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大学工程制图疑难题解析指导》[42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大学工程制图疑难题解析指导

  •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8-12-26
  • 热度:8676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本书配套《大学工程制图(第三版)》,根据配套教材的章节对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并单独设置“解题要领”小节和“解题指导”小节,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做题的技巧和方法。针对配套教材的课后习题,书中采用“先给出解题分析,再详述作图步骤,最后给出答案”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此外,书中还包含了6套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应试能力。
内容简介
  工程制图是工科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掌握按标准规定表达工程图样的实际技能。本书针对学生在工程制图学习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解题方法、作图思路等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将各章节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归类梳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此书,讲述如何学好工程制图、尽快适应工程制图的学习。
目录
前言
1 基本几何元素的投影
1.1 内容提要
1.2 解题要领
1.3 解题指导
1.3.1 点的投影
1.3.2 直线的投影
1.3.3 平面的投影
1.3.4 换面法
1.4 自测题
2 平面与立体、立体与立体相交交线的投影
2.1 内容提要
2.2 解题要领
2.3 解题指导
2.3.1 立体的投影及表面上取点、取线
2.3.2 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求截交线的投影
2.3.3 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求相贯线的投影
2.4 自测题
3 组合体
3.1 内容提要
3.2 解题要领
3.3 解题指导
3.3.1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
3.3.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3.3.3 补全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3.3.4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3.4 自测题
4 制图的基本规定和技能
4.1 内容提要
4.2 解题要领
4.3 解题指导
4.4 自测题
5 轴测投影图
5.1 内容提要
5.2 解题要领
5.3 解题指导
5.4 自测题
6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6.1 内容提要
6.2 解题要领
6.3 解题指导
6.3.1 视图
6.3.2 剖视图
6.3.3 断面图
6.3.4 视图综合表达
6.4 自测题
7 零件图
7.1 内容提要
7.2 解题要领
7.3 解题指导
7.3.1 由轴测图画零件图
7.3.2 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7.3.3 极限与配合
7.3.4 读零件图
7.4 自测题
8 标准件与常用件
8.1 内容提要
8.2 解题要领
8.3 解题指导
8.3.1 螺纹与螺纹紧固件
8.3.2 齿轮
8.3.3 轴承
8.3.4 键连接
8.4 自测题
9 装配图
9.1 内容提要
9.2 解题要领
9.3 解题指导
9.3.1 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9.3.2 阅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9.4 自测题
10 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工程制图(2学分、3学分)期终考试试卷
工程制图机械类(上)期终考试试卷
工程制图机械类(下)期终考试试卷
工程制图(2学分、3学分)期终考试试卷答案
工程制图机械类(上)期终考试试卷答案
工程制图机械类(下)期终考试试卷答案
参考文献
前言
  工程制图是工科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掌握按标准规定表达工程图样的实际技能,为学习后继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打下基础。同时它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工程制图,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实现从平面图样(两维)与空间实体(三维)的相互转换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自觉遵守国家标准的习惯和能力,华东理工大学工程图学与CAD技术研究室从教学实际和基本要求出发,结合近年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编写了本书。本书针对学习工程制图中碰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大量解题实例,帮助学生尽快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总结解题方法。本书既可作为工科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制图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帮助教师归纳课程教学重点和思路,也是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由郭慧、赵菊娣、刘晶、张明忠主编。全书共分10章,每章分为内容提要、解题要领、解题指导、自测题四个部分。参加编写的老师有郭慧(第4章、第9章、第10章)、赵菊娣(第7章)、刘晶(第3章)、张明忠(第5章、第8章)、马惠仙(第2章)、张纯楠(第6章)、傅琴(第1章)。
  华东理工大学林大钧教授认真审阅了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同类书籍,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