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书名: | (正版特价)NIO与Socket编程技术指南|231648 |
图书定价: | 99元 |
图书作者: | 高洪岩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8/7/1 0:00:00 |
ISBN号: | 978711160406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0 |
版次: | 1-1 |
作者简介 |
高洪岩 著:高洪岩,某世界500强项目经理,有10年Java相关开发经验,精通Java语言,擅长J2EE、EJB、Android、报表和多线程,以及并发相关的技术内容,理论与实践经验颇丰。著有《Java多线程编程核心技术》《Java并发编程:核心方法与框架》《NIO与Socket编程技术指南》《Java EE核心框架实战 第2版》《Jasper Reports+iReport报表开发详解》《Android学习精要》等书籍。 |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介绍Java语言中高性能处理的原理技术:NIO和Socket。非常详细地讲解了NIO中的缓冲区、通道、选择器、编码,以及使用Socket技术实现TCP/IP和UDP编程,细化到了演示全部SocketOption的特性,这对理解基于NIO和Socket技术为基础所开发的NIO框架是非常有好处的,本书以案例为入口,将大部分在开发中常见的NIO和Socket的技术点都做了演示,细化到API级。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Netty以及Kafka等这些高性能处理框架都在底层应用到了NIO和Socket,所以当你目前是有计划进军互联网技术时,本书也许会带给你一个方向。 |
目录 |
前言 第1章 缓冲区的使用 1 1.1 NIO概述 5 1.2 缓冲区介绍 6 1.3 Buffer类的使用 7 1.3.1 包装数据与获得容量 7 1.3.2 限制获取与设置 10 1.3.3 位置获取与设置 12 1.3.4 剩余空间大小获取 13 1.3.5 使用Buffer mark()方法处理标记 14 1.3.6 知识点细化测试 15 1.3.7 判断只读 22 1.3.8 直接缓冲区 22 1.3.9 还原缓冲区的状态 23 1.3.10 对缓冲区进行反转 24 1.3.11 判断是否有底层实现的数组 28 1.3.12 判断当前位置与限制之间是否有剩余元素 29 1.3.13 重绕缓冲区 30 1.3.14 获得偏移量 32 1.3.15 使用List.toArray(T[])转成数组类型 33 1.4 ByteBuffer类的使用 34 1.4.1 创建堆缓冲区与直接缓冲区 35 1.4.2 直接缓冲区与非直接缓冲区的运行效率比较 37 1.4.3 包装wrap数据的处理 39 1.4.4 put(byte b)和get()方法的使用与position自增特性 40 1.4.5 put(byte[] src, int offset, int length)和get(byte[] dst, int offset, int length)方法的使用 41 1.4.6 put(byte[] src)和get(byte[] dst)方法的使用 46 1.4.7 put(int index, byte b)和get(int index)方法的使用与position不变 49 1.4.8 put(ByteBuffer src)方法的使用 50 1.4.9 putType()和getType()方法的使用 51 1.4.10 slice()方法的使用与arrayOffSet()为非0的测试 53 1.4.11 转换为CharBuffer字符缓冲区及中文的处理 54 1.4.12 转换为其他类型的缓冲区 58 1.4.13 设置与获得字节顺序 63 1.4.14 创建只读缓冲区 65 1.4.15 压缩缓冲区 65 1.4.16 比较缓冲区的内容 66 1.4.17 复制缓冲区 70 1.4.18 对缓冲区进行扩容 72 1.5 CharBuffer类的API使用 73 1.5.1 重载append(char)/append(Char-Sequence)/append(CharSequence, start, end)方法的使用 73 1.5.2 读取相对于当前位置的给定索引处的字符 74 1.5.3 put(String src)、int read(CharBuffer target)和subSequence(int start, int end)方法的使用 74 1.5.4 static CharBuffer wrap(Char-Sequence csq, int start, int end)方法的使用 76 1.5.5 获得字符缓冲区的长度 76 1.6 小结 77 第2章 通道和FileChannel类的使用 78 2.1 通道概述 78 2.2 通道接口的层次结构 80 2.2.1 AsynchronousChannel接口的介绍 82 2.2.2 AsynchronousByteChannel接口的介绍 84 2.2.3 ReadableByteChannel接口的介绍 84 2.2.4 ScatteringByteChannel接口的介绍 85 2.2.5 WritableByteChannel接口的介绍 86 2.2.6 GatheringByteChannel接口的介绍 87 2.2.7 ByteChannel接口的介绍 88 2.2.8 SeekableByteChannel接口的介绍 89 2.2.9 NetworkChannel接口的介绍 90 2.2.10 MulticastChannel接口的介绍 91 2.2.11 InterruptibleChannel接口的介绍 92 2.3 AbstractInterruptibleChannel类的介绍 93 2.4 FileChannel类的使用 95 2.4.1 写操作与位置的使用 97 2.4.2 读操作 100 2.4.3 批量写操作 106 2.4.4 批量读操作 109 2.4.5 部分批量写操作 117 2.4.6 部分批量读操作 120 2.4.7 向通道的指定position位置写入数据 128 2.4.8 读取通道指定位置的数据 130 2.4.9 设置位置与获得大小 135 2.4.10 截断缓冲区 136 2.4.11 将数据传输到其他可写入字节通道 138 2.4.12 将字节从给定可读取字节通道传输到此通道的文件中 141 2.4.13 执行锁定操作 145 2.4.14 FileLock lock()方法的使用 160 2.4.15 获取通道文件给定区域的锁定 160 2.4.16 FileLock tryLock()方法的使用 162 2.4.17 FileLock类的使用 162 2.4.18 强制将所有对通道文件的更新写入包含文件的存储设备 165 2.4.19 将通道文件区域直接映射到内存 167 2.4.20 打开一个文件 174 2.4.21 判断当前通道是否打开 181 2.5 小结 182 第3章 获取网络设备信息 183 3.1 NetworkInterface类的常用方法 184 3.1.1 获得网络接口的基本信息 186 3.1.2 获取MTU大小 189 3.1.3 子接口的处理 190 3.1.4 获得硬件地址 192 3.1.5 获得IP地址 194 3.1.6 InterfaceAddress类的使用 200 3.1.7 判断是否为点对点设备 202 3.1.8 是否支持多播 202 3.2 NetworkInterface类的静态方法 204 3.2.1 根据索引获得NetworkInterface对象 204 3.2.2 根据网络接口名称获得NetworkInterface对象 204 3.2.3 根据IP地址获得NetworkInterface对象 205 3.3 小结 205 第4章 实现Socket通信 206 4.1 基于TCP的Socket通信 206 4.1.1 验证ServerSocket类的accept()方法具有阻塞特性 207 4.1.2 验证Socket中InputStream类的read()方法也具有阻塞特性 210 4.1.3 客户端向服务端传递字符串 212 4.1.4 服务端向客户端传递字符串 213 4.1.5 允许多次调用write()方法进行写入操作 215 4.1.6 实现服务端与客户端多次的往来通信 216 4.1.7 调用Stream的close()方法造成Socket关闭 219 4.1.8 使用Socket传递PNG图片文件 221 4.1.9 TCP连接的3次“握手”过程 222 4.1.10 标志位SYN与ACK值的自增特性 225 4.1.11 TCP断开连接的4次“挥手”过程 226 4.1.12 “握手”的时机与立即传数据的特性 227 4.1.13 结合多线程Thread实现通信 228 4.1.14 服务端与客户端互传对象以及I/O流顺序问题 231 4.2 ServerSocket类的使用 233 4.2.1 接受accept与超时Timeout 233 4.2.2 构造方法的backlog参数含义 235 4.2.3 参数backlog的默认值 237 4.2.4 构造方法ServerSocket (int port, int backlog, InetAddress bindAddr)的使用 238 4.2.5 绑定到指定的Socket地址 240 4.2.6 绑定到指定的Socket地址并设置backlog数量 242 4.2.7 获取本地SocketAdress对象以及本地端口 243 4.2.8 InetSocketAddress类的使用 244 4.2.9 关闭与获取关闭状态 247 4.2.10 判断Socket绑定状态 248 4.2.11 获得IP地址信息 249 4.2.12 Socket选项ReuseAddress 249 4.2.13 Socket选项ReceiveBuffer- Size 257 4.3 Socket类的使用 259 4.3.1 绑定bind与connect以及端口生成的时机 259 4.3.2 连接与超时 261 4.3.3 获得远程端口与本地端口 262 4.3.4 获得本地InetAddress地址与本地SocketAddress地址 263 4.3.5 获得远程InetAddress与远程SocketAddress()地址 264 4.3.6 套接字状态的判断 265 4.3.7 开启半读与半写状态 266 4.3.8 判断半读半写状态 268 4.3.9 Socket选项TcpNoDelay 270 4.3.10 Socket选项SendBufferSize 274 4.3.11 Socket选项Linger 276 4.3.12 Socket选项Timeout 287 4.3.13 Socket选项OOBInline 288 4.3.14 Socket选项KeepAlive 291 4.3.15 Socket选项TrafficClass 293 4.4 基于UDP的Socket通信 294 4.4.1 使用UDP实现Socket通信 295 4.4.2 测试发送超大... |
编辑推荐 |
技术畅销书作者撰写,掌握高并发与网络编程基石技术:NIO与Socket 细化到特性级别,涵盖领域中核心技术,包括缓冲区、通道、选择器以及基于Socket 的TCP/IP和UDP编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