈奴胡人。可是您却根本不念手足之情,在兄弟们之间制造了灾难和死亡。”
  “而且您父亲是辛苦开创李家江山的元首,您把他也都给架空了。这样的结果,与您父母当初的目标和希望可真是南辕北辙啊!就连我们这些做下属的都感到寒心和害怕啊!”
  袁天罡和李淳风在此用了极其隐晦的方式,在讥讽和挖苦李世民,同时在他俩的心理上,也在极其警惕地提防着李世民。他对待手足兄弟都可以像日全食一样地反目成仇,都能架空他的父亲当太上皇,更何况对待我们这些下属臣子呢。
  2对颂的形象理解与逻辑分析
  2.1图像的形象理解
  图中那个身着匈奴马蹄袖长袍马褂的胡人,符合颂“妖氛未靖不康宁,北扫烽烟望帝京”诗句里的意思,图中并没有明确画出颂其他诗句里的意思。
  ……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