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医生的修炼: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的真相》[2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医生的修炼: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的真相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01
  • 热度:8814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入选“美国网店年度10大好书”,比《豪斯医生》更人性,比《白色巨塔》更真实。

  医学有理可循,疾病变化万千。世间没有完美的医生,在病魔面前,妙手仁心的医疗工作者也会不时体会孩童般的无力感。雾里看花的错觉和偏见,将在这本诚恳的医生手记中烟消云散。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哈佛医学院外科副教授,于2010年跻身《时代周刊》评选的“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他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全盘托出医疗体系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真相。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新手医生阿图满怀抱负进入梦想中的白色巨塔,他将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试炼?硬着头皮第一次拿起手术刀的他,将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变故?在错误切开病人气管的时候,他如何面对从手边一丝丝逝去的生命?在“成功是常态,失败就是一条人命”的职业生涯中,在每一个或者温暖或惊悚的病例故事背后,都是生与死的殊死较量。
  《医生的修炼: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的真相》一书精选了14个主题,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医生所面对的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做抉择时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一个个医学现象背后,是外科医生群体的自我审视与修炼。
  适合医疗界人士、政策制定者和普通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阿图·葛文德,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
  《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2014年《展望》杂志年度“全球十大思想家”。
  克林顿政府最年轻的卫生医疗政策高级顾问
  阿图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医生世家。作为印度新移民的后代,阿图成长在西方文化和教育环境下,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在牛津大学攻读著名的PPE专业(哲学、政治和经济学)的经历,对他在医学人文思想和社会支持方面的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哈佛医学院就读期间,恰逢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他成为卫生保健部门中的一员。克林顿就职美国总统之后,他成为克林顿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的高级顾问,指导由3个委员会组成的75人医疗小组,那年他只有27岁。
  影响世界的医生
  完成学业后,阿图成为了外科医生,但是他不只将自己的工作局限在手术台前。面对医疗行业中的一些顽疾,他亲自参与并主导了全球手术清单的研发和实施,呼吁医护人员使用最简单、却被证明很有效的清单来改变工作方式。这个项目大大降低了手术中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在全球
  8个城市(其中既有印度德里,也有加拿大多伦多)执行、推广了这份清单后,死亡率降低了47%?——比任何一种药物都管用。
  阿图积极主动地普及医学知识,对医疗体制进行思考与变革,他创造性的工作让他在2006年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2009年荣获哈斯丁斯中心大奖,2004年被《新闻周刊》评为“20位最具影响力的南亚人物”之一,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是此份名单上唯一的医生。
  奥巴马医改的关键之笔
  阿图医生从1998年开始为《纽约客》撰写大量医疗观察类文章,见解极为深刻。2009年6月,阿图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成本的难题》(TheCostConundrum)探讨医疗费用问题。文中指出,美国的医疗服务及成本存在巨大的区域差距,而卫生保健支出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医生通过过度医疗提高收入。这篇文章成了医改的催化剂。奥巴马推荐白宫官员必须阅读这篇文章,文中的一些观点已经成为国会立法者们经常引用的论据。
  来自金融大鳄的支票
  阿图在《纽约客》上的文章不仅触动了奥巴马,同时也得到了金融大鳄查理·芒格的赞赏。看完这篇文章后,他立即给阿图寄上了一张两万美元的支票。
  巴菲特在知名财经频道CNBC的SquawkBox节目上回忆起这件事:“……那绝对是一篇伟大的文章,我的搭档查理·芒格坐下来,立即写了一张两万美元的支票。他从来没有见过阿图,他们也从未有过任何信件往来,他只是将支票寄给了《纽约客》。他说:‘这篇文章对社会非常有用,我要把这份礼物送给葛文德医生。’”而阿图确实也收到了这张支票,但他没有存入个人账户,而是捐给了其所在的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外科和公共卫生部。
  医生中最会写作的人
  除了医术精湛、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阿图在写作方面的成就更是卓越,他的专栏文章在美国公众中反响巨大,同时也斩获了众多文学奖项。他先后获得2003年美国最佳短篇奖、2002及2009年美国最佳科学短篇奖、2011年美国最佳科学和自然写作奖等多个写作大奖。
  在美国,很多医学院里那些有志于当作家的医学生会被称为“阿图·葛文德”。
目录
第一部分 孰能无过
01 一把刀的修炼
我是菜鸟
成长的烦恼
意外的成功
医生的借口
一辈子的学习
02 像机器一样精准
医学界的“深蓝大战”
“疝气工厂”
通向完美之路
03 切烂的喉咙
致命的过失
亡羊补牢
被安乐死
永不放弃
04 9000个医生的嘉年华
年会VS集贸市场
医学嘉年华
05 好医生是怎么变坏的
曾经的辉煌
陨落的新星
问题医生拯救行动
一切从头开始
第二部分 难解之谜
06 13号、星期五、月圆夜
黑色星期五效应
月圆夜的启示
07 疼痛的迷雾
非典型背疼
疼痛的秘密
止痛药的魔力
治本之方
08 孕吐30周
恶心是个什么东西
为什么恶心,为什么难受
恶心防治法
09 一说话就脸红的女主播
病态性脸红
脸红治疗法
脸红治疗后遗症
10 吃个不停的人
减肥捷径
神奇的减肥手术
第三部分 世事难料
11 最后的一刀
令人胆战心惊的尸体解剖
历史上的尸解
死亡密码
台风与冰块
12 死因“未明”的8个婴儿
死了10个孩子的母亲
13 医疗决定谁来做
无可挽回的错误选择
谁选择,谁负责
14 成功会有时
不可思议的预感
医疗决策树
难以言喻的直觉
媒体评论
  ★葛文德这个医生作家,有一支犀利如手术刀的笔,一双如X光般具有穿透力的眼睛……他描述的每一个病例故事,从枪伤到病态肥胖到噬肉菌,都是迷你惊悚小说。诊断结果:这是本让人目不转睛、不忍释卷的精彩之作。
  ——《时代周刊》

  ★没有一个作家比葛文德更会营造现场感。他的文字有种魔力,能让病房里的真实故事在我们眼前上演。每一出都是惊心动魄的医学奇案或感人肺腑的外科戏剧,给人无比真实的感觉。作者笔力万钧,是最忠实的记录者!
  ——《纽约时报》

  ★令人惊艳的作品……葛文德的心声让人耳目一新。他把临床上的明察秋毫代入医学写作,描述了现代医学的图景,同时也呈现了病人的情感与生命故事。
  ——《纽约书评》

  ★感人至深。葛文德使医生的故事脱离老套,展现了医学书写的新篇章。
  ——《波士顿环球报》

  ★本书可谓医学的沉思录,对医学这项人类事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仅探讨今日医学界情况以及存在的争议,论及知识和实践的落差、医学本身的限制,也触及了这一行内在的复杂和矛盾性。
  ——佩里·克拉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专栏作家

  ★葛文德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作家。他有先见之明,思考缜密,是医学人文大师刘易斯·托马斯的传人,笔调谦逊,见解深刻,每一篇都是细心琢磨的杰作。
  ——Salon

  ★葛文德其文正如其刀,精准、大胆而且细致,颇有乔治·奥威尔之风,他的作品让人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有所启发,觉得无比满足。
  ——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得主亚伯拉罕·佛吉斯,《艾滋在我的家园肆虐》《我的网球搭档》作者

  ★这是一本医学人文书,但读起来却像一本悬疑小说。作者手法高妙,笔端饱含情感,文章中不时可见惊人的洞察力。他细细剖析每一个主题,让人看得屏气凝神。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作者
精彩书摘
  我把手术刀放在病人皮肤上,划下第一刀。这种感受实在太奇特了,会让人欲罢不能,它混合了见血的亢奋、担心出错的焦虑和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
  我是菜鸟
  病人需要植入中心静脉导管。住院部主任说:“这是你的一次机会!你先去做准备吧,准备好了再通知我。”
  这是我进入外科的第四周。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做过这类手术。我的白大褂的口袋里装得满满的:病人的检查结果单、心肺复苏术(CPR)操作守则卡片、两本外科设备手册、一个听诊器、急救包、餐票、笔形手电筒、剪刀和一堆加起来约1美元的硬币。
  我爬上楼梯,走向病房,内心一直忐忑不安。我不断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我终于可以亲自操刀了。
  我的病人是一个50多岁的、胖胖的、很安静的中年男子,他的腹部一周前开过刀,直到现在肠胃功能还不是很好,不能吃东西。我向他解释说我们将通过静脉为他补充营养,因此必须在他的胸腔内装一个“特殊的导管”。我告诉他,他只需要躺在床上,我们会把管子放进去,而且为了避免疼痛,我们将为他注射麻醉剂。可我并没有告诉他,管子有20厘米长,而且这根管子将直接进入心脏的大血管。我也没说,这个手术存在很大风险,如果医生没有真本事会很难完成。“可能会有一点点风险,”我对他说,“比如出血或肺萎陷。”如果是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做这个手术,出现这种问题的概率很小,每100个都碰不到1个。
  当然,目前我并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资深医生,而且之前有个住院医生就把这个手术做砸了,病人大出血,不幸死亡。还有一个住院医生失手将导管插入病人的心脏深处,结果必须打开胸腔来调整导管位置。这些可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而我却没有告诉眼前这位病人。我只问他:“可以帮你装导管吗?”他说:“好。”于是我便开始动手了。
  我看过苏医生做这个手术两次,一次就在前一天,我全神贯注地观看了每一个步骤。
  她把所有需要的工具器械准备好,让病人平躺在床上,然后将一卷医用毛巾垫在他的肩胛骨下面,让他的胸呈拱形突出。我看着她用消毒棉棒涂抹病人的胸部,然后注射利多卡因(一种局部麻醉剂)。接着,穿戴着无菌手术服和手套的她将针筒戳入了病人胸部靠近锁骨的地方。那针又粗又长,病人却没有丝毫反应。
  苏医生告诉我怎样做才能避免伤到肺脏,还教我如何找到锁骨下面的静脉血管——一条位于肺部顶端、直通胸腔大静脉的血管,她告诉我,“针要垂直戳入锁骨正下方”。她几乎一气推到底,然后回抽针筒,抽出来的血呈暗红色,这表明她成功了。她说:“如果抽出来的血是鲜红色的,就说明戳到动脉了,那可不太妙!”
  把针戳入静脉血管以后,你就得把静脉壁上的洞扩大些——这样才方便导管进入,然后将导管朝着心脏的方向推。整个过程不能伤及血管、肺脏或其他部位。“为了确保做到这一点,”苏医生说,“你要先用金属线定好位置。”她取下针筒,针头留在原处,血从针头接口处流了出来。然后她拿起一根60厘米长的类似电吉他弦的金属线,从针孔穿进去,直到整条金属线都进入静脉血管。她提醒我说:“千万不要强行穿入,也不要放手,让它自己进去,但一定要控制好它。”心脏监护仪发出了一连串短促的嘟嘟声,说明金属线碰到心脏了。苏医生立刻将金属线扯出两三厘米。她小声对我说:“我猜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了。”然后又对病人说:“你表现得很好,再有几分钟就做完了。”
  她把针头取出来,拿起又粗又硬的血管扩张器插进去,使静脉孔扩大。接着,她取出扩张器,将一根黄色、细长、柔软的中心静脉导管顺着金属线放了进去,再将金属线拿出来。她用肝磷脂溶液清洗了导管,然后将它缝在他的胸口上。手术圆满结束。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