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不成问题的问题》[4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不成问题的问题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 热度:9067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老舍使我们哭,使我们笑,但从不谴责谁,也绝不庇护谁。""全书收录《不成问题的问题》《微神》《断魂枪》《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五篇小说,篇篇经典,句句精彩。
  如果你要问:范伟、张国立、陈道明、葛优、黄磊、斯琴高娃、宋丹丹、陈宝国、蒋勤勤这些一线演技派大咖的的共同点是?那得到的答案是:他们都主演过老舍的作品。
  同名改编电影斩获金马奖zui佳改编剧本、zui佳男主角
  中国老舍研究会推荐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制片厂官方授权合作
内容简介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故事发生在抗战重庆树华农场,农场管理者丁场长管理能力不行,但哄人能力一流,精通人情世故,在他治理下,大家整日偷鸡打牌,混日子。树华农场颓势一片,冒牌青年艺术家秦妙斋也掺和进来。留学归来尤主任接管农场后,开始整治作风,大家感到了自律和科学带来的愉悦……
  全书收录《不成问题的问题》、《微神》、《断魂枪》、《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五篇,篇篇皆为经典中的经典。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小说家、剧作家。
  1899年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满族正红旗人;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193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
  1937年奔赴国难,直至抗战胜利;
  1966年8月24日午夜,自沉太平湖。
  代表作
  《猫城记》(1932)
  《微神》(1933)
  《月牙儿》(1935)
  《骆驼祥子》(1936)
  《我这一辈子》(1937)
  《四世同堂》(1944-1948)
  《茶馆》(1957)
  《正红旗下》(1962)
目录
版权信息
不成问题的问题
微神
断魂枪
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
媒体评论
  《不成问题的问题》很有当代性,它涉及到的人物,以及描述人物在社会组织关系里面的状态,特别有中国文化赋予人的特征。--梅峰(导演、编剧)
  北京那一辈人,没谁都可以,不能没有他。如果他在今天,王朔就泡不到文学女青年了。--冯唐
  除了他和鲁迅,其他人不配""修理""。--王朔
  我发现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chao yue 国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
  据我接触到的文学情报,目前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朱光潜
  老舍是市民文学的代表,独特的下层生活经验,使得老舍对北京市民的性格和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老舍作品中的爱与恨同市民社会中的爱与恨是一致的。--陈思和
  老舍显然已经认定,在一个病态社会里,要改善无产阶级的处境就得要集体行动;如果这个阶级有人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求发展,只突然加速他自己的灭亡而已……毫无疑问,老舍是把社会批判当做小说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夏志清
  老舍与钱钟书,沈从文不同,49年后他以自己的民间性,底层性,世俗性与主流意识形态达成默契。现在还有谁,具有老舍那极端的笔墨情趣呢?--章诒和
  江湖人怎么说话,看看老舍的《断魂枪》就知道了。--宁财神(编剧)
  毫无疑问,老舍的《断魂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zui you xiu 的武侠短篇小说--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读老舍《月牙儿》,写得真好。老舍还就是老舍啊。尽管后来有些御用之作,他的写作才能还是不容小觑。--李银河
  完全是被书里贯彻的那种温柔敦厚打动:那种乱世里,明知道个人完全无能为力,明明看透了人性里所有的坏和脏,却仍然温柔凝视,不舍不弃,肃穆庄严。--绿妖(作家)
  (《月牙儿》)这是老舍zui有新意的创造之一,至少这个小说整体叙事话语充分践行了德勒兹和米勒所谓的""重复与差异""战术,比诸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过之而无不及。--肖涛(文学评论家)
精彩书摘
  任何人来到这里——树华农场——他必定会感觉到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战争,和战争所带来的轰炸、屠杀与死亡。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乱世的桃源。前面是刚由一个小小的峡口转过来的江,江水在冬天与春天总是使人愿意跳进去的那么澄清碧绿。背后是一带小山。山上没有什么,除了一丛丛的绿竹矮树,在竹树的空处往往露出赭色的块块儿,像是画家给点染上的。
  小山的半腰里,那青青的一片,在青色当中露出一两块白墙和二三屋脊的,便是树华农场。江上的小渡口,离农场大约有半里地,小船上的渡客,即使是往相反的方向去的,也往往回转头来,望一望这美丽的地方。他们若上了那斜着的坡道,就必定向农场这里指指点点,因为树上半黄的橘柑,或已经红了的苹果,总是使人注意而想夸赞几声的。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或遇到什么大家休假的日子,城里的士女有时候也把逛一逛树华农场作为一种高雅的举动,而这农场的美丽恐怕还多少地存在一些小文与短诗之中咧。
  创办一座农场必定不是为看着玩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专来谀赞风景而忽略更实际一些的事儿了。由实际上说,树华农场的用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江就在它的脚底下。出品的运出也没有问题。它离重庆市不过三十多里路,江中可以走船,江边上也有小路。它的设备是相当完美的:有鸭鹅池,有兔笼,有花畦,有菜圃,有牛羊圈,有果园。鸭蛋、鲜花、青菜、水果、牛羊乳……都正是像重庆那样的都市所必需的东西。况且,它的创办正在抗战的那一年;重庆的人口,在抗战后,一天比一天多;所以需要的东西,像青菜与其他树华农场所产生的东西,自然地也一天比一天多。赚钱是没有问题的。
  从渡口上的坡道往左走不远,就有一些还未完全风化的红石,石旁生着几丛细竹。到了竹丛,便到了农场的窄而明洁的石板路。离竹丛不远,相对地长着两株青松,松树上挂着两面粗粗刨平的木牌,白漆漆着“树华农场”。石板路边,靠江的这一面,都是花;使人能从花的各种颜色上,慢慢地把眼光移到碧绿的江水上面去。靠山的一面是许多直立的扇形的葡萄架,架子的后面是各种果树。走完了石板路,有一座不甚高,而相当宽的藤萝架,这便是农场的大门,横匾上刻着“树华”两个隶字。进了门,在绿草上,或碎石堆花的路上,往往能看见几片柔软而轻的鸭鹅毛,因为鸭鹅的池塘便在左手方。这里的鸭是纯白而肥硕的,真正的北平填鸭。对着鸭池是平平的一个坝子,没有隙地的满种着花草与菜蔬。在坝子的末端,被竹树掩覆着,是办公厅。这是相当坚固而十分雅致的一所两层的楼房,花果的香味永远充满了全楼的每一角落。牛羊圈和工人的草舍又在楼房的后边,时时有羊羔悲哀地啼唤。
  这一些设备,教农场至少要用二十来名工人。可是,以它的生产能力,和出品销路的良好来说,除了一切开销,它还应当赚钱。无论是内行人还是外行人,只要看过这座农场,大概就不会想象到这是赔钱的事业。
  然而,树华农场赔钱。
  创办的时候,当然要往“里”垫钱。但是,鸡鸭、青菜、鲜花、牛羊乳,都是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可以在利润方面有些数目字的。按照行家的算盘上看,假若第二年还不十分顺利的话,至迟在第三年的开始就可以绝对地看赚了。
  可是,树华农场的赔损是在创办后的第三年。在第三年首次股东会议的时候,场长与股东们都对着账簿发了半天的愣。
  赔点钱,场长是绝不在乎的,他不过是大股东之一,而被大家推举出来做场长的。他还有许多比这座农场大得多的事业。可是,即使他对这小小的事业赔赚都不在乎,即使他一走到院中,看看那些鲜美的花草,就把赔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他现在——在股东会上——究竟有点不大好过。他自信是把能手,他到处会赚钱,他是大家所崇拜的实业家。农场赔钱?这伤了他的自尊心。他赔点钱,股东他们赔点钱,都没有关系:只是,下不来台!这比什么都要紧!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