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 芯片及互联网行业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分享
★ 从多个角度讲解了构成软硬件融合的技术
★ 知识覆盖面广,可使读者迅速扩大知识面
★ 进而轻松驾驭软硬件融合的技术大潮
新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快速迭代,
该如何根本性的解决这一挑战?
CPU性能瓶颈,DPU脱颖而出?
这,只是问题的开始……
什么样的计算架构,才能释放AI处理器的强劲动力?
GPU、FPGA还是ASIC/DSA?
软件足够灵活,硬件足够高效。
鱼和熊掌,可否兼得?
本书将解决以上所有问题。
加深对软硬件之间联系的理解,更好地驾驭硬件
★ 硬件背景的同学,可以更全面宏观地看待问题,
理解需求、产品、系统、架构等多方面的权衡
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云计算持续、快速地发展,底层硬件越来越无法满足上层软件的发展和迭代需求。本书通过探寻软硬件的技术本质,寻找能够使软件灵活性和硬件高效性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有软件背景的读者更深刻地认识硬件,加深对软硬件之间联系的理解,并且更好地驾驭硬件;同时帮助有硬件背景的读者站在更全面的视角宏观地看待问题,理解需求、产品、系统、架构等多方面的权衡。
《软硬件融合:超大规模云计算架构创新之路》共9章:第1章为云计算底层软硬件,第2章为软硬件融合综述,第3章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第4章为软硬件接口,第5章为算法加速和任务卸载,第6章为虚拟化硬件加速,第7章为异构加速,第8章为云计算体系结构趋势,第9章为融合的系统。
本书立意新颖,案例贴近前沿,内容由浅入深,并且“展望未来”,可以帮助广大互联网及 IT 行业的软硬件工程师更好地理解软件、硬件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技术拓展读物。
黄朝波
芯片及互联网行业十年以上工作经验,UCloud芯片及硬件研发负责人。
曾在Marvell从事ARMv7/v8架构高性能多核CPU设计和验证,在Startup公司Simplight从事自主多线程处理器及4G LTE基带SOC芯片设计。
物联网公司创业经历,技术负责人,负责从硬件、软件到云平台的研发工作。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有幸参与“飞腾”处理器项目研发。
朝波的这本书非常及时地给读者揭示了软硬件融合的趋势,并且从多个角度讲解了软硬件融合的相关技术。由于作者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很好地覆盖了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和云计算系统架构,此书的内容很全面,并带有硬件基础知识讲解,适合读者迅速扩大知识面。
——Intel中国研究院院长 宋继强
本书系统性地探讨了软硬件融合问题,并将相关思想实际应用于云计算这类包含复杂软件和硬件的系统,提出了多级分层抽象的软硬件融合系统模型,对云计算的架构设计有着实际性的指导意义。
——NVIDIA首席架构师 蒋江
软硬件协同系统设计方法是未来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主要发展方向,近几年国内外业界的技术发展方向也充分证明了这个发展趋势。本书从宏观的角度综述了目前一些主流应用案例和应用场景,内容深入浅出、覆盖面广、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作为大多数读者切入该领域的向导。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李健
I/O虚拟化技术是未来云计算的制胜关键。本书是很难得的介绍数据中心I/O虚拟化的关键技术的著作,值得从业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Xilinx数据中心架构师 唐杰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软硬件融合是一个主要趋势,也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本书通过硬件、虚拟化、网络、存储分别描述了软硬件结合的必要性,并且给出了这些维度软硬件结合的可行性方案。此外,本书还综合性地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标准,为软硬件结合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帮助。
——UCloud虚拟网络技术总监 文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