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实用疼痛学》[2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实用疼痛学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8-01
  • 热度:7950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近年疼痛学界对引发慢性疼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疗方法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慢性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的广泛推广应用,使过去仅能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疼痛或通过外科手术处理的一些患者,可以应用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满意的解决。对慢性疼痛诊断方面也增加了许多新的标准和内容。本书拟收集现代国内外对慢性疼痛疾病新的理论、认识和诊疗方法。详细介绍近年来疼痛科临床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许多方法都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规范技术。
目录
版权信息
编著者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主编简介
主编简介
序 言
前 言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疼痛学概述
第二章 疼痛解剖学
第三章 疼痛生理学
第四章 疼痛的神经解剖及病理机制
第五章 慢性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第六章 疼痛药理学
第七章 疼痛心理学
第八章 疼痛的测量与评估
第九章 疼痛的影像学检查
第十章 脊椎造影术
第十一章 神经电生理检查
第十二章 神经阻滞术
第十三章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
第十四章 神经电刺激术
第十五章 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技术
第十六章 双极射频和双极水冷射频技术
第十七章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第十八章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第十九章 臭氧注射治疗
第二十章 化学髓核溶解术
第二十一章 椎间盘髓核旋切术
第二十二章 经皮椎体成形术
第二十三章 硬膜外腔镜技术
第二十四章 功能神经外科疼痛治疗技术
第二十五章 疼痛的物理治疗
第二十六章 中医疼痛治疗
第二十七章 慢性疼痛的心理学治疗
第二篇 各论
第二十八章 头面部疼痛
第二十九章 颈椎源性疼痛疾病
第三十章 胸部疼痛疾病
第三十一章 腰椎源性疼痛疾病
第三十二章 骨关节疼痛性疾病
第三十三章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第三十四章 脊柱结核
第三十五章 脊柱脊髓急性损伤
第三十六章 脊椎创伤性疾病
第三十七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
第三十八章 中枢性疼痛
第三十九章 癌 痛
第四十章 内脏痛
第四十一章 血管性疼痛疾病
第四十二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疼痛疾病
第四十三章 免疫异常及风湿性疼痛疾病
第四十四章 软组织疼痛性疾病
第四十五章 儿童疼痛
第四十六章 老年疼痛
第四十七章 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非疼痛性疾病
第四十八章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
第四十九章 椎间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五十章 发散式冲击波疗法
精彩书摘
  (二)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是两个关节的联合关节,由寰椎侧块上面的关节面和枕骨髁构成,它是单纯的滑液性关节,有一松弛的关节囊,呈椭圆形。此关节有两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在横轴上可以使头作约45。的屈伸运动;在矢状轴上,可以使头作内收和外展运动,但范围很小,也能作旋转运动。这个关节借寰枕前、后膜加强稳定,这两个膜正好将寰椎和枕骨问的裂隙封闭。寰枕前膜宽而致密,张于寰椎前弓上缘和枕骨底大孔前缘之间,在正中线为一自枕骨底部至寰椎前弓前面的结节的圆形韧带所加强,和前纵韧带的上端愈合,寰枕后膜张于寰椎后弓上缘和枕骨大孔后缘之间。椎动脉即由此韧带穿过人颅内,而第1颈神经由此穿出,有时寰枕后膜远侧部分可以钙化,在椎动脉及第一颈神经的后方形成一个骨弓。黄韧带由寰椎后弓的内面至枢椎椎板的上面,可以防止头和寰椎在枢椎上向前移动,对脊髓也起保护作用。稳定寰枢关节周围的韧带,也张于枢椎和枕骨问,甚为坚强,可以防止寰椎和枕骨的移位。
  (三)颈椎椎间关节
  由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与下位颈椎的上关节突构成,关节面较平,向上约呈45。倾斜,但c间倾斜度常有变化。关节面覆盖一层透明软骨,关节囊附着于关节软骨的边缘,较为松弛,外伤时容易引起半脱位。椎问关节构成椎问孔的后壁,其前方与椎动脉相邻近。下部颈椎的椎问关节所承受的压力较上部者大,引起增生的几率也较高。
  (四)颈椎的韧带
  1.前纵韧带起自枕骨的咽结节,向下经寰椎前弓及各椎体的前面。前纵韧带坚固地附着于椎体,但疏松附于椎问盘,它仅为一层纤维带,较后纵韧带为弱。
  2.后纵韧带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枢椎,向上移行为覆膜。后纵韧带较强,分为两层:浅层为覆膜的延续,深层呈齿状,坚固地附着于椎体及椎问盘,可以防止其内容物向后突出。钩椎关节的关节囊韧带即起自后纵韧带深层及椎体,斜向外下方附着于钩突。颈椎问盘经多次反复慢性损伤,可使椎管前静脉丛出血,以后钙化形成后纵韧带骨化,日本人发病率较高,约占颈椎疾患的1.7%。用cT检查,后纵韧带骨化的厚度可达椎管矢径的17%~80%,宽度可达椎管横径的28%~67%。可无症状,常为无意发现,但如椎管矢径缩小至400A,即可引起症状,如手麻臂痛及痉挛性步态,严重者可引起脊髓半横切征或脊髓中央综合征。
  有严重脊髓症状者,其横切面狭窄率多小于300A下部颈椎椎管较窄,又是颈髓膨大区,如该部后纵韧带骨化厚度超过椎管矢径30%以上时,多会出现脊髓症状。
  3.黄韧带黄韧带向上附着于上位椎板下缘的前面,向下附着于下位椎板上缘的后面,薄而较宽。在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留一缝隙,有静脉通过,连接椎骨后静脉丛与椎管内静脉丛。黄韧带向外延展至椎问关节囊,但并不与其融合。黄韧带有一定弹性,颈椎屈曲时,可使相邻椎板稍分开,过伸时可稍缩短,而不致发生皱折突人椎管内,这样其弹性张力可协助项部肌肉维持头颈挺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