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本书阐述了架构思维的强大之处,目标是帮助系统架构师规划并引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早期概念性阶段,为整个开发、部署、运营及演变的过程提供支持。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书会帮助架构师:
在产品所处的情境与系统所处的情境中使用系统思维。
分析并评判已有系统的架构。
指出架构决策点,并区分架构决策与非架构决策。
为新系统或正在进行改进的系统创建架构,并得出可以付诸生产的架构成果。
从提升产品价值及增强公司竞争优势的角度来审视架构。
通过定义系统所处的环境及系统的边界、理解需求、设定目标,以及定义对外体现的功能等手段,来厘清上游工序中的模糊之处。
为系统创建出一个由其内部功能及形式所组成的概念,从全局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思考,并在必要时运用创造性思维。
驾驭系统复杂度的演化趋势,并为将来的不确定因素做好准备,使得系统不仅能够达成目标并展现出功能,而且还可以在设计、实现、运作及演化过程中一直保持易于理解的状态。
质疑并批判地评估现有的架构模式。
指出架构的价值所在,分析公司现有的产品开发过程,并确定架构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角色。
形成一套有助于成功完成架构工作的指导原则。
本书首先讲解了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架构,并从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讲解了如何分析系统。之后开始讲解如何创建良好的系统架构。在将概念演化为架构的过程中,架构师需要对系统进行分解,以看清这些组件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情况,因此需要根据一些衡量指标来构建权衡空间,以便使用优化算法找出优势较大的架构。
本书由系统架构领域3位领军人物亲笔撰写,该领域资深专家Norman R. Augustine作序推荐,Amazon全五星评价。
【全书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章)的重点是引出系统架构。第1章通过一些范例来展示架构理念,指出良好的架构,并给出本书的概要;第2章列出进行系统分析必备的思路;第3章给出分析系统架构所用的思维模式。
●第二部分(第4~8章)着重对架构进行分析。第4章讨论系统的形式;第5章讨论系统的功能;第6章讲解形式与功能之间的映射,并以此给出系统架构的定义;第7章研究如何从独立于解决方案的功能陈述中衍生出系统;第8章演示怎样把这些概念汇聚成一套架构。
●第三部分(第9~13章)讲解如何为复杂的系统定义架构。第9章从任务和可交付成果这两方面来概述架构师的职责;第10章探讨如何把组织机构方面的接口当成在架构中减少歧义的契机;第11章讲述如何用系统化的方式来捕获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把它们转换成系统目标;第12章提出一些能够帮助架构师更有创意地构思并选择概念的手段;第13章讲述在开发系统时管理复杂度的一些办法。
●第四部分(第14~16章)探寻帮助架构师做决策的各种计算方法及工具所具备的潜力。第14章把系统架构的过程当成一种决策制定的过程来进行讲解;第15章讲解如何对架构权衡空间中的信息进行综合;第16章演示怎样把架构决策编码成一套模型,使计算机可以根据该模型自动生成权衡空间并对其进行探索。
●Edward Crawley 是俄罗斯莫斯科斯科尔科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校长,也是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学及工程系统学教授。他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航空与航天专业的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并获得航空航天结构专业的博士学位。Crawley教授是美国航天航空学会及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的会员,也是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英国皇家工程学院、中国工程院及美国国家工程院的成员。
●Bruce Cameron 是咨询公司Technology Strategy Partners的创始人,也是MIT System Architecture Lab的董事。Cameron博士从多伦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Cameron博士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及工程学院讲授系统架构与技术策略课程,是多伦多大学董事会的前成员。
●Daniel Selva 是康奈尔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系的副教授。他从加泰罗尼亚大学、法国国立高等航空航天学院及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与航空工程学位。Selva教授的研究重点是在设计活动的初期运用系统架构、知识工程与机器学习工具。他的研究成果运用于NASA的地球科学十年调查、Iridium GeoScan Program及NASA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等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他利用架构分析技术来为系统架构师和管理者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