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本书作者秦家骢从他的33 世祖、出生在1049 年的秦观开始,叙述秦家历代祖先的生平,一直写到1959 年他父亲去世。同时,以秦氏先祖的个人命运为线索,串联起这九百多年间家族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既是一部隽永有趣的家族小历史,又是一部恢弘壮阔的中国大历史。
除了大量历史事件,本书还涉及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习俗的诸多方面,包括官制、兵制、赋税、科考、诗词、戏曲、服饰、建筑、婚丧,乃至扶乩、测字之事。具有极高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历史意义。
此次重版的中文简体版不仅核实、补充、修订了相关史料,重新梳理了译文,还提供了32页近60张图片。此外,为了降低读者阅读上的困难,本书对文言文字词、典故和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等做了注释。
本书叙述了秦氏家族自宋代到现代900多年间,历代知名成员的生平及该族的兴衰往事。书中所载的秦氏先世,既有达官贵人、忠臣孝子,也有学士才子、隐逸名流,如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明朝两京五部尚书秦金。此书既是秦氏若干祖先的简略传记,也是中国近千年变迁与发展的缩影,涉及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知识性、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秦家骢(Frank Ching),1940年12月13日生于香港,后移民美国。毕业于纽约福特汉姆大学英国文学系,后入纽约大学哲学研究所就读。1970年入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学习。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他在《纽约时报》国外新闻部任中国地区专家。1979年,受《华尔街日报》派遣,在北京建立办事处,成为较早一批报道新中国的美国记者之一。1983年,他辞去职务,从事家族史写作,历时五年完成。现居于香港。
本书不仅巧妙地叙述了一个不寻常的家族……而且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近千年的历史。
——约翰·吉廷斯(《中国的变迁》作者)
读完本书,明显感到研究中国历史的出发点不应该是朝代和皇帝,而应该是这个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之中的一个家族。
——《华盛顿邮报》
令人震惊的工作……秦家骢重现了中国9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在英语世界几乎没有其他人这么做过。
——奥维尔·谢尔(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追寻祖先跌宕起伏的900年历史,这是一段非凡的历程。
——乔纳森·米尔斯基
剥开几乎一千年的厚重历史,只留下——人。
——《伦敦书评》
出版前言
引言 寻访九百年前的祖先坟墓
香江寄萍踪 / 重归故土 / 乍见秦氏宗谱 / 踏上寻根之路 / 终于找到了祖茔!
第一章 秦观:浪漫词人
忽然一鸣惊人 / 官宦之后,有意仕途 / 怀壮志,谋救国 / 应举未第 / 迟来的功名
第二章 秦观:屡遭贬谪的失意人
卷入滔滔政潮 / 京官生涯本是梦 / 二弃爱妾,远谪边陲 / 死道路,沉冤终平反
第三章 秦桧:秦氏家族中的叛徒?
此秦非彼秦 / 从主战到主和 / 诬害岳飞 / 荣辱急转直下
第四章 秦裕伯:上海的城隍
从父宦游大名府 / 避居沪上侍老母 / 三辞聘书,高风亮节 / 城隍屡现神迹 / 沧海桑田
第五章 秦惟祯:秦氏家族坚实的根
离乡另寻生路 / 自甘隐世 / 吴越春秋在无锡 / 秦氏落地生根
第六章 秦旭:碧山竹炉的故事
老僧转世报恩 / 有子仕途上青云 / 碧山吟社,十老优游 / 竹炉诗画,君臣同爱
第七章 秦氏门中的孝子
孝道传家 / 剜胸舐脓:秦永孚与秦仲孚 / 报亲先于事君:秦镗 / 子承父风:秦淮 / 寻父疗亲:秦开杰与秦凤翔
第八章 秦金:学士与战略家
清明探祖茔 / 不同凡响怀大志 / 登科入庙堂 / 保卫河南,拊循山东 / 巡抚湖广,兴利除害/ 出资修建宗祠
第九章 秦金:“端敏”尚书
具疏力争不畏死 / 勤于任事,乞身归里 / 再起与致仕 / 身后备享尊荣
第十章 秦梁:梦中预言的应验
古墓父子情 / 是孝子也是能吏 / 入京如履薄冰 / 成也严嵩,败也严嵩 / 归田颐养十三载
第十一章 秦燿:济世英雄
父有令名 / 贵人相助 / 巡抚南赣与湖广 / 弹章交至,黯然下野 / 堪人玩味的结局
第十二章 秦镛:明末孤臣与哲人 1
东林遗风 / 东林党祸 / 儒者之宗高攀龙 / 父子同从一师 / 造福清江五载 / 时穷节乃见 / 颠沛流离南明朝 / 淡泊度晚年
第十三章 秦德藻:我父母的共同祖先
复杂微妙的谱系 / 由明到清 / 一族之长 / 儿孙满堂,五福齐享
第十四章 秦松龄:最年轻的翰林
少年得志 217/ 总为浮云能蔽日 / 赋闲享野趣 / 重入词林 / 御前记起居
第十五章 秦松龄:康熙皇帝的起居注官
史笔下的圣君/ 主考贾祸 / 斩不断的皇家缘 / 恬然一老叟
第十六章 秦道然:皇九子的师傅
入宫教书 / 皇子夺嫡/ 皇太后之丧/ 公私两兼,引火上身
第十七章 秦道然:政治犯
朝中起狂澜 / 初审江南 / 顺藤摸瓜,三王遭殃 再审北京 / 祸延全族
第十八章 秦蕙田:探花
新朝首科登鼎甲 / 伏阙陈情,舍身救父 / 随驾谒祭祖陵 / 祝寿与奔丧 / 秦氏九老传佳话
第十九章 秦蕙田:刑部尚书
援引律例断疑狱 / 经筵论道 / 掣派工程 / 慎刑章,昭平允 / 覆勘惹是非 / 叔侄化险为夷 / 尽瘁事国,死而后已
第二十章 秦震钧:平叛的一时之荣
名家子出判临清州 / 摄篆遇教乱 / 临危受命守孤城 / 浴血十七昼夜 / 功业在朝,声名在野/ 厚施乡邻,遗惠宗族
第二十一章 秦瀛:扫荡海寇的按察使
身负一门重望 / 当值内廷 / 除弊政,剿海盗 / 两次上书阮抚军 / 宽猛相济,急纾民患
第二十二章 秦瀛:京城大吏
提刑广东/ 留京任用献良策 / 屡遇疑难案件/ 失而复得 / 乞病归乡
第二十三章 秦缃业:荣登副榜
恪遵父训勤治学 / 生逢乱世,身如飘萍 / 入浙兴利多/ 家道中落暗伤神/ 上书李中堂论外交 / 忧国忧民忧时 / 君子固穷
第二十四章 我的祖父:知县秦国均
兼祧本宗,捐赀入仕 / 志在四方轻别离 / 运银累立功绩 / 安抚温州民变 / 善后教案获好评/ 明镜高悬/ 爱民丢官,纳妾丧妻/ 革命暗潮汹涌 / 新政无疾而终/ 挥别帝制旧中国
第二十五章 我的父亲:法界先驱秦联奎
家中宠儿习法政 / 闯荡上海滩 / 齐人不是福 / 讼案坚守原则 / 挑战治外法权/ 乡人同宗最是亲 / 优游十里洋场/ 跃登事业巅峰
第二十六章 我的母亲:昭华的于归
战乱初结缘/ 司法革新露曙光 / 国民会议修宪法 / 相逢惊为天人 / 忘年逆伦之爱/ 共缔白首盟 / 勇哉“七君子” / 挺身捍卫人权
第二十七章 我的哥哥:共产党烈士秦家骏
家变烙下心痕 / 烽火少年时/ 徜徉银河话剧社/ 为爱入党 / 早陨的彗星
第二十八章 父亲的晚年
蜗居海隅/ 回归上海 / 重抄旧业享盛名/ 豪门恩怨 / 识破时局有先见 / 荣膺制宪重任/ 山河变色自放逐 / 时不我予空悲切 / 身心俱病,劳燕分飞/ 孤独走完人生路 / 再回首,亲情犹在
附记 522
出版前言
本书作者秦家骢从他的33 世祖、出生在1049 年的秦观开始,叙述秦家历代祖先的生平,一直写到1959 年他父亲去世。同时,以秦氏先祖的个人命运为线索,串联起这九百多年间家族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诸如:
身陷北宋新旧党争的秦观,三辞朱元璋聘书的元朝遗臣秦裕伯,“九转三朝太保、两京五部尚书”秦金,权相张居正的亲信秦燿,师从东林党人的明末孤臣秦镛,受清初“江南奏销案”牵连、“三藩之乱”期间在荆襄军前效力的秦松龄,康熙皇帝第九子胤禟的师傅、雍正朝受审入狱的秦道然,乾隆朝首科探花、舍身救父(秦道然)的秦蕙田,面对白莲教乱固守孤城十七天的秦震钧,于18、19 世纪之交先后在浙江、广东缉拿海盗的秦瀛,经历天平天国之乱、家道中落的秦缃业,善后地方义和团之乱的秦国均(作者的祖父),经手陈其美被杀案、“七君子”案、“远东第一富豪遗产案”,参加过国民会议和制宪国民大会的法界先驱秦联奎(作者的父亲),死在抗日战场上的共产党烈士秦家骏(作者的哥哥)等。
除了大量历史事件,本书还涉及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习俗的诸多方面,包括官制、兵制、赋税、科考、诗词、戏曲、服饰、建筑、婚丧,乃至扶乩、测字之事。
1988 年,本书英文版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出版,迅速获得极大关注。《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伦敦书评》等报刊杂志纷纷发表评论,《时代》周刊也对作者进行了采访。1993 年和2001 年,中文的简、繁体版相继出版。2014 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共同出资拍摄纪录片《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China)。纪录片制片人兼主持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以秦家骢和本书为切入点,亲自前往无锡拍摄了第一集《祖先》。该纪录片于今年年初播出后,在中英两国好评如潮。
此次重版中文简体版,我们尽力核实、补充、修订了相关史料(包括年代、官职名、机构名、人名、地名等),也重新梳理了译文。同时,为了降低读者阅读上的困难,又增加了相关注释:简短的字词注解放正文括号中,并改变字体以示区别(没有改变字体的为原书括号中的内容);而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文言典故、文化习俗等的补充说明,则列入每章正文之后的“编者注”。由于本书时间跨度大,内容覆盖广,难免有不足、错讹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非常感谢作者秦家骢先生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各种帮助,尤其是提供了珍贵的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