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迷枭》[3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迷枭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3-01
  • 热度:9017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迷枭》讲述了情报员郑恩时丢失一笔巨额经费被停职。抗战胜利前夕,上海中共地下组织内部出现一个大叛徒,郑恩时与此人外貌相似。组织再次启用他并让他冒充叛徒去跟敌人接头。但他落入了敌人预设的圈套,失去了原本的身份。在四面杀机、孤立无援的困境之下,他仍矢志不渝,潜入山西残留日军和国民党保密局等特务机构内部,向组织提供大量情报,试图证明自己。但是,郑恩时像一只迷失方向的枭鹰,只能等待命运的裁决……
作者简介
  肖建军,原籍江西宜春,现居浙江绍兴,医学硕士,军事历史发烧友,其擅长撰写军事及谍战题材文学作品。已出版五十余万字长篇小说《河山》等。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公安部长亲批的叛徒案
第二章“镜子”和“枭”
第三章 死亡,突如其来
第四章 四面追杀
第五章 两个“郑恩时”
第六章 深渊
第七章 阴差阳错
第八章 囹圄之灾
第九章 越狱
第十章“鬼脸太君”和“影武者”
第十一章 我是谁?
第十二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十三章 交易
第十四章 危险的“猫眼”
第十五章 代号“归途”
第十六章 掌握秘密的医生
第十七章 迟到的忏悔
第十八章 死人也会开口
第十九章 走不出的无间道
第二十章 胜利就在眼前了吗?
第二十一章 最后的莫尔斯码
第二十二章“我不是叛徒!”
尾声
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异常精彩的谍战小说,人物及情节的构架都是我看过的小说中一流水准的。——文学网站主编 小汤
  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描写小人物的历史命运,是一部极具改变价值的文学作品。——影视评论人 史克
  肖建军的作品,如《暗影》《迷枭》均是融合历史与文学元素的典范之作,热爱历史、热爱谍战文学的读者确实应该看看。—— 军事历史发烧友 小飞侠
前言
  楔子
  1945年4月14日。上海。
  傍晚时分,阴霾笼罩着整个天空,蒙蒙细雨随风飘落,马路上一片昏暗,行人车辆稀少,路边的商店多数已经关门,一些坚固的大厦都被日军强征作为未来决战的工事据点,只有几家专卖日货的商店还在招揽生意,但是门口却猬集着一堆堆的乞丐。战争进入到第八个年头,这座昔日繁华的东方大都会已是百业萧条,民生凋敝,发电量只有战前的三分之一,每个星期,市内所有的街区都要轮到一个晚上无水无电,即使有电时,灯泡的亮度也只有一根蜡烛那么大,像鬼火一般幽暗。
  一辆雪佛兰轿车驶到吴淞路的“三河屋”旅馆门口停下,这是一家由日本侨民经营的小旅馆,招牌和门面都不起眼。车门打开,一个中年男子下了车,他身材略显臃肿,戴着礼帽,拄着文明棍,腋下夹着一个公文包,一名随从模样的青年男子给他打着雨伞,两人一起走进旅馆。一个伙计从旅馆门口的柜台前迎出:“是佐藤先生吗?”那名随从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旁边的“美利”钟表店屋檐下突然飞出四条黑影,举枪向旅馆里猛烈射击。柜台前空间狭小,无处转圜,刹那间,那个中年男子和随从身中数枪,应声倒地。黑影中的一人进入旅馆,另外两人监视街道两端,一人控制住汽车,这些人动作娴熟,显然事先演练过。此时街道上已是大呼小叫,乱成一片。
  很快,进旅馆的人出来了,拿着先前那个中年男子所带的公文包。远处警笛响起,守在门口的人忙问:“得手了?”拿包的人神色焦虑:“情况不妙,东西不对……”话音未落,随着一声尖啸,一颗子弹穿入了他的胸膛,他一声闷哼,一头栽倒。守在门口的人大喊:“有埋伏,快撤!”几人飞奔向街角藏着的自行车。
  猛然,对面茶楼二楼紧闭的窗口“砰”地打开,几支乌洞洞的枪口伸出,一时弹如飞蝗,在“三河屋”旅馆门口编织成死亡的火网。黑影们猝不及防,短促的交火后,被逐一撂倒。
  雨下大了,路面上血水横流,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市民们早已远远躲开,只有身穿雨衣的日本宪兵和便衣特务在检视尸体。
  一个满脸疤痕的宪兵军官俯身掰开死者牢牢抓紧的手,拿起了那个血迹斑斑的公文包。短短十几分钟,这个包便三易其主,打开后,里面却只是一叠旧报纸。
  旁边的一名便衣说:“洼冢队长,干得漂亮。”
  疤脸军官是日军上海宪兵队沪西分队的队长洼冢敦雄少佐。他把公文包随手一抛,就像扔掉一袋垃圾,扫视着地上的几具死尸,冷笑一声:“哪里,这只是个开始。”
精彩书摘
  第二章“镜子”和“枭”
  夜已经深了,石瑞推门而出,让清凉的夜风松弛一下绷紧的脑子。
  要查清“四一四大案”的全部真相,首先,必须确定浅山渐就是段传邦。
  虽然赵景宋描绘的肖像画已经明白地指出了这一点,但事关重大,不能只凭一纸图画下定论,必须做进一步的确证。
  那么,如何确证这一点呢?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浅山渐押赴北京,请赵景宋亲眼判断。不过,这么做手续上比较复杂,要先向上海市公安局汇报,征求同意后,再由局里和这边的战俘管理所以及太原市公安局协商,办理提人手续;同时,还要征得北京方面的同意,公文来往,层层报批,恐怕要个把月才能成行,而且路上还存在安全问题,谁也不知道浅山渐什么时候又会发疯。那让赵景宋来这里?更不合适,这段时间赵景宋肩负保卫首都的重任,忙得脚打后脑勺,哪里有空出差呢?
  如果能就地解决这个问题,那是最好。
  石瑞想给浅山渐拍摄几张标准像,把照片寄给赵景宋辨认,这样省事多了,不过,浅山渐受重伤后,身形相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只有亲眼见到人才最稳妥,这是不容马虎的。
  石瑞一边散步,一边思索,不由自主地踱到了关押浅山渐的监牢前。他从门缝往里望去,不由地微微一怔。
  这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将银辉洒进房间,里面照得一片明亮。浅山渐靠在床头,端详着手里的一个小东西,轻轻地摩挲着,脸上的神色和此前判若两人:他不再漠然,而是饱含着深情,像是在思念,又像是在倾诉。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终于有了正常人的情感。
  石瑞没看清这个小东西是什么,看来是浅山渐贴身藏着的,因为刚才搜他的小箱子没有看到。不管怎样,只要他还是一个有正常情感的人,就能被感化,就能找到突破口。
  石瑞决定乘机和他好好谈谈。